现代汉语“哪怕/即使A,也B”句式比较分析

2019-05-31 02:27倪淑珺
关键词:制约语料逆向

倪淑珺

(上海师范大学 对外汉语学院,上海 200234)

我们在对留学生进行HSK6级的词汇讲解时,被问到“哪怕”和“即使”所在句式的区别。这两个词都属于让步连词,粗略地看,极易认为“哪怕”偏口语,而“即使”偏书面语,加之两者的基本句式都为“哪怕/即使A,也B”,若要对二者加以区分,需做深入的对比研究。为此,我们首先查阅了相关辞书。《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解释:“哪怕”是连词,表示姑且承认某种事实;“即使”也是连词,表示假设的让步。另外指出,“即使”所表示的条件,可以是尚未实现的事情,也可以是与既成事实相反的事情。词典对“哪怕”的基本释义“姑且承认某种事实”确定了某一事件的存在性,然而通过对BCC语料库的搜索,发现“哪怕A,也B”句式中的A只能作为假设成分出现,不可以是客观事实,若将“哪怕”的释义改为“姑且假设某种事实”则更为贴切。而词典对“即使”的解释虽无错误之处,但并不全面,未对“事实让步”等做解释,也需要进一步分析探讨。可见,对于留学生而言,单单从词语释义这一角度把握两个句式的不同用法并不容易。因此,我们有必要在大规模语料的基础上对这两个词的实际用法做一个深入的考察。

在语料方面,我们选取了BCC语料库中的全部语料,分别有“哪怕”句式4769条,“即使”句式16 791条。我们针对这两个句式各选取了句意明确的300条,作为本次研究的语料,并对这些语料在以下几方面加以分析总结:1.“哪怕”“即使”句式的句式特征,分为前分句与后分句两部分;2.句式的语义区别;3.句式的不同话语功能。

一、“哪怕”“即使”的句式特征

句式特征即句子的外部形式特征,一般由关系词、前分句、后分句及整体句式的各项特征组成[1]。我们对“哪怕”“即使”句式的特征分析主要分为前分句和后分句。

1.前分句

我们认为“哪怕”的释义应改为“姑且假设某种事实”。这样一来,“哪怕”与“即使”在词义上有了相通之处,即当前分句中的成分A表示某一假设的事实时,“哪怕”可与“即使”相互替换,在600条语料中,我们统计出可以连词互换的有476条,占比79.3%,说明大部分的“哪怕”“即使”都可互换。如例(1)、例(2)中“你们用铁链绞断我的手脚”是一种假设,“哪怕”和“即使”放于句中都能表示让步之意。

(1)我太穷了,身无分文!哪怕你们用铁链绞断我的手脚,我也无法满足你们的要求!

(司各特《英雄艾文荷》)

(2)我太穷了,身无分文!即使你们用铁链绞断我的手脚,我也无法满足你们的要求!

二者的不同之处在于,“即使”句中的成分A除了表示假设的事实外,还可以为客观事实。邢福义在《现代汉语的“即使”实言句》中明确指出“一般认为‘即使’句中的P是假设,其实有时也指事实”[2]。此时的“即使”句表达事实的让步,相当于“虽然/尽管A,也B”,试比较:

(3)我绝不能做任何让他看不起的事。即使他不爱我,我也一定要让他尊重我。

(玛格丽特·米切尔《飘》)

(3a)我绝不能做任何让他看不起的事。虽然他不爱我,我也一定要让他尊重我。

(3b)我绝不能做任何让他看不起的事。尽管他不爱我,我也一定要让他尊重我。

例(3)中的“他不爱我”作为一个事实前提,并不影响结论“我一定要让他尊重我”的产生。将“即使”替换为“虽然”“尽管”完全没有问题。但在句式“哪怕A,也B”中。“哪怕”不可与“虽然”“尽管”相替换,成分A只能表达假设义。

(4)这下棋,就是讲窍门,只要窍门把住了,哪怕你闭着眼睛走,也会赢的。

(谭恩美《喜福会》)

(4a)*这下棋,就是讲窍门,只要窍门把住了,虽然你闭着眼睛走,也会赢的。

(4b)*这下棋,就是讲窍门,只要窍门把住了,尽管你闭着眼睛走,也会赢的。

例(4)中的“你闭着眼睛走”显然是一个假设的事实,并非真的闭着眼睛下棋,所以在“哪怕”句中,并不影响“会赢的”这一结果产生,但“虽然”“尽管”句与原文意思不相符合。

此外,前分句中成分A的句法特征也有差异。语料显示,“哪怕”句中的成分A多带有[+极性程度量]的特征。我们对两类词性的成分A进行了简略的示例整理,做成表1如下。

表1 成分A示例表

上表示例中的“一、一丁点儿、什么、五千万、一切、仅仅”等修饰成分说明成分A处于事物情状特征范畴的边缘,是一个极端,同时划定了一个范围,在这个范围内,情况B会无条件地发生。如例(5)中的“一天”和“一百次”,数量上的鲜明对比,突出他对泳池的喜爱程度,在“一天游一百次”这个范围内,“他愿意”这个结果都能成立。

(5)在爷爷修的水池里,哪怕一天游一百次,他也愿意。

(艾特玛托夫《白轮船》)

A的这一特征相比在“即使”句中表现没有这么明显,在300句中仅找到13句,占比4.3%,数量很少。首先,成分A在“即使”句中多为动词性成分,此类例句共统计到189句,占总数的63%。比如:

丧命 争吵 下大雪 不出门 不通知他 主公答应 与他擦肩而过 开出一条路 一切重新来过 不会有什么用处 他们是教授 只离开了五分钟 同意进行一次行动 夸大其词 卑躬屈膝 丧失记忆 举行盛宴 仔细观看

这些动词性成分并不带有[+极性程度量]特征,这也是两者间的不同之处。值得注意的是,“哪怕”后面可直接加名词性成分,如:

(6)他太冷漠太镇定了,哪怕一丁点儿的情感,也绝不轻易外露。

(毛姆《面纱》)

(7)哪怕在中午,穿过这些洞口的光线也昏昏沉沉。

(司各特《英雄艾文荷》》

而“即使”后跟名词性成分时,有时需要在前面加上判断动词“是”,如:

(8)我们必须了解,即使是一枚行星,也没有无限的生命。

(乔斯坦·贾徳《玛雅》)

(9)即使是在两千年前,这些星座的面貌也与今天大不相同。

(乔斯坦·贾徳《苏菲的世界》)

例(8)、(9)中的“即使”后若直接加名词性成分会显得牵强,加上“是”增强了句意的可接受度,这与“‘即使’句中的A多为动词性成分”有一定关联。

2.后分句

后分句中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关系词“也”上。基本复句“哪怕/即使A,也B”有时可以写成“哪怕/即使A,都B”,如下面两例:

(10)即使是最古怪的梦,都会灵验的。

(亨利克《你去什么地方》)

(11)哪怕是一把椅子,都得向其一一介绍。

(奥利佛《火星上的人类学家》)

此时的“即使”句式不可表达事实让步。“哪怕A,也B”中的关系词有时也可换成“就”,表示A是B的充分条件,如例(12)中,A“一个小小的玩笑”是B“使他大笑不止”的充分条件,有A就有B,同理例(13)。

(12)一切都使他感到有趣,哪怕是一个小小的玩笑就能使他大笑不止。

(福楼拜《情感教育》)

(13)现在他人离开了雷达屏,哪怕是短暂地离开一下,就能感到自己精神上的紧张状态在过去的一个小时内一直在加剧。

(阿瑟·黑利《航空港》)

(14)倘若您的刀子碰掉哪怕一丁点儿金子,我就用这把刀子捅穿我自己的胸膛。

(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

(15)他说,只要他提供哪怕一丁点儿帮助,第二天人数就会发展到十万。

(苏里策尔《绿色国王》)

但“即使”句中的“也”不能换成“就”,这是因为“即使”是典型的转折让步词,A与B之间为转折预设关系,无法与关系词“就”连用,否则会造成句子意思与原文不符。特殊情况下,当句首出现“倘若”“只要”等表条件义的关联词时,关系词“就”在一定程度上不再与“哪怕”相对应,而是与句首的关联词语相呼应,如例(14)、(15)。“哪怕”在句中变为成分A的修饰词,用于突出A对B的制约作用。

二、句式成分的语义关系

“哪怕”句与“即使”句在语义上的区别主要为A与B之间语义关系的不同。丁力在《复句三分系统分类的心理依据》中根据A与B的语义关系及信赖程度分为顺向制约、逆向制约和非制约三种[3]。

顺向制约即后一分句的语义顺接前分句,语义方向相同,听话人可以根据前分句的成立而推断出后分句的成立。如因果关联句“因为他起床晚了,所以上班迟到了”中,可以由原因A推出结论B,前后分句语义关系为顺向制约;逆向制约与顺向制约相反,A、B的语义间存在转折关系,相互对立,听话人可根据前分句的成立推出后分句的不成立。如句子“虽然今天很累,但他还是去上班了”中,“今天很累”一般会对应“不去上班”,但事实是“他去上班了”,B是A的反结果,所以是逆向制约关系;非制约关系即前后分句间不存在顺向或逆向制约关系,听话人无法根据A推断出B的语义情况。

1.“哪怕”句式中的A、B语义关系

李向阳(2015)认为,“哪怕”句式中的A、B间同时存在三类制约关系,当表示顺向制约关系时,A是B的原因。但经语料统计,我们并未发现表示顺向制约语义关系的例句,A、B间只存在逆向制约和无制约两种关系。其中属无制约关系的A、B项极少,常表示为选择关系,并且其句式写为“哪怕A,也不B”。下面例(16)中A、B间为逆向制约关系,例(17)中为无制约关系:

(16)那些话就像咒语一样让她着迷,哪怕为此丧失一切,也不懊悔。

(王小波《黄金时代》)

(17)本校哪怕取消体育课也不要你这号缺德的东西!

(陈忠实《害羞》)

例(16)中,A“为此丧失一切”与B“不懊悔”之间形成转折关系,A的发生与否无法改变B的发生,因此两者间是逆向制约关系;例(17)中的A、B间是无制约关系,A、B既不成因果,也不成转折,“取消体育课”和“要你这号缺德的东西”是两个并列选择项,说话人选择了A,表明对B的坚决否定,因此是选择关系。

我们发现在表示选择关系时,首先句式有所变化,写为“哪怕A,也不B”,相当于句式“宁愿A,也不B”的表达效果,突出说话人对选项B的坚决否定之意;此外,虽然A、B二者的句法属性相同,同为名词性或动词性,但A的语义色彩一般为消极义,而B可以是消极义,也可以是积极义。

值得一提的是,当A、B为逆向制约关系时,句式较多地表现为“哪怕A也好”“哪怕A也行”“哪怕A也可以”,即B的形式趋于简单化,主要是“好、可以、行”等词语。这一句类占比较多,也可看作“哪怕/即使A,也B”的句式差异之一。

2.“即使”句式中的A、B语义关系

“即使A,也B”句中的A、B也不能为顺向制约的关系。依据“即使”句式的语法规则,A与B间为让步转折关系,所以A的发生与否都不会改变B的发生。在顺向制约关系中,A显然会对B产生影响,则关系词与句意产生冲突,因此“即使”句的A、B语义关系不可以是顺向制约。

在逆向制约语义关系上,“即使”句与“哪怕”句差不多。我们认为“即使”“哪怕”引导的复句都是典型的让步转折句,所以都可表示逆向制约关系。李向阳(2015)认为,在逆向制约关系中,“哪怕”句与“即使”句都可表示心理上的忍让和条件的总让,但不同的是,“即使”可以表示实让,而“哪怕”不可以[1]。我们在这里就不一一详述了。

“即使”句中A、B间语义也可以存在无制约关系,且通常为程度量上的等级关系。此时,A、B服务于同一主体,是对句子唯一主体的性状程度量的描述。试分析:

(18)即使不是个君王也是个主人。

(劳伦斯《袋鼠》)

(19)他动过的东西,即使不是假的,也会变成假的。

(卡尔维诺《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

例(18)中,“不是个君王”作为一个范畴的边界,有许多的身份等级可能性,在这些可能性中,B处于“是个主人”这一级,也就是说,A与B在身份高低的程度量上,形成了一种等级关系。又如例(19),“不是假的”界定了一个范畴,“会变成假的”处于这一范畴的某个等级,所以在“假的”这一程度量上形成等级关系。

以上是从单个句式的角度相比较,若从语义关系的角度去区别,我们发现在逆向制约关系中,“哪怕”句与“即使”句所占的分量也有不同,“即使”句式的占比明显高于“哪怕”句式,分别为68%、32%,这和“即使”的转折义有关。

三、句式的话语功能

“即使/哪怕A,也B”句式从认知角度去判断,当A、B间语义不表示转折关系时,可作为一种构式。构式研究的重点之一是其话语功能。我们认为,成分A与B之间的不同语义关系是句式话语功能的基础,“即使”“哪怕”句式的话语功能因A、B间不同的互动模式而有所差别。本节重点介绍非制约关系中的两类话语功能。

1.对程度量的补充界定

“即使”句中A、B为程度量等级关系时,具有对话语主体某一性状程度量进行补充界定的功能。当A与B既没有因果关联,也没有转折关联时,它们在某一性状程度量上呈现出高低之分,通常为A高于B,A的性状特征较于B更为鲜明,也可以说是B存在于由A标记的范畴内,对程度量大小加以具体化,加以补充说明。如:

(20)电焊时掉下的焊渣即使没有一千度也有几百度。

(张洁《无字》)

(21)国王查理九世听了别人的坏主意,即使没有亲自下令,起码也批准了圣马托罗缪的大屠杀。

(大仲马《蒙梭罗夫人》)

(22)我说即使没有大事,也有千百桩偶然事件把完美破坏。

(蒙田《蒙田随笔全集》)

例(20)中的话语主体是“电焊时掉下的焊渣”,A对句中的主体性状“焊渣的度数”进行了初步界定——“没有一千度”,即这一性状的范畴边缘在一千以内,但只凭前半句听话人无法判断具体的程度量大小,这时需要B的补充说明,对量的数值进一步描述——“有几百度”。同理,例(21)的B对“国王查理九世的行为量”加以补充与界定;例(22)以此类推。因此该句式的话语功能表现为对主体某一性状程度量的补充界定。

2.对选项B的坚决否定

句式“哪怕A,也B”中的A、B为非制约关系时,A、B间呈现出并列选择关系,句式会发生变化,写为“哪怕A,也不B”,具有表达说话者对选项B坚决否定之意的话语功能。

在这里,句式“哪怕A,也B”变化为“哪怕A,也不B”后,前后句式在语义上呈现出肯定和否定的对立状态。若仍用原句式进行表达,则难以推断其话语功能。因此,我们在本节对变化后句式“哪怕A,也不B”进行功能探析。

根据语料分析,我们发现A、B的性质都属于主体的忍受对象,一般A为消极义,而B可以是积极义也可以是消极义。当面对A、B两个选择项时,说话人在愿意忍让A的条件下,依然拒绝B,衬托出否定B的决心。如下两例:

(23)我哪怕穿这双破洞的袜子,也不穿他给我买的新袜子。

(24)哪怕是光身汉也不能要那货!

(陈忠实《白鹿原》)

例句中的A、B项语法属性相同,在语义色彩上A偏向积极义,B可以是积极义“穿他给我买的新袜子”,也可以是消极义“要那货”。一般来说,当B为积极义时,说话人会选择B,但“哪怕A”在形式上肯定了对A的选择,与“也B”形成反差,能容忍A却不能接受B,可见对B的否定之意;当B也为消极义时,理应A、B都不在说话人的考虑范围之内,在此情况下说话人选择A,也可见对B的坚决否定之意。

综上,“哪怕/即使A,也B”句式在话语功能上的区别主要体现在非制约关系中。至于两者的共同之处,就是表达逆向制约关系时,都有传递信息的功能。

四、结语

全文从三方面对“哪怕/即使A,也B”句式的差异进行了分析解释,以此说明两者的不同用法与语用价值。句式特征方面,“即使”“哪怕”句在成分A的句法属性、语义内容,和后分句关系词“也”的替换问题上,有各自的特点和差异。语义关系方面,“哪怕”句可表示顺向制约关系,而“即使”句不可以;表逆向制约关系是,“哪怕”句和“即使”句都成立;非制约关系时,“哪怕”句呈现选择关系,“即使”句呈现程度量的等级关系。话语功能方面,“即使/哪怕A,也B”对应A、B的语义关系区别,分别具有“对程度量的补充界定”和“对选项B的坚决否定”的功能。

综上所述,“哪怕”“即使”句式在句法、语义和语用方面都存在着许多差异,需要我们在使用时加以注意与规范。此外,两个句式的个别差异也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制约语料逆向
逆向而行
基于归一化点向互信息的低资源平行语料过滤方法*
逆向思维天地宽
临安市五措并举破解土地要素制约
我国会计电算化实施的制约因素分析
村民自治的制约因素分析
健康卡推进受多方制约
《苗防备览》中的湘西语料
国内外语用学实证研究比较:语料类型与收集方法
Reliability assessment consideringdependent competing failure process and shifting-thresho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