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郎古宾”杂考

2019-03-03 02:53
阴山学刊 2019年4期
关键词:陈诚河西西域

胡 云 晖

(包头市政府办公室,内蒙古 包头 014060)

达郎古宾一词,在古代戏曲中仅见于﹝明﹞汤显祖《紫钗记》第三十出“河西款檄”:“(小河西回回青面大鼻胡须上)火州西撒马儿田地大狻猊,降伏了覆着氎旃儿坐座席。恰咬了些达郎古宾蜜,澡了些火敦恼儿水。镔铁刀活伶俐,烧下些大尾子羊好不撺人的鼻。自家小河西国王是也。”[1]77

关于其词,迄今所见各类辞书均未见收载,至于其意义,亦付阙如。今按:达郎古宾为西域一种产蜜植物名,系波斯语音译,汉译为“甘露蜜”。明代初期出使西域的陈诚在其所著《西域番国志·沙鹿海牙》中,对这种植物做了较为详细的记载:“地生臭草,根株独立,高不尺余,枝叶如盖,春生秋死,臭气逼人,生取其汁熬以成膏,即名阿魏是也。又有小草,高一二尺,枝干丛生,遍身棘刺,叶细如蓝,清秋露降,凝结成珠,缀于枝干,甘如饧蜜,可熬为糖,名为达朗古宾,即甘露是也。”[2]

陈诚奉旨几次出使西域,是当时重大事件,尤其是其记录出使见闻的著作《西域行程记》《西域番国志》更是备受朝野瞩目。明人著述中凡涉及西域山川风物者,均奉陈诚书为圭臬。因此,其后《大明一统志》《万历野获编》《大明一统文武诸司衙门官制》《明史》等著作中关于达郎古宾的记载,都是对《西域番国志》的转录。而陈诚身历其境,应该是亲眼看见过达郎古宾草,其所记自然是十分可信的。作为同时代人的汤显祖,在道白中以西域特产达郎古宾蜜,来凸显小河西国王的民族特征,是戏曲家惯用手法,非常自然。

成问题的是,因为对西域风物和语言的不熟悉,达郎古宾一词,在众多古籍中,都被讹写成了“达即古宾”。

如﹝明﹞田艺蘅《留青日札·甘露草》:“甘露草出撒马儿罕,小草丛生,叶细如蓝。秋露凝其上,味如蜜,可熬为饧,夷呼为达即古宾,盖甘露也。”[3]

又如﹝明﹞姚旅《露书》卷之九“风篇”下:“达即古宾,甘露也。撒马尔罕国,在西番。”[4]

较为突出的是﹝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果部第三十三卷果之五“刺蜜”:“藏器曰:交河沙中有草,头上有毛,毛中生蜜。胡人名为给罗。时珍曰:按李延寿《北史》云:高昌有草名羊刺,其上生蜜,味甚甘美。又《梁四公子记》云:高昌贡刺蜜。杰公云:南平城羊刺无叶,其蜜色白而味甘;盐城羊刺叶大,其蜜色青而味薄也。高昌即交河,在西番,今为火州。又段成式《酉阳杂俎》云:北天竺国有蜜草,蔓生大叶,秋冬不死,因受霜露,遂成蜜也。又《大明一统志》云:西番撒马儿罕地,有小草丛生,叶细如蓝,秋露凝其上,味甘如蜜,可熬为饧,土人呼为达即古宾,盖甘露也。按此二说,皆草蜜也,但不知其草即羊刺否也?”[5]根据《西域番国志》的记载和《紫钗记》的道白,可以明确判断以上达即古宾为达郎古宾之刻写错误,现代出版时点校者也未能校出。《本草纲目》所谓藏器,是指唐代著名医药学家陈藏器,李时珍所引,当源自其所著《本草拾遗》,因该书早佚,现已无从查考。

关于达郎古宾的本来发音,张星烺在转录《明史》所记后解释说:“达郎古(古字似为吉字之误刊)宾为波斯语turanjabin之译音,今代植物学名曰Alhagi Manna,为荚豆之一种。多针刺,产波斯、阿富汗及卑鲁芝等地,实圆,干而坚,有糖味,嗅之如旃那(senna)。康达哈(kandahar)及哈烈(herat)两地人,当开花时收之。万百雷(Vambery)在土耳其斯坦亲见达郎古宾于秋季夜间,忽然放花。次晨乘凉收之,生时可食,亦可制浆。”[6]波斯语的turanjabin,与达郎古宾音极相近,古今音稍有区别而已。张星烺先生认为古字似为吉字之误刊,是没有注意到其他史书以及《紫钗记》中的用例。可能在明初,波斯语的turanjabin,与达郎古宾的发音是非常接近的,而且对待译音用字,既要考虑到古今音的不同,也不能要求其完全对应。毕竟用汉字音译外来语时,往往只是一个近似音而已。

又《四库全书》本《明一统志》卷八十九“塞玛尔堪·甘露”:“小草丛生,叶细如蓝,秋露凝其上,味如蜜,可熬为饧,俗呼为达喇呼必,盖甘露也。”[7]塞玛尔堪即撒马尔罕的异译,而达喇呼必显然指的就是达郎古宾。郎、喇音近,足可间接证明达即古宾写法的错误。

从《本草纲目》的引述可知,达郎古宾在唐宋之时似乎还译音为给罗,与达郎古宾的后两个音节(jabin)极为相似。﹝宋﹞唐慎微《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卷七“刺蜜”也有与《本草拾遗》相似的记载:“生交河沙中,草头有刺,上有毛,毛中生蜜,一名草蜜。胡人呼为给罗。”[8]这种所谓的给罗刺蜜,因为“草头有刺”,与达郎古宾的“遍身棘刺”颇为相像。而上引《北史》等书籍所记之羊刺,也以刺名。尤其是高昌比邻交河,地在西域,与诸书所记蜜草,生长环境极为类似,其草身上均有刺,俱能产蜜,凡此种种,都说明给勃罗、达郎古宾、羊刺、刺蜜、甘露草等,就是同一种植物,中外名称不同而已。《紫钗记》第三十出“河西款檄”中又说:“些娘大的小河西生性儿撇古,东瓜大的小西瓜瓤红子乌,刺蜜样香甜冰雪髓。小河西,你献咱瓜呵省可了咱心烦暑,不献呵瓜分你国土,敢待何如。”[1]79前者称达郎古宾蜜,后者称刺蜜,明白可证。

而又成为问题的是,这种以刺为特征的蜜草或其所产之蜜,在古籍中也多被讹写,出版点校者失校,以致谬误流传,严重地影响了对古代史籍的阅读和理解。

或将羊刺写作羊剌。如《升庵全集》卷七十九“刺蜜”:“《梁四公子记》:高昌国遣使贡蜜,梁武帝遣杰公迓之,谓之曰:刺蜜是盐城所产,非南平城者。使者不能讳。帝问杰公,对曰:南平羊剌无叶,其蜜色白而味甘;盐城羊剌叶大,其蜜色青而味薄,是以知其伪也。”[9]

又如《周书》卷五十列传第四十二“异域下”:“(高昌)有草曰羊剌,其上生蜜焉。”[10]

再如《二十四史全译》卷五十列传第四十二“异域(下)”:“(高昌)有种草称为羊剌,可以生产出蜜糖。”[11]

其中所谓羊剌,均为羊刺之讹。﹝唐﹞李吉甫著《元和郡县图志》卷四十“西州·前庭县”:“交河,在县西。高昌国,土良沃,谷麦一岁再熟。出赤盐,其味甚美。泽间有草,名为羊刺,其上生蜜,食之与蜂蜜不异,名曰刺蜜。”[12]所记相同,可证羊剌之误。

或将刺蜜写作剌密,将羊刺草写作羊剌草。如《殊域周咨录》卷十四“火州”:“其产马、橐驼、胡桃、蒲萄、蚕、沙鼠(大如兔,鸷禽捕食之)、冈砂、胡桐律、剌密(羊剌草上生密,味甚佳)。”[13]将羊刺草写作羊剌草,或者是因为对异域风物不甚了解所致,但将蜜字写作密,则完全是校对失误。《西域图志》卷四十三“土产·准噶尔部·百谷草木之属”:“阿魏名星恭,出天山麓,根株独立,枝叶如盖,臭气逼人,生取其汁熬膏。有羊刺草,上生刺蜜,味甚甘美。”[14]此为清代实地记述,足证羊剌草是因字形相近而致误。

或将刺蜜写作剌蜜。如徐朔方笺校《紫钗记》第三十出“河西款檄”:“些娘大的小河西生性儿撇古,东瓜大的小西瓜瓤红子乌,剌蜜样香甜冰雪髓。小河西你献咱瓜呵省可了咱心烦暑,不献呵瓜分你国土,敢待何如?”[15]

更有不堪者,如﹝清﹞王士禛《池北偶谈》卷二十三“谈异四·风磨风扇”:“(陈诚《西域录》)录载沙尘海牙在撒马儿罕之东五百余里,有草春生秋死,臭气逼人,取其汁熬以成膏,即阿魏也。又有小草高二尺许,遍身棘束,叶网如蓝,清秋露降,缀于枝干,甘如饧蜜,可熬为糖,名达郎古宾,即甘露也。”[16]既然是录自陈诚的《西域录》,明显是将沙鹿海牙误作沙尘海牙,棘刺误作棘束,叶细如蓝误作叶网如蓝,短短的一段话,竟然出现如此多的错误,一方面是因为点校者所见不广,另一方面也是校对不严谨所致。

总之,达郎古宾虽然是西域地方特产,但分布范围却十分广大,尤其在吐鲁番地方即有所产,而所谓刺蜜,则一直以来就是西域方国向中国皇帝进贡的方物,屡见于史籍,也谈不上完全陌生。但由于古籍中的误刻误写,再加上名称繁多,以及今人古籍整理中的莫衷一是,从而造成记述上的混乱,形成许多不必要的错误,使人不能确知其究为何物,各种辞书之所以未能收载其词,可能正是基于这样一种原因。因此,在今后的古籍整理及辞书编纂中,必须给予应有的重视。

猜你喜欢
陈诚河西西域
牢牢把握红色主线凝聚奋进“红色动力”
西域门户——两关遗址
最后的铁血军团:盛唐已去,河西仍在
南京翠贝卡河西旗舰店
班超出使西域
西域散章
《西域图志》纂修略论
陈诚作品
狠心的龙虾妈妈
爱情不止眼前的苟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