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景军
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泌尿外科,天津 300450
泌尿系统结石在临床上又被叫作石淋、尿石症,系指晶体物质在膀胱与肾内形成并下移所导致的病症,在泌尿系统疾病中发生率位居第三[1]。尿石症以30~50岁群体为高发人群,其十年病情复发几率可至50%。西医保守治疗排石效果不甚理想,手术进行泌尿系统结石治疗对患者机体带来的创伤较大,而选择体外冲击破碎石治疗可能带来较多后遗症[2]。祖国医学在治疗尿石症方面历史悠久,经验丰富,效果确切,其对直径不超过1.0cm的结石可获得73%~98%的排石总有效率。现阶段,在经验方基础上形成的中成药被愈加广泛地应用到泌尿系统结石治疗中,本研究进一步总结经验。
2000多年前,我国中医重要典籍《黄帝内经》便开始了对“淋”的阐述。此后,汉代的华佗通过《中藏经》,表达了“砂淋者,脐腹隐痛,小便难,其痛不可忍,须臾,如小便中下沙石之类”的看法。另外,《诸病源侯论》中论述道,“石淋者,淋出而石也……,小便则茎里痛,尿不能出,痛引少腹,膀胱里急,沙石从小便道出,甚则塞痛气闷绝”。众多医家认为本病与“肾虚膀胱热”关系密切,病机多在于:“湿热下注,化火灼阴,煎熬尿液,结为砂石”,可以补肾益气、行气化瘀之法治疗[3]。又因结石形成的根本在于水液代谢障碍,而肾司二便、主水,“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一旦机体肾气不足,水液不行,气化不利,即可引发结石,可治以补肾、排石、利尿之方[4]。祖国医学认为早期泌尿系统结石与泌尿系统结石急性发作均属实证,可由肝经气滞、下焦湿热或淤血内阻引发。泌尿系统结石病程漫长,患者或无自觉症状,可在体检时发现,此为虚实夹杂或虚证,可由气阴不足、脾肾亏虚引发,治疗当以虚则补益、实则通利、标本兼顾之法[5]。并依据患者证型(包括下焦湿热、瘀血内阻、肝经气滞、气阴不足、脾肾两虚),进行辩证论治。
2.1 中草药泌尿系统结石治疗的化学研究 磷酸钙以及草酸钙属于主要的泌尿系统结石化学成分,占比在80%~84%左右。中草药在泌尿系统结石治疗中的化学基础包括:①中草药中含有羰基、羧基、氨基、羟基、氧杂环以及氨基酸等有效成分,可与钙离子结合,产生配位络合物;②金钱草等中草药能够有效降低尿液酸碱度;③中草药中的有机成分,无论是自身,还是多糖、生物碱、黄酮、皂苷、蒽醌等,既能与钙离子相结合,进而产生配合物,又能通过静电、疏水、包合、交叠等产生分子络合物;④中草药成分可在尿石晶体生长位点的上面黏附,进而阻止尿石矿物生长,抑制尿石形成。
2.2 中草药泌尿系统结石治疗的药理研究 茯苓、滑石、海金沙、金钱草、车前子、木通、石苇、瞿麦、泽泻、萹蓄以及猪苓均属于利水渗湿药。其中,金钱草,无论是提取液还是注射液均可促使大鼠高草酸尿症肾组织内钙以及草酸水平下降,有助于减少肾内乙二醇造成的草酸钙结晶沉积、形成,对降低肾受损程度意义重大[6]。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乙醛酸与羟乙酸转化为草酸进程,减少草酸形成有关。车前子、石苇与金钱草均利于减少大鼠肾结石模型肾集合系统中的草酸钙结晶的堆积与形成,且形成的结晶更为松散,易自尿道排出。猪苓正丁醇与乙酸乙酯提取物可有效降低肾组织与尿中的钙离子含量,且利于降低血清肌酐、血清尿素氮水平,对改善肾小管扩张,阻止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变性、肿胀、坏死与脱落意义重大,而猪苓麦角甾醇对减少鸟草酸钙结石的产生十分关键。Bikunin属于尿液与血浆内存在的蛋白多糖,可减少草酸钙晶体的聚集,抑制其生长,而泽泻的活性成分可通过作用于结石大鼠肾内bikunin,抑制肾组织内草酸钙晶体与肾结石的形成[7]。车前子、车前草均具有利尿功能,可改善氯化钠、尿酸与尿素的排泄。海金沙应用水提醇沉法所取得的注射液,用于麻醉犬静脉注射治疗时,可增加患犬输尿管蠕动频率,加大输尿管上段压力[8]。其与金钱草中均含黄酮苷,可排石、利尿,兼具抑菌、杀菌、镇痛的作用。
2.3 中成药泌尿系统结石治疗的药理研究 一水草酸钙(COM)、二水草酸钙(COD)以及三水草酸钙(COT)是草酸钙的三种晶相,其中COD与COM均属于主要的泌尿系统结石成分。中成药治疗可降低COM晶体的生长速度,使COM晶体表面的Zeta电位朝着负方向增加,利于抑制草酸钙晶体粒子的聚集。另外,尿中直径在12μm的大晶体是尿路含钙结石复发患者的主要原因,临床上可使用尿石通以降低患者尿液中的大晶体比例。结石通对大鼠膀胱结石、草酰胺尿石的生长抑制明显,可增加动物排尿量,有效排石、利尿。相关药理研究指出,复方金钱草颗粒在结石治疗中的使用,能够有效增加可溶性钙离子的含量,减少沉积钙盐的出现,而且,随着复发金钱草的药物浓度的提高,其对COM晶体的生长抑制功能也在不断的增强[9]。
3.1 下焦湿热证 患者主要表现为少腹胀满、腰部疼痛、小便不畅,或尿鲜红,可合并口苦、寒热、呕恶以及大便密结,或尿内存沙石、尿色黄赤、灼热刺痛;脉滑数,舌苔黄腻、质红。常使用通淋排石、利湿清热药物。宜用:①泌石通胶囊,3次/d,2粒/次。②排石颗粒,3次/d,1袋/次,使用温开水冲服。
3.2 瘀血内阻证 患者主要症状为腰腹疼痛,并且固定不移,或可见血块,少腹硬满,尿出茎中涩痛,或能触及肿块,压之倍痛,尿血紫暗,再三反复;脉弦涩,舌有瘀斑或质紫暗[10]。临床上当使用化石通淋、化瘀活血化瘀类药物。宜用:①双金颗粒,3次/d,1袋/次,使用温开水冲服。②复方丹参注射液,剂量为40mL,将其与250mL的5%葡萄糖溶液混合后进行静脉滴注,1次/d。
3.3 肝经气滞证 患者主要症状为腰胁胀痛,且小便淋漓不尽、涩滞,或尿流点滴而出,骤然中断,小腹膨隆,胸腹胀满,嗳气,或腰痛及少腹阴股;脉弦滑,舌苔薄白或薄黄。常使用通淋排石、疏导利气类药物。宜用:①尿石通丸,2次/d,4g/次。②肾石通颗粒,3次/d,6g/次,使用温开水冲服。
3.4 气阴不足证 患者主要症状为头晕耳鸣,结石日久不消,腰痛绵绵,小便微涩,可含血丝,伴手足心热、失眠心烦及口干咽燥;脉弦细且数,舌少苔、质红。临床上当使用通淋排石、养阴益气类药物。宜用:①六味地黄丸(口服液、胶囊、颗粒、片),口服液为10mL/次,2次/d;胶囊剂为2次/d,2粒/次;颗粒剂为2次/d,1袋/次,使用温开水冲服;浓缩丸为8丸/次,3次/d;大蜜丸为1丸/次,2次/d;片剂为2次/d,8片/次。②知柏地黄丸(口服液、丸剂、颗粒),口服液为10mL/次,3次/d;浓缩丸为8丸/次,3次/d;大蜜丸为1丸/次,2次/d;颗粒剂为2次/d,8g/次,使用温开水冲服;浓缩丸为8丸/次,3次/d。
3.5 脾肾两虚证 患者主要症状为不耐劳累,腰酸乏力,小便涩滞,少腹坠胀,肾区喜按喜揉,面色萎黄;脉细弱无力,舌苔薄,质淡胖。常使用通淋排石、补肾健脾类药物。宜用:①补中益气丸(口服液、颗粒),口服液为10mL/次,3次/d或2次/d;颗粒剂为3次/d或2次/d,6g/次,使用温开水冲服;浓缩丸为3次/d,8~10丸/次。②济生肾气片(丸),片剂为3次/d,6片/次;小蜜丸为9g/次,3次/d或2次/d;大蜜丸为1丸/次,3次/d或2次/d;水蜜丸为6g/次, 3次/d或2次/d[11]。③黄芪注射液,静脉给药剂量为20~40mL,并将其与250mL的5%葡萄糖溶液混合,进行静脉滴注,1次/d;肌内注射治疗剂量为2~4mL,1次/d或2次/d。
妊娠妇女慎用排石颗粒,且用药期间应适当增加运动。妊娠女性慎用尿石通丸,使用尿石通丸治疗的患者用药期间需增加饮水量,若出现不良反应或合并其他疾病需在医师指导下用药。妊娠女性禁用双金颗粒,糖尿病患者谨慎使用,且用药治疗过程中需多运动、多饮水。妊娠女性与虚火上炎、肾炎不足致口燥咽干以及表证未解者忌用济生肾气丸。妊娠女性慎用知柏地黄丸,虚寒性病症者避免使用,用药需在饭前或空腹时以淡盐水或温开水送服,期间忌油腻。高血压患者慎用补中益气丸,用药宜在饭前或空腹时,期间避免与藜芦、感冒类药物联用;少数患者使用泌石通胶囊后,若出现血压升高、短暂眩晕以及轻微胃脘不适等不良反应,无需担心,可自行缓解。复方丹参注射液不宜与止血药、阿托品、抗癌药、麻黄碱、雄性激素等多种药物联用,且在药液变色、沉淀或混浊时需停用[12]。六味地黄丸不宜与感冒药同用,且用药期间忌油腻辛辣。
传统中医治疗泌尿系统结石由来已久,应用中成药治疗泌尿系统具有坚实的基础与可行性,临床在实际用药过程中应当注意辩证论治,对症下药,合理选择药物类型,明确告知患者注意事项,以确保治疗的有效性以及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