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深化工会改革的几点思考

2019-02-21 11:09刘光庆李兴龙
山东工会论坛 2019年2期
关键词:工会工作职工群众工会

王 政,刘光庆,匙 涛,李兴龙,李 义

(1.山东省总工会,山东 济南 250001;2.山东省冶金工会,山东 济南 250001;3.山东省财贸金融工会,山东 济南 250001)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注入强大动力。工会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高度重视工会改革,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提出一系列明确要求,为工会改革指明了方向、确立了目标、提供了遵循。

在中共山东省委、全国总工会领导下,山东省工会改革迅速启动、全面展开,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山东省总工会抓住增强“三性”、去除“四化”这一关键要害,坚持问题导向,在深入开展调研、借鉴试点经验、争取职能部门支持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山东省总工会改革实施方案》。按照改革有关要求,完成了内设机构调整、人员编制精简、事业单位改制、配套文件制定等相关工作。为加强对下指导工作,山东省总工会建立完善了改革督查机制,督促各部室(单位)认真落实各项改革任务;定期组织改革专项督查,推动市、县级工会加快改革步伐。目前,省、市、县三级工会改革实施方案已全部印发实施。同时,从调研督导的情况看,山东省工会改革在思想认识、工作力度、推进节奏、职工参与、改革实效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对深化群团组织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已有改革成效基础上,持续深化工会改革,确保各级改革任务落地见效,需要加深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把握,加深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论述的理解把握,加深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的理解把握,更加自觉地用以指导和推动工会改革持续深化。

一、坚持党的领导是深化工会改革的根本原则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践证明,坚持和加强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提升党中央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力和权威性,有利于全党全国在改革上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有利于改革涉险滩、闯难关、啃硬骨头,有利于统筹协调、蹄疾步稳推进各项改革,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根本政治保证。

(一)工会改革必须在党的领导下推进

工会改革能不能保持正确政治方向,能不能取得党政满意、职工认可的成效,根本在于是不是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党的意志和主张。深化工会改革,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1],确保工会改革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和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真正学懂弄通做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关于全面深化工会改革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在科学理论的指引下扎实做好工会改革这篇大文章。要发挥党在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方面的优势和作用,在各级党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推进工会改革,准确把握改革要求、自觉服从改革大局、定期报告改革进展、及时反馈改革问题,不折不扣地把工会改革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二)必须通过改革加强和改进党对工会工作的领导

进一步推动各级党委落实召开党委群团工作联席会议、定期听取工会工作汇报等制度机制,建立健全向党委请示报告重要工作制度,就工会落实党委重要决策部署情况、职工队伍重大情况、工会开展的重要工作和重大活动等,第一时间向党委请示报告,推动解决涉及职工群众和工会工作的重要问题。坚持同级党组织和上级工会双重领导、以同级党组织领导为主的原则,建立健全上级工会与党组织协同推进工会工作机制,定期沟通工会工作重要部署,反映问题情况;与党委组织部门协同做好工会领导班子配备、工会干部交流推荐等工作,把那些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群众基础好、热爱工会工作的干部选配到工会工作岗位上来。进一步完善党建带工建、党工共建机制,推动将工会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在完善组织体系、夯实基层基础、强化服务功能、增强组织活力等方面协同推进,不断提升工会组织建设的质量和水平。

(三)必须通过改革加强工会系统党的建设

按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推进工会改革为契机,在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等方面全面发力,将制度建设贯穿始终,全面加强工会系统党的建设。要更加突出各级工会党委(党组)的领导核心作用,强调在政治上做出表率,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带头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进一步压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以明责、履责、考责、追责为主线,健全完善党建责任制度。要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强化对工会干部的教育、管理和监督,不断提高工会干部党的意识、党员意识和纪律规矩意识。全面加强工会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围绕评先树优、干部选拔、经费使用等事项,加强廉政风险防控,综合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增强广大工会干部拒腐防变的能力,积极打造工会系统山清水秀的政治生态。

二、惠及职工群众是深化工会改革的鲜明导向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坚持眼睛向下、脚步向下,尊重基层群众实践,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务必使改革的思路、决策、措施都能更好满足群众诉求,做到改革为了群众、改革依靠群众、改革让群众受益。

(一)职工诉求是深化工会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深化工会改革,就要从满足职工需求入手,通过改革切实增加工会有效供给,不断满足广大职工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从职工队伍状况调查来看,职工队伍结构发生深刻变化,职工需求也更加多元、迭代升级。例如,调查显示,有32.6%的职工认为,“共享经济”“数字经济”等新业态对自己的就业岗位产生了较大冲击。这就要求工会改革必须紧紧围绕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认真履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竭诚服务职工群众的基本职责,牢固树立群众思想、群众观念,建好建强职工法律援助站、职工服务中心、劳动者驿站等维权服务阵地,创新实施职工维权、帮扶救助、普惠服务等工作和活动载体,切实做到哪里的职工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哪里的工会就站出来说话,使工会维权服务更用心、更贴心、更暖心。

(二)职工参与是深化工会改革的重要保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和发展,无不来自人民群众的实践和智慧。深化工会改革也必须广泛发动职工群众,通过扎实深入的宣传发动,把工会改革的重要意义、方法路径、预期效果讲清楚,使广大职工群众了解工会改革、认同工会改革、支持工会改革、参与工会改革,为工会改革积极建言献策,共同营造有利于工会改革创新的良好环境。应牢固树立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从职工群众对工会的评价、要求之中查找工会组织和工会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差距,制定完善制度,改进提升工作,切实加以解决。应虚心向职工群众请教,充分尊重职工群众的首创精神,从职工群众的生动实践中汲取改革创新的智慧,积极总结各地创造的可借鉴可推广的成功经验。

(三)职工满意是深化工会改革的衡量标准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答好工会改革这份考卷,应牢固树立一切为了职工的理念,从优化职能、理顺机制、创新载体等各方面入手,更加有效地维护和发展职工的劳动经济权益、精神文化权益、民主政治权利等,不断增强职工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把职工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改革成效的重要标准,通过组织职工满意度测评等方式,请职工“阅卷”打分,从中寻找差距、发现不足,不断校正改革准星,做到“靶向”发力、持久用力,切实交出让职工满意的改革答卷。

三、去除“四化”现象是深化工会改革的关键所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群众路线作为工会工作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把工作重心放在最广大普通职工身上,改进工作作风,破除衙门作风,坚决克服机关化、脱离职工群众现象,让职工群众真正感受到工会是“职工之家”,工会干部是最可信赖的“娘家人”。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以来,各级工会组织自身存在的“四化”问题已有所改观,但与职工群众的期待还存在较大差距,必须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切实加以解决。

(一)切实把职工群众放在心里最高位置

坚持以职工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进一步增强群众观念、服务意识,带着感情主动了解职工群众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带着责任积极履行维权服务各项职责,带着使命不断发展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把工会工作真正做到广大职工群众心坎上。采用更加便捷高效的工作方式,工会法人登记、劳模评选推荐、帮扶资金发放、服务职工项目等,要公示办事流程、精简报批材料、优化审批节点,千方百计打通工会服务基层、服务职工的难点、痛点、堵点,把“一次办好”的改革要求落实到工会工作中。探索建立周末值班制、错时工作制、职工预约制等全天候回应职工诉求制度,让职工群众随时进得了门、找得到人、办得了事[2]。认真对待职工群众的诉求,能办理的要全力以赴去办理并及时反馈办理结果,办理条件暂不成熟的要耐心细致地向职工做好说明解释工作,用细致入微、贴心暖心的服务让职工感受到工会是“职工之家”,工会干部是最可信赖的娘家人、贴心人。

(二)切实畅通沟通联系职工群众渠道

群众路线是工会工作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密切联系职工群众是工会组织的最大优势,脱离职工群众是工会组织的最大危险。深化工会改革,应着力破解这一最大危险,更广泛更紧密地同职工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应坚持把群众路线走实走好,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走出机关大楼、高墙大院,走进工矿企业、生产一线,深入到职工群众中去,嘘寒问暖、问计问需。进一步健全完善联系职工的长效机制,落实好工会机关基层联系点、领导班子成员信访接待等制度,建立联系职工情况台账,实现工会干部联系职工群众的常态化制度化。畅通网上联系职工的渠道,注重通过微信、微博等信息化手段,加强网上交流互动、网上信访接办等工作,第一时间掌握职工群众的诉求和动态,第一时间给予回应和办理,最大限度地拉近工会与职工之间的距离,有效疏通工会联系职工群众的“毛细血管”。

(三)切实增强工会组织的代表性、广泛性

各级地方工会代表大会、委员会、常委会是各级地方工会的领导机关,应严格按照工会改革实施方案要求,进一步提高基层工会工作者、先进模范人物、生产和工作一线人员在各级地方工会代表大会、委员会、常委会等工会领导机构中的比例。根据产业结构、新业态发展和职工队伍结构变化等情况,适时调整确定不同类别的代表在工会委员会、常委会中的合理比例。根据要求选好配齐挂职兼职工会干部,让更多一线职工参与工会议事决策,切实提高职工群众的话语权,更好发挥工会领导机构的作用。

(四)切实改进工会工作模式和活动方式

围绕破解体制机制不活、机关化行政化倾向突出、习惯于运用行政化手段开展工作、工作活力不足等方面的问题,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把广大工会干部和职工群众参与工会工作的热情调动起来,把广大基层工会组织的作用发挥出来,共同推动工运事业蓬勃发展。坚持开门办会,加强与其他群团组织、社会组织的联合,共同谋划推进工作,共建共享活动阵地,整合各方力量资源,形成推动工会工作发展的强大合力。紧紧围绕党政中心工作和工会主责主业,抓住工会工作的根本性、本质性问题,集中工会组织的人、财、物力资源,采用项目化运作方式,推动工会工作创新发展。以品牌工作打造带动工会工作全面发展,在提升工会传统工作品牌的基础上,根据新的形势任务需要,着力打造一批贴近大局、职工欢迎、影响广泛的新工作品牌,切实增强工会工作的社会影响力和在职工群众中的感召力。

四、增强基层活力是深化工会改革的强基工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坚持眼睛向下、面向基层,把力量和资源向基层倾斜投放,把广大职工凝聚在党的周围。深化工会改革,就要从巩固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的高度出发,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基层工会建设“三个着力”的要求,补齐基层工会组织体系不健全、有效覆盖不到位、作用发挥不充分等短板。

(一)进一步健全组织体系

强化乡镇(街道)、开发区(工业园区)工会组织建设,推动乡镇(街道)、开发区(工业园区)工会主席由同级副职或副职级干部担任或兼任,积极主动争取机构和人员编制,选好配齐专职工会干部,提升工会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专业化、职业化水平,切实解决好乡镇(街道)、开发区(工业园区)工会工作力量不足问题。强化产业工会组织建设,根据形势需要适时调整省级产业工会设置,进一步加强市、县级产业工会组织建设,在人、财、物方面给予保障,明确产业工会职能职责,制定并落实工作任务督查考核制度,确保各级产业工会建起来、转起来、活起来。强化机关、事业单位工会组织建设,特别是在机构改革、事业单位改革中,避免撤并工会组织、削弱工会工作力量现象发生。

(二)进一步扩大有效覆盖

加强“两新”组织建会力度,结合创业平台、楼宇商圈、专业市场、货运物流、合作经济组织等领域的不同特点,采取更加灵活的建会模式,进一步加强党建带工建的工作力度,广泛组织货车驾驶员、物流快递员、护工护理员等群体入会进家,不断扩大组织覆盖面。打通企业外职工单体入会通道,树立依靠职工建会管会的思想,畅通网上入会通道,设立职工单体入会服务窗口,广泛吸纳职工入会,倒逼企业建会。扎实开展农民工入会工作,加大农民工聚集领域建会力度,适应农民工流动性大的特点,为农民工会籍转接创造便利条件,通过加大宣传、普惠服务,最大限度地吸引农民工加入工会组织。

(三)进一步建强职工之家

加强职工之家阵地建设,统筹各方资源,采取与其他群团联建、工会单独建设等多种形式建设服务职工阵地,切实加大资金投入,指导和帮助各级工会建设职工之家。增强职工之家的综合服务能力,紧紧围绕满足职工群众多样化、多层次需求,不断丰富职工之家建设内涵,组织开展文体比赛、健康讲座、心理疏导等职工喜闻乐见的活动,确保职工之家有吸引力、凝聚力。

(四)进一步配强工会主席

一个基层工会组织能否很好地履行职能、发挥作用,选好配强工会主席是关键。应把握好标准,工会主席人选既要具有较好的政治素质、工作能力、思想作风,更要对职工有感情、知职工、懂职工、爱职工,在职工中有较高威信和良好形象。要提升好能力,加强工会业务培训,搭建微信、微博等学习交流平台,加强基层工会相互之间的交流学习,帮助他们提高做好工会工作的能力。要履行好职责,严格按照基层工会选举工作有关规定,规范选举程序,通过公推直选、委员会选举等形式,切实将党政认同、职工拥护的工会主席选上来。

(五)进一步加强分类规范

抓好机关、事业单位工会的规范化建设,加强工会工作人员的配备使用、业务培训、工作指导,明确工作职责,协调解决工会经费财政划拨等问题,确保机关事业单位工会作用充分发挥。抓好公有制企业工会的规范化建设,发挥其工作基础扎实、干部素质较高、职工民主意识较强等优势,在规范提升、深化创新上持续用力,争创模范职工之家。同时,坚决制止在国企改革改制中将工会与其他部门合并设置等弱化工会组织的做法。抓好非公企业工会的规范化建设,推动《工会法》《中国工会章程》贯彻落实,督促非公企业工会依法依规履职,注重培养不同类型典型,以点带面、引领示范,不断提升非公企业工会工作水平。

五、完善运行机制是深化工会改革的重要抓手

制度机制更具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运行机制改革既是工会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巩固扩大工会改革成果的有效抓手。

(一)提升法治化水平

工会的法治化建设是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化工会改革,应牢固树立法治思维,积极弘扬法治精神,切实增强法治观念,在宪法法律的范围内谋划推进工作,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思维方式。强化合法性审查,确保每一份文件、每一项政策都依法合规,切实做到依法建会、依法管会、依法履职、依法维权。加强源头参与,积极参与涉及职工利益和工会工作的各项法律法规的制定修改,共同推动劳动法律法规体系健全完善,配合人大、政府相关部门开展劳动法律监督检查,促进形成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良好法治环境。运用法治手段,推行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意见书、建议书制度,加大普法宣传、法律服务、法律援助力度,引导和帮助职工依法理性表达诉求,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提高法治能力,不断壮大以工会公职律师、工会法律顾问、法律服务志愿者、工会法律援助律师团等工会法律工作力量,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提高工会干部法律业务素质和依法维权能力。

(二)体现群众化特点

在工作对象上体现群众化,坚持走群众路线,把工作的重心放在职工特别是一线职工身上,站稳群众立场,工会一切工作都围绕职工去谋划、部署、推动,发动职工群众参与。在工作任务形成上体现群众化,坚持定期开展职工需求调查,并作为定政策、做决策的重要依据,确定工会重点工作、举办重大活动、制定重要文件、实施服务职工重大项目,都要事先征集基层和职工的意见建议。在推进工会工作上体现群众化,在劳动竞赛、维权服务等方面充分调动工会会员、代表委员、积极分子、志愿者等参与工会工作的积极性,共同做好工会各项工作。在工作考核评价上体现群众化,稳步推进会务公开,接受职工群众的评议评价,增加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中职工群众和基层工会满意度测评结果的比重,探索委托第三方定期开展职工满意度测评机制,把工会工作评判权交到职工群众手里。

(三)善用网络化手段

注重树立互联网思维,把握互联网存在的开放性、包容性、交互性、人性化等特点,运用用户思维、服务思维、创新思维、融合思维等,对舆论引导、建会入会、技能培训、宣传教育、困难帮扶、维权服务、民主管理、心理援助等工会各项工作进行重塑和再造,重在建立适应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业务流程和工作模式,切实发挥互联网在改进工会工作方面的重要作用。注重打造互联网平台,坚持以职工需求、工作需要为导向,加快工会微博、微信、APP客户端、官方网站和数据库等建设,切实发挥其在联系引导服务职工方面的重要作用,不断提升工会互联网平台的实际效能和影响力。注重运用大数据技术,强化对职工有关数据的收集、分析和研究,获取职工队伍在行为偏好、利益表达、思想认识等方面的重要信息,为职工提供更加精准周到的服务,充分发挥数据在工会保障职工权益资源配置和运用中的主导作用。注重提升管网用网能力,加强网上工会工作培训,提升广大工会干部知网用网管网的能力,增强网络保密意识,提高工会互联网安全防护能力,全面提升“互联网+工会”工作水平。

(四)实现社会化运作

运用社会化手段,充分发挥工会作为枢纽型社会组织的重要作用,积极承接政府转移的有关服务职工职能,强化社会治理功能,进一步加强对劳动关系领域社会组织的政治引领、示范带动、联系服务,与其他群团组织和党政职能部门共建共用共享服务群众的阵地和平台,有效拓展工会服务职工的广度深度,提升效率效能。引入社会化力量,成立专门的工会工作志愿者组织,招募志愿者参与到为职工群众服务的活动中;通过招聘招募、购买服务等形式,引入工会社会化专业人才、工会法律服务和援助律师、心理咨询和培训师等社会力量,有效解决当前各级工会存在的工作力量不足、专业人才匮乏等方面的问题。注重社会化效果,打破自我封闭、自我循环的运行状态,组织对工会开展的重点工作、重大活动的社会评价,加大对工会工作的宣传力度,坚决摒弃那些投入高、效能低、口碑差的工作项目,注重增强工会工作的社会效应,赢得广大职工的普遍认同。

六、加强上下协同是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要求,也是推进改革的重要方法。深化工会改革,也要坚持系统集成、相互协调,上下联动、整体推进。

(一)顶层设计要完善

继续做好立柱架梁、夯基垒台的工作,在省委、全总的领导下,深刻把握工会改革的时、度、效等问题,进一步完善工会改革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制定适应新形势需要的深化改革举措,出台工会改革相关配套文件。发挥上级工会组织站位更高、手段资源更丰富的优势,积极协调职能部门,根据改革实施方案要求出台相关支持政策,为下级工会改革提供政策依据。

(二)工作统筹要加强

明确责任分工,把各项改革任务分解落实到各部室(单位),明确落实标准和时限要求,建立改革任务完成情况通报机制,对改革不到位、落实不积极的部室(单位)和个人予以通报。加强工作指导,指导市、县级工会按照省委、全总有关要求稳步推进改革,帮助解决改革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规范工作程序,建立改革文件论证制度,工会及各职能部门出台文件,要通过召开论证会、听证会的形式,听取职工群众、社会公众的意见建议;建立改革效果评估制度,注重综合评价,查找解决问题,增强改革实效。

(三)基层创新要支持

通过组织优秀改革创新项目评选等方式,鼓励各级工会积极破解改革中遇到的难点、堵点、痛点。重大改革可先行先试,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工会、基层工会开展改革试点,在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以点带面,全面推开。建立容错纠错机制,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三个区分开来”的思想,大力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浓厚氛围,保护那些在工会改革过程中大胆闯、大胆试、大胆改的工会干部,让广大工会干部轻装上阵、锐意改革创新。

(四)督导推动要跟进

定期组织开展工会改革专项督察,总结推广各市、县级工会改革创新的亮点经验,查找问题不足,提出改进意见建议,确保工会改革取得实效。积极推动各级党委建立群团改革督察机制,督任务、督进度、督成效,察认识、察责任、察作风,不断消除工会改革障碍,加快改革任务落实。发扬“钉钉子精神”,抓住工会改革的关键点和突破口,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推动工会改革不断深化,进行到底。

猜你喜欢
工会工作职工群众工会
数读·工会
数读·工会
数读·工会
浅谈新时代工会工作
工会
把职工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工会的使命担当
关于新形势下加强党对工会工作领导的思考
浅析做好新形势下职工群众工作的能力
如何提高做好职工群众工作的能力
浅谈创新在工会工作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