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晓
(福建省福州第三十二中学 350000)
初中学段的学生刚刚接触物理学科,在其物理观念还相对空白的情况下,教师通过物理教学渗透科学态度则是必要且容易的.而渗透的方式则成为物理教育界围绕这一素养一直以来的探讨焦点,各研究成果具有各自不同的切入角度,本文将透过四大教学环节:理性观察、实验探究、分类讨论和严谨表述对这一素养在物理教学中的渗透方式做出阐述.
任何学科均来源于生活,物理学科亦不例外,牛顿和苹果以及万有引力的故事便是对物理生活来源的最好证明.所以,物理教学对学生科学态度培养的第一步当在于引导学生用理性、科学的物理眼光观察、猜想生活中的诸多现象,为下面进一步的实验验证奠定基础.
例如: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一节中,我先通过投影向同学们展示了人在镜子前和玻璃前看到自己像的现象,以唤起同学们类似经历的记忆,然后让其对像和所属实物的联系进行思考.有学生便回答:“我一直认为镜子中有另外一个自己和世界,它同现实的实物和环境是完全相同的”,针对此类唯心主义回答,我在之后的纠正与引导中向同学们讲解了语文、美术等主观性较强的学科与物理、化学等需遵循客观规律的学科之间的区别,以渗透物理学科学性观念,让学生对生活现象的猜想始终不离科学实际的物理方向.
在现象的基础上进行物理原理的猜想假设之后,便是进行实验探究以验证猜想的环节.一个严谨的实验探究需遵循这样的程序:明确实验目的(验证什么)——准备实验装置,设计实验步骤(如何验证)——进行实验,记录结果——重复试验,缩小误差.这样的实验链不仅是刚刚接触物理学科的初中学生亦是资深的物理专家在进行实验时应该且必然依照的,因为它符合人类认识事物的科学性,也大大利于学生科学物理思维和态度的形成.
例如:针对上述物体的像和物体之间具有何种关系的问题,我引导同学们在现象观察中将其细分为像的大小、位置与物体的大小和位置之间的关系,并将对此问题的探究作为实验目的.之后,我和同学们通过对之前所学的光的传播、反射知识的回顾,将点燃后可以充当光源以使成像更加清晰的蜡烛作为实物,并用相同但未点燃以避免产生逆向干扰性影像的蜡烛代替点燃的蜡烛通过平面镜所成之像,在达到验证像和实物大小关系目的的同时,方便测量、记录像和实物距平面镜之间的距离,之后调整蜡烛位置进行多次实验,以得出结论.由此可见,每一个实验装置的选择和每一个实验步骤的设计均具有理论支持,因而形成的整个实验链是严谨且科学的,此过程将有效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科学态度.
依据世间万物均在变化发展和彼此间普遍联系的科学辩证哲学观,对于某种物理现象的研究也不能局限在一种可能性上,而应该开阔思维,灵活变化地看待问题.这体现在初中物理学科的教学上,便是“分类讨论”的思想,即是对同一事物或现象在不同条件下能够呈现的不同状态面貌的讨论.教师若能在物理教学中对此种观念进行适时渗透,则学生掌握得到的便不仅仅是死性知识,还有活性思维与严谨的科学态度.
例如:在关于平面镜所成像为虚像一部分的讲解中,在得出其成像特点:正立、无法用光屏承接、与实物分居平面镜两侧之后,我并没有结束这一部分的讲解,而是紧接着向同学们提出这一问题:我们用放大镜看物体时,其所成之像亦是正立、无法用光屏承接的虚像,但我们是在和实物同面的放大镜之下看到放大的物体的,那么为什么同成虚像,平面镜与放大镜所成虚像和所对应实物关于镜子的位置关系会有所不同呢?这便是对虚像在不同种类的镜面下所呈现不同特点的讨论.针对此,我简要介绍了生活中不同的镜面种类,让学生认识到同一种事物在不同情况下会具有不同特点,以逐渐形成发展变化的唯物辩证科学观念.
在传统“师讲生听”教学模式下的教学检测中往往存在这样的情况:学生可以对知识进行“会意”式的理解,但无法对现象原理等进行完整严谨的表述.究其原因,除却知识掌握不牢固之外,还在于此种教学模式塑造的学生薄弱的表达能力,而表达是学生学习及未来发展的一项必备能力和素养,且由于物理学科具有的“言差毫厘,理失千里”的科学性,对于物理原理严谨的表述阐释便成为培养学生科学物理态度的重点之一.所以,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给予学生更多的表达机会,耐心纠正补充学生表述中的错误、缺漏,逐渐提升学生科学严谨的物理表达能力.
例如:在学习完平面镜成虚像的原理之后,我随机挑选几位学生单纯根据图像依照自己的理解对此原理进行阐释.其中有一位同学在表述过程中有这样一句话:“光线经过平面镜反射后进入了人的眼睛”,由此可见,学生对于光线概念的理解存在偏差,我及时对其进行了纠正,并强调光线是人为规定的为了研究方便建立的光的模型,是光能够反射而非光线.再例如:学生在描述平面镜所呈像的特点时,是这样表述的:“像和物体与镜面垂直”,这是“会意”式的表达,虽然能够说明学生理解了知识,但表述并不严谨和科学,因为它对于没有学过这一部分内容的人来说是无法理解的,针对此,我点出了他表达中的缺漏,并纠正是“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通过类似这样的训练与引导,学生表达能力与科学物理态度将会得到很大的提升与很好的养成.
科学是物理学科的精髓和精神,科学态度也应当成为学生物理学习的重点,而科学态度的培养当贯彻在对物理现象的猜想、实验探究、“分类讨论”和准确阐述四大物理教学环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