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贤钰
(江苏省高邮市送桥镇天山初级中学 225653)
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兴趣是学习的最佳刺激来源.教学成败与学生兴趣高低有直接关系.只用数字符号表述的数学是枯燥抽象的,学生容易产生厌学心理.因此,教师要关注学生兴趣的培养,使学生产生内在的学习动力,调动其学习积极性.首先,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可以进行设计导入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中位线”时,教师可以借助结合几何画板软件制作相应的演示动画,让学生直观感知四边形ABCD在变化过程中,其各边中点连线组成的四边形EFGH的变化.生动直观的动画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一来,学生就会更加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新知.其次,引导学生实践操作,提高其学习兴趣.数学学科抽象性、逻辑性很强,较难理解,学生往往会产生畏难心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这一点,注重实践操作,如指导学生利用几何画板亲自动手画图,使抽象的数学知识更加直观,使枯燥的数学理论更加有趣.学生通过实践动手完成图形的绘制时将体验中成就感,进一步增强对数学知识的探究欲望.最后,合理设置作业,发展学生兴趣.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存在差异,教师可以将作业划分为三个部分.这类分层作业可以满足各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夯实基础,还可以让学有余力学生获得数学能力拓展的机会.更加关键的是,一些平时难得有机会体验成功的后进生得到肯定自己能力的机会,从而激发其学习热情,形成良性循环.
拥有健康心理的人愿意和人交往,能悦纳自己,也懂得欣赏他人,能充分意识到别人存在的价值和重要性.反过来,这样的人也更容易被别人理解和接受,为集体所接纳,从而获得更加和谐的人际关系.如今的初中学生有很多都是独生子女,他们自小在家中就缺少和他人合作交流的经历,个性往往比较自我,很难接受他人的意见.而数学新课标明确提出要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使他们学会与人交往,接受他人,明白与他人相处过程中的责任.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以“一元二次方程中根与系数的关系”一课的教学为例,本节课重点研究方程两根的和、两根的积和方程的系数之间的关系,有的学生会产生疑问:为何只考虑两根的和和两根的积?两根之间还有其他的运算不需要考虑吗?这个疑问一提出,其他学生的兴趣也会被调动起来,有的学生会发出异样的“眼光”…….这时教师应该先对提出该疑问的学生进行表扬,再将学生分成多个学习小组,要求各小组的成员相互合作,共同探讨两根的平方和、两根之差的绝对值和系数之间的关联,并给出最终成果报告,选派小组代表上台发言,分享探讨结果.教师应该积极创造机会,让学生多多开展合作学习,多多体会学习中的乐趣,从而拓展其思维,培养其合作精神,并学会处理自己和别人的关系,确保自身与集体环节的融合,让学生在合作学习活动中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从而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自信心是确保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前提.教师必须在平时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建立学习自信心,消除他们的自卑心理,健全其人格,促进其学习效果的提升.首先,教师应该客观合理地评价学生,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尊重学生,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善用表扬和批评.例如,班级中有一名学生,他数学成绩很差,每次考试都不及格,因而产生强烈的自卑感.有一次,我看到他在打篮球,打的有模有样,就对他说:你挺厉害的啊,这么高难度的运动你都玩的好,只要用点心肯定可以学好数学.老师相信你!你数学上有什么问题可以随时问我,我也想跟你学打篮球,我们一起努力好吗?”从这之后,他上课明显更加认真,回答问题也更加积极,有不懂的也会主动问.可见,找到学生身上的优点,加以表扬就能帮助学生找到自信,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在平时的教学中,学生只要取得成绩,哪怕很小,教师也可以进行鼓励和表扬,从而增强学生的学好数学的自信.善于运用激励手段,正确评价学生,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重拾自信.其次,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工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每一个教学环节都可以渗透心理教育.在课堂小结环节,教师应该重视引导学生总结提升,帮助学生升华所学知识,从而更好地渗透心理教育,提高心理教育有效性.
综上所述, 在素质教育全面实施和深化的背景下,学生的心理健康受到广泛重视,针对学生的心理教育也在中学教学中得到普及.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平时的教学中有效渗透心理教育,在不知不觉中渐渐提升学生的心理品质,帮助其形成健康完善的人格.数学学科兼具人文性和工具性,在开展心理教育方法具有独特优势.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注重教学方法,有效引导学生开展各种教学活动,为心理教育创造有利环节,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