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 勇
(江苏省泰兴市新街初级中学 225474)
初中数学应用题归纳起来大概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元一次方程的问题、相遇的问题、利润关系的问题、体积面积的问题、行程的问题、追赶的问题、流水的问题、环形的问题等等.多数应用题的问题设置都与书本上的公式有着密切联系,因此需要学生牢记并灵活应用相关的关系式.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参与课堂教学的机会,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让学生占据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并密切关注学生的表现,充分挖掘学生在数学方面的潜能,逐步引导学生探索数学应用题的答案.作为新时代背景下的教师,一定要转变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改变给学生灌输知识的被动局面,要让学生自己发挥学习主动性.
众所周知,一般数学应用题的文字都偏多,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使得多数学生不能准确地理解题意.因此,教师在向学生传授应用题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教会学生解答应用题的技巧,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如果遇到数据较多的应用题,可以通过画表格的形式来对数据进行分析,让学生一目了然地看到哪些数据有用哪些数据对解题无用,从而来提高做题的效率.
很多应用题考查的都是学生对学过的公式、规律及概念等的掌握程度,这就对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一道应用题,首先要了解题目给出的条件和所提的问题,然后在脑海中回忆、搜索相关的知识点.例如,两地相距275km,慢车以50km/h的速度从甲站开往乙站,1小时后,快车以每小时75km的速度从乙站开往甲站,慢车开出几小时后与快车相遇?在解题时我们就可以设慢车开出x小时后与快车相遇,根据题意列出方程式:50x+75(x-1)=275最后可以算出x=2.8,由此可以得出慢车在开出2.8小时后与快车相遇.学生只有深入分析题意,才能确保解题的准确性.因此,教师在实际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
从以往数学教学经验来看,初中学生在解答应用题时普遍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在审题阶段,弄不清题意.二是对于一些综合性的应用题,因此,教师在数学应用题教学前,要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能力进行充分的了解,来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把数学应用题知识逐步传输给学生.教师可以出一道简单的应用题把学生的思维引入教学内容中,使学生建立初步的认知.学生通过运用公式就能求得答案.在建立学生自信心后,教师再增设条件,加大题目的难度,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的来解决数学应用题,克服对应用题的恐惧心理.
一般情况下,应用题属于文字偏多的题目,但并不是题目上所有的信息都对解题有用,所以需要学生仔细地阅读题目,筛选其中有用的信息,排除对题目的干扰项,这就对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对题目的分析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学生在认真阅读题目后,逐步筛选对解题有用的信息,然后依据所学的公式对题目进行解答,提高解题的准确率.
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题,很多数学课本中的知识都是源于生活之中,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可以为学生多组织一些实践活动.比如,在学习行程问题时,教师在教会学生公式概念以后,路程=速度×时间,时间=路程÷速度,速度=路程÷时间,然后为学生出题,小明和小红家相距300米,两人同时从家出发相向而行,小明每分钟走40米,小红每分钟走20米,几分钟后两人相遇?根据题意分析列出算式:40+20=60,300÷60=5,可以得出答案5分钟后两人相遇,让学生根据公式来算两人相遇的时间,这样的应用题比较贴近生活,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的存在,进而对数学产生兴趣,有效地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
近些年,很多考试的试题都对热点话题关注得比较多,数学也是如此,像环境保护的问题、科学技术的问题等等.而学生在阅读题目时,不能准确地从背景材料中提取有效的信息,究其原因,是学生不善于归纳解题的过程,使得问题得不到解决.因此,教师要向学生传授归纳题型的能力,传授归纳的方法,因为初中阶段很多应用题的题型都是换汤不换药,解题方法都是一样的.只有善于对应用题进行归纳,才能更好的进行解题.
总而言之,初中数学应用题作为初中阶段教学的重要内容,学好应用题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解题能力.因此,需要教师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教会学生解答应用题的技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