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人民政协是爱国统一战线组织的几个维度

2019-02-19 03:29梁晓宇
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人民政协民主党派协商

梁晓宇

(中共重庆市涪陵区委党校, 重庆 408000)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仅强调人民政协是统一战线组织,而且要求发挥好人民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的作用,将其视为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理论和实践命题。从历史维度来看,人民政协自成立起就带有统战基因;从理论维度来看,人民政协是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中国化的伟大创造;从现实维度来看,人民政协发挥统一战线作用的优势明显;从功能维度来看,人民政协的履职过程也是发挥统战作用的过程;从实践维度来看,在新时代要从强化政治引导、发挥政协特色、健全机制上下功夫,发挥人民政协在统战工作中的作用。

一、历史维度:人民政协自成立起就带有统战基因

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的“三大法宝”之一。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进行着统战实践,并于1939年在延安组建了中央统战部。从大革命时期“国民革命联合战线”到土地革命时期的“工农民主统一战线”;从抗日战争时期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到解放战争时期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从新中国成立之后的“爱国统一战线”到新时代“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统一战线在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祖国统一方面一直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遗憾的是,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之前,统一战线一直没有组织形式。

抗日战争胜利之后,针对共产党和国民党提出的不同建国方案,各民主党派提出了“中间路线”的主张,试图通过调和共产党与国民党之间的矛盾,走出一条既不同于国民党一党专制也不同于共产主义的道路,他们主张“军队国家化”,任何政党不得拥有军队,其根本目的是建立代表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利益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但现实是残酷的,当民主党派的壮大威胁到国民党利益的时候,国民党的反动本质就暴露无遗,国民党反动派先后杀害了李公朴、闻一多等著名民主人士。1947年7月,国民党政府通过并颁布所谓《厉行全国总动员,以戡平共匪叛乱》的法令后,又进一步加紧对各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的迫害。在民盟处于最困难的时候,中国共产党伸出了援手,中国共产党通过新华社发表《蒋介石解散民盟》的时评,严重抗议蒋介石法西斯式的政策。解放战争后期,随着局势的发展,中国共产党在党派认识上也发生了转变。在中国共产党即将取得全国政权的形势下,中共把同民主党派长期合作作为一项紧迫任务提上日程。1948年4月30日,中国共产党以商量的语气发布了著名的“五一口号”,号召各党派、人民团体为了共同的目标而一起努力,随即600多名代表先后历经千辛万苦到达北平参加盛会。1949年2月,中共中央在党内作出指示:“关于和民主党派长期合作的许多问题,中央将在北平和各该总部进一步商量。”在全国解放之前,中国共产党与包括各民主党派在内的各种进步政治力量采取协商的方式讨论、研究国家大事,以协商的方式推动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1949年6月15日,由包括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界人士等23个单位134位代表组成的新政协筹备会第一次会议召开,由此可以看出人民政协的广泛性、代表性及团结性。筹备会议起草了新政协组织条例、共同纲领、宣言,拟定政府组织大纲,拟定国旗、国徽、国歌等。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前后,关于国旗、国徽、代国歌的选定,都是中国共产党召集各民主人士协商讨论的结果,这也体现出政协工作带有天然的统战基因。

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行了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职权,并于1949年9月30日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1954年,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召开,新政协也完成了它特殊的历史使命。但是,中国共产党并没有解散人民政协,而是保留人民政协,将其作为统一战线的组织长期存在,人民政协被赋予新的历史使命,和党委、政府、人大一起构成了国家政治体制的“四位一体”基本架构。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将人民政协定为国家的政治协商和政策咨询机构,是能够团结各党派、各团体的重要机构,能够最大限度地团结可以团结的力量,担负着爱国统一战线的重任。进入新时期,邓小平发表了《新时期的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的任务》讲话,明确了人民政协的任务。1982年,人民政协的性质和作用被写入宪法序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有广泛代表性的统一战线组织。”可以看出,人民政协和统一战线有着共同的历史任务和使命,二者相融共生、互相发展,人民政协作为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从诞生之日起,就致力于团结各界、振兴中华的伟大实践,并作出了积极贡献。改革开放40多年来,团结和民主成为人民政协工作的两大主题,随着中国社会关系发生的深刻变化,人民政协从制度和组织等各方面适应这种变化而逐步调整,团结范围不断扩大。

从历史发展维度来看,人民政协因统一战线而产生,与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相伴发展,共同生长,必然随着统一战线事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自成立以来,人民政协始终兼顾不同利益诉求,始终促进统一战线大团结大联合。由于与统一战线共生发展,人民政协吸纳了各党派、各阶层、各民族、各宗教界的代表人士,各种利益诉求能够得以充分表达,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巨大的包容性。

二、理论维度:人民政协是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中国化的伟大创造

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政党理论和民主政治理论是人民政协产生的三大理论基石,这三大理论基石中,马克思、恩格斯最早论述的是统一战线思想。从根本上来说,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是人民政协理论的源头,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和民主政治理论都蕴含着统一战线思想、方法和内容。

1840年,恩格斯发表了题为《唯物论和虔诚主义》的文章,特别指出:“在同宗教的黑暗势力进行斗争的任何情况下,我们都应该结成统一战线。”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虽然没有直接提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统一战线理论,但却闪烁着统一战线的思想光辉。马克思、恩格斯既强调无产阶级自身的内部团结统一,也注意无产阶级与农民阶级结成联盟,注重无产阶级与小资产阶级的团结。党的历届中央领导集体对人民政协的相关论述虽然产生的时代不同,在不同历史时期论述的侧重点不同,但都是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中国化的重要成果。统一战线理论是人民政协理论的重要来源之一,统一战线的方式方法也蕴含于人民政协的具体实践中。

政党关系是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的“五大关系”之一,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首先处理的统一战线问题就是党际关系问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无产阶级专政和政党合作有过大量的论述,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政党合作理论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将多党合作理论应用于中国革命实践。中共二大提出了与资产阶级政党合作的理念,中共三大提出了统一战线的方针,为国共第一次合作奠定了思想基础,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以党外合作的方式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多党合作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如何将多党合作巩固下去,是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前后思考的重大课题,而人民政协就承担了这样的历史使命,人民政协是民主党派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使命的制度与组织保障。从新型政党制度的发展史来看,它萌芽于革命时期、磨砺于建设时期、锤炼于改革时期、升华于新时代,在这个发展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是新型政党制度的创造者、推动者和维护者。同样,中国共产党也是新政协成立的倡导者和主要推动者。

民主政治理论是人民政协理论的重要来源。多党合作既是通过人民政协这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来实现的,也是在追求民主的实践中形成的。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民主必须依靠有效的制度安排。各国人民都有追求民主的美好愿望,但民主的实现形式不是单一的,必须适应本国的历史传统和民族心理文化积淀,服务人民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宗旨。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追求民主的产物,人民政协的历史也是一部追求民主的历史,人民政协从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致力于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努力,到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主始终是主题,也是方向和使命。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民主政治理论与中国实际紧密结合,逐渐确立了人民政协的两大主题,即团结和民主。团结和民主作为人民政协的两个主题相辅相成。一方面,只有追求民主才能彰显人民政协的理论价值;另一方面,人民政协的所有活动只有最大范围内实现团结,才能使民主有根基。离开了民主,人民政协便失去存在的意义。为了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也为了区别旧政协,开好新政协会议,毛泽东明确了新政协五大任务:一是协商国际问题;二是商量候选人名单;三是提出意见;四是协调关系;五是学习马列主义。这五大任务均蕴含着统一战线的要求,也是实现人民民主的要求。

三、现实维度:人民政协发挥统一战线作用的优势明显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党派、多宗教信仰的国家,人民政协作为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与统战工作相亲相近、相辅相成。一方面,人民政协在凝聚思想共识、发展民主政治、扩大团结联谊、搭建合作平台等方面与统一战线具有高度一致性;另一方面,人民政协在发挥统一战线作用方面又具有人才、制度和文化方面的优势。

(一)人才优势

政协委员来自方方面面,联系广泛,智力密集,往往都是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有不少是各自所在行业的专家。所以说,政协人才荟萃。政协开展活动,都会有熟悉那一方面业务的委员参加,加之在活动中走好群众路线,广泛联系群众,多听群众意见,就能提出符合科学发展、切合实际情况的高质量的意见建议。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政协加大协商力度,举行双周座谈会,围绕建立大别山红色文化圈,设立三沙市,建立南京大屠杀纪念日,公布南海临海基线,派海监船到钓鱼岛执法,提出了许多具有战略性和建设性的意见,被中共中央采纳,充分展示了人民政协的大智慧。

(二)制度优势

1949年10月18日,政协全国委员会第一次常委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工作条例》,是政协制度化发展的良好开端。1950年4月,全国政协双周座谈会召开,为政协拓展工作提供了制度化平台,对协调统一战线内部关系、促进统一战线内部团结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既需要人大的选举民主,也需要政协的协商民主,二者相互补充,缺一不可,“人民政协是党派性机关,是协商机构和民意机构,与国家的领导、行政、审判和检察等机关共同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体制”。尽管政协不属于国家权力机关和行政管理机关,但人民政协又与党委、人大、政府并称为“四大班子”,这就决定了人民政协有官方的属性。人民政协自成立以来形成了由国家宪法、中共中央文件和章程等组成的一系列规章制度,这是人民政协发挥统战功能作用的制度基础和优势。例如,人民政协的专委会工作制度为人民政协做好统战工作提供了平台。全国政协设置有提案委员会等9个专门委员会,这些委员会通过组织各界政协委员进行具体的调研工作,利用政协专有的利益表达渠道将各阶层的利益表达出来,发挥着统一战线的利益协调功能。此外,我国已经形成了由国家层面的全国政协、地方层面的省(市、自治区)政协和地级市政协、基层的县(区、县级市)政协四个层级的政协委员会,一些地方还在乡镇、街道、社区设立了政协工作站,政协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一个覆盖面广、影响大的组织体系,为政协发挥统战功能提供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三)文化优势

人民政协文化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契合。中国的儒家文化源远流长,孔子主张仁政,强调“礼之用,和为贵”,讲求统治者与民众的和谐之道;孟子也认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和是最高准则;“君子和而不同”的处事哲学对中国社会影响深远,由此形成了中国的“和合”文化传统,“和而不同”是人民政协爱国统一战线组织的理念,也是其统战功能的文化基础。在新时代,人民政协文化是协商文化、和谐文化、创新文化和求实文化,人民政协文化建设已经融入政协具体工作中,发扬着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以协调的方式方法、和气的态度、合作的关系、友好的氛围开展工作。

四、功能维度:人民政协的统战作用通过履职过程得以实现

人民政协作为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平台,是统一战线大团结大联合本质的象征和制度形式,是将各方面联系起来的桥梁纽带,是包括民主党派在内的各参加单位履行职能、沟通意见、凝聚共识的平台,是统一战线实现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的重要组织形式。人民政协履职的过程既是发扬民主的过程,也是集思广益、增强团结、凝心聚力的过程,具有履行自身职能与发挥统战功能的双重作用。

(一)人民政协的政治协商蕴含着统一战线的内容

我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主要有“政治协商、社会协商、基层事务协商”等三种形式,政治协商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思想的来源,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产生和发展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协商民主,人民政协的政治协商是我国协商层次最高、影响最大的协商形式之一。

人民政协的政治协商,融合了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让更多的人能够平等有序地参与到政治决策之中,通过对涉及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大事务进行充分探讨协商的方式,促进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从而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程序的合法性,进而达成差异共识。“商量”“找到最大公约数”不仅是协商的过程,更是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体现,既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主人翁精神和历史使命感,又真正体现了“人民民主”的“真实”与“真谛”。人民政协的协商民主,允许各界人士在共同的政治基础上,在不违背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开展广泛、充分的协商讨论。而政协组织则有责任和义务将不同意见向决策机关反映。人民政协的这种工作特点,有利于及时、有效地化解人民内部的各种矛盾,推进社会政治的和谐稳定。

(二)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具有统一战线的含义

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是对国家法律法规的实施过程,对国家方针政策的执行过程进行监督,具有非强制性的特点。人民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不是由选举产生的,而是由协商产生的,是求同存异的协商,这就决定了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不同于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人民政协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特殊形式,也不同于西方国家的议会、参议院等机构,这也决定了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不同于西方国家竞争式的监督。

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具有协商式的特点,带有统战性质,这是因为:一是人民政协不是国家权力机关,是依靠政治影响力进行的监督,而不是依靠国家强制力进行的监督;二是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是依据政协章程开展的监督,是在坚持理性包容、互相尊重、平等协商的基础上,通过提出意见、批评和建议进行的监督;三是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目的在于增进团结、凝心聚力,帮助党委政府改进工作、解决问题;四是人民政协由党派(含中共)、团体和各界政协委员组成,政协民主监督发挥统一战线组织作用,可以更好地兼有体制外监督和体制内监督的特点和优势。人民政协开展的监督是在目标、利益一致下的监督,监督者与被监督者之间不存在利益冲突,不存在互相掣肘,不会为了监督而监督。不难看出,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可以发挥出协商式监督的特色优势,始终做到不偏离方向、不远离中心、不自娱自乐,始终保持有根、有源、有生命力,使各方面更容易达成差异性共识。

(三)人民政协的参政议政包含着发挥统一战线优势作用的要求

1994年全国政协修改章程时增加了参政议政的职能,这主要是为了调动政协委员履职的积极性,增加政协工作的覆盖面,与扩大统一战线的影响力是一致的。人民政协的参政议政是对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问题及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开展的协商讨论。人民政协协商议政点多面广,与党政机关接触的机会多,调研视察活动多,在这些过程中,政协委员能更多地知情知政、了解情况,把研究问题和参政议政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使协商和参政议政的双重功能得到充分体现,让参政议政信息量更大、视野更广、成果更丰硕。人民政协能够紧扣党委政府重要工作部署、重点项目实施、重大规划制定等,广泛征集社会各界意见建议,集思广益、寻方问策,汇聚各方智慧,提出科学可靠并具有前瞻性、操作性的意见建议;广泛收集民情民意,汇集民众心声,让党政领导及时听到平时想听而听不到的真话、实话,使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更接地气、更合民心,凸显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实效,能够彰显新时代人民政协统一战线组织的独特作用。

五、实践维度:新时代如何发挥人民政协在统战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新时代人民政协统战功能和作用的发挥,需要从丰富统战形式入手,发挥统战优势、广交党外朋友,注重政治引导、发挥政治引领作用,努力形成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

(一)强化政治引导,发挥引领作用

统战工作是政治性很强的工作,人民政协要牢牢把握增进政治认同、夯实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中国共产党作为领导党,在人民政协中与统一战线成员协商沟通的过程也是使他们了解接受中国共产党政治主张的过程,是实现对统战成员政治领导的过程。人民政协统战功能和作用的发挥,要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巩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础的主轴,坚持把理论武装、增强政治定力放在首要位置;进一步深化同参加人民政协的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社会各界人士的思想交流和团结合作,在弘扬传统中传承政治共识,在思想交流中深化政治共识,在团结合作中巩固政治共识,促进统战各成员始终与党委政府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同心同行。

(二)发挥政协优势,注重联谊交友

统战工作在本质上是做人的工作,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对话和交流。人民政协的联谊不应局限在交朋友层面,而应该上升到党和国家事业需要方面,有针对性地做好争取人心的工作。一是坚持在平等议事中联谊交友。坚持尊重和保障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民主权利,党员领导干部要以更加开阔的胸襟、平等的心态、民主的作风广纳群言、广聚众智;用理解去尊重、以信任换取信任、以支持换取支持,用自身的人格魅力融洽感情,凝聚力量,服务大局。二是坚持在真诚服务中联谊交友。把履职尽责同提高能力素质结合起来,帮助委员知情明政,拓宽委员履职渠道,创新委员活动方式,提高委员联谊交流的积极性,营造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的良好氛围。三是突出交友重点,扩大交友范围。“人民政协开展统战工作,更应该注重联谊交友,扩大交友范围,突出政协特色。”首先,要扩大与海外知名人士的面对面联谊,加深与重点人物的交往,增强他们返回家乡投资合作的信心和热情,逐步建立以海外侨胞、港澳台胞为主体的海外联络网,培养知名人士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其国家观念和中华民族意识,确保本地区的海外资源可持续发展。其次,要引导非公企业参与到脱贫攻坚中来,支持有实力的非公企业用市场经济的方式,将企业的资金、技术和人才优势与贫困村的资源优势有机结合,实现脱贫致富与企业发展双赢。再次,加强与民主党派及无党派人士的联谊交友。定期走访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利用春节、中秋等中国传统节日,看望慰问各界别委员,关心他们的学习工作生活,尽可能帮助其解决实际困难。坚持平时多走动、勤沟通,不忘老朋友,广交新朋友,在长期交往中加深了解,不断积累深厚情谊、增加相互信任,促进政协与各民主党派和各界人士之间的交往交流。

(三)完善机制建设,强化制度保障

统战工作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主席会议成员联系常委、常委联系委员、委员联系群众制度。切实发挥专委会联系委员和各界人士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保持同政协委员的经常联系,把委员个体优势转化为政协工作整体优势;发挥委员小组联络作用,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委员小组活动,为委员知情明政提供平台,及时有效地反映基层群众的愿望和诉求。

统战工作协调机制。建立政协组织与党委统战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机制,人民政协与统战部门在履行党内的民主政治、统一战线工作职责、根本目标方面是一致的,当然二者也有差异,如何发挥二者的比较优势,共同做好统战工作,则需要人民政协与统战部门在人才培养、信息共享等方面建立沟通协调机制。健全主席会议成员联系民主党派、工商联等各界别制度,通过走访、座谈、电话和网络沟通、组织活动等方式,切实加强与统战各成员的联络联谊,及时了解和掌握各界工作动态,传达党委、政府决策部署,通报政协工作情况,引导他们积极发挥作用。

统战能力提升机制。深化人民政协基本职能与发挥统一战线组织作用有效形式和途径的研究,以理论研究成果推进实践创新,真正把人民政协工作与发挥爱国统一战线组织作用的理论梳理清楚,为人民政协统战功能的发挥提供理论支撑;深化对委员统战意识和能力的培训,强化对人民政协性质、地位、作用的认识,树立统战思维、掌握科学的统战方法;要将学习习近平关于统一战线的论述与人民政协的论述相结合,融会贯通。

统战成效评估机制。对政协委员实行动态管理,将委员的统战理论知识、综合素质、统战意愿、能力及工作成效纳入综合评估管理范围。

猜你喜欢
人民政协民主党派协商
我心中的人民政协——纪念人民政协成立70周年
中国共产党与人民政协诞生
民主党派民主监督应当稳立本位
论协商实效与协商伦理、协商能力
Rheological Properties and Microstructure of Printed Circuit Boards Modifed Asphalt
发挥人民政协在协商民主中的作用
民主党派高层次人才培养与安排使用研究——以北京市为例
以政协参与立法深化协商民主
关于完善民主党派内部监督机制的探讨
协商民主与偏好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