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树清
(玉林市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广西 玉林 537000)
颈髓损伤即为各种因素导致的颈髓结构功能损伤,损伤水平下躯体出现不同程度的运动、感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通常原因为创伤性损伤,并且很大部分患者合并出现高位截瘫[1]。由于该疾病患者需要长时间卧床,自主翻身与更换体位存在困难,局部组织长期被压迫,出现压疮可能性很高[2]。采取科学的措施针对性预防能够有效降低压疮发生率。本次研究将124例颈髓损伤并高位截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自制粟米枕在降低颈髓损伤并高位截瘫患者后枕部压疮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究。报告如下。
从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颈椎骨折、脱位以及伴有颈髓损伤并截瘫的患者中随机选取124例均等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中男性与女性患者分别有32例、30例,年龄20~69岁,平均年龄为(45.1±2.3)岁;研究组患者中男性与女性患者分别有31例、31例,年龄20~70岁,平均年龄为(45.6±2.1)岁。两组患者进行临床资料上的对比,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
对照组患者使用传统的仰卧枕。
研究组入院当天开始使用粟米枕,由责任护士向患者及家属做好使用方法指导及相关健康知识宣教。准备协助患者仰卧时,先把粟米枕放平,再把粟米拨平后放在后枕部,向下将枕头移至肩部及颈下,向上平头顶,询问患者是否舒适,然后在头的两侧放沙袋固定。如有明显枕骨隆突的患者,用手轻轻拨开枕中间粟米,使其成一凹陷,凹陷处对准枕骨隆突,再把患者头放下。
两组患者均严格按要求每2h翻身一次或2h内按需翻身。
(1)翻身次数。包括每2h、0.5-1h、1-2h翻身次数。
(2)后枕部压疮发生情况。
研究组总翻身次数为1 4 88 1次,对照组总翻身次数为14795次,研究组每2h翻身次数比例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0.5-1h、1-2h翻身次数比例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见表1。
表 1 对比不同组别患者每2h、0.5-1h、1-2h翻身次数比例[n(%)]
研究组后枕部压疮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带入二期压疮与枕部皮肤擦伤发生率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见表2。
表 2 对比不同组别患者后枕部压疮发生情况[n(%)]
后枕部压疮的发生是临床上危重病人及高位截瘫病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尤其是脊髓损伤并高位截瘫行颅骨牵引治疗的病人,由于患者不能自主活动并处于被动体位,基础护理不到位;中午及晚上护士相对人手少,翻身不及时,后枕部持续受压,容易导致压疮发生。脊髓损伤并高位截瘫患者本来身体差、抵抗力下降、皮肤弹性及局部血液循环差,一旦出现压疮,很难治愈,不仅会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加重其病情,还会延长疾病的治疗时间,增加病人的经济负担,严重时甚至继发感染引起败血症,危及病人的生命。多项文献资料报道,高位截瘫患者压疮发生率较高[3-4]。因此,预防压疮是脊髓损伤并高位截瘫患者护理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之一[5-6]。
在以往的牵引治疗过程中,我科一直用传统的仰卧枕,枕芯材料都是棉花或碎片纤维填充物,透热性不强,不但使患者容易产生局部发热、后枕部疼痛不适、失眠、烦躁等不适感,还容易引起后枕部压疮发生。应用粟米枕后,颈髓损伤并高位截瘫患者后枕部压疮发生率明显下降。本次研究中,对照组使用传统的仰卧枕,研究组使用自制粟米枕。结果显示,研究组每2h翻身次数比例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0.5-1h、1-2h翻身次数比例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后枕部压疮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带入二期压疮与枕部皮肤擦伤发生率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分析原因可能为粟米枕具有以下优点:粟米是人们种植的一种可食用的植物籽,也称小米,呈圆形褐色细颗粒状,同时有淡淡的植物清香味,有镇静、醒脑等作用;粟米作为枕芯,透气,可减少头部出汗不适,特别在夏天使用更舒适;因为有一定的重量(约2.5kg),稳定性好,患者稍稍活动头部,不会引起枕头移动,感觉稳定舒适;粟米为圆形及细颗粒,活动性较大,可塑性强,可根据患者枕骨凹凸情况自动塑形,减少枕骨受压疼痛不适,从而适当延长仰卧时间,避免由于头部不适而要求频繁翻身(0.5h至1h翻身一次,按要求2-4h翻身一次)减轻护士工作量,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及生活质量。
综合以上内容,自制粟米枕在降低颈髓损伤并高位截瘫患者后枕部压疮发生率上能够起到积极作用,值得大范围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