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な歌审美性教学的研究

2019-02-15 08:38陈春琴
考试周刊 2019年15期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语文

摘 要:诗歌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同样也是高中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对语文诗歌的审美水平,能够提升其对诗歌的鉴赏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进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本文先阐述了现阶段我国高中语文诗歌的教学现状,进一步分析如何在新课改背景下进行高中语文诗歌审美性教学,以期提高高中语文教学质量。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语文;诗歌审美

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国家开始提倡素质教育,让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高中语文诗歌不但能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素养,还能够提升其审美情趣。所以,教师应当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对语文诗歌教学方式不断地创新,激发学生对语文诗歌的学习兴趣,从而在陶冶其情操的状况下,培养其审美观念。

一、 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现状

现阶段,我国一些高中语文诗歌教学存有一些问题,大致可分为两个方面,第一,语文教师设计的诗歌教学内容不合理,不能满足教学大纲提出的要求,没有深度挖掘到诗歌所包含的人性美与人情美。第二,一些语文教师还存有传统的教育观念,对语文诗歌的教学仅仅是为了学生在考试中取得高分,使得诗歌教学课堂十分枯燥、无味,学生也无法在课堂上提起学习兴趣,这大大降低了语文诗歌教学质量。因此,为了提高学生对语文诗歌的审美,就要转变其教学方式,找寻诗歌所存在的文化价值,使学生能够全方面发展。

二、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诗歌审美性教学策略

(一) 扩展学生的审美视野

审美性教学是指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诗歌中找寻美、发现美、感悟美,围绕着“美”对诗歌进行学习,从而使高中语文诗歌教学变成一个诗歌审美环节,进而提升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陶冶其情操。

在高中语文诗歌中蕴藏着许多种美,有忧国忧民的、建功报国的,还有思念家乡、怀念友人的,等等。比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描写了苏轼十分想念自己七年不见的弟弟苏辙,通过写“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用明月的圆缺来表达世间的悲欢离合之情,同时又写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来表达所有人即便与家人相隔千里,也能够共赏此轮明月的美好祝愿。又或是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表达其对安居乐业、自由平等的大同世界的向往;刘禹锡的《陋室铭》表达出其志行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思想品格。当学生理解了这些诗歌的具体含义,不但能够丰富他们的精神情感世界,提高审美水平,还能够使其树立其正确的道德观念。

(二) 感受诗歌的魅力

新课改提出,高中语文教学不仅要教授学生基础知识,还要培养其实践能力,进而提升其自主探究及审美能力,提高其自身综合语文素养。除此之外,进行诗歌审美性教学还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化发展。

诗歌是古代诗人用来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一种工具,其诗句的情感表达方式具有极高的审美性。并且古人在创作诗歌是一般都会较为含蓄、委婉,一般会借用一些意象来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由此可知,意象是诗歌在创作过程中的精华所在。比如:周敦颐的《爱莲说》,诗人写到“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不仅写了自己对于莲花的喜爱,也赞颂了蓮花高雅、坚贞的品质,同时,也借助自己对莲花的喜爱来表达自己的高洁人格。又或是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写到“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表达了辛弃疾壮志难酬的心情,通过简短的“可怜白发生”五个字加重了不能为国家继续效力的失望之情。由此可见,这些意象都精准地将其审美价值体现出来,当学生进行诗歌学习时,能够带着作者的情感去理解诗歌,就会发现诗歌拥有无限的艺术魅力,进而对语文诗歌提起兴趣,提升高中语文诗歌教学水平。

(三) 为学生创造一个较高的审美教学环境

在进行诗歌教学时,教师要正视情境在审美性教学中的作用。要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来增强学生自身所具有的审美意识,从而顺利完成高中语文诗歌的教学目标。在实际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诗歌的情境具体分为两个方面,第一是诗歌中文字所表现的意境,需要学生对其进行深入的探究,进而获得美的享受。第二是教师为学生所创造的语言情境,通过教师的准确断句及满腹情感的语调,让学生置身于诗歌之中,感受诗歌之美。

除此之外,为了能够满足高中生的审美情趣,教师要寻求新方式进行诗歌教学。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造一个较高的审美教学环境。比如:在学习李清照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由金然演唱的同名歌曲,让学生通过优美的语句来感受诗人与丈夫的离别之痛,以及诗人在写“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时那种孤独感。另外,教师也要积极引导学生去主动创造美,因为诗歌的审美性教学最终目的就是要让学生主动去寻求美,创造美。为此,学生除了在语文诗歌教学中找寻美的身影,同时也要在课外去创造美。利用网络找寻大量富有审美性的文章,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来提升其自身的审美水平。

三、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古代诗歌具有极大的审美价值,只有通过教师正确的引导,学生不断地领取,才能发现诗歌的魅力所在。另外,诗歌之所以能被流传至今,是因为其也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学生在学习诗歌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诗人所表达的人间真情及报效国家之情,使学生能够关爱自己身边的人,成长为一名国家栋梁之材。

参考文献:

[1]胡鑫宇.探究高中语文现代诗歌的审美教育[J].汉字文化,2017(06):45-46.

[2]李凌乐.浅析高中语文古典诗词美学教育的实施策略[J].才智,2013(07):182.

作者简介:

陈春琴,福建省龙海市,福建省龙海市实验中学。

猜你喜欢
新课改高中语文
紧跟新课改新布局,提升一轮复习效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新课改下初中班主任管理的创新实践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关于高中语文鉴赏阅读教学的思考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