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时代下高校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研究

2019-02-14 05:55程莉
青年时代 2019年34期
关键词:信息素养教育信息化提升策略

程莉

摘 要:教育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社会对我国高等教育和高校教师的要求都发生了极大的改变。它要求教师提升信息素养以适应当今的时代需求。本文分析了高校教师的信息素养现状,并从国家、学校和个人三方面就如何提高教师信息素养提出建议。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高校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策略

一、研究背景

2012年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明确指出,要把教育信息化作为国家信息化的战略重点和优先领域[1]。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致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的贺信中强调: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是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2]。2018年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提出,持续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促进两个方面水平提高[3]。由此可见,信息化教学已成为教师教学活动的常态,“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给教学创造了交互、开放、虚拟的智能环境。但信息技术与教学还未真正融合,新瓶装旧酒的现象仍大量存在,严重抑制了IT对教育的积极影响。

二、信息素养的内涵及其结构

(一)信息素养的内涵

1974年,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柯斯基提出了“信息素养”这个术语,他把信息素养定义为“人们在解决问题时利用信息的技术和技能”[4]。21世纪以来,国内外关于信息素养的研究更多样,对它的内涵理解也存在差异。本文使用的定义取自《学习科学与技术》一书,信息素养不仅包括熟练运用当代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还包括获取识别信息、加工处理信息、传递创造信息的能力,更重要的是独立自主学习的态度和方法、批判精神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并将这些能力用于信息问题的解决和培养创新性思维[5]。

(二)信息素养的结构

经多年理论与实践探索,学者们针对信息素养提出了不同的结构,如金国庆(1995)认为信息素养结构包含对信息的关注度、正确判别信息的优劣可行性、能选择各类信息源、能找到对应信息、获得继续自我教育的基础、发挥主动性和独立性[6];唐昀(2018)认为其包含确认信息、寻找信息、评价信息、有效使用所需信息[7]。大部分学者都认同信息素养的结构主要包括了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伦理道德,他们共同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不同对象的信息意识表现方式不同,高校教师的信息知识与能力主要表现在:一是计算机信息技术基本能力,如熟练应用各办公软件及学校各类系统。二是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技能,如具有利用技术上传教学资源的能力。三是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知识及技能。高校教师要能按照教学目标高效的收集与之相关的各种教学资源,并对获取的信息按需加以归纳分析,达到为我所用。四是信息伦理道德是规范在信息活动各个环节中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道德意识、道德规范和道德行为的总和。

三、提升教师信息素养的重要性

(一)现代社会需求

十八大以来,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2018年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提出到2022年基本实现“三全两高一大”的发展目标,其中一高就是师生信息素养普遍提高[8]。《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加强优质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应用,鼓励具备条件的学校和教师大力开发网络学习课程,利用信息技术扩大优质教育的覆盖范围,旨在到2020年基本建成与国家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相适应的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形成“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环境和氛围[9]。《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提出将教育技术能力评价结果纳入教师资格认证体系。到2020年,各级各类学校教师基本达到教育技术能力规定标准。可以说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被写进了教育部文件,是有明确文件精神和政策引领的教师能力新要求[10]。

(二)教师角色需要

面对信息时代的严峻考验,信息素养应被纳入高等院校的培养目标和评价体系中,而教师承担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历史使命,肩负着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时代重任,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基石[11]。教师的信息素养、专业能力与职业道德会直接影响高校的教学质量,因此提升高校教师信息素养已经是新时代背景下高等教育发展的基礎。

(三)个人能力提升

21世纪以来,在信息化与全球化的双重冲击下,世界各国均掀起了新一轮学习创新和教育改革的浪潮。在此背景下,美国提出了“21世纪学习框架”,其中一项就是提升信息、媒体与技术能力。信息素养是评价人才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它是每个人终生追求的目标与基本的生存能力,每个人都必须自觉主动地提升自身信息素养。

四、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现状

(一)安全意识不强

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2018年上半年我国网民在上网过程中遇到的安全问题的比例较2017年末略有提升,增加1.4%。其中用户遭遇个人信息泄露的比例达28.5%,遭遇账号或密码被盗的比例达19.7%,遭遇设备中病毒或木马的比例较2017年有所降低,但仍有18.8%[12]。高校教师在教学、科研等工作中会经常使用电脑、手机等终端查找资源、沟通交流等,在这些安全问题中,该群体也遭受了损失。蔡立炉(2017)、冯潇(2018)均对高校教师信息安全意识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分析结果显示,遭遇过计算机文件丢失、个人信息资料被窃占、网上注册的账号被盗、个人计算机系统瘫痪的教师均占有一定比例。而电子材料的泄密与丢失也许会造成极大的损失,为此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信息安全意识,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降低出现安全问题的机率。

(二)信息意识较强

林雄伟(2018)、杨琰(2019)、王玲玲(2019)运用问卷调查或文献综述的方法,提出高校教师的信息意识较强,能以积极的态度对待信息技术并将其用于教学实践中。现今的高校教师都往高学历、年轻化发展,他们在初高中甚至小学时期就已经学习了信息技术相关知识。这样的教师群体能紧跟行业发展动态、更新教学内容,同时还积极参与相关的培训,努力提升自身职业素养,可以说高校教师对自身教学能力普遍有着较高的要求。

(三)信息能力薄弱

林雄伟(2018)、王红梅(2012)、王玲玲(2019)均对高校教师信息能力开展了问卷调查,并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分析结果显示高校教师的信息能力薄弱,大部分存在“教育教学”与“信息化”两张皮现象。此外,大部分高校教师不仅要承担教学、科研工作,还需分担一些繁琐的事务性工作,这使教师一定程度上无法专心投入到教育信息化时代的教学设计中。

五、提升教师信息素养具体措施

(一)国家层面

1.加强政策引导

目前,国家层面已印发了多项关于教育信息化的政策文件,可以说为广大高校教师群体展现了一幅美好的信息化教育画卷。实际上,大部分高校教师未能充分认识这样的未来。具体表现在他们没有清晰认识到新时代下的教育改革趋势与自身教学之间的关系。若要改变这样的局面,就要在相关政策文件出台的同时,有便捷的通道将文件精神有针对性地逐级传递并扩散开去,让大部分教师群体能理解和认同。

2.加大各类投入

目前许多高校加强了信息化建设,但还未达到理想水平。一个重要原因是资金不足,因而国家应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用于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完善、教师培训等方面,为高校教师信息素养提升提供支持与保障。此外,国家应组织成立专门的信息化建设领导体系,用来指导、监督高校教师信息素养培训的过程与效果,避免培训流于表面形式。

(二)学校层面

1.健全信息化制度,完善激励机制

根据政府的信息化建设领导体系,学校应成立相应的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用来监督政府给予的各项投入是否落实到位,指导本校教师的信息素养培训过程,并健全相关制度。每个学校对信息化校园的需求与侧重点是不尽相同的。因此,领导小组要充分考虑自己所处的高校对信息化校园的认知与需求,认真规划立项后,再进行建设,以免浪费资源。此外,小组需结合实际完善相应的考核激励和考核评价制度,采用互评与自评相结合的方式,积极组织开展各项教师评估活动,用以评估教师的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能力等。将教师的信息能力作为岗位职责的重要内容,纳入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定期开展信息技术应用先进教研室和优秀个人评选活动,并给予相应奖励,如奖励工作量、将教师信息能力作为评优评先、职称评定和年度考核的必备条件等,持续激发教师的学习动力。

2.组织多层次培训,变被动为主动

一方面,学校可以组织线下培训,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对教师进行短期培训。例如,聘请该领域的专家学者开展专题讲座,邀请获得本校信息技术应用优秀个人的教师开展培训课程等。另一方面,学校可以组织线上培训,开展个性化培训。例如,创建高校教师信息素养培训平台,平台上有学习资源、提交作品、交流心得等板块,供给教师参与培训。培训应具备以下特征:一是个性化。培训实行学分制、选修制,高校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选择课程。二是连续性。教师要建立学习档案袋,确保每次的培训内容不重复并实时检测自身信息素养是否提高。三是实用性。学校提供的教学资料要切实让教师感觉到实效。

(三)个人层面

1.感受信息化环境,转变教学观念

本以为信息化时代会带来教育的高速发展,然而出现了“乔布斯之问”——为什么20多年来IT几乎改变了所有领域,却唯独对教育的影响小得令人吃惊[13]?导致这种尴尬现状的原因何在?在大量的研究和反思之后,人们越来越清楚的认识到,是“技术决定論”的教育改革思维和学习观念、教学观念的滞后,导致了信息技术在学校中的应用不佳。因此,高校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将现代化的教育技术与教学进行深度结合。

2.适应信息化环境,开启终身学习

教师要做到“两个充分”,一是充分利用评估结果,进行自我反思总结,从“一般般”的问题中探寻问题,从而提升自身职业素质。二是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信息化基础设施与资源,积极争取学校的各种培训机会学习知识与技术,努力做到信息化与教育教学的完美融合。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EB/OL].(2012-03-01)[2019-11-12].http://www.moe.gov.cn/.

[2]人民网.习近平致信祝贺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开幕[EB/OL].(2015-05-24)[2019-11-12].http://cpc.people.com.cn/n/2015/0524/c64094-27046719.html

[3][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通知[EB/OL].(2018-04-18)[2019-11-12].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s3342/201804/t20180425_334188.html.

[4]吴剑萍.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培养的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5.

[5][14]桑新民.学习科学与技术——信息时代学习能力的培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6]金国庆.信息社会中信息素养教育概述[J].图书情报工作,1995.

[7]唐昀.大学英语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J].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v.18;No.67(2):82-84.

[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2010-07-29)[2019-11-12].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info_list/201407/xxgk_171904.html.

[10]桑国元,董艳.论“互联网+”时代教师信息素养内涵演进及其提升策略[J].电化教育研究,2016(37):112.

[1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EB/OL].(2018-01-20)[2019-11-12].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18/0131/c1001-29798707.html.

[12]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8-08-20)[2019-11-12].http://www.cac.gov.cn/2018-08/20/c_1123296882.htm.

[13]桑新民,李曙华,谢阳斌.“乔布斯之问”的文化战略解读——在线课程新潮流的深度思考[J].开放教育研究,2013(3):32-43.

猜你喜欢
信息素养教育信息化提升策略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如何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关于导学案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通信系统仿真”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信息技术与教学难以深度融合的成因及解决途径探析
借助MOOC打造一门有趣有视野的信息素养通识课
关于师幼互动的文献综述
创新信息技术支撑教学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