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在急危重症抢救护理中的应用

2019-02-14 05:54许美艳李仕敏苏洁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9年24期
关键词:雨课堂混合式教学护理

许美艳 李仕敏 苏洁

【摘 要】 目的:分析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在急危重症抢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本科室的32例护士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研究组采用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平均成绩(89.5±8.9)分高于对照组的(72.3±7.8)分,研究组优良率也高于对照组(93.75% vs 75.00%),对比差异均显著(P<0.05);护士对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的评分为(93.5±8.9)分,显著高于对常规教学方式的评价(78.3±7.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危重症抢救护理中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雨课堂;混合式教学;急危重症;护理

文章编号:WHR2019104067

“雨课堂”是清华大学和学堂在线联合推出的一种智慧教学工具,它融合了PPT、MOOC、手机微信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通过手机课件推送、PPT同步教学、“弹幕式”教学讨论、数据采集与分析进行教学,在教学前预习、教学开展与课后有效互动等方面均具有良好的效果,是混合式教学的重要工具[1-2]。为了提高急危重症护理抢救教学的质量,本次研究对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的应用价值进行了探讨,为急危重症抢救护理的混合式教学提供参考,现进行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本科室32名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自愿抽签选择的方式进行分组。对照组有16例,其中新护士1例,N1:3名,N2:6名、N3:5名,1名护士长,年龄19~42岁,平均(28.35±4.53)岁;研究组有16例,新护士2例,N1:2名,N2:6名、N3:5名,1名护士长,年龄19~44岁,平均(29.35±4.56)岁。两组护士的基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危急重症抢救护理教学模式,包括吸氧护理、疾病监测、生命体征监测、病情评估、病情反馈等教学。

研究组采用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的教学模式:

教学前:1)发布资助学习任务单:教学前3d经“雨课堂”发布自主学习任务单,内容包括急危重症抢救护理指南、学习任务、问题和建议等。2)分享线上学习资源:通过“雨课堂”发布课前学习资源,包括MOOC平台中有关危急重症抢救护理的教学视频、教师录音、语音讲解、预习PPT、最新的危急重症抢救护理文献资源,推送要坚持少而精的原则。参与教学的护士可以根据自己的进展自主学习。3)教学前做测验:通过“雨课堂”推送与危急重症抢救护理相关的测验,记录测验结果。4)交流讨论:由护士在“雨课堂”的交流讨论区进行提问或交流。

教学中:1)答疑:根据护士的MOOC反馈的问题和困惑进行答疑,讲解危急重症抢救护理的重点和难点内容。根据特征性临床表现问题,可在征得病人同意的条件下,补充有关病情的图片、录像等直观资料。2)情景模拟教学:主要内容有危急重症抢救物品准备、病情评估、病情分析、体征监测等。其中,抢救物品有救护车、吸氧仪、应急药物等。强调与患者和家属沟通,了解其基本的病情,根据病情给予护理和基础药物治疗,患者可移动时,立即转移至医院。在送往医院的过程中,详细分析患者的病情,并反馈给医生,便于医生提前做好紧急救治的药物、器械、手术室等。开通绿色通道,立即进行紧急救治。在抢救的过程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病情变化,观察患者的瞳孔、心率、意识等变化,及时进行反馈。随后由各小组组长根据情景模拟的情况进行总结发言,并对别组的模拟情况进行点评。3)由教师进行情景模拟课程总结:按问题逐一进行回答。16例护士分成3~4组进行教学,每组4~6人,每组时间为15~20min。每次情景模拟教学时间为100min。

教学后:通过“雨课堂”对课堂教学的相关数据进行收集,并将危急重症抢救护理的相关复习资料、网课、MOOC等资料进行推送,了解其对危急重症抢救护理知识的掌握情况。

1.3 观察指标

1)评估护士的学习效果:测验护士的急危重症抢救护理知识掌握情况,计算出平均成绩及优良率,其中成绩优良为80分及以上,成绩不及格为60分以下;2)护士对授课情况进行评估:采用本院教学质量评估表,内容包括: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总分数为100分。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的数据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2检验。若P<0.05,则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急危重症抢救护理知识掌握情况

研究组平均成绩(89.5±8.9)分高于对照组的(72.3±7.8)分,研究组优良率也高于对照组(93.75% vs 75.00%),对比差异均显著(P<0.05),见表1。

2.2 护士对两种教学方式的评估情况

护士对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的评分为(93.5±8.9)分,显著高于对常规教学方式的评价(78.3±7.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带来了教学模式的新手段。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能够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实现了课前、课中和课后的全过程教学管理,将多种教学模式融合起来,丰富了教学的内容,提高了教学的质量[3]。

危急重症抢救护理教学涉及的内容丰富,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将丰富的知识串联起来,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教学,深化护士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应用[4]。结合情景教学方式,便于护士在学习中自我检验,发现问题并不断完善自身对危急重症抢救护理知识的掌握。课后通过“雨课堂”,护士可以再次进行巩固和学习,提高教学的效率。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便于护士对知识的掌握且接受度較高。

综上所述,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危急重症抢救护理教学中具有重大应用价值,可明显提高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红,陈元金.混合式教学在内科护理学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大学教育,2019,(09):70-72.

[2] 陈影,张爽,张伟宏,等.MOOC+雨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以护理解剖学教学为例[J].解剖学研究,2019,41(04):332-334.

[3] 吕妃,罗彩凤,徐剑鸥,等.基于快课技术及雨课堂的翻转课堂在护理学导论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8,33(21):67-69.

[4] 郭晶,张玲芝,朱修文,等.混合教学模式在护理综合技能与临床思维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7,23(02):259-263.

猜你喜欢
雨课堂混合式教学护理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妊高症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
舒适护理在肝癌介入护理中的应用
雨课堂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雨课堂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探究
提高《电工基础》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
雨课堂在经管类本科经济法教学中的微应用
基于SPOC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和实践
基于SPOC模式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