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玲
【摘 要】 目的:研究白色念珠菌引发的腹泻临床检验结果。方法:选择本院50例小儿腹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5例患者根据症状使用激素、抗生素和活菌剂等不同方法治疗,对照组25例患者给予磷霉素钠进行治疗。结果:对腹泻患者的粪便进行观察发现,样本呈现出奶油色,有湿润、光滑的不透明菌落,没有杂菌,对菌落进行血清芽管和糖发酵试验,检查厚膜包子,结果均显示为白色念珠菌,治疗组患者在对症下药后治疗7d有效率为96.00%,并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白色念珠菌引发的腹泻具有一些特殊的表现,通过临床检验可正确分析,需要通过对症下药,才可以有较好的疗效。
【关键词】 白色念珠菌;临床检验;小儿腹泻;临床治疗
文章编号:WHR2019042040
[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the clinical test results of diarrhea induced by Candida albicans. Methods:50 children with diarrhea in our hospital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2 groups. Results: The stool of the patients with diarrhea was observed. The samples showed cream color, moist and smooth non-transparent colonies, no bacteria, and the test of the serum and sugar fermentation of the colonies, and the thick-film steamed stuffed buns were examined, and the results were shown as Candida albicans. After 7 days′ treatment,the effective rate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96.00% and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the diarrhea caused by Candida albicans has some special manifestations, which can be correctly analyzed by clinical examination.
[Key words]Candida albicans; Clinical test; Infantile diarrhea; Clinical treatment
人類身体中存在一种较为常见的致病真菌为白色念珠菌,它引发腹泻主要是由于白色念珠菌会依附在真菌表面的蛋白上,在人类肠道黏膜的上表皮上大量繁殖,随后释放出水解酶类,溶解肠道黏膜的蛋白质层,最终破坏肠绒毛和肠胃绒毛[1]。本文分析了50例由于白色念珠菌引发的腹泻患者分组治疗情况,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7年8月至2018年9月入住本院的50例小儿腹泻患者,确诊为由于白色念珠菌引发的腹泻,其中男39例,女11例,年龄4~15岁,平均年龄为(10.2±6.8)岁,患者在入院后均进行了常规的粪便检查,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均有25例患者,组别之间患者在年龄和性别上无明显差异。
1.2 样品鉴定
取患者的晨便,少量的0.9%的氯化钠溶液和大便样品各1滴,均匀地涂抹在涂片上,用高倍的显微镜观察。沙氏培养基上的样品在37℃的条件下培养2~3d后,观察菌落的透明度、颜色,通过镜检进行确认。培养后菌落散发出类似酵母的气味,对样本进行涂片染色后发自按菌落呈现出卵圆形、革兰阳性,高倍显微镜下还可以观察到卵圆形会出芽,深层次中还会出现假菌丝。通过阶段培养得到的真菌菌落,再接种于玉米培养基上,培养温度为25℃,培养3d后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发现菌体的假菌丝顶端长有典型的厚膜孢子,将菌落放入0.3mL的血清中,在35℃条件下培养3h,再将接种环的血清放置于载玻片上,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芽管的形成特点,显示结果为阳性。通过糖发酵试验发现,半乳糖、葡萄糖和麦芽糖会产气产酸,没有发现有乳糖分解情况[2]。
1.3 病原的分离与鉴定
1.3.1 分离培养 患者入院后第4d与第7d分别采集黏液稀便,以麦康凯琼脂培养基做分离培养,经37°C 48h温育,均长出比较纯的白色、闪光、圆形、隆起、边缘整齐、湿润、直径1mm大小的菌落。
1.3.2 染色镜检 为革兰氏阳性、直径较大的卵圆形菌细胞,并有芽生孢子。
1.3.3 生化学鉴定 同化作用葡萄糖、麦芽糖、蔗糖、半乳糖、木糖、蕈糖、海藻糖、乙酰葡糖胺、酮葡糖酸盐、甲基-D-葡糖苷、山梨醇、侧金盏花醇、木糖醇等呈阳性;乳糖、棉子糖、阿拉伯糖、纤维二糖、松三糖、肌醇、卫茅醇、甘油等呈阴性。发酵反应葡萄糖、麦芽糖、半乳糖、蕈糖为阳性;蔗糖第7天迟发酵;乳糖、棉子糖为阴性。
其它试验尿素酶阴性,TTC试验阴性,硝酸盐还原阳性,芽管形成试验阳性;在1%吐温80米粉培养基上能生成假菌丝和厚膜孢子,在沙保氏琼脂培养基上37℃生长良好,长出白色奶油样、闪光、湿润的圆凸状菌落。
1.3.4 毒力试验 给体质量20g小白鼠尾静脉注射0.3mL该菌悬液(浓度约10cfu/mL),结果小鼠于第6d发病死亡,剖检可见肝脏与肠系膜充血,右肾与肝叶上有少数化脓病灶,取心血和脓灶组织进行分离培养,均有白色念珠菌生长。
1.3.5 药敏试验 结果表明对病人曾使用过的上述6种抗菌药物均耐药,但对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高度敏感,对咪康唑、益康唑、酮康唑和制霉菌素呈中度敏感。基于以上特征,确诊分离菌为典型的致病性白色念珠菌。
1.4 血清学试验
发病第11d取静脉血分出血清,与其粪便中分得的白色念珠菌的菌悬液(浓度为10亿个菌/mL,经加温100°C 1h处理)进行试管定量凝集反应。结果抗体滴度为1∶1280。
1.5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磷霉素钠静滴,剂量为100mg/(kg·d)。治疗组患者进行临床检验,结果联合抗生素、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免疫调节制剂等,并且辅助使用盐水和肥皂水对患者进行灌肠处理,连续3~5d,每天1次。还使用双歧杆菌活菌制剂(1.0g/d)对患者体内菌群进行平衡调节,抑制了白色念珠菌在身体内的增殖,提升患者的免疫力。
评价标准:对不同组别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无效为治疗3d内患者的大便形状和次数无缓解;有效为治疗3d内患者大便形状及其次数均有好转情况;显效为治疗3d内患者大便形状和次数恢复到正常水平。
1.6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3.0进行分析,其中计量数据使用t检验,计数数据使用卡方检验,P<0.05时表示数据比对具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患者的粪便样品进行培养,发现50例患者粪便样品有湿润和光滑的不透明菌落,没有发现杂菌,呈现出奶油色,将这些培养出的菌落进行血清芽管、糖发酵试验,还需要检查鉴定菌落厚膜孢子,结果发现菌落为白色念珠菌。在对症下药后观察到治疗组的25例患者治疗7d后有效率(有效+显效)为96.00%;而对照组的25例患者通过治疗7d后有效率仅76.00%,治疗效果显著低于治疗组(P<0.05)。见表1。
3 讨论
白色念珠菌引发的腹泻是患者深部真菌发生感染,一般的抗感染药物毒性较强,使用这些药物是有年龄限制的,一般对于儿童来说不宜使用[3]。白色念珠菌主要通过甘露聚糖复合物(真菌表面蛋白)引发腹泻,这种蛋白在人体的肠道黏膜上皮细胞开始增殖并且产生一系列的水解酶,可溶解肠道黏膜的蛋白质层,最终破坏肠绒毛和肠胃绒毛的结构,一般来说盲目使用抗生素会破坏肠道里的正常有益菌落[3]。
白色念珠菌虽系肠道常居菌,但为机会致病菌。在一定条件下若发生超常增殖,就可能引起肠炎[4]。这是因为:1)白色念珠菌的胞壁主要成分为肽-葡聚糖-甘露聚糖的复合结构,此物不仅对机体细胞免疫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而且对粘膜上皮具有黏附特性,从而促使本菌定居繁殖[5];2)本菌所形成的芽管和假菌丝,有较强的抗吞噬活性,且对组织有很强的穿透力;3)白色念珠菌能产生多种有毒性的分泌型与结构型的酶,如磷脂酶A、溶血磷脂酶和蛋白酶等,它们有损伤粘膜细胞、抵抗吞噬和降解IgA的作用,因而增强本菌的侵袭力[6]。若患者使用多种抗生素,则会对肠道合成维生素B的细菌产生强烈抑制,引起机体维生素B缺乏,致使肠粘膜屏障功能进一步降低,可能会导致肠炎发生[7-8]。
本文通过粪便标本的培养确认患者引发腹泻的原因,对患者的粪便样品进行培养,发现50例患者粪便样品有湿润和光滑的不透明菌落,没有发现杂菌,呈现出奶油色,将这些培养出的菌落进行血清芽管、糖发酵试验,还需要检查鉴定菌落厚膜孢子,结果发现菌落为白色念珠菌。在鉴定并且分离出白色念珠菌后,对照组患者行磷霉素钠静滴,剂量为100mg/(kg·d)。治疗组患者进行临床检验,联合抗生素、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免疫调节制剂等,并且辅助使用盐水和肥皂水对患者进行灌肠处理,同时,使用双歧杆菌活菌制剂(1.0g/d)对患者体内菌群进行调节平衡,最终有效抑制了白色念珠菌在身体内的增殖并提升患者的免疫力[9]。对比结果发现,规范使用药物的研究组患者,能够有效地缓解病症,最终有效率为96.00%,相比较对照组76.00%的有效率,效果更为明显,P<0.05,证明多药物联合使用可以更为彻底地抑制白色念珠菌的活力,有效改善腹泻症状。
参考文献
[1] 李聪颖,李文凯,马瑛.白色念珠菌引起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的临床检验特点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17):26,28.
[2] 孟凡鑫.白色念珠菌引起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的临床检验特点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7,(02):152-153.
[3] 孙亚东.白色念珠菌引起腹泻的临床检验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02):178-179.
[4] 龙海燕,冯萍.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患者艰难梭菌和白色念珠菌检测与临床特征分析[J].华西医学,2018,33(05):71-76.
[5] 伍金林,李晋辉,王华,等.早产儿白色念珠菌深部感染的临床治疗[J].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2017,13(04):397.
[6] 李庆艳,秦力.白色念珠菌引起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的临床检验分析[J].中国处方药,2015,13(10):134-135.
[7] 邹前芽,刘国忠,周遇秀.白色念珠菌引起抗菌藥物相关性腹泻的临床检验特点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19):2586-2588.
[8] 张志华.白色念珠菌引起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的临床检验特点研究[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6,11(12).
[9] 魏红霞,曹露露,张明军,等.小儿围手术期医院获得性白色念珠菌血症五例临床分析[J].临床误诊误治,201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