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伟雪 张丽
【摘 要】 目的:探究吡格列酮联合克罗米芬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疗效以及此治疗方案对身体质量指数(BMI)和内分泌激素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门诊2017年3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120例,随机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从经期第5天开始口服克罗米芬,每天50mg,连用5d的治疗方案;观察组经期第1天开始口服吡格列酮,每天15mg,连用12周,经期第5天开始口服克罗米芬,同对照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身体质量指数(BMI)、内分泌激素(空腹血糖FBG、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雌二醇E2、睾酮T、胰岛素INS)变化和排卵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BMI、FBG、LH、FSH、E2、T、INS均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且BMI、FBG、INS下降程度更明显,观察组排卵率较对照组更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吡格列酮联合克罗米芬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能降低身体质量指数(BMI)和内分泌激素水平,提高排卵率。
【关键词】 多囊卵巢综合征;吡格列酮;克罗米芬;激素调节
文章编号:WHR2019042066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临床育龄期妇女不孕的重要原因之一,属于无排卵性不孕症。现代医学对其发病机制还不完全清楚,主要表现为生殖功能障碍、胰岛素抵抗、脂质代谢异常和高雄激素血症,患者常伴肥胖、月经不调、不排卵、体毛旺盛等[1]。妇科超声提示多囊性卵巢。由于患该病的女性常无法正常生育,并且大部分患者体型肥胖、体毛丰盛,这常带给育龄期女性严重的心理创伤。PCOS发病率高,临床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2-3],吡格列酮和克罗米芬均为一线用药。此次探究通过将单纯使用克罗米芬和吡格列酮联合克罗米芬治疗多囊卵巢综合症两种方案进行比较,分析两种治疗方案的疗效以及对身体质量指数(BMI)和内分泌激素的影响,详细如正文展示。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门诊2017年3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120例。所有患者均经B超确诊为多囊卵巢综合征,均取得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随机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中女性年龄19~37岁,平均(25±1.42)岁;病程1.2~5.7年,平均(3±1.07)年;19例闭经,41例月经稀发,25例未婚,35例已婚。觀察组中女性年龄21~36岁,平均(24±1.94)岁;病程1.5~4.8年,平均(3±2.41)年;23例闭经,37例月经稀发,19例未婚,41例已婚。两组对象在病情和年龄等情况上无显著差异(P>0.05),符合研究对象要求。
1.2 方法
患者入院后予检测BMI、FBG、LH、FSH、E2、T、INS并记录,对照组从经期第5天开始口服克罗米芬,每天50mg,5d为1个周期,卵泡有发育迹象,则下个周期同剂量服用,如果没有卵泡发育迹象,则每天剂量增加50mg,最大不超过150mg/d,3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观察组经期第1天开始口服吡格列酮,每天15mg,连用12周,经期第5天开始口服克罗米芬,方法同对照组。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治疗前后身体质量指数(BMI)、内分泌激素(空腹血糖FBG、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雌二醇E2、睾酮T、胰岛素INS)变化和B超下显示的排卵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此研究中数据使用核算软件SPSS 22.0版本,其中两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各项数据使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达,同时将其运用t值检验,结果显示为P<0.05时,说明两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上述指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身体质量指数和内分泌激素变化对比
用药后,两组患者BMI、FBG、LH、FSH、INS水平均较用药前降低,观察组BMI、FBG、LH、FSH、INS水平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观察组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身体质量指数和内分泌激素变化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如表1。
2.2 两组排卵率比较
观察组排卵24例,排卵率40%;对照组排卵17例,排卵率28.3%,观察组排卵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克罗米芬是一种促排卵药,因其化学结构近似于乙烯雌酚,发挥拮抗雌激素效应,使黄体生成素和卵泡刺激素分泌增多,诱发LH高峰出现,从而促进排卵。吡格列酮是新型噻唑烷二酮类药物,通过提高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胰岛素水平[4-5]。胰岛素对LH有刺激作用,通过降低胰岛素,促进卵泡发育和排卵。
本次研究对照组采用单纯克罗米芬治疗,观察组采用吡格列酮联合克罗米芬治疗,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BMI、FBG、LH、FSH、INS水平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整体疗效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排卵率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采用吡格列酮联合克罗米芬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能降低身体质量指数(BMI)和内分泌激素水平,提高排卵率,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参考文献
[1] 徐琴梅.氯米芬联合吡格列酮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的临床观察[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8,26(09):803-806.
[2] 韦娟冰.来曲唑用于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促排卵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5,31(19):1928-1930.
[3] 李轶,李瑞岐,欧颂邦,等.高雄激素和非高雄激素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血清抗苗勒管激素分泌特点及诊断效能比较[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4,30(02):111-115.
[4] 戴蓓蓓,任芸芸,孙莉,等.不同表现多囊卵巢综合征超声参数与内分泌指标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14,23(07):609-613.
[5] 吴良燕,刘玲娇,王珊,等.二甲双胍马来酸罗格列酮改善肥胖及非肥胖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胰岛素抵抗及高雄激素血症[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4,30(12):1092-1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