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虎传 刘开东 杨培培 郝海玉
日粮纤维水平对母猪繁殖性能和激素水平影响研究进展
刘虎传 刘开东 杨培培 郝海玉
(山东省青岛市畜牧兽医研究所 266100)
日粮纤维是指由不可消化碳水化合物(如抗性淀粉、低聚糖和非淀粉多糖等)与木质素组成的复杂混合物,主要存在于植物细胞壁中。谷物、豆类、种子和牧草等含有大量的粗纤维,是动物饲料纤维的主要来源。随着动物营养研究的不断深入,母猪日粮中添加适宜的日粮纤维已经成为研究热点。本文主要从日粮纤维对母猪繁殖性能和激素水平的影响进行综述,以期对日粮纤维在母猪饲料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近年来对日粮纤维对母猪繁殖性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报道,结果表明,在妊娠母猪日粮中添加适量的纤维物质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母猪的繁殖性能,例如增加产活仔数、窝产仔数、出生窝重、断奶窝重及成活率等。齐梦凡等[1]试验发现,在妊娠期阶段添加苜蓿草粉能显著提高母猪的背膘厚度,苜蓿草粉组的初生活仔率、初生窝重显著高于对照组。Veum等[2]研究发现,母猪日粮中添加13.35%的小麦秸秆,窝产仔数和断奶活仔数均提高0.51头,而出生窝重和断奶窝重分别提高0.87kg和3.59kg。姜海龙等[3]研究发现,在总产仔数方面对照组(纤维水平3.8%)比试验组(纤维水平7.2)多0.34头,产活仔数方面试验组比对照组多0.67头,在初生均重,7、14、21d窝重及7、14、21d的窝均重几个指标上,试验组分别较对照组高出0.05、0.15、0.48、1.16、2.73、9.23、18.19kg。试验组哺乳期成活率较对照组高 25.11%。李元凤[4]研究发现,母猪哺乳期日平均采食量随着低聚木糖添加水平的增加呈线性增加趋势,母猪产程和发情间隔缩短,87.5、175、262.5mg·kg-1低聚木糖组母猪断奶背膘损失显著低于对照组。
(1)尹国安等[5]研究发现,在母猪妊娠期间分别饲喂含3%、5%、7%、9%和11%的苜蓿草粉粗纤维日粮,雌二醇水平均显著低于3%的对照组,且雌二醇水平随日粮粗纤维水平增加而降低,增加妊娠后期孕酮和催乳素的浓度。黄大鹏等[6]研究发现,9%粗纤维组PRmRNA、PRLR mRNA表达量最高,且各试验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在日粮中添加粗纤维能够降低胎衣组织中ESRmRNA的表达量。姜海龙等[3]研究发现,妊娠期母猪采食高纤维日粮后,可以显著降低妊娠前期和中期母猪血清雌激素、孕酮的含量,妊娠前期催乳素的含量显著升高,妊娠中期血清催乳素含量降低。血清雌激素、孕酮、催乳素含量对照组较试验组分别高4.66%、8.66%、9.66%。而妊娠后期母猪采食高日粮纤维可以显著升高雌激素含量3.09%,对照组催乳素含量、孕酮含量显著高于试验组,分别高出4.78%、9.54%。日粮纤维可以影响妊娠期母猪雌激素和孕酮的分泌,可能与其发酵产生的短链脂肪酸抑制胆固醇合成有关。胆固醇是动物体内生成类固醇激素的主要成分,但日粮纤维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是如何通过生殖激素的介导或调控尚需进一步研究。(2)随着我国过去几十年来养猪业的不断发展,规模化集约化的生产模式已经成为主流。母猪是猪场的发动机,是猪场赚钱的动力源泉,随着瘦肉型猪的普及,母猪会出现初情期延长、产仔数低、弱仔和死胎多的现象,是母猪场效益低的主要原因之一。适宜的日粮纤维水平不仅可以增加饱腹感、促进肠道蠕动,还能有效控制母猪的体况和膘情、减少刻板行为、提高母猪繁殖性能,进而提升猪场经济效益。
[1] 齐梦凡, 娄春华, 朱晓艳等. 不同苜蓿草粉水平对初产母猪生产和繁殖性能的影响[J]. 草业学报, 2018, 27(10): 158-170.
[2] Veum T L, Crenshaw J D, Crenshaw T D, et al. The addition of ground wheat straw as a fber source in the gestation diet of sows and the effect on sow and litter performance for three successive parities[J]. J Anim Sci, 2009, 87(3): 1003-1012.
[3] 姜海龙, 秦贵信, 赵金波. 日粮纤维对松辽母猪繁殖性能和血清相关激素分泌水平的影响[J]. 中国饲料, 2016, 20: 23-25.
[4] 李元凤. 低聚木糖对泌乳母猪繁殖性能及后代仔猪生长、消化和肠道发育的影[D]. 西南科技大学: 绵阳, 2015.
[5] 尹国安, 张虎, 黄大鹏. 不同粗纤维水平日粮对妊娠母猪生殖激素水平的影响[J]. 饲料工业, 2012, 33(16): 37-39.
[6] 黄大鹏, 张虎, 李传锋. 纤维水平对母猪繁殖性能及生殖激素受体mRNA表达量影响[J]. 中国畜牧杂志, 2015, 51(3): 47-50.
(2019–07–17)
S816.5
A
1007-1733(2019)10-007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