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莉 李付强 钱占宇 马涛
规模化肉牛繁育场提高繁殖率的措施
张莉①李付强②钱占宇①马涛①
(①商都恒昌有限公司 山东 曹县 274400 ②湖南天华实业有限公司 湖南 娄底)
本文旨在通过对影响母牛繁殖率主要因素(包括品种、营养、牧场管理、疾病、发情及配种管理、犊牛管理等)的分析探讨,总结各个环节内的要点及注意事项,为母牛繁育场管理者提供技术参考,继而达到提高规模化母牛繁育场繁殖率的目的。
近年,由于国内可繁肉用母牛数量减少,犊牛、架子牛价格直线攀升,育肥场架子牛采购单价与育肥牛出售单价倒挂严重,进而促使国内出现了大量规模化肉牛繁育场,为确保牧场盈利,牧场管理者需注重牧场各个运营环节的把控。繁殖率则被视为影响肉牛繁育场盈亏的重要指标,如不能较好把控将对牧场造成严重损失。
1.1 品种因素 不同品种肉的繁殖率存在较大的差距,通常中小型肉牛品种的性成熟早,胎间隔短,繁殖率稍高,如本地黄牛、安格斯牛、海福特牛等,大型肉牛品种性成熟晚,繁殖率普遍较低,在相同的饲养管理水平下西门塔尔、安格斯、本地黄牛的产犊间隔是不同的。如果母牛产犊后3个月还未发情,在没有其他繁殖疾病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注射适当的生殖激素促进母牛发情配种。
1.2 营养因素 饲料营养是维持母牛繁殖效率的必要条件,若营养缺乏,如缺乏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中的钙、磷、铁、铜、硒、锌等将导致青年母牛初情期推迟,成年母牛出现乏情,发情周期不正常,即使怀孕也容易造成胚胎发育受阻,甚至发生流产,同时增加新生犊牛的死亡率。营养过剩或运动不足会造成母牛过肥,影响卵泡的发育,并阻碍胚胎进入子宫,影响妊娠子宫的扩张机能导致不孕;另外易引起难产和产后酮病的发生,造成繁殖率降低。
1.3 日常管理因素 对繁殖母牛管理不当,长期舍饲,缺乏运动,分栏不合理,牛舍环境卫生恶劣、观察发情不细致,配种时机不当等不良因素都会造成母牛不孕,对已妊娠的母牛管理不当,饲喂发霉变质的饲草、治疗药物应用不当等很容易引起流产等。
1.4 疾病因素 生殖系统疾病是引起母牛繁殖率降低的主要因素,如母牛在分娩时遇到难产、胎衣不下、接产操作不当易引起阴道炎、子宫炎等从而影响母牛的正常发情配种;另外持久黄体、卵泡囊肿、慢性卵巢炎、卵巢静止等疾病也是影响母牛繁殖率的重要因素。
1.5 环境因素 在肉牛的养殖环境中光照、温度的季节变化,对生殖内分泌系统具有一定的刺激作用从而引起生殖生理反应,对繁殖力产生影响。母牛在炎热的夏季发情率及配种受胎率都会降低。在炎热的夏季牛的情期受胎率比冬季的情期受胎率平均降低20%〜30 %。
2.1 营养均衡的全价日粮配方 在养殖过程中必须保证母牛的生产繁殖过程都有充足的营养供给,只有营养跟的上母牛才能健康的成长,更好的进行生产繁殖工作,理想的日粮为TMR全混合日粮,每吃一口饲料都具有均衡性的营养。(1)青年母牛的饲养上,应当加强营养,避免初情期的延长。体弱和偏瘦的经产母牛,采取短期优饲的方法提高其体况,以达到配种要求。如果体况较好或偏肥,可在配种前适当降低营养水平。因此,保持母牛中等体况是发挥其良好繁殖性能的重要手段。(2)产犊前后100d的饲料、饲养状况对母牛的发情率和受胎率起决定作用。产犊后,由于母牛产奶量增加,对饲料的需要量大幅增加。因此哺乳母牛的营养需要量要比妊娠期高50%,否则会导致母牛体重下降,不能正常发情和受孕。(3)在怀孕期间母牛的增重至少要超过45kg。如果母牛产犊时体重瘦弱,产犊后要增加营养。
2.2 加强母牛群体的日常管理 (1)做好牛群牛只的标记工作,为了便于生产管理,理清血缘关系,要给每头牛编写一个与其它牛不重复的号码。(2)做好牛群的繁殖登记工作,配种记录、产犊记录、疾病防治记录等,定期检查配种记录、产犊记录,分析牛群繁殖动态。(3)做好繁殖母牛群的调整和淘汰计划,及时淘汰母牛群中的弱、老、残、病等个体牛,将已经不具有繁殖能力的母牛及习惯性流产、屡配不孕或感染繁殖疾病的母牛及时淘汰。这样既能够提高牛群繁殖能力,还能够减少不孕母牛的饲养数量,降低饲养经济成本。(4)做好牛群的分栏工作,育成母牛、空怀母牛、妊娠前期母牛、妊娠后期母牛、哺乳母牛要分栏饲养,便于饲料的调制及管理。牛群中的廋弱母牛要及时分栏单独饲养。(5)防止驱赶、跑、跳运动,防止相互顶撞和在湿滑的路面行走,以免造成机械性流产,尤其是妊娠后期。(6)防止母牛吃发霉变质食物,饮冰冻的水,避免长时间雨淋。(7)环境应干燥、清洁,注意防暑降温和防寒保暖。(8)计算好预产期,产前两周转入产房。
2.3 做好发情鉴定与妊娠诊断 (1)做好发情鉴定是提高母牛受配率和受胎率的前提。所以要准确掌握母牛的发情期和排卵期,适时配种,避免空怀。发情表现,母牛在发情初期表现兴奋不安,对外界变化敏感,左顾右看,前肢刨地,哞叫不止,主动爬跨其它母牛,频频举尾,接受其它母爬跨(俗称稳栏);发情周期,正常母牛的发情周期为18~22d,平均21d。只有细心观察才能掌握其发情周期,确定其是否正常发情,并适时配种,减少空怀,从而提高母牛的繁殖率;正确的人工授精。准确掌握母牛的发情期和排卵期,适时进行正确的人工授精,提高受精率是提高母牛繁殖率的重要环节,做好消毒工作,避免造成生殖器官感染是提高繁殖率的基础。(2)做好早期妊娠诊断。通过早期妊娠诊断,可以及早确定母牛是否怀孕。对受孕的母牛加强保胎的饲养管理,避免个别母牛孕后因假发情而误配造成损失,计算好分娩日期;对于没有妊娠的母牛要及时查找原因,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补配,以减少空怀时间,缩短产犊间隔。
2.4 及时对相关疾病进行防治 (1)在人工授精、助产等操作中,严格安操作规程进行防止生殖道感染与损伤,提高母牛的利用率。(2)及时治疗胎衣不下,母牛分娩后超过12h不排出胎衣即为胎衣不下。胎衣一般在产后3~5h内排出,如果胎衣不下需要进行药物治疗或手术剥离。(3)积极治疗已发生的生殖系统疾病,如阴道炎、子宫炎、持久黄体、卵泡囊肿、慢性卵巢炎、卵巢静止等,尽快恢复母牛的繁殖机能。
2.5 注重犊牛的饲养管理 (1)新生犊牛的饲养管理,保证犊牛在出生后的1~1.5h内吃到初乳。犊牛刚生后用干净的毛巾把口及鼻孔中的粘液清除掉,让犊牛呼吸畅通。发现犊牛呼吸困难时,可拍打犊牛臀部,或用小草棍刺激鼻孔;当吸入粘液或呼吸暂停时,可握住犊牛后肢将犊牛吊挂起夹,另一个人用手掌拍手犊牛的胸部,使犊牛吐出粘液;犊牛身上的粘液尽量让母牛添干,若母牛虚弱,可人工辅助擦干犊牛身上的粘液;犊牛出生后要把蹄部白色的部分抠掉,有利于犊牛尽快站起。(2)哺乳期犊牛的饲养管理,让犊牛自然哺乳;适时补饲精饲料(犊牛颗粒料),初次补饲精料时,可将少量牛奶洒在精饲料上或与调味品一起做成粥状,诱导犊牛采食。精饲料补饲量应遵循由少到多、逐渐增加的原则。设犊牛补饲栏,犊牛随母牛采食青粗饲料,在补饲栏采食精饲料(犊牛颗粒料) ;犊牛90日龄时,注射口蹄疫苗,间隔21d后再注射一次。(3)早期断奶,部分母牛哺乳期间不发情;或膘情差发情迟,受胎率低,早期断奶可以适当提高母牛繁殖率。犊牛在3月龄进行早期断奶,断奶后继续饲喂犊牛颗粒料至5月龄;在断奶初期为减少犊牛应激可饲喂豆浆20d左右,饲喂量以每头犊牛100g黄豆的豆浆量为宜。
2.6 合理利用繁殖新技术 人工授精技术的推广普及,特别是冷冻精液的应用大大提高了种公牛的繁殖效率和牛群的生产水平。人工授精过程一定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输精时动作要轻,输精部位要准确,以提高授精的准确度。有条件的还可以应用繁殖新技术,如同期发情、超数排卵、胚胎移植、一胎双犊技术等,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母牛的繁殖效率。
[1] 李智强, 吕桂平. 提高母牛繁殖率的措施[J]. 畜禽养殖科学, 2017(7).
[2] 单洁. 肉牛繁殖率低的因素及提高对策[J]. 现代畜牧科技, 2018(10).
[3] 余海军. 提高肉牛繁殖率的措施[J]. 畜禽养殖, 2007(9).
[4] 杨文章, 岳文斌. 肉牛养殖综合配套技术[M].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1.
(2019–07–09)
S823.9+2
B
1007-1733(2019)10-002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