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蒜白腐病的发生与防治

2019-02-12 04:30柴海燕
上海蔬菜 2019年4期
关键词:菌核多菌灵病株

柴海燕

(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接山镇瓜菜销售服务站,山东 泰安271500)

大蒜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蔬菜种类,辛辣爽口,营养丰富,深受人们喜爱。白腐病是大蒜主要真菌性病害之一,全国各地大蒜产区均有发生,春季发生较重,发病率10%~20%,严重地块达40%,严重影响了大蒜的产量和品质。现将大蒜白腐病的发生症状与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1 发病症状

大蒜白腐病由白腐小核菌(Sclerotiumcepivorum)侵染发病,主要危害大蒜的叶片、叶鞘和鳞茎。发病初期大蒜外部叶片的叶尖出现黄色或黄褐色病斑,病斑呈椭圆或条状,随后病斑扩展到叶鞘及内叶,植株生长缓慢,病株较正常植株矮小,后期整株发黄枯死。随着病情的发展,田间植株成片枯死,形成病窝。拔出病株可见大蒜鳞茎变黑腐烂。

2 发病规律

大蒜白腐病病原菌以菌核在土壤和病株残体内越冬,翌年春季菌核萌发菌丝,借雨水或灌溉水传播,菌丝直接从植株根部侵入,或在近地面处侵入植株。白腐病病原菌的菌丝适宜生长发育温度12~20 ℃,高于25 ℃或低于6 ℃发育受抑制。菌核喜高湿条件,环境干燥可降低其生活力。春末夏初多雨,病情发展较快;夏季高温干燥,病情发展较慢。长期连作、排水不良、偏施氮肥、种植过密、土质黏重的地块发病较严重,地膜覆盖栽培则发病轻。

3 防治方法

3.1 农业防治

3.1.1 种子处理

选用脱毒蒜、抗病蒜、无病虫蒜做种,精选蒜种。播种前蒜种要进行消毒处理,以切断初侵染途径。选用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0.1 kg 兑水3~5 kg 制成药液,可将药液喷入或拌入50 kg蒜种进行杀菌处理,蒜种晾干后即可播种。

3.1.2 合理轮作

大蒜白腐病为土传性病害,发病田块不宜连作,可与禾本科、十字花科、葫芦科、茄科等非葱蒜类作物实行至少3年以上轮作。

3.1.3 加强田间管理

选择地势高燥平坦、排灌方便、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保肥保水能力强的沙壤土地块种植大蒜。精细平整土地,浇足底墒水,适时犁耙,创造有利于大蒜根系生长发育的土壤环境;采用地膜覆盖栽培,既可提高地温、减少灌水次数,还可降低病菌侵染几率;适时播种,合理密植,科学施肥,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作基肥,并增施磷钾肥及中微量元素,减少生理性病害发生,促进植株健壮生长;及时中耕松土,清理疏通田间沟系,避免大水漫灌。

3.1.4 清洁田园

未形成菌核时,将病株连根带土挖出并深埋,对病穴进行消毒处理;大蒜收获后彻底清除田间病残体和覆盖物,并将其带离园区集中烧毁或深埋;隔离病重区域,防止病菌传播至健株区域。

3.2 化学防治

发病初期可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20%甲基立枯磷乳油1 000倍液、50%扑海因1 000倍液、75%蒜叶青可湿性粉剂1 200倍液喷雾或灌根防治,5~7 d防治1次,连防3~5次,注意交替用药。

猜你喜欢
菌核多菌灵病株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蔬菜中多菌灵的不确定度评定
向日葵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菌核菌丝型萌发特性
云南省鲜食糯玉米品种区域试验大理试验点结果分析
不同营养条件对羊肚菌菌核形成的影响*
豌豆抗白粉病资源田间评价试验
中国南北方禽流感病毒蛋白进化差异的探究
5株梯棱羊肚菌菌丝生长特性研究*
辣椒青枯病防治效果试验
加工过程对柑橘罐头多菌灵残留的影响
浙贝母中多菌灵残留量测定及急性膳食摄入风险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