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中心医院(473000)张洁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作者所护理的42例胸腔镜下肺大泡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9例,女性13例;年龄在12岁~75岁,平均年龄(41±3)岁;首次发病35例,再次发病7例;单侧气胸33例,双侧气胸9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胸部CT扫描,发现肺大泡存在,进行确诊,并排除其他合并疾病,无手术禁忌症。
1.2 结果 42例患者手术均顺利,无中途转开胸;平均手术时间为2.12小时,术中出血量30~70ml,术后出血量在10~40ml,胸腔引流液平均每天98.92ml,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3~8天,平均3.5天。无死亡病例;1例合并肺部感染;1例术后止血效果差,再次手术止血;肺不张2例,术后肺漏气1例。经精心护理,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半年后随访,无复发病例。
2.1 术前护理 ①心理护理及术前宣教 护士应根据患者文化层次和认知能力,采取相应的沟通方式和合适的语言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术前宣教,向其讲解其疾病的发生原因、病程发展情况、主要治疗手段及愈后情况,以及将要采用的胸腔镜手术方式的适应症、优点、基本手术过程以及注意事项,通过耐心的解答患者的一些疑问,消除其思想顾虑,缓解术前紧张情绪,增加其安全感,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②身体准备 身体准备包括呼吸道的准备、排痰技巧、有效咳嗽、营养供应、床上排泄训练等。教会患者有效咳嗽、排痰方法,训练腹式呼吸运动,每天2~3次,每次10分钟,直到患者能够完全掌握技巧为止。
2.2 术后护理
2.2.1 胸腔引流管的护理 术后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性状,间接判断有无术后胸腔内出血,同时还要定期挤压引流管,防止引流管被凝血块堵塞。待患者清醒后即时协助其取半坐卧位,以利于胸腔内积气、积液即时排出,同时还使膈肌下降,利于术后肺复张。在协助患者翻身或下床活动前,应提前做好引流瓶的准备,妥善固定引流管,避免强拉、牵扯引流管,时刻保持引流瓶低于胸腔60cm以上,不可抬高引流瓶,以免发生引流液倒流,引起逆行感染;在翻动患者幅度较大的操作前,可先夹闭引流管,待操作完成后,检查密封瓶密闭性及引流管连接正确无误后,方可打开引流管。
2.2.2 呼吸道的护理 术后精心的呼吸道护理可快速促进术后肺组织的复张,利于呼吸,避免肺部感染及肺不张等并发症的发生。术后给予持续低流量氧气吸入,使患者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5%以上,待患者机体恢复至能够耐受或者后,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循序渐进的进行床上活动及促进肺功能的活动。起初可先鼓励患者做深呼吸,逐渐过渡到腹式呼吸运动,并可配合吹气球等运动,鼓励有效咳嗽,及时咳出呼吸道分泌物,可定时扣背,松弛痰液,也可给予雾化吸入稀释痰液,以利于咳出。
2.2.3 并发症的护理 ①肺漏气:胸腔镜虽然对患者创伤小,但毕竟是通过摄像成像技术间接观察患者胸腔内情况,视野有一定的盲区;另外对手术者的手术技术要求也较高,对胸腔镜的灵活运用和一些技巧,都与患者手术切除与吻合的效果有直接关系。如果手术吻合不彻底或吻合不良,术后由于用力咳嗽或活动剧烈,都可引起肺漏气。因此术后应密切观察引流瓶内是否持续有气泡溢出,另外还有观察患者的血氧饱和度,一旦发现有肺漏气现象,应立即报告医生,给予及时处理。②皮下气肿:有些患者因胸壁较薄弱,皮肤松弛,引流管拔出后,切口不易闭合,使气体进入皮下组织并向周围组织扩散,形成皮下气肿,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对于消瘦、皮肤松弛者应多加压包扎,避免皮下气肿的形成。
肺大泡严重影响呼吸系统,阻碍机体氧气供应和气体交换,只有彻底切除才能根治,但传统开胸手术对患者的创伤较大,很多患者难以耐受,胸腔镜在胸外科的开展恰恰满足了临床及患者的需要,在胸腔镜下行肺大泡切除术可减小对患者的创伤,缩短治疗时间。做好围手术期的护理工作可有效降低常规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避免术后复发,并能够使患者对疾病的预防与术后保健有一个系统的认识,从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