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新郑市中医院(451100)范永超
研究显示血浆D二聚体(D-Dimer,D-D)与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对糖尿病肾病的诊断具有一定作用,D-D是一种重要分子标志物,是反映机体凝血以及纤溶活性增强的物质[1]。FIB是由肝脏合成,是一种具有凝血功能的蛋白质,也是机体出现高凝状态和继发性纤溶时的分子标志物。本次实验探究D-D与FIB水平在早期糖尿病肾病中的诊断价值,汇报如下。
1.1 临床资料 共计58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选取时间为2013年5月~2016年9月,纳入的所有患者符合《中国成人糖尿病肾脏病临床诊断的专家共识》[2]中糖尿病肾病诊断标准,排除其他原因导致蛋白尿、严重心血管疾病、肝功能异常、恶性肿瘤、近期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等影响肾功能药物。依据尿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A组(UAER>300mg/d)和B组(30mg/d<UAER≤300mg/d)。A组29例男性15例、女性14例,年龄36~67岁,平均(51.50±14.74)岁。B组男性17例、女性12例,年龄36~66岁,平均(51.47±13.84)岁。C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患者29例作为C组,均无心、肺及其他系统疾病,近期未服用影响血小板功能聚集药物,排除血栓、出血病史。C组男性16例、女性13例,年龄35~67岁,平均(51.04±14.22)岁。两组研究对象年龄、性别无显著差异(P>0.05)。
附表 三组对象D-D、FlB、UAER检测水平对比()
组别 例数 D-D(mg/L) FIB(g/L) UAER(mg/d)A组 29 1350.75±145.31 8.74±3.52 314.58±137.64 B组 29 774.62±140.53 6.03±2.14 175.22±25.36 C组 29 240.54±89.77 2.00±1.47 6.07±9.41 F 548.239 52.307 105.536 P 0.000 0.000 0.000
1.2 方法 各组研究对象均于晨空腹取血,检测D-D、FIB。D-D、FIB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和凝血酶法检测。收集所有研究对象24h尿液5mL,经免疫比浊法检测尿蛋白,计算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各项指标正常范围:D-D:30~106μmol/L,FIB:0~4.0g/L。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三组D-D、FIB、UAER水平,通过UAER判定D-D、FIB对糖尿病肾病的影响。
1.4 统计学方法 三组D-D、FIB、UAER水平对比经统计学软件SPSS18.0进行分析,均采用计量资料()表示,经t检验。三组组间对比,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志是P<0.05。
三组D-D、FIB、UAER水平对比:三组D-D、FIB、UAER水平经统计学对比均有意义(P<0.05)。见附表。
D-D随血浆水平升高从而反应机体高凝状态和纤溶系统激活状态,是一种机体凝血纤溶标志物。糖尿病导致患者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联合微血栓可引发纤溶亢进,D-D水平随血浆升高,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病理变化[3]。FIB是一种由肝脏合成的急性时反应蛋白,在糖尿病肾病患者中血浆FIB水平增加,显示血浆粘稠度增加,FIB是血栓形成前体物质。血液于高凝状态时促使肾小球内微血栓形成;同时,内皮细胞激活内、外源凝血途径,凝血功能显著增加,最终发展为糖尿病肾病[4]。因此,FIB在糖尿病肾病诊断中具有一定价值。UAER是反应糖尿病肾病病程分期情况的重要指标,临床可根据UAER水平判定疾病发展状态,从而帮助临床采取有效干预措施,避免病情进一步发展。联合D-D、FIB、UAER作为检测糖尿病肾病的指标,准确性较好。本次实验,A组D-D、FIB、UAER均高于B组和C组(P<0.05),证实D-D、FIB在糖尿病肾病诊断方面具有较高的灵敏度。
综合上述,D-D、FIB在糖尿病肾病诊断方面具有一定诊断价值,可有效反应血栓前高凝状态,实现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改善患者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