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探索
——以《数据结构》课程为例

2019-02-11 23:01孙翠翠
山东开放大学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数据结构专业课育人

孙翠翠,李 霞

(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山东 济南 250014)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政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2017年,上海市教委正式提出“课程思政”的理念。同年教育部组织召开“2017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年上海调研片会暨高校‘课程思政’现场推进会”,肯定了上海市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方面做的努力与改进。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再次强调“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要完善课程体系,解决好各类课程和思政课相互配合的问题,……。”这就要求其他课程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也要加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完善的人格,健康的心理,助力思想政治课的思政育人工作,形成全社会“大思政”育人新格局。

一、“课程思政”的本质及意义

什么是“课程思政”?“课程思政”实质是一种课程观,不是增开一门课,也不是增设一项活动,而是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的各环节、各方面,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2]“思政课程”指高校普遍开设的思想政治类课程,而“课程思政”是指在高校开设的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加入思政育人元素,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实施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强化理想信念、价值观念、道德观念,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古人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2016年12月,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纵观古今,学校教育不仅是传授学生知识,还包括价值引领、人格培养等内容。由于大学课程专业性较强,在高校各门课程实施中,重智育、轻德育,重教学、轻育人的教学倾向依然存在,[3]特别是在专业课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以知识传授为核心,忽略了对学生的价值引领、思想引导、品德养成,使思想政治理论课陷入了孤军作战、孤掌难鸣的局面。“课程思政”理念的提出,是实现高校立德树人根本目标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三全育人”的现实需要,是实现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的有效途径,顺应了人才培养的内在规律,对于高校达到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目标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课程思政”实施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学校是塑造人的“主战场”,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主要受学校教育的影响,高校正是学生理想信念、价值观念、道德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思想政治工作不容忽视。“课程思政”的实施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开辟了一条新路径,能有效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育人效果。然而,在实施“课程思政”的过程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专业课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课程思政”的开展对专业课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出了挑战,虽然教师在讲授专业课的过程中能够有意识的加入思政育人内容,但是由于时间短、经验少,“课程思政”的效果有待于进一步加强,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水平也要进一步加强提高。

(二)专业课中融入的思想政治内容有待于进一步整合挖掘

由于专业性质和课程性质的不同,“课程思政”对于不同的课程融入的内容也应该有所区分,融入的思政内容也要与专业课内容相关,这样才能够到达润物无声的效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为了实施“课程思政”,某些课程中加入了与专业知识相去甚远的思政内容,割裂了专业课程与思政内容的内在联系,因此,需要将专业课内容与思政内容进行深入的挖掘与整合,这样才能使思政内容真正“融入”专业课中。

(三)专业课融入思想政治内容的方式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课程思政”不是单纯地在专业课程中加入思政育人内容,而是要无形融入,因此教师必须对“课程思政”的融入方式进行总结提高,这样才能避免学生出现对专业课程融入思政内容反感的情况。

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甚至是长流水。专业课教师要想开展好“课程思政”,必须在以下三方面下功夫:首先要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理论修养,只有教师在思想和专业上达到了一定的高度,才能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授知识与价值理念;其次教师要努力挖掘专业课中的思想政治元素,加强专业课的研究与学习,深入挖掘专业课程的时代背景、价值理念,为开展“课程思政”积累素材资源;再次,教师要探索“思政元素”的嵌入方式,以专业知识点为基础,以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找准思政元素切入点,达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三、“数据结构”开展“课程思政”的实践内容

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范围广,具有鲜明的理工学生特点,在开展“课程思政”时,要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文情怀、优秀传统文化、科学精神、学术素养、家国情怀等内容的培养,满足学生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数据结构”是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核心课,其特点是理论性较强,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本课程在课程体系中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其前导课程包括计算机文化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等,后续课程包括Java程序设计、数据库等课程。本课程主要研究待处理问题中的对象的特征及各对象之间存在的关系,其内容涉及了数学、计算机硬件、计算机软件三方面的知识,主要内容包括:线性表、栈和队列、数组、树和二叉树、图、查找和排序等基本数据结构和算法。

“数据结构”是一门相对难度较高,学生兴趣匮乏的专业课,要想在这类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实践,必须是坚持学科专业的性质不变、本位不变,挖掘本学科的伦理、价值、科学精神等,融入为民情怀、报国理念等。[4]笔者通过实践与研究,在“数据结构”课程中开展了“课程思政”实践教学工作,在思政内容与切入点方面进行了精心设计,主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传统文化、大国工匠精神等内容引入了课程。

(一)“队列”中蕴含的思想政治内容

“队列”是线性结构的一种,是“操作受限”的线性表,是只允许在表的一端进行插入,而在另一端进行删除的线性表。这种结构的特点是“先进先出(First In First Out)”,即先入队的元素先删除,后入队的元素后删除。[5]“队列”结构最典型的例子是超市的排队购物及操作系统中的作业排队。

通过常见的排队例子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引导,排队使公共场所有了秩序,使各项服务、工作能有序、高效地运行,从而引申出课堂要遵守课堂秩序才能保证教学的有序进行,企业员工要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才能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行人、车辆只有遵守交通法规才能保证交通有序、安全地运行,社会有了各种规章制度,人们生活才能安定有序地进行,国家有了各种法律法规,人们的生活才有了安全保障。教育学生要懂规矩,守纪律,继而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其中“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对美好社会的生动表述,也是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它通过法制建设来维护和保障公民的根本利益,是实现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制度保证。

(二)“树与二叉树”中蕴含的思想政治内容

树是n(n≥0)个结点的有限集合。当n=0时,称为空树;任意一棵非空树满足以下条件:

(1)有且仅有一个特定的称为根的结点;

(2)当n>1时,除根结点之外的其余结点被分成m(m>0)个互不相交的有限集合T1,T2,…,Tm,其中每个集合又是一棵树,并称为这个根结点的子树。[5]

根据树结构的特点引申出家族、家谱的概念,为学生讲解家谱的发展历程,鼓励学生学习传统文化,辩证的传承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同时教育学生要爱自己的家,家庭成员要团结友爱,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一个个家庭的幸福才能组成国家的幸福,另一方面,祖国是我们共同的家,只有祖国强大了,我们才能有一个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我们才能心无旁骛为自己的幸福生活而努力奋斗。因此爱家、爱家族、爱家乡、爱祖国是统一的,不能将他们割裂开来。

(三)“图”中蕴含的思想政治内容

图G是由两个集合顶点集V(G)和边集E(G)组成的,记作G=(V(G),E(G)),简称G=(V,E)。V是顶点的有穷非空集合,E是两个顶点之间的关系,即边的有穷集合。[5]

图的应用之一是人工智能,借此向学生讲授人工智能发展的相关知识,同时引导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工匠精神。大部分人认为人工智能离我们的生活还很远,其实在不知不觉中,人工智能已经进入了我们的生活,生活中常见的人工智能的应用有微信中的语音识别、文字识别,智能手机解锁与支付中的人脸识别与指纹识别,网络购物中的机器人客服、快递分拣机器人等。人工智能的时代已经来临,在不久的将来,许多重复性的劳动及简单的脑力劳动都可以由人工智能来完成,我们只有努力学习,才能不被人工智能所替代,才能不被社会淘汰。

作为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从事软件开发等相关工作是一种选择,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要想使自己有用武之地,除了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外,还要具备执着专注、作风严谨、精益求精、敬业守信、推陈出新等各种素质,而这种素质就是大国工匠精神。

“课程思政”是高校实现立德树人根本目标的必然选择,也是高校课程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课程思政”使得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专业课的互通变得可能,架起了思政课与专业课的沟通桥梁。“课程思政”的实施还处于探索阶段,虽已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教师的“课程思政”水平,思政内容的内涵和深度挖掘,思政内容融入方式等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因此只有进一步加强“课程思政”的实施范围和深度,高校才能在教会学生技能的同时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

猜你喜欢
数据结构专业课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数据结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探讨
中职《医护英语》与专业课的结合教学探索
为什么会有“数据结构”?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高职高专数据结构教学改革探讨
CDIO模式在民办院校数据结构课程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研究生专业课学分制教学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