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低年级识字教学与阅读教学的有效融合

2019-02-10 10:54章婧
江苏教育研究 2019年35期
关键词:识字教学小学语文教学阅读教学

章婧

摘要:识字教学和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低年级识字教学和阅读教学两者之间的关系该如何处理,一直是语文教师的困惑所在。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问题包含语文教学目标定位的偏颇、多样化识字方法带来的困扰、课时教学内容选择的纠结、教学内容细碎导致课堂效率不高。识字教学与阅读教学融合的有效策略包含紧扣文眼,一个词拎出一条线;前后对比,突显字词表达的差异;组建类群,发掘字词内在联系性;入境联想,铺展字词的想象空间。

关键词:识字教学;阅读教学;关键字词;小学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9)12B-0034-04

识字教学和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识字是阅读的基础,阅读借助识字得以进行。在低年级的教材中有专门的识字课,它们多以学生喜闻乐见的诗歌韵文等形式出现,通过阅读的形式为识字营造了丰富而生动的情境。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该如何处理好识字与阅读两者的关系呢?笔者结合理论研究以及长期对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进行的实践探索,总结了如下研究经验。

一、低年级识字教学与阅读教学的主要问题

结合某区低年级语文教师的问卷调查、教师访谈,以及课堂教学观察,笔者发现目前低年级识字教学与阅读教学的问题主要集中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低年级语文教学目标定位的偏颇

教学目标不仅引领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确定、教学评价的方向,更体现出教师对年段学科教学方向的把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识字写字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识字教学要注意儿童特点,将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1]。但是在课堂教学中这一重点体现得还不够,面对精彩、有趣的课文,有的教师将教学时间、教学精力更多地分配给了阅读教学,带领学生赏析语言文字,深挖书面表达的方法。识字教学成了走过场,不扎实、不到位,更缺少方法的引领。低年级语文教学目标的提升需要教师进一步改变观念。

(二)多样化识字方法带来的困扰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倡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在教学改革的新形势下,识字教学改革蓬蓬勃勃,极大地推动了识字教学的发展。识字方法主要有: 生活教育科学分类识字法、快速循环识字法、分散识字法、集中识字法、字族文识字法、部件识字法。在识字教学研究中,各种识字方法百花齐放,如字根识字、联想识字、拼搭识字、字理识字等等。多种多样的识字方法改变了传统机械式、重复性地死记硬背识字法,让低年级识字教学更有活力,让课堂生动起来。丰富的识字方法同时也给教师带来了困惑,如:在不同的语境中如何合理、有效运用识字方法,在教学中该做怎样的安排和取舍以提高学习效率,等等。

(三)课时教学内容选择的纠结

通过课堂观察,我们发现不少低年级教师认为低年级以识字写字为教学重点,那么第一课时应该以识字教学为主,先围绕课文中的生字进行教学,通过开展集中识字指导学生识字、读词,讲解同音字、同义词,不涉及课文内容,或者学习简单的一两个自然段;第二课时在生字已经学完的基础上,教师开展整篇課文的阅读教学,带领学生理解、感悟、朗读。诚然,这样的课时教学内容的划分会带来一系列问题,如重复性的识记、训练,学生兴趣不高,学习效率低下,且脱离了语境,学生对生字词的理解不到位;第二课时阅读教学中生字词的学习不见得能进一步巩固,字形记忆困难,等等。

如果按识字教学和阅读教学进行割裂式的课时内容划分、安排,低年级教学不仅识字教学的重点难以体现,教学效果不佳,而且违背学生的认知规律。

(四)教学内容细碎导致课堂效率不高

低年级语文教学基于低年级知识体系的特点和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教材中的知识点小而细碎,分散在一篇课文的各个地方。教师在教学中不仅需要指导学生学习生字、朗读课文、认识标点符号,还要帮助学生积累和运用语言,等等。教学内容庞杂导致很多教师课堂教学时间紧张,学生写字的时间无法确保;教学的内容细碎,导致教学重点不突出,教学条理性不强,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

以上各种问题反映出教师们在教学中的困惑,不难看出,主要问题集中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与阅读教学的关系处理上。这一关键问题决定了教师们对低年级教学目标的把握是否准确、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否合理,以及教学内容的安排是否科学有效。

二、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识字与阅读的关系

识字与阅读教学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当学生能够灵活熟练地掌握识字方法,并且有充分的识字兴趣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进行识字,让学生的识字学习因为阅读的沉淀变得更加丰富,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因为生字的积累使阅读变得更加流畅[2]。

识字与阅读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不可分割的。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相关理念看,识字与阅读有以下的关系:

(一)识字是阅读的基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课标要求第一阶段学生的识字量有所增加,小学阶段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第一学段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目的也是为了尽快提高学生初步阅读的能力。识字是阅读的前提,不掌握大量的字词就无法进行更深一层次的阅读,因而“识字是阅读教学的基础”。学生学会认字,才有可能进一步理解、明确字词乃至一句话的意思,才能够进行自主阅读,阅读教学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二)阅读为识字提供语言环境

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掌握的汉字量不断增加,拥有一定的阅读能力,教师将识字与阅读相结合,可以让学生在阅读中进一步巩固识字效果。与此同时,教师进行适当的点拨引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语境,从而进一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既有看见事物就能够想起来的具象的汉字,也有比较抽象的文字,而对于较抽象的字词,更需要教师结合文字出现的语境进行剖析讲解,帮助学生识字。记忆文字最快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它放入阅读之中,这样的记忆方法比单纯记忆汉字要牢固得多。所以,为了能够更好更快地增加识字量,学生还需要大量地阅读[3]。学生在阅读中体会到识字所带来的成就和快乐,更易于激发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兴趣与热爱。

在阅读教学中没有独立的识字教学,也没有独立的阅读教学,识字与阅读分开教学是非常低效的。因此,在低年级教学中,教师应该格外重视阅读教学与识字教学之间的联系,力争使二者有效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自然的统一体[4]。

三、识字教学与阅读教学融合的有效策略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在低年级安排了拼音识字、看图识字、韵文识字、课文识字等形式多样的识字语境。低年级课堂教学应从单一的“集中识字”逐步过渡到多样化的识字教学方式,学习、运用斯霞老师随文识字的教学经验,在“语言环境中识字”,聚焦课文结构和情感上的关键字词,发挥关键字词在课文中的不同作用开展识字教学,使识字教学与阅读教学无痕衔接,融为一体,相互促进,提升学生对汉语言文字的理解、运用能力,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下面以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二年级下册《小毛虫》一课的教学设计为例,谈谈在课文情境中结合关键字词在表达上的不同作用,实现识字教学与阅读教学有效融合的四种策略。

(一)紧扣文眼,一个词拎出一条线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清代刘熙载有个生动形象的说法,叫作“眼乃神光所聚”。“文眼”是文中画龙点睛之笔,是文章艺术构思的凝聚点,也是作品外景内情的交融点,透露出作者谋篇布局的秘密。教师抓住了文眼,就等于抓住了理解和把握文章的钥匙,实现一个词串联一段文、一篇文,实现对课文内容的高效整合,帮助学生对文章内容建立整体而深刻的印象,达到长课短教、提升教学效率的目的。

《小毛虫》这篇课文课题就是文眼,全文围绕小毛虫的变化过程进行描述。在初读环节,教师提出“小毛虫会有哪些变化?”的主导问题,在师生对话中将课文的主线索拎出来,即“小毛虫—茧子—蝴蝶”,将长课文的脉络在学生的脑海中梳理清晰了,并以板书和板贴的方式直观地呈现在学生眼前。在抓文眼、拎主线的过程中,学生认识了一组与“虫”有关的字词。“虫”字中间的部分就像小毛虫胖胖的、长长的身体;“茧子”是小毛虫做的,“茧”字下面有个虫;小毛虫最后变成了蝴蝶,“蝴蝶”二字都有虫字旁,蝴蝶是一种昆虫。关于“虫”的这串识字教学,学生发现了汉字的趣味和智慧。

几乎每篇课文都可以找到文眼,紧扣文眼,抓住各个层次的关键点就可以串起整篇文章。抓文眼、拎关键词的过程巧妙地将识字教学与阅读教学融合起来。

(二)前后对比,突显字词表达的差异

低年级的课文大多以有趣的故事为主,故事情节富有变化,结果经常让读者意想不到,激发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统编语文教材中的很多小故事都具有这样的特点,采用“前后对比,激发阅读期待效应,加深理解感受”是教师教学时乐于运用的一种方法。

《小毛虫》一课的描写多处对比强烈,是阅读教学的重要抓手,教师捕捉其中的关键词,凸显对比的效果,在对比中加深学生对字词音形义的记忆和理解,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感受,一举两得,可提高教学效率。

课文中有两处对比特别鲜明:第一处是笨拙的小毛虫经历辛苦结茧和耐心等待,最终破茧而出,变成灵巧的蝴蝶。小毛虫从“笨拙”变得“灵巧”,形态上形成了对比。师生应抓住这两个词语带来的強烈反差和疑惑走进文本。在初读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在故事中寻找描写小毛虫笨拙的语句,欣赏蝴蝶的美丽和轻盈,分别朗读相关句段。教师始终将“笨拙”和“灵巧”贯穿全文的学习,让学生在对比中感受词语表达的效果。第二个鲜明对比之处是课文第一自然段中将小毛虫和其他昆虫进行对比,其他昆虫“又是唱,又是跳,跑的跑,飞的飞……到处生机勃勃”,而“可怜的小毛虫既不会飞,也不会跑,更不会唱”。这番对比要抓住关键词“生机勃勃”和“可怜”。别的昆虫自由自在,忙忙碌碌,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显得“生机勃勃”,小毛虫的介绍连用三个“不会”,与别的昆虫反差很大,因此显得“可怜”。教师借助关键词语将对比落在实处,加深了学生对小毛虫的印象。

教师在故事的阅读中发现对比的写法,拎出其中的关键词,凸显对比描写的效果,让学生入情入境,获得丰富的感受,享受阅读的愉悦。

(三)组建类群,发掘字词内在联系性

有些课文生字较多,且比较分散,教师逐字逐词逐句地教,教学容易出现碎片化、零散化,导致高耗低效。每篇课文都是有情境的,有效的阅读能引领学生感受到课文的情境。教师如果一味地在阅读课文时,针对识字的问题扯开去,也会把学生的注意力牵走,离开课文的情境,阅读的“气儿”就断了。这时就需要捕捉字词之间的联系性,将一部分字词组成一类,开展类群化识字教学,让教学富有整体性,迎合儿童的认知规律。

《小毛虫》一课篇幅较长,文中除了16个二类字,8个一类字,还有诸如“时辰”“雾霭”等给学生阅读理解带来阻碍的生字词。因此,这一课的教学除了拎主要线索,在段、篇的教学中还采用了生字集合、类别教学的做法。如教学“尽心竭力”一词时围绕“心”和“力”,即“怎么想的”“做了什么”组建了两个教学片段。“尽管如此,它并不悲观失望,也不羡慕任何人。它懂得:每个人都有自己该做的事情。”在这段描写中,“悲”“慕”和“懂”都有“心字底”,不仅点明了此处是小毛虫的内心想法,还引导儿童结合汉字部件识字;“小毛虫又是怎么做的呢?”学生找到了相关语句“……抽丝纺织,为自己编织一间牢固的茧屋”。这句话中“丝、 编、织、纺”组合为一个识字群,这些字中都有弯弯曲曲的丝线,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字都跟“丝”有关。这句话中有这么多丝线,可见小毛虫很辛苦。识字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和感受,识字和阅读相互促进,融合巧妙。

(四)入境联想,铺展字词的想象空间

在语言环境中,一个个原本孤零零的汉字有了生气,有了情感,有了趣味。在《小毛虫》一课识字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适机以生动的故事为背景,借助关键字词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巩固识字的效果。

教师在引导学生学完一、二自然段以后安排了一个联想话题:“小毛虫跟其他昆虫比起来是那么笨拙,看起来可怜极了,它心里可能会怎么想?”此处联想的设计紧紧围绕着关键词“笨拙”和“可怜”,学生立足于对这两个词语的理解,展开了思考,揣摩小毛虫的心情。

学生在学习小毛虫尽心竭力地编织茧屋时,发现文中出现了两个“织啊”重复使用的句式。教师抓住这一处的表达,引导学生联想小毛虫织茧的过程:“文中有两个‘织啊,你仿佛看到它在怎样织茧呢?”学生联想到“小毛虫一刻不停地织茧”“小毛虫织了很久很久,花了很多时间”“小毛虫织茧很辛苦,茧子不是一下子就能织好的”等等,并通过联想表达出他们对句式的理解,对“织”字背后辛劳的感受。捕捉关键字词,在语境中进行联想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打开思维,通过一个字、一个词,联想一个场景,形成个性化理解,在情境阅读中使汉字的学习更加生动、更加丰富。

低年级识字教学是一个“在复现中识记、在阅读中理解、在联系中积累、在语境中運用”的螺旋式递进的过程。识字教学贯穿阅读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各有侧重点,“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教师依托关键字词,将识字与阅读巧妙融合,能让低年级语文课堂更扎实、灵动、丰厚,富有情趣,富有意味。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21.

[2]梁照珍.浅议小学识字教学与阅读教学的结合[J].科技风,2019(23):50.

[3]李敏丽.小学语文教学中识字和阅读教学的关系[J].学周刊, 2019(24):144.

[4]肖凤英,冼著贤.论识字教学与阅读教学的有效整合[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 2009(6):17.

责任编辑:石萍

Effective Integration of Literacy and Reading Instruction

in 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ZHANG Jing

(Nanjing Fenghuang Huayuancheng Primary School, Nanjing 210036,China)

Abstract: Literacy teaching and reading teaching are the important components of 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and how to deal with the relationships in the early stage has always been a puzzle for Chinese teachers. The major problems include biased orientation of Chinese teaching objectives, confusions caused by diversified literacy methods, perplexity of selecting teaching contents, and ineffective classroom teaching caused by trivial teaching contents. The effective strategies for integrating literacy teaching and reading teaching are as follows:  closely revolving around the eyes of the text to take a line out of a word, contrasting the former and the latter to highlight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words and expressions, building the groups of different types to explore the inner connections between words and expressions, and contextual association to expand the imaginative spaces of words and expressions.

Key words: literacy teaching; reading teaching; key words and expressions; 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猜你喜欢
识字教学小学语文教学阅读教学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试谈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
谈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
强化师生互动, 保持课堂活力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小学语文教学要返璞归真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