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课程的“灵”与“魂”

2019-02-10 10:54顾新民
江苏教育研究 2019年35期
关键词:校本办学课程体系

课程是学生生命成长的“跑道”。学校课程由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组成,旨在提供满足学生成长需要、社会发展需要的课程服务。当前,学校课程建设的主要问题有:重开发课程,轻实施、评价课程;简单拼凑课程,从而导致课程碎片化;课程不能真正承载办学目标和追求;等等。问题的成因主要在于学校简单实施国家课程,课程建设缺少思想基础、文化追求。新时代、新思想、新技术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课程建设必须做到“灵”“魂”倶在。

顶层设计,文化立魂。学校课程需要顶层设计,以避免课程散乱破碎;需要价值引领,以避免迷失前进方向。学校应立足校情,确立本校的办学目标,明确践行什么样的教育,建设什么样的学校,完成什么样的教育使命;都应根据办学目标,树立学校办学理念或核心价值,提出适合学校发展的办学目标(培养什么样的人)。上述两者是统领学校课程建设的内在核心。在办学理念和目标统领下,构建层次清晰、模块分明的学校课程体系。这个课程体系不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简单拼接,而是一个简明高效的课程内容、实施和评价的体系。如,成都高新区实验小学在梳理办学历程后提出“让每一个生命自由生长”的核心理念,提出“善学(学习力)、悦纳(适应力)、创享(创新力)”三大育人目标,立体构建了“323”儿童生长力课程体系,有效实现课程的整体育人功能。

尊重选择,灵活多样。很多学校只简单实施国家规定的学科课程,并辅以少量活动——美其名曰活动课程(校本课程);教师是被动的教学者,学生是被动的学习者,无任何选择权利。根据2017年江苏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除国家课程中的学科课程外,国家课程中的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学校课程总课时占比13.6%,加上两周的机动时间,无论从时间还是从空间看,学校在课程创生中都是有很大空间的。学校必须以课程结构变革优化教育的供给方式,为学生提供多元可选择的课程——尊重学生的选择才能有学生的个性发展。可选择不仅体现在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上,更體现在国家课程的创造性实施上。要满足学生对课程的多样需要,学校必须立足实际,整体设计多层次、多元化、多种类的课程。以国家课程中的学科课程为基础课程,进行创造性实施;以国家课程中的综合课程为拓展课程,促进个性发展;以校本课程为研究性课程,进行领域融合,项目推进。

统整融合,灵巧动态。学校课程必须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导向,必须从学科中心转向育人中心,必须坚持“开放、民主、共建、共享”的教育理念,将学校课程建成一个集开发、实施、评价为一体的开放体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教师打破分科主义、知识中心提供了契机。学校课程的整体构建与实施需要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来统领和支撑,建立“学科群”。校本课程可以主题来融合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形成学校独具特色的课程形态。围绕主题,教师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方法、能力来开展主题学习、主题探究、创意制作、艺术创作等等。学校需要建设生命教育共同体,将学生、教师、家长、社区及关心学校发展的个体打造成一个命运共同体;学校需要主动吸纳、积极建构,贯通所有的教育时间、空间,联结所有的教育资源,使课程永远充满活力。

今天的社会是一个需要创新创造的社会,学校课程必须与时俱进。让我们紧扣时代精神,立足中国大地,为学校课程“立魂”,使学校课程“灵动”,为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更为优质高效的课程服务。

(顾新民,如东县教师发展中心,226400)

责任编辑:杨孝如

猜你喜欢
校本办学课程体系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价值导向的校本课程建设——以“兰质教育”校本课程为例
追求“四合” 洋溢“四味”——二十四节气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