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持续胰岛素输注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效果和患者低血糖发生率分析

2019-02-10 04:01陈桂勇
糖尿病新世界 2019年23期
关键词:胰岛临床疗效影响

陈桂勇

[摘要] 目的 探讨短期持续胰岛素输注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4月—2019年4月该院收治的100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诺和锐联合地特胰岛素进行治疗,三餐前或餐后即刻皮下注射诺和锐;22:00皮下注射地特胰岛素。治疗组给予胰岛素泵持续性皮下输注诺和锐。均以2周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胰岛β细胞功能(HOMAβ)、胰岛素抵抗指数(IRI)、血糖、血脂、血糖达标时间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 治疗前后两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短期持续胰岛素输注可有效改善糖尿病患者胰岛功能,减轻胰岛素抵抗,降低血糖、血脂水平,促进血糖早期达标,且不增加低血糖的发生率,值得研究。

[关键词] 短期持续胰岛素输注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胰岛β细胞功能;影响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9)12(a)-0049-02

2型糖尿病为我国十分常见的老年人疾病,该疾病随着我国人口逐渐呈老龄化趋势,导致我国2型糖尿病人群不断增加,现已成为威胁我国老年人的重要疾病之一[1]。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症状不显著,发病十分隐匿,血糖控制困难,若长时间存在血糖控制困难情况,易形成微小血管病变,同时增加其肾脏损害、糖尿病足等发生风险,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胰岛素抵抗、胰岛素分泌紊乱、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所致,目前临床一般以传统降脂药物治疗,但往往治疗效果不显著,易导致胰岛β细胞功能衰竭与退化[2]。该文通过分析2017年4月—2019年4月收治的100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各项情况,总结其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该院收治的100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治疗组患者50例、对照组患者50例。治疗组(50例):组内男性36例、女性14例,年龄40~76岁,平均年龄(58.22±1.09)岁。对照组(50例):组内男性37例、女性13例,年龄41~76岁,平均年龄(58.93±1.84)岁。将两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性别、年龄等资料进行对比和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即可比性成立。

1.2  方法

对照组:应用诺和锐联合地特胰岛素进行治疗,三餐前或餐后即刻皮下注射诺和锐强;22:00皮下注射地特胰岛素;治疗组:应用胰岛素泵持续性皮下输注诺和锐治疗。两组均治疗2周为1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对比和分析组间(治疗组、对照组)指标:各项指标。

1.4  统计方法

数据分析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用[n(%)]表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HOMA-β、IRI水平

治疗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HOMA-β(6.98±1.23)高于对照组、IRI(6.32±1.09)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100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HOMA-β、IRI水平

2.2  比较两组血糖和血脂水平

两组各项指标相比较,治疗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各项指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100例初診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和血脂水平(x±s)

2.3  比较两组血糖达标时间和低血糖发生率

治疗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达标时间(2.12±0.23)d短于对照组、低血糖发生率6.00%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100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达标时间和低血糖发生率

3  讨论

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疾病,主要特征为血糖水平异常升高,属于一类代谢性疾病,其主要是由于患者胰岛功能异常所致的胰岛素分泌缺陷,且存在三大物质代谢异常[3-4]。2型糖尿病在早期可出现胰岛素无敏感性分泌减少,而血糖浓度的升高可引起多种蛋白质糖基化反应,降低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导致胰岛细胞的损害和凋亡,若长时间维持该种状态,易导致胰岛素抵抗情况发生,使胰岛素基因发生变化,升高组织内己糖胺浓度和细胞内糖蛋白浓度,最终形成胰岛素抵抗。

在该次研究中,通过应用胰岛素泵持续性皮下输注诺和锐治疗,取得显著效果,能使HOMA-β、IRI水平得到改善,其中诺和锐属于门冬胰岛素,为胰岛素链28位的脯氨酸被门冬氨酸取代,而取代的新结构易导致人体胰岛素分子自我聚合能力减弱,在2型糖尿病治疗方面具有诸多优势,比如持续时间短、效果显著、起效迅速等,其原因是由于该药物能够维持三聚体或单聚体状态,使用胰岛素泵泵入后能够促进吸收加快,给药15 min后即可对血糖产生调节作用,且在30 min~1 h后能够达到血药高峰,该种药物对于2型糖尿病能够有效弥补胰岛素第一时相分泌的缺失,进而对血糖产生控制,利于胰岛β细胞功能的恢复[5-6]。另外该药物能够使患者血脂水平降低,降低低血糖发生风险。该研究中有3例患者发生低血糖,均属于一过性,经对症治疗或停药后缓解。

该文研究数据显示,治疗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HOMA-β(6.98±1.23)高于对照组、IRI(6.32±1.09)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项指标相比较,治疗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各项指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达标时间(2.12±0.23)d短于对照组、低血糖发生率6.00%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短期持续胰岛素输注可有效改善糖尿病患者胰岛功能,减轻胰岛素抵抗,降低血糖、血脂水平,促进血糖早期达标,且不增加低血糖的发生率值得进一步推广与探究。

[参考文献]

[1]  荣太梓,胡淑芳,程奎.短期持續胰岛素输注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8, 16(22):114-116.

[2]  李鑫.短期胰岛素泵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观察[J].医学临床研究,2018,35(1):136-137.

[3]  周立新,杨晶,孙荃,等.722型和712型胰岛素泵用于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降糖效果和焦虑、抑郁情绪的比较[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7,9(4):248-250.

[4]  凌萍,章燕,骆斯慧,等.青少年儿童1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达标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201898(46):3762-3766.

[5]  李法宁,陈原,匡平,等.2种口服降糖药物联合胰岛素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临床对比研究[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7,37(3):270-272.

[6]  Kosuke Kusamori,Makiya Nishikawa,NarumiMizuno,et al.Transplantation of insulin-secreting multicellular spheroids for the treatment of type 1 diabetes in mice[J].Journal of Controlled Release: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Controlled Release Society,2014(173):119-124.

(收稿日期:2019-09-06)

猜你喜欢
胰岛临床疗效影响
临床胰岛移植发展与现状
胰岛β细胞中钠通道对胰岛素分泌的作用
没错,痛经有时也会影响怀孕
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临床分析
微创手术治疗胃溃疡42例临床分析
研究腹腔镜在早期卵巢癌分期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扩链剂联用对PETG扩链反应与流变性能的影响
基于Simulink的跟踪干扰对跳频通信的影响
家兔胰岛分离纯化方法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