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生物教学新秩序成就学生大发展

2019-02-10 03:57袁茂兰
考试周刊 2019年104期
关键词:知识价值体系初中生物

摘要:健康的教育价值体系,就是指“全面育人”,不仅知识扎实,能力出众,并且懂责任,有良知,会工作,会生活。那么如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践行我们的教育理念,实现我们的教育理想,就是本文要探究的重点内容。

关键词:知识,能力;价值体系;初中生物

我们的教育无论在过去还是在现代,都过分地强调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强调学生学科技能的提升,这样下去,我们可能培养出有知识、有文化的人,但是很可能培养不出懂得生活、尊重生命、热爱社会的人,培养不出积极、健康、乐观、向上的人,尤其是中考、高考指挥一切的教学,这种急功近利式的畸形教育,极大地影響着学生未来的发展,所以我们必须改变这种状况,努力从知识、能力本位教育向阳光的价值体系教育转变。

一、 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学理念

中国的教育教学,一切为了中考、高考,老师和学生都仅仅盯住分数,这次成绩高几分皆大欢喜,下次成绩少几分愁肠百结,老师也好,学生也好,所有的人都为了这几分患得患失,这种典型的只顾低头学知识,没有抬头看发展的教育是一种不健康的、没有前景的教育,这种教育导致学生畸形发展,即便是战胜了中考、高考,也战胜不了未来的生活,因此老师必须首先转变这种教育观念,把眼光放得长远一些,从贯彻落实生本教育理念出发,时刻立足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促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为学生将来健康走向社会奠定基础。

例如,在人体的物质运输一节的教学中,这节课主要讲到的是人体的血液循环,为了能够让学生比较直观地感受血液在人体内的循环途径和物质变化,老师设计了多媒体动画,这样就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探究的欲望。在观察动画的过程中老师设计问题,让学生交流讨论,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区别。然后,老师再引导:血液在静脉、动脉、毛细血管里不是单纯的循环流动,还存在物质的变化。接下来,学生自己结合教材叙述,再次观察血液循环整个过程,总结加深对教材内容的印象,准确认识人体的结构和生理,珍爱生命与健康。学生不是知识的容器,也不是解决各种问题的机器,更不是家长、老师冲刺中考、高考的武器,学生是活生生的生命,他们有情感,有思想,他们需要健康长大,他们需要幸福发展,老师应该为学生的未来负责,尊重他们,培育他们,让他们有阔达的胸怀,有长远的抱负,为国家为社会奉献自己。

二、 运用科学方法,解放学生思维

对学生价值体系的培养,不仅仅是道德价值,精神层面的感染和熏陶,还包括学生将来走向社会职业能力的提升,比如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等,这些都是学生整体职业能力提升的前提,这些能力的提升都蕴含在每节课堂之上,也是新课改下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题中之义,会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生物学科关键能力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在日常的生物教学中,老师一定注重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思维能力的挖掘和开发,为学生的人生发展奠定一定的基础。

例如,在多种多样生态系统一节的教学中,课堂开始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视频创设教学情境,比如:播放校园一角的生态环境、播放一小片草地上蜻蜓飞舞的生态环境,播放鲨鱼在大海里的生态环境,让这些美丽的、神奇的画面激发学生的兴趣,打开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不但能够直观地明白生态系统有大有小,明白生态系统不仅包括花鸟虫鱼这些生物,还包括阳光空气等等这些非生物,而且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在生物课上得到大自然美的享受。在重点对池塘生态系统的探究中,老师也要培养学生观察、探究、归纳、整理的能力,而不是单纯的记忆能力。这节课要掌握的知识重点就是让学生能够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类型和特点,能够了解生态系统的层次,如果我们只关注到学生对这些知识的记忆,课堂就非常简单、非常容易了,因为教材中对这些基本都阐述得非常清楚,学生只需归纳整理一下就可以了,但是这是对学生思维的束缚,这绝不是我们所要的教学。我们必须关注到对这些内容学习的方法和过程,解放和打开学生的思维。

三、 关注现实生活,培养社会责任

基于价值体系构建的培养目标可知,为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必须要重视培养他们的正确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可以掌握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求的能力与技能素质。而价值体系构建的目标之一就是让学生能够走向社会,让他们适应社会,为社会的发展服务,那么与其等到走向社会再让学生关注现实生活,再谈他们应该肩负的责任,倒不如现在就开始向他们渗透,他们应该怎样面对社会,应该怎样对待自己的责任,应该怎样用自己学到的知识为社会服务,这也是教学价值体系的核心内容。所以,在生物教学中,老师一定要挖掘教材中能够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的内容,锻炼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养成关注现实的习惯。

例如,在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教学中,课堂导入,老师利用新闻图片和视频的形式向学生展示壮美的生机勃勃的大自然,然后是这些大自然生态被破坏的萧条和恐怖,视觉的冲击,产生心灵上的震撼,在此基础上学生阅读教材,整理勾画生物多样性面临哪些威胁以及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以此唤醒学生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认识到保护生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的道理。有了课堂的理论基础和指导,老师给学生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让学生课后调查身边生物多样性的情况,调查身边有哪些珍贵的动植物以及它们的生存状态,再谈一谈对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建议,最后写出科学合理的调查报告,有时间老师和同学共同展示交流。中学生物学科重生活,重宏观,学术性、专业性、逻辑性相对较弱,教材编排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好奇心,为中学生物学习奠定基础,因此老师一定利用好这个特点,把生物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感觉生物就在生活中,并能够走近生活、进一步指导生活,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四、 挖掘学科内涵,感受生命伟大

生物学科是一个非常系统的学科,从极小的化学物质开始,从一个细胞的分化开始,它们层层分级,互相联系,它们有时复杂到无法想象,有时又简单到可感可看,它们共同演绎出一个个精彩的生命个体,教学中,老师要挖掘生物学科的这些精神内涵,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伟大和神奇,让他们尊重生命,敬畏生命。

例如,在生命的起源一节的教学中,首先是导入激发兴趣的阶段,老师提出问题,现在地球上的生物体都是由上一代生殖繁衍过来的,这样就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可是同学们想过这样一个神奇的问题没有:地球上第一个生物个体是谁,是上帝吗,但是上帝又从哪里来的,还有女娲造人,女娲又从哪里来。老师的导入一下子就能够抓住学生的兴趣,然后学生结合教材和老师搜集的资料,了解自然发生论、生生论、化学进化论、宇宙生命论等,了解弗朗西雷迪、巴斯德和米勒的实验,在对这些内容的学习中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兴趣基础。这节课涉及的概念学生不难理解,重点是生命起源这个生物学本身的奥秘,让学生认识到人、自然、宇宙的互相依存,共同发展,从而打开视野,不纠结于小我,形成一种大格局的思想意识。

五、 挖掘教材内容,体验多元文化

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构成的多民族国家,不同民族在漫长的发展历史中形成了特有的民族文化。在新课改下的中学生物课教学过程中,教材中同样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尤其是其中许多内容是关于民族文化内涵介绍或体现的,所以为了培养学生的良好民族情感,增强学生的多元文化包容性特性,就必须要注意深入挖掘生物课程内容中的多元文化,在不同层面的生物课程教学过程中有效地融入我国多彩民族文化知识,确保使学生在学习民族文化知识的过程中可以构建一个科学理性与文化精神之间紧密联系的桥梁与纽带,使他们一边学习生物知识一边体验我国多彩民族文化的历史沉淀,培养他们的民族文化认同感,使他们可以彻底转变以往自己树立的单一民族价值取向与观念,否则可能会使得他们出现文化错位或断层问题,影响了他们民族文化素养的发展。

例如,在《发酵技术》部分生物知识教学期间,教师可以采用我国多民族的酒文化为例,为学生介绍发酵技术的机理、应用等方面的生物知识,如布依族人们所制作的刺梨糯米酒、藏族人们制作的青稞酒以及蒙古族人们制作的马奶酒等酒制品在制作的过程中都运用了发酵技术,借助带领学生感受这些酒制品的制作流程,引导学生思考其中包含的发酵技术,这样可以逐步使学生切实体会和感受中学生物知识的文化意蕴与科学真谛。又如,在指导学生学习“细胞呼吸”部分生物知识期间,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一组吊脚楼这一素有“活化石”之称的巴楚文化图片,以此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主要是由于吊脚楼悬垂在地面之上后可以发挥通风作用和防潮作用,这种设置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呼吸作用本身的强度,有利于更好地储存粮食。在这些多民族文化融入生物课堂之后,可以使学生切实感受多民族文化,不仅可以深化学生对生物文化的理解,同时可以培养学生对多元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包容感。

總之,我们的社会发展不仅在科技的进步、物质的丰富,很多时候我们的幸福生活不在于此,而来源于我们积极的态度,来源于内心的道德修养,来源于和谐友爱的外界关系。因此,现在教育不应该总是停留在“教书”,更应该思索如何“育人”,如何培养学业出众,能力出众;又身体健康,心理健康,有道德,有信仰,有责任感,有使命感的“全人”。

参考文献:

[1]谭艳秋.生物教学中多途径对学生进行科学——人文教育[J].高师理科学刊,2010(6).

[2]张成.高中生物研究性课题教学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1(4).

[3]苏小玲.在生物学史中探究在探究中提高能力[J].中学教学参考,2010(20).

作者简介:袁茂兰,江苏省南通市,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城南实验中学。

猜你喜欢
知识价值体系初中生物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体系研究
《青花瓷艺术品价值体系建构》摘要
习题变一变 思维现一现
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合作能力培养初探
参与式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爱与知识的力量
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青少年
1995—2010年间俄罗斯规范价值体系的发展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