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娟
(重庆市江津区中医院,重庆 404100)
慢性支气管哮喘是呼吸系统极为常见的疾病,以老年群体最为多见。随着病情的进展,慢性支气管哮喘可诱发肺动脉高压、心室肥大、肺气肿等,是拉低老年群体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的重要疾病因素。该病病情迁延,需要采取长期治疗措施,因此,治疗过程中的护理干预措施就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本院在老年慢性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护理中采用系统化护理模式,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进行如下报道:
本组病例均为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本院收治的慢性支气管哮喘患者,84例入选者中男女患者分别有58例、26例,年龄为60-78岁,中位数为69岁,病程为5-21年。按照入院登记薄将患者分入干预组和常规组,42例为一组,对比两组病情、病史等一般资料均衡性较强(P>0.05),可实施对照研究。
1.2.1 常规组
住院期间辅以常规护理如保持病房清洁、按时按量配送药物、管控静脉输液、解答患者健康咨询等。
1.2.2 干预组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系统化护理,具体如下:①优化环境。每日湿式清洁病房,避免引起尘土飞扬;视天气情况开窗通风,维持室内空气流通;严禁患者及其家属在室内摆放奇香异草,禁止家属携带刺激性气味的物品或宠物入室[1]。以防止患者吸入刺激性气体及粉尘诱发咳喘。②日常护理。监测患者体征变化,定时测量体温,如有异常应及时提取痰液标本检测以预防感染;嘱患者每日保证足量饮水,以稀释痰液,减小痰液排出难度;每日为患者翻身、叩背,教予患者正确的咳痰方法。③饮食护理。建议患者多食用蛋白质、糖类,并适量补充纤维素、维生素、微量元素等;为患者提供饮食清单,可嘱家属结合患者饮食习惯、爱好合理搭配;告知患者规律进餐、细嚼慢咽的重要性,避免饮食习惯不良加重病情。④心理干预。准确评估患者承压能力,选择性告知患者病情;拉近与患者的距离,增加沟通和互动,鼓励患者克服情绪困扰,主动转移对疾病的多余关注;嘱家属给予患者更多关爱和理解,帮助患者共同度过难关。⑤戒烟指导。为患者进行全面的健康宣教,强调吸烟对支气管哮喘的危害,诱导患者戒除烟瘾;大部分患者吸烟史长久,介导过程中应避免过于强势,应在循序渐进中减轻患者对烟草的依赖。⑥用药护理。遵从医嘱为患者用药,护理人员应全面掌握不同药物的作用机制、使用禁忌、毒副作用等,以便提高护理的针对性和预见性。举例而言,长期服用喷托维林可导致口干、腹胀,但短期应用可实现中枢镇咳,可待因伴成瘾性,治疗剧烈干咳者有效,但不适合痰多患者。
对比两组护理前后焦虑状态的变化以及护理满意度、投诉率。其中焦虑测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等级分为正常(低于35分)、轻度(35-55分)、中度(56-65分)、重度(高于65分)。护理满意度测评采用自制调查问卷表,总满意度=满意率+比较满意率。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护理前,干预组和常规组焦虑评分分别为(60.73±5.90)分、(61.37±7.90)分,护理后,两组评分依次降为(40.31±3.84)分和(57.62±7.98)分,两组护理后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
干预组满意和比较满意者合计41例,占比97.62%,投诉1例,占比2.38%,常规组满意和比较满意者合计34例,占比80.95%,投诉8例,占比19.05%,两组各指标对比干预组呈明显优势(P<0.05)。
老年群体是慢性支气管哮喘的主要发病人群,这是因为大部分患者伴有吸烟史,甚至部分患者吸烟史可达20余年,而烟雾刺激被公认为呼吸道慢性炎症的主要诱因之一。另外,老年患者机体功能退化严重,抵抗力较低,相较于其他年龄组更易感染致病菌。值得一提的是,慢性支气管哮喘病程迁延,且急性发作诱因诸多,而老年患者多缺乏自我照护能力和健康保健知识。因此,笔者认为,针对慢性支气管哮喘者需要积极进行治疗并辅以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系统化护理实际上是在整体护理内涵下延伸出的新型护理概念,通过贯穿始终的综合性护理措施能够优化护理效果。是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核心,将临床护理与护理管理的各个环节系统化的方式。陈雅静用研究数据证实[2],系统化综合护理干预有利于支气管哮喘疾病的控制,降低再入院率。在本次研究中,我们从休养环境、日常护理、饮食、心理、不良习惯、用药等方面进行改进,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两组焦虑评分均有所下降,且干预组下降幅度更大(P<0.05),表明包含心理疏导的系统化护理能够切实改善患者负性心理,缓解其焦虑情绪。干预组护理满意度为97.62%,高于常规组的80.95%,且干预组投诉率为2.38%,低于常规组的19.05%(P<0.05),提示系统化护理能够令患者切身感受到护理的周到、细致,有利于改善护患关系。
综上所述,系统化护理能够缓解慢性支气管哮喘患者的焦虑情绪,降低护理不当引发的投诉风险,有利于改善护患关系,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