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智慧课堂的写作课程教学研究
——以安徽财经大学“写作与沟通”课程为例

2019-02-09 21:19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智慧同学课堂教学

杨 化 坤

(安徽财经大学 文学院, 安徽 蚌埠 233030)

智慧课堂是当前学校教育教学的一种新型模式,通常而言,指“利用系统环境中面向学习者的智能化、个性化和多元化学习服务,使用可移动的终端设备,为实现特定教学目标而进行的深度、高效、自主和开放的课堂学习模式”[1]。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智慧课堂的显著特征在于重视学生自身的特性,强调互联网等现代教学手段的介入使用,通过二者结合,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写作是当前不少高校开设的一门重要的通识必修课,它的开设对培养和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写作能力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与其他中文类课程不同的是,写作课程的学习,不仅要学习系统的理论,更要配合足够的写作实践。只有经过长期、系统的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才能得以充分提高。安徽财经大学是一所以财经类专业见长的高校,十分重视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写作与沟通”课程是学校面向全体大一新生开设的一门通识必修课,一学期共计36课时。由于课时有限,很难满足教学需求,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教学内容的深入和丰富。

随着教学方法的不断进步,“写作”这种传统基础课的教学方式也在不断演变。近年来,笔者一直在学校为本科生讲授“写作与沟通”课程,并尝试用智慧课堂的教学理念来改进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取得了较好效果。通过大量的实践教学,认为智慧课堂不仅能够最大程度地解决学校“写作与沟通”课程的课时短缺问题,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在这门课的学习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个性化、智能化和多元化学习的习惯。对于“写作”课程来说,智慧课堂可谓是一次教学方法上的飞跃,极大地促进了写作课程的教学发展。对智慧课堂教学法如何在“写作与沟通”课程中运用,笔者积累了一些教学经验。

一、授课前的准备

任何课程的学习,都包括课前、课上和课后三个环节。传统的教学方法,虽然也强调这三个学习环节,但很多的教师和学生,对于课前准备的认识和重视都非常不够,往往更依赖于课堂的教学和学习。相比传统的课堂教学,智慧课堂的教学理念往往更加重视这三个环节的关联性与实施性,教师会在课前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发布相关学习资料供学生自主学习,提出相关问题供学生独立思考。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即便在课前没有预习,课堂上仍然可以跟得上教师的教学,而智慧课堂通过这种方式,将课前预习与课堂学习真正融合到一起,“强迫”学生课前自主学习,否则在接下来的课堂参与中,便无法跟得上教师的教学节奏。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课前学习的重要,也有助于他们养成自主专研的良好习惯。

学校十分重视利用网络技术开展教学活动,教务处网站开通了“超星” “智慧树” “高校邦”等多个网络教学平台。通过使用这些网络平台,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不再局限于传统课堂,教学的空间和时间变得更加灵活,师生之间的沟通也更加便捷。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写作与沟通”课程的教学以使用最多的 “超星” 网络教学平台为主。

1. 在网络教学平台创建“写作与沟通”课程入口

学期开始前,设置好学习的周数和课时。每次上课前,提前一天在平台发布授课内容、相关资料,以及用于讨论的问题,要求学生自主学习,目的是预留出时间,让学生提前进入课程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以“写作与沟通”课程中“上行公文请示与报告”内容的讲解为例,授课前,先在“写作与沟通”课程的“通知”栏目中,告知学生第二天课上的学习内容,以及学生课前需要在平台上完成的任务,提前录制好相关的教学视频,供学生学习。

智慧课堂中的教学视频不是将课程讲授的内容全部录入,而是为了学习效果的最优化,只选取教学内容中最为核心的知识点加以讲解,时长一般不超过10分钟。“上行公文请示与报告”这一次课中,教师重点将两种上行文的不同点以表格的形式加以对比,并将讲解过程录制为视频,上传至教学平台。录制视频的好处在于,学生可以不定时、反复地观看,实现自主、灵活地学习,同时也大大节约了课堂时间,有效规避了课时紧张的问题。

应注意的是,智慧课堂中的视频教学与翻转课堂的视频教学有所不同。翻转课堂录制的视频,特征主要为微、短、小,在有限的时间内,容纳足够的知识,但容易流于形式化,令效果降低。对此,学者祝智庭分析说:“按照著名的学习金字塔原理,自顶向下,学习内容平均留存率逐渐增高,‘教授给他人’层可高达90%。而视频微课只能到达第三层,如果仅看微视频,两周最多只能记住 20%,此现象叫作视频微课的‘效果天花板’现象。”[2]与翻转课堂相比,智慧课堂的教学视频更加重视内容的情感性和智慧性,强调视频的内容要与学生形成情感上的共鸣,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起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2. 在网络教学平台发布学习资料和延展阅读材料

这是智慧课堂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写作与沟通”课程,除理论学习之外,大量阅读经典例文也是重要的学习方法。但毕竟课堂时间有限,无法为学生全面展示例文,因此就需要学生在课下多花时间阅读。例文的选择非常重要,宋末元初诗词评论家严羽在其《沧浪诗话》中说:“学其上,仅得其中;学其中,斯为下矣。”只有选择优秀的文章作为阅读和学习的对象,才能提高学习者的水平。刚入校的大学生,往往无法有效辨识文章的好坏,因此,教师有必要提前选择优秀例文,通过平台发布,供学生阅读和学习。当然,除了经典例文之外,发布的学习资料还包括一些写作理论文章,如《应用写作与文学创作比较论》[3],让学生在掌握写作知识和规范的同时,逐步领悟写作学的基本原理。

除发布视频和学习资料外,正式课堂教学开始前,还在学习平台设置了相关讨论题供学生思考,要求每位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以此掌握学生的自学效果,并根据反馈情况灵活调整课堂教学内容。例如“上行公文请示与报告”,发布的问题是“总结请示与报告各自的写法特点”,通过学生的回复可以发现,不少同学对于这两种文种的内容侧重点,以及文末结束语的使用,还不能完全掌握。这样,在课堂上便可以有针对性地设置教学内容。

二、课堂教学的过程

传统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一直是重中之重,也是教师讲授和学生学习最为集中的时间段。其优点在于: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预设的学习内容。但也存在着相应的缺陷:教师的教学会造成满堂灌的现象,同时,学生也会单纯依赖课堂学习,对课前学习和课后巩固不够重视,无法产生持续学习的良好效果。相比之下,智慧课堂的课堂教学中,不再是单纯的知识讲授。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导,学生也不再是默默的听众,而是变成了积极的课堂参与者和讨论者,从而最大程度激发学生的智慧和学习兴趣。

1. 发挥潜能,激发智慧

经过课前网络平台的自主学习,学生已经对课程主要内容基本掌握,因此,正式的课堂教学就变成了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相互讨论的过程。这时候,在传统课堂中居于主导地位的教师变成了引导者,学生则真正变成了课堂的主体。通过这种角色的转变,学生有了充分发挥自我个性、激发自身智慧的空间。 “写作与沟通”课程为每次2课时,每课时45分钟。为了有效利用课堂时间,根据需要,将其分为4部分:第一部分约30分钟,用于学生之间、教师之间的讨论和交流;第二部分约15分钟,用于教师对课程和学生学习存在问题的总结;第三部分约30分钟,为课堂写作练习;第四部分约15分钟,用于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和批改作业。

2. 课堂讨论,释疑解惑

仍以“上行公文请示与报告”为例。课堂上,首先了解学生课前网络平台学习的情况。有的同学提问:请示与报告同为上行公文,二者在写作风格方面非常相似;至于不同点,除了课前视频中所列举的之外,是否还有其他的不同?碰到这样的问题,一般先不急于回答,而是再询问其他的同学是否也对此有疑问。得知大部分同学都对此感到迷惑之后,认为这是一个较有代表性的问题,因此将其作为课堂讨论的话题,让全班同学共同讨论。

根据班级人数的多少,可以将全班同学分为4~6组,首先组内讨论,每组选派1名代表发言。经过短暂的小组内部讨论后,再请同学们举手回答。有同学表示:请示与报告二者的结构比例不同,虽然二者都包括开头、主体和结语3部分,但是请示的开头部分所占比例更大,而报告的主体部分比例更大。这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发现,两种文体的确存在着这样的区别,但是大部分同学对这种区别的原因不太了解。这时候,就需要教师适时引导他们积极思考。通过思考和讨论,最后同学们明白了造成这种区别的原因还在于二者功能的不同,请示用于请求、请批,只有把原因阐述具体充分,上级才能依此作出判断。而报告主要是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所以重点在于主体叙述的条分缕析。

解释完这个问题之后,再针对课程平台的讨论,结合同学们在平台上的留言,加以解答。这样,经过平台学习、课堂讨论,以及教师的总结,学生已基本掌握本次课的知识点。为巩固记忆、建构体系化的知识体系,再利用15分钟的时间,总结本次课的知识框架,强调重要的知识点和注意事项。

3. 巩固知识,动手实践

经过10分钟的课间休息,第二节课开始,教师布置相应的写作练习题,要求学生在30分钟之内完成。练习对于“写作”类课程的意义是非常重要的,是对理论知识的巩固,也是将理论运用于实践的过程。学者刘铭欣、张涟曾将写作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比作游泳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认为:“写作理论与实践,犹如游泳理论与实践一样。只有以理论为参照作指导,在理论的规范下训练,才能收到好的效果,提高写作水平。”[4]课堂练习的意义:一方面提供了学生写作练习的机会;另一方面也可以营造实践氛围。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写作智慧课堂本身已设置了学生课前自学的模式,倘若再将写作练习放在课下,势必会过多占用学生的课余时间,不利于学生的综合发展。将写作练习置于课堂之上,可以趁热打铁,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写作实践中去,形成“理论+实践”的学习模式,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巩固和写作能力的提升。

由于 “写作与沟通”课程面向群体为大一新生,他们社会阅历贫乏,缺乏必要的认知能力,为此,通常以发生于校园内、与学生生活和学习关联密切的问题作为练习内容,这样更容易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实现智慧化和个性化的写作。如“上行公文请示与报告”的作业,内容为:“××大学向来以学风优良著称。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校方采取了很多措施,其中一项就是在周六也正常上课,并且实行了很多年。要求:请以新闻学院的名义,撰写一篇请示,请求调整上课时间。”这种贴近学生生活的题目,自然更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引发他们积极思考。

经过半小时的紧张写作,学生已完成作业。按照要求,同学彼此之间开始互相讨论并互换批改作文。此项练习的意义在于,大多数同学对于自己的作文往往看不出问题,而互换批改更有利于他们发现对方的问题,相互交流,以此促进和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同时,批改作业也是再次学习的过程,可以将别人的作业与自己的对比,发现自己的不足。

三、教学后的反馈与总结

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复习和总结是教学过程中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巩固和提高的过程。传统的教学方法中,往往只是单纯布置作业让学生独立完成,甚至不留作业,下次课程直接开展新的学习内容。智慧课堂则不然,不仅强调对于课堂练习和讨论的总结,而且教师和学生还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及时沟通和交流。并根据不同学生的作业情况,有针对性地予以指导。

1. “写作与沟通”课程课后学习的反馈

此环节主要体现在作业批改和写作经验的总结方面。为了不占用课堂时间,这个环节放在课下完成。针对每个学生的作业情况,教师以写评语的方式,指出学生作业中的问题。不具有代表性的错误,如有的同学所拟标题不准确、发文机关写作错误、行文出现错字、语病等,只需在学生作业本评语中指出即可。如果是班级大多数学生都存在的问题,如此次练习中,不少同学只注意到公文格式的规范性和逻辑顺序,没有注意到行文的语气要和缓、恭谦,同时,还有不少同学未能意识到交代请示缘由的重要性,只是三言两语简略交代。对于这样普遍性的问题,则需要在课程平台上面向全体同学进行总结。

2. 智慧课堂的课程总结

总结对于课程学习非常重要,既可以发现问题、纠正错误,也可以温故知新、触类旁通。总结可以不局限于本次作业,而是上勾下连,与其他文种的学习相比较,使学生的知识更加系统化。写作智慧课堂的总结是一种公开化的、面向大多数同学的教学活动,以网络平台的形式呈现,学生可以在下面跟帖,发表自己的学习心得,甚至同学之间在帖子中互相讨论,形成浓郁的学习氛围。相比课堂总结,其优点在于,不必占用课堂时间,而且将讨论的权利开放给学生,便于他们发表观点,且不受时空的限制,更为迅速灵活。同时,对于一些内向的同学来说,他们也可借助网络的形式,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

3. 上传经典范文和教师撰写的例文

除总结外,还会把教师撰写的例文以及一些经典范文上传课程平台,让学生阅读,与自己作业对比,发现自己的不足。甚至一些学生还会继续修改自己的作业,通过平台发送给教师,请求帮助再次审阅。总结结束后,笔者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网络平台为学生专门指点。比如,①有的同学行文不够流畅、语病较多,就向他们推荐一些关于写作经验的文章和书籍;②有的同学对相关文体的格式未能完全掌握,则推荐一些关于文体格式的文书供其参考;③有的同学作文中的想法很好,可未能充分展开,就鼓励他继续思考。总之,网络平台的利用,真正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也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束缚,实现了教与学的融合。

4. 教师的授课反思

一次课结束的同时,也是下一次课的开始。智慧课堂即通过这种课前、课上、课后多个环节的相互配合,达到教学目的。下一次课程,教师依旧会提前告知教学内容,发布教学视频和教学资料,布置相应的讨论题。但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也会灵活设置,并非一成不变。灵活性、即时性、多样性是智慧课堂的显著特点,通常一学期的教学,需要写8~10次左右的作业,对于其他不用写作业的课时,教学方法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比如可以让学生转换角色,上台讲授课程知识,可以设置一些问题文章,请学生纠正错误。但万变不离其宗,不管怎样,目的都在于增加学生课程的参与度,激发学生的创新性与创造力。

作为一门重要的通识必修课,“写作与沟通”课程向来被认为只要是“(教师)讲+(学生)写”就可以完成。然而在互联网信息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完全可以借助智慧课堂的教学方式,让写作课程变得更加多样化与个性化。当然,也必须认识到,智慧课堂是一个系统性的教学方法,其教学效果和教学环节绝不仅仅只体现在正式的课堂之上,而是包含课前的预习、课后的巩固和总结。只有将这3个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智慧课堂的教学效果才能真正体现出来。

四、结 语

信息技术在智慧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意义非常重要,唐烨伟等学者将其分为4种层次:平移性应用、整合点针对性应用、学习方式方法变革性应用、智慧型应用。认为智慧型应用是其中的最高层次,“教育最高的境界是让孩子有智慧、技术可以支持智慧提升,技术要变成学生构想和验证的工具,教学目标变革才是最高境界的应用,才是革命性的应用,才是最高层次的智慧型应用”[5]。关于信息技术,不能仅仅将其作为智慧课堂的教学手段,而是教学的有机部分。针对不同的课程,智慧课堂的教学方法也不尽相同,不能僵化地将智慧课堂的教学方法固定若干步骤,而是要利用变化、联系的眼光来看待。学生特点不同,教学方法也要适时改变;课程内容变化,教学方式也要有所变化。从这个角度看,与其说智慧课堂是一种教学模式或方法,不如说是一种教学理念,是一种真正以激发学生智慧为目的的新型教学理念。

猜你喜欢
智慧同学课堂教学
谈化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1)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