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在血液病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19-02-09 20:13
关键词:干细胞护理人员心理

车 红

(烟台毓璜顶医院,山东 烟台 264001)

在治疗血液疾病方式中,造血干细胞移植方式难度最高,但其具有根治实体瘤以及白血病的效果。但通常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存在着恐惧、担忧等不良情绪,其对疾病治疗效果会造成较大的影响。所以,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促使患者建立积极的心态,这对促进患者造血干细胞移植成功意义重大。所以,对心理护理在血液病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中具体应用于应用效果进行分析非常重要。

1 移植前血液病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心理护理应用对策与效果

1.1 具备强烈安全期望患者的心理护理与效果

通常而言,患者在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前均会产生一定程度的焦虑甚至惧怕的心理。因为造血干细胞移植全程相对复杂,对医生的技术要求提出更高的要求,在风险性大[1]。患者对造血干细胞移植也缺少全面的了解,其希望得到技术水平高的异物人员进行服务,从而满足自身获得安全感的心理。基于此,医务人员需要加强对强烈要求安全感患者的心理护理。在对其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之前,要为患者讲解移植工作的基本操作流程,并介绍移植小组以往的成就,告知患者一些过去成功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病例,通过这样的方式加深患者对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了解,从而获得治疗的安全感,缓解患者焦虑以及恐惧的心理,促使工作顺利地进行。

1.2 对焦虑伴随希望患者的心理护理与效果

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中,大约有70%以上的移植患者属于白血病患者,白血病患者造血干细胞移植费用比较高,患者在经济负担较重[2]。另者,异基因骨髓移植能促使大约50%的白血病患者治愈,白血病患者也希望能够接受这样的治疗。针对这种焦虑伴随着希望的患者,护理人员在心里护理过程中,要充分地尊重患者知情权,为患者讲清移植的流程以及注意事项[3]。患者移植后大多会出现不适症以及并发症,护理人员要为患者讲清楚可能会产生的并发症,并指导患者正确的处理方式。移植费用比较高,但是要向患者或者患者家属解释,其不比长期化疗的总费用高。同时,在对患者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过程中,患者要承受一些毒副作用。当造血以及免疫功能比较低下时,要叮嘱患者防范感染问题的出现[4]。但是向其解释虽然移植需要承担相应风险以及疼痛,但是对于长期存活而言,移植方式还是可行性比较高的。在手术前,护理人员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得到患者和患者家属的积极配合,同时给予患者足够的支持与鼓励[5]。

1.3 对感激与歉疚并存患者心理护理与效果

兄弟姐妹通常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供应者,患者对其会产生感激之情。与此同时,也会担心造血干细胞移植会对供血者造成影响[6]。因此,患者心理会出现一种歉疚感。医务人员则要加强对该种患者的心理护理,耐心地对患者以及供者解释。在人体大量的干细胞中,所献出的仅仅占人体一小部分,其不会对患者身体有较大的伤害,同样也不坏产生后遗症。同时,向其解释全世界几十年的造血干细胞移植中案例中,均没有出现供者出现伤害的案例。通过这样的事实解释排除患者的困扰,为患者排忧解难,使得患者更积极地配合造血干细胞移植工作的进行。

2 移植中血液病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心理护理应用对策与效果

2.1 恐惧、紧张情绪患者的心理护理和效果

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在进入到层流室后,其会被完全地封闭在一个狭窄的空间环境中。患者家属以及其他人员均不能陪护以及探视患者,同时要严格地按照无菌操作的要求,对患者的饮食状况进行一定限制,患者留置深静脉留置管也会限制患者活动。除此之外,仓内具有较大的机械噪音,还充斥着消毒等刺激性气味[7]。患者独自呆在这种环境中,其容易产生恐惧、孤独的感觉。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加强对怀有恐惧患者的心理护理。在患者入仓前,要采用多种方式与患者沟通。在情况允许时,安排患者以及患者家属对层流病房进行参观,促使患者初步地认识仓内的环境,一定程度上消除患者的恐惧与紧张感。电视机、电话是层流室所配备的设备,可以让患者适当带入已经消毒的收音机或者杂质,帮助患者转移注意力。护理人员还需要抽时间增加与患者的交流,帮助患者消除寂寞,通过敏锐的观察力,及时地发现患者情绪、言语的变化,并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对患者进行情绪疏导。如此一来,其能极大程度地降低患者紧张、焦虑情绪。

2.2 悲观、绝望患者的心理护理和效果

在预处理期间,患者容易出现悲观绝望的心理。预处理主要是指在患者骨髓移植的前2周要对患者进行化疗与放疗。因为放疗和化疗需要较大的剂量,患者在此期间容易产生较大的恶心、呕吐、腹泻以及口腔溃疡等副作用,甚至出现乏力以及无法进食的症状。另者,在患者放化疗期间,对患者的要求也比较高,如绝对卧床休息、严格地进行口腔、肛周灭菌等。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失去治疗的信心,甚至可能会严重抑郁。而能否顺利度过预处理这一阶段是整个干细胞移植的关键步骤,护理人员则要加强对患者的心理干预,促使能意识到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治疗的重要意义。并采用激励的语言或者手势唤起患者主动参与的意识,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移植过程中,增加患者接受治疗的信心。

3 移植后血液病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心理护理应用对策与效果

3.1 怀疑、焦虑患者的心理护理与效果

移植后空虚期间,患者容易出现怀疑以及烦躁的心理。患者担忧手术是否能够取得成功,其身体机能能否恢复等。同时,对患者进行反复的红细胞输入,应用昂贵的药物,患者以及患者家属的经济压力加大,这些均会导致患者产生怀疑、烦躁的情绪。尤其是对患者进行脐血移植时,其造血重建时间比较长,骨髓空虚期也比较长。基于此,护理人员需要做好相应的解释工作,详细地对患者进行解释。针对患者的疑惑,护理人员要耐心地解答,回答问题的语气要鉴定,充满信心,不能含糊不清。同时,医务人员和家属要形成统一战线,必要的情况下要给予善于的阴霾,从而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

3.2 不遵医嘱患者的心理护理与效果

大多数患者在经过一个月的治疗后,加深了对疾病的认识,尤其是在血象逐渐回升以后。在此期间,患者容易形成自以为是的心理,会挑选口服药物,并且自行地进行输液速度调整,也放松了对无菌的要求。针对这种情况,护理人员在提供护理服务过程中要反复地向患者强调“遵医律”的重要作用,并引导患者改变不遵医嘱的行为,促使造血干细胞移植工作能成功达到。在护理过程中,既要关注患者心理康复的措施,同时还需要帮助患者摆脱心理依赖,提升患者康复动机需求,积极地鼓励患者加强自我护理,从而及早地出院。

3.3 移植后患者常见心理状态与护理

患者在接受移植后,如果移植成功,患者血象会恢复,即将出舱。此时患者通常会有两种心理:一担心自身体弱,不能与外界环境接触。另一种情绪是认为自己好了,想要立即出舱与出院,出院以后和正常人一样参与各种社会活动,甚至不吃药了。针对这种类型的患者,护理人员要转变对患者的态度,将其从危重病人角色向普通病人转变,帮助其逐渐地适应外界的环境。另者,护理人员还需要强调患者机体免疫功能没有恢复性的现实,在日常还需要严格地注意自身护理以及饮食习惯,避免出现感染,定期用药与复查也是必不可少的。通过这种心理护理方式使得患者意识到后期关注的重要性,提升患者治疗依从度。

4 结 语

综上所述,对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其意义重大。针对患者情绪特点,掌握患者负面情绪产生的原因,在移植前、移植中以及移植后均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对患者进行正确指导,从而极大程度降低患者恐惧心理,促进患者尽快康复。

猜你喜欢
干细胞护理人员心理
干细胞:“小细胞”造就“大健康”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老年衰弱研究进展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护理人员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作用观察
平衡计分卡在手术室护理人员绩效考核中的应用价值
加强护理人员医德医风建设的途径与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