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信息技术与科学教学深度融合探微

2019-02-06 03:58孙琳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9年44期
关键词:教育模式教育信息化信息技术

孙琳

摘 要:信息技术近些年来在教育领域中大放异彩,这种现代化的技术使教育实现了全面的发展与改革,传统的教育模式不但逐渐被信息技术革新,而且学习环境也有了全新的面貌。我国数字化信息技术与科学教学之间的融合尚处于发展阶段,对于两者之间深度融合的问题还需要进行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 信息技术 教育模式

所谓数字化信息技术与科学教学的深度融合,指的就是借助信息技术对科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当然这些问题一定是在信息技术有能力解决的范围之内,促进科学教学的进一步发展。纵观当下数字化信息技术与科学教学的发展情况,两者之间的深度融合应从以下4个方面展开[1]。

一、聚合和推送优质课程资源:解决课程资源匮乏及共享问题

我国教育发展不均衡是当前面临的关键问题,尤其是在课程建设上不均衡的问题格外明显,特别是一些贫困地区,科学教学资源更是极度匮乏,虽然教育行政部门针对这些问题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试图为这地区的学校提供优质的资源,但是受到各种因素的限制,短时间内想要解决比较困难。传统教学方式的限制以及匮乏的教学资源,使这些学校的学生很难得到高质量的教学,因此学习效果难以发展。另外,一些学校虽然在科学课程资源上相对完善,也能够适应学生的实际情况,但呈现方式上过于单一,因此也很难发挥其价值[2]。

数字化信息技术的出现,能够将这些问题逐一解决,信息技术本身具有传递速度快、共享范围广以及信息处理能力强的特点,所以采用信息技术能够将各种各样的优质科学资源聚集到专门的网络平台上,这个平台既能够对资源进行储存,又能够实现资源的共享,结合教师与学生的行为还能智能化的对其进行推送,为学生和教师的学习提供了专门的体制和机制,促进了信息技术与科学教学的深度融合[3]。

二、提供智能化的学习分析: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学习的最理想状态就是个性化学习,所谓个性化学习指的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完全按照自己所喜欢的方式和状态进行学习,一直以来个性化学习都是教育领域的重点关注问题。 但在各种限制条件下,个性化学习想要变成现实比较困难,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面对大量的学生,教师的个人能力是有限的,很难为每个学生都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因此在现实的物理空间中,将理想化的个性化学习付诸实践极为困难,它需要考虑太多的因素,解决太多的障碍。数字化信息技术的出现为学习创造了虚拟的空间,这种基于大数据的环境能够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基于智能化的指导,使学生的学习状态能够得到实时监测,针对学生在学习上存在的问题,能够予以针对性的解决。结合这些智能化的信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辅助作用,可以帮助学生实现个性化学习,由此可见,数字化信息技术与科学教学深度融合的道路上,个性化学习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通过人机分工,锻炼学生高级思维发展

对于教学而言,教师往往将教学目标放在学生对知识进行记忆、理解及简单应用层面,而这都属于低阶教学目标。这些教学目标的实现不能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质量、降低教学难度、减轻学生学习吃力感。真正能够帮助教师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减轻学生学习困苦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进行自主、分析评价及创造。在这些能力的支持下,学生能够通过学习工具及伙伴的帮助,自主解决问题。但是,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教师习惯性忽视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既是受传统教学观念的桎梏的同时,也是因繁重的教学任务使教师无暇顾及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从而导致教师与学生很难在教与学中感受到快乐及兴奋。而信息技术与科学教学的深度融合,能够帮助教师分担部分基础内容的教学,同时能够承担好时而机械化的重复性工作,减少教师在学习测试、数据处理等方面投入的时间,有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投入到教学设计及教学创新中。通过人机分工合作,利用微课、智能测试等手段,将教师从学生低阶思维培养中解放出来,使教师更加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当学生高阶思维发展得到提高时,也有利于教学质量提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须再耗费过度的心神来锻炼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在人机分工的条件下,教师与学生都能够从教与学中体会到乐趣与成就感。

四、为教育学的展开提供智慧化环境支持

教学环境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环境能够对人的状态、情绪产生直接的影响,所以,为了使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強化教学效果,教育学的开展应在科学的、适宜的、融洽的教学环境里进行。而信息技术的融入为教学带来了先进的硬件条件、丰富的教学资源、便捷的资源获取环境以及科技化的网络环境。但同时,这种环境使教学更加重视设备的配备、软件的完善,而忽视了教育对象——学生的感受。我在教育中形成技术之上的环境,将十分不利于教学的开展。信息技术与科学教育的深度融合,应试教育环境更加向着以人为本的方向进发,重视人的发展,创建有利于人的发展的教育环境。

总结来说,在信息化技术及设备的支持下,应构建出更加现代化的、智慧化的、更有利于教师与学生个体发展的教育环境。信息技术与科学教学的深度融合,是使信息技术与设备成为教学的手段及工具,而不是成为教育的核心与主体。因此,在构建教育环境时,应重视对教师与学生生命质量的提高,在思维层面上,重视人、技术、教学活动的融合及互动。使信息化教学环境成为更加包容、更加协调的信息生态环境。在技术层面上,信息技术应重视前景创设、带动思考的作用,使学生能够利用信息技术实现资源共享、自主探究,帮助教师实现高效教学,同时使学生完成个性化学习。

结语

教育信息化已经是未来必然的发展趋势,信息技术的融入为教育教学既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机遇。及时抓住机遇,促进信息技术与科学教学的融合,加快我国教育的发展与改革,是我国当代教育人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李慧.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动力逻辑与推进路径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08):174.

[2]蒋元松.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障碍与对策[J].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19(02):66-68.

[3]罗祖兵.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限度及其超越[J].课程.教材.教法,2019,39(01):60-65.

猜你喜欢
教育模式教育信息化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地方高校实验教学探讨
信息技术与教学难以深度融合的成因及解决途径探析
基于MOOC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浅论古代斯巴达的教育模式
西部高校信息学科的成人高等教育模式研究
中职音乐欣赏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