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莲莲
幼儿园教育活动不是幼儿自身随意自发的活动,而是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以幼儿为主体,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的。幼儿教育不是教师教幼儿学习的活动,而是教师在组织活动中,观察了解幼儿,诱发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教师的作用不仅在于用语言有意识地提供信息、传递知识,而且还应有目的地影响幼儿的学习和认知活动。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管理者,而是幼儿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所谓“言为心声”,语言是思维的外在形式。虽然教师课堂教学的观念和实践形态虽然有了很大转变,但课堂教学语言方面仍存在着一些误区。
提问时教师往往脱口而出:“请你给我说说。”殊不知,这句话折射出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仍是教师的课堂,课堂活动仍是教师主宰的活动,教师主导和支配着地说、作和活动,幼儿只能是服从、服务教师。在不知不觉中抑制了学生的思维,甚至伤害了学生的感情;类似的说法还有“你能给老师说说吗?”这种忽视面向全体,突出教师的“霸道”,让课堂变成了一问一答、一对一的形式。
仔细推敲起来,牵涉到这样几个问题:活动和学习的主人到底是谁?是教师还是幼儿在学?幼儿在为自己学习还是为教师学习?众所周知幼儿是教学过程的主体,是教学活動的主人,教学活动关注的重点应从教师教转到孩子的学上。教师应该屏弃“给我”“为我”等字眼,设计出体现人文关怀的课堂语言,使幼儿体会温暖亲切、民主平等的氛围,感受到自己是学习主人的意识。
在对待学生回答问题上教师往往以鼓励为主:“好”“很好”“你真棒”,即使学生讲错了教师也忌讳说“不对”两字,而是“请你坐下”“你再思考一下”。对此我认为这样的表扬话语对孩子而言,并不会起到鼓励作用。一味地表扬、赏识,会成为孩子成长历程中的“温柔杀手”。尤其是脱口而出随意性的表扬,会使孩子变得浮躁,变得漫不经心,形成浅尝辄止的学习习惯和随意应付的学习态度。教师要在课堂中关注孩子学习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认真对待学生的回答。对于出现的错误一定要认真指出来,或指点错误所在,决不能模棱两可。当幼儿回答后,有的教师马上作出评价:“你错了”“你的理解不对”“你的答案有问题”。一味赞赏孩子的答案不可取,直接的指责孩子见解也不妥。教师简单粗暴的指责只会使幼儿更紧张,甚至思维停滞,如能亲切和蔼地对他说:“你的思考方式很有特色,但与这个问题有出入,换一个角度想想,或许会有新发现的。”对幼儿来说,生硬地说他错了,有损他的自尊心,但至少要让他明白他这次的想法、答案是有问题的,需要他重新思考。当然在孩子发散出智慧的火花时,要及时给予充分的肯定;在评价幼儿的过程中可夹杂一些建设性的建议,不断地把幼儿的思维引向深入,把幼儿的认知引向深入。表扬语言要客观而富有激励的评价才能使孩子明确努力的方向。我认为应是:点播到位的有效评价,能引导孩子积极思考。“教育的艺术是唤醒的艺术”。教师语言评价不能简单地同“对”“错”画等号。教师语言评价不但能指明正确与否,更重要的是要激发孩子学习思考的热情,引导深入,促进发展。教师应通过点播性语言,指导孩子反思自己的所思所做,查验自己的见解是否正确,理清思路吸取教训;或引导孩子审视自己学习体验、感悟中的经验积累,总结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方法性的东西。老师可不失时机地评价和引领:“老师觉得你这句话说得特别好,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又如孩子回答错了,老师可相机点播:“你的这个答案立得住脚吗?有什么根据呢?”教师的评价语言,要使孩子能够说出或树立自己思维的过程,激发孩子思考探索有关指示,从而有效促进孩子今后的学习。
教学活动中有的教师为提高教学效率,往往对孩子直接灌输一些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教师作为知识的传递者让学生走获取知识的捷径,这也无可非议。但随着对功能的认识,教师应由重结果转变为更重过程,关注孩子在获取知识过程的参与、思考、探究、发现以及情感,而且是感悟、内化、并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倡导幼儿要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强调要广开视野、灵活理解、融会贯通,让求知欲旺盛的幼儿,沉浸在主动探究、细细探究中。
教师的课堂语言正在发生着显著的变化。语言并不是一种孤立的现象,它和思想品德、文化素质等密切相关。幼儿教师的语言素质首先是师德、修养问题。古人云“言,必声也。”一个品德高尚的教师,语言应该是热情洋溢的肺腑之言,能够促进幼儿的智力开发,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能够培养幼儿健康向上的情感。真正发挥教师语言的组织、导向、激励等作用,除了切实转变教学观念外,还要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不断锤炼自己的语言、提高专业知识修养尽量扩大知识面,博采众长,以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专业水平。同时还要积极锻炼自己的教学机制,使自己的教学语言更富魅力,使自己的教学更趋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