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引导理论与实践的构建研究

2019-02-06 03:56陈欣苗方丹依
现代交际 2019年24期
关键词:双师型校企合作教师

陈欣苗 方丹依

摘要:随着现代基础教育的不断改革与发展,近些年来我国高校规模逐渐扩大,对高校输出人才的综合素养要求也越来越高。但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限制,高等教育无法准确地匹配市场需求。学校教育教学始终停留在课堂教学和理论解释的阶段,教学形式单一,缺乏相应的实践指导,致使大学生专业理论较强,实践操作能力较差,无法准确匹配市场需求。

关键词:校企合作 高校培养模式 “双师型”教师

中图分类号:G64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24-0026-02

黨的十九大报告明确强调,要“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1]。面对日益严峻的社会就业形势,大学生就业成为关键性难题。在这种背景下,我们提出增强高校与企业之间的相互合作,建立一个第三方服务平台,开创一种校企合作新模式。一方面,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在保证学校正常工作的前提下,为教师提供到企业挂职锻炼的机会,将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将实践的经验结合到课堂教学中,同时积累创新创业实践经验。另一方面,聘请一些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优秀的企业员工等具备高校教学资格的人才为兼职教师,打造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双师型”教师团队。大力加强课程体系建设。从实践应用的角度为教学内容重新定位,坚持产学研深度结合。按照《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的“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要求”[2],实践教学是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育相结合的最好方式。

一、校企合作的发展现状

1.当前社会需要的人才结构发生变化

目前市场所需要的是能够将理论知识及时转化为物质产品和现实生产、服务的技术型人才。我国高校的教育管理体制封闭保守,市场信息滞后性,缺乏对人才市场信息的了解,导致人才培养模式单一,无法满足社会和企业对新型复合型人才的要求。大多数高校按照传统培养模式来招收与培养学生,难以行使办学自主权,学科特色不突出,“双师型”人才短缺,服务能力较弱。高校没有解决学生学业与实习之间存在的问题,使所采取的各项措施均突显出局限性。

2.企业参与高校人才职业教育程度热情不高

大学生一边承担着课业任务,一边寻求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然而参与的很多社会实践与其所学专业并不相关,造成资源浪费的同时也并未对日后就业提供实质性的帮助。与此同时,学生的社会实践经验不足,工作效率不高,会影响企业的发展;企业本就注重主营业务的发展,营利能力的提升,因此许多企业也难以为大学生提供合适的岗位。最后,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的各项安全问题是个重大的关注点。学生对企业的各项操作规程不熟悉,缺乏实践经验,因此存在安全隐患问题。以上问题让企业高层对于参与高校教育、对企业生产影响和学生管理存有很大顾虑。

3.学校提供的资源不能满足学生的实践需求

在校大学生想要丰富自己的实践经验,但学校所提供的资源有限,一直处于从校门到校门的状态。政府相关政策、高校办学实力、参与职业教育的信息渠道、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等外部因素也对校企合作产生了综合的影响。

二、促进校企合作方式的建议

借助第三方中介机构,使之成为企业与高校之间的纽带,加强双方的沟通与联系,让有需求的企业和高校成为合作伙伴,所涉及的教学职工、在校学生和企业员工的派遣、任用需中介机构经手,成为供给双方信息汇集、处理、协调的中间人,保障人员流动的顺畅安全,优化配置校企联盟资源、实现合理有效的整体规划,将双方各自的利益与权责明确下来,并对校企联盟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进行统一协调解决,加强监督,维护双方的合法利益。

1.加强教师与企业的定向合作

高校教师可通过与企业定向科研合作,丰富其教学中的理论,实现人才的实用性与实效性的培养;定期到企业参加社会实践,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做到应社会所需,与市场接轨,与企业合作,提高教育培养人才的力度。

2.高校学生要对自身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有准确的定位

面对社会对技术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调整就业期望的观念,打破传统就业观念的束缚。积极借助校企合作这一平台了解企业,了解工作流程,领会企业文化,体验企业生活。充分利用企业提供的锻炼平台,通过企业培训,在企业实践教师指导下进行实操训练,熟悉相应专业岗位的实际应用情况,提升职业岗位技能,做到与工作岗位“零距离”对接,丰富实践经验,为以后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3.高校通过平台机构加强同企业之间的有效沟通

学校通过接受企业的资助,组织教师和学生到企业参观、实习,通过实践学习进而提高师生的综合素质,缓解高校教师教学综合能力欠缺、人才培养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培养的学生普遍综合素养不高的问题。同时高校管理层要制定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重新调整和安排学生的课业设置,协调好学习与实习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减少“后顾之忧”。

4.企业应该寻找到利益的交合点

企业需要认识到这种双向合作模式对自身的有益性,向高校传递市场人才需求信息,使高校及时地掌握人才市场的动态。企业要积极帮助高校改善教育条件,配备教学设施;要主动参与高校优化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的过程,为高校定向培养企业所需人才指明方向,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与教学水平。企业可以直接享受高校提供的科研成果,促进技术改革,与企业的未来发展方向相适应,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促进可持续发展。

5.政府要建立保障机制和激励机制

政府主动加强扶持力度,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高校和企业相应的支持,充分发挥导向作用,为校企合作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引导和促进校企合作,使其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6.提高校企合作执行力

校企合作的过程中,要制定相应的政策和规章制度。当校企合作出现问题时,为了使双方的合作不受干扰,有关部门应建立一个第三方干预协调机制,在保证双方利益的同时,政策执行主体可按照相应的政策和规章制度公平公正地解决矛盾冲突,使双方在政策价值认同上具有一致性。校企合作的执行主体应是地方政府、高职院校和行业企业的管理者以及此次所提出的第三方机构。各方应在素质结构、价值取向、情感态度、对政策理解认同度等方面强化培育政策执行主体,达成校企合作政策价值认同感,实现预期的政策目标。

三、结语

总之,保证校企合作有效运行的前提条件是,双方的责任要明确划分,增强合作双方的参与感,充分调动合作双方的积极性,确保互惠互利的合作双赢机制;通过有效的沟通协调,充分了解双方在合作中的实际需要,积极寻求各方合作的最佳契合点。与此同时,运行保障机制的不断加强和完善,提高解决对接问题的效率,都是使校企合作顺利的必要条件,以此为切入点来确保校企合作的有序运行和健康发展,更好地促进双方的深层次合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校企合作一体化,真正实现办学、教育、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等多方面联盟合作的实效。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17-10-27).http://cpc.people.com.cn/19th/n1/2017/1027/c414395-29613458.html.

[2]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19]4号[A].(2019-02-13).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9-02/13/content_5365341.htm.

责任编辑:张正吉

猜你喜欢
双师型校企合作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秋天在哪里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吉林省经济转型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影响
新时期民办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美育教师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