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高年级“读写结合”式语文教学实践解析

2019-02-04 16:07曾海文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9年41期
关键词:中高年级读写结合教学质量

曾海文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与发展,教育工作者逐渐认识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核心素养的重要意义,并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教育教学措施,来真正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读写能力是每一个小学生应该具备的基础能力,对学生今后的长期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因此,本文主要就小学中高年级“读写结合”式语文教学实践展开探讨,希望能够对日后的相关研究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 中高年级 读写结合 教学质量 实践解析

现如今,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如何有效提升小学生的读写能力,增强课堂教学质量,顺利达成教育教学目标,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广泛关注的首要课题,并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因此,在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需求,设计更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读写兴趣,营造良好的读写氛围,以此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促进我国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1]

一、小学中高年级采取“读写结合”教学方式的原因

语文承载着我国五千年的文明历史,是小学生学习的主要科目,在教育教学方面马虎不得。下文对小学中高年级采取“读写结合”教学方式的原因展开简要论述:

1.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对于中高年级的小学生而言,他们已经具备了基本的阅读能力与分析能力,并能够通过文章阅读掌握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在不断的积累中提升自身的读写能力。因此,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读写兴趣,传授给学生更多的读写技巧,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读写习惯,真正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此外,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成长特点与发展需求,为他们推荐更加适宜的阅读刊物,实现语言与素材的积累,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读写”带来的乐趣,促进当代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2.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在新课标理念下,考试成绩已经不再是评判学生优秀与否的唯一标准,而是更加看重学生的综合能力是否得到全面发展。对于语文科目而言,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不能单纯地评价学生阅读能力或是写作能力,而是需要将二者相结合进行综合评价,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与综合能力,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教学目标。所以,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重视学生的文章阅读,又要加强写作训练,帮助他们积累更多的读写经验,拓展学生的知识储备,真正提升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使得学生的各项能力得到有效锻炼。[2]

3.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传统教学活动中,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是分离开来的,教师以提升学生的考试成绩为主要教学目标,这就使得课堂教学氛围过于沉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无法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然而,在新课程改革的教育背景下,教育工作者逐渐认识到“读写结合”教学方式的重要性,并通过构建良好的教学情境,整合教学资源,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读写兴趣,让学生通过阅读文章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水平。[3]

二、小学中高年级“读写结合”式语文教学实践解析

1.运用信息技术,展现教学动态

最近几年来,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先进的教学技术与教育理念应用到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当中,不仅大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了学生的见闻视野,还进一步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更好地展现了课堂教学动态,实现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其一,积极运用信息技术,构建良好的教学情境,给予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注入全新的教学活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说,在学习苏教版小学语文《黄果树瀑布》这节课时,首先教师应准确导入本节课的基础知识,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播放黄果树风景区的视频,帮助学生全面地了解文章内容,提升学生的感知体验,夯实学生的知识基础,掌握更多地写作手法。其次,引导学生将自己认为的“美词佳句”誊写下来,积累更多的写作语言与写作素材,并通过举办“写作交流会”等相关活动,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最后,教师应对学生的课堂表现给予客观、及时的教学评价,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应用价值,樹立学生的读写信心,加深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促进我国小学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4]

2.延伸课本内容,提升教学效果

小学中高年级采取“读写结合”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丰富学生的基础生活经验,还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灵感,提升教学效果。此外,在中高年级的语文教学中,为了能够更好地满足新时期小学生的发展需求,有些课文在结尾处故意留有一些空白,让学生发挥他们的想象进行填补,这样既为学生提供了一定的想象空间,强化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又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学习体验。因此,在实践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及想象能力,通过巧设疑问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对课文留白进行续写,真正提升学生的读写结合水平。比如说,在学习苏教版小学语文《三顾茅庐》这节课时,教师结合课文内容,可以设计这样的课堂问题:(1)谁三顾茅庐?(2)三顾谁的茅庐?(3)为什么要三顾茅庐?(4)三顾茅庐的结果是怎么样的?让学生带着这些疑问去阅读文章,加深对于文章的理解,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猜想与续写,实现阅读与写作的有效融合,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推动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5]

3.进行角色扮演,调动学习热情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活泼好动的年龄特点,为其设计趣味性较强的教学活动,例如角色扮演游戏、小组接力阅读、诗歌朗读比赛等等,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比如说,在学习苏教版小学语文《林冲棒打洪教头》这节课时,教师可以在学生熟读课文之后,组织他们进行角色扮演游戏,根据学生的意愿让他们分别扮演李冲、洪教头、柴进、衙役等人,帮助他们更好地还原文章情节,引导他们揣摩扮演人物的内心情感,提升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奠定基础。此外,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开展角色扮演游戏还能深化对于人物心理、形态、外貌的认知与理解,提升学生的事件描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读写能力

知识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课堂教学并不能涵盖全部知识点,教师应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效融合,让学生通过实际活动更好地提升读写能力,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实现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因此,在实践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其一,深入到学生群體当中,抓住学生的兴趣点,为其推荐更适合他们阅读的课外刊物,拓展学生的见闻视野,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增强学生的读写水平。其二,利用生活素材,让学生更好地感受现实生活的美好,实现文字语言的积累与运用,促进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比如说,在学习苏教版小学语文《三打白骨精》这节课之后,教师应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针对课文内容进行小组讨论,增强生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而后,引导学生整理有关材料,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其三,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记录阅读、写作心得,加深学生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课堂教学质量,促进我国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6]

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小学生而言,语文不仅是重要的学习科目,同时也提升学生读写能力的主要途径。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满足新课程教学要求的基础上,优化教学策略,整合教学资源,创新教学形式,丰富教学内容,引进先进的教学技术与教育理念,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在增强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推动我国现代教育事业的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燕平.小学中高年级“读写结合”式语文教学实践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17):182-183.

[2]李丽萍.小学语文课堂中读写结合教学的作用与方法探析[J].儿童大世界(下半月),2017(5).

[3]李海姿.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法的应用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8,No.639(19):99.

[4]申馨.探究小学中高年级“读写结合”式语文教学实践研究[J].好家长,2018(97).

[5]李冬梅.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的实践思考[J].作文成功之路(中),2015(9):5-5.

[6]叶双华.小学中高年级“读写结合”式语文教学实践研究[J].新课程(中),2017(2).

猜你喜欢
中高年级读写结合教学质量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高年级体育教学中的实践运用
探究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预习习惯的培养策略
结合实践再探指导写作之最佳策略
浅议群文阅读下的“读写结合”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探究
读写结合,分散指导,坚持“下水”
小学中高年级语文课程中对“自主阅读”教学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