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花归去马蹄香

2019-01-31 08:29黄惠敏
考试周刊 2019年4期
关键词:词语教学小学语文

摘 要:词语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词语是语言的基础,是文本阅读的基石。如何有效地开展词语教学离不开教师的教学智慧,文章从多种角度探讨词语教学,让词语教学呈现出不一样的风景。

关键词:小学语文;词语教学;教法探讨

“踏花归去马蹄香”是有名的诗句,要以此作画实在不容易。这句诗里,“踏花”“归去”“马蹄”都是比较具体的事物,容易体现出来;而“香”是气息,只能闻,看不见,摸不着,难于表现。画画如此,阅读教学中的词语教学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在词语教学时,一定都得按照音、形、义三方面来教学吗?一定都得让学生按照词典的解释来说吗?

词语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一项既通常又细致复杂的工作。说它“通常”,是因为每篇文章都会出现一些学生没有学过的新词、难理解的词语和对表现课文思想内容起重要作用的词语,这些词语都要帮助学生理解。说它细致复杂,一方面是词语极为丰富,同一意思可用不同词语表示;另一方面是同一词语有多种意义,加之学生理解程度不同,则显得细致复杂。课文中一个个优美的词语宛如一朵朵美丽的花儿,具有独特的芳香和质地,语文教师可以根据词语的特点,让学生不知不觉地踩着“花瓣”,享受着“花儿”的芬芳,以达到“马蹄含香”的境界,让词语的教学呈现出不同的风景。

一、 创设情境,领其义会其神

一个词语就是一种情境。教师应根据词语的特点,创设情境,讓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不知不觉地理解词语的含义。例如,在教学人教版《跨越百年的美丽》时,可以这样创设情境。

师:先来理解“人声鼎沸”,请大家大声地说出自己的理解。(生各自大声地说话)

师:这就叫做“人声鼎沸”,你能结合刚才大家的表现说说这个词语的意思吗?

生:说话声音很大,很吵。

师:就像锅里的水烧开了,发出嘈杂的声音。这里的“鼎”就是古时候的“锅”。现在请大家再来合作表现“肃然无声”。(生静默)

师:为什么这么表现?

生:这个词语的意思就是很安静,很严肃,不说话,没有一点儿声音。

词语有时是不需要“解释”的,只需创设一定的情境,学生就能领其义会其神。再如,在人教版二年级上册《从现在开始》中有个词语“议论纷纷”,教师不妨根据课文内容来创设情境:假如你是林中的一只动物,听到猫头鹰要你们夜里做事,你们同意吗?为什么呢?把你们的意见跟同桌说一说。最后教师总结:刚才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这就是“议论纷纷”。

二、 展开想象,促理解知内涵

一个词语就是一个场景。在教学时,运用想象把词语转化成某个特定场景,让学生想象词语蕴涵的意象,既加深了对词语的理解又拓宽了文本。例如,在教学“叫苦连天”这个词语时,笔者曾让学生展开想象说话:“林中的小动物如果一个星期没有睡觉,会怎样叫苦呢?”通过交流,动物们叫苦连天的场景就浮现在学生的脑海中。为此,当学生再遇到这个词语,与之相关的形象就会在他们的眼前浮现;一旦遇到类似的形象,有关的词语也会在他们的脑海中出现。

再如,有位教师在执教人教版第十册《桥》一文时,对词语教学是这样设计的。先出示三组词语:咆哮、狂奔而来、狞笑、放肆、势不可挡;你拥我挤、疯了似的、跌跌撞撞、乱哄哄;清瘦、像座山、像豹子。在指导学生掌握音形基础上,请学生边读边思考老师为什么把这些词语分成三组。接着让学生展开想象,透过词语想象当时洪水的凶险画面和人物的形象。最后要求学生把这三个场景连起来,简要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这样的设计就不单纯是学习词语的音、形、义了,而是通过想象的教学策略,把词语教学和概括课文内容整合起来,为品读课文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让词语教学更有魅力。

三、 借助图画,观其形悟其义

一个词语就是一个画面。在教学时,教师可以把对词语的理解转换成一幅图画,给学生一个从抽象到形象的桥梁,让学生能更加直观地理解词语的意思。这种方法特别适合于低年级的学生。例如,在执教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画家与牧童》中,有两个词语“浓墨涂抹”和“轻笔细描”。在教学时,笔者向学生展示了一幅国画:让学生说说这幅图中,哪些地方是浓墨涂抹,哪些地方是轻笔细描?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很直观地理解这两个词语,并且有图作依托,印象会比较深刻。其实教师若只是对这两个词语以词解词,学生听过之后,可能马上就忘了。再如,可以这样教学“一颗”和“一棵”:

师:一棵什么,用“木”字旁的“棵”;一颗什么,用“页”字旁的“颗”。

生:一棵小树,用“木”字旁的“棵”。

生:一棵向日葵,用“木”字旁的“棵”。

生:一颗扣子,用“页”字旁的“颗”。

……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以简笔画分成两组)

一棵(表示小树、白菜、向日葵、小苗、玉米的图画)

一颗(表示子弹、豆子、星星、红心、种子的图画)

师:“棵”“颗”都表示数量,“棵”字记好“木”旁,像小树一样,是有生命的,有根、有叶,像白菜、向日葵、小苗、玉米,形状高高的,就用“棵”。“颗”的“果”字旁在左边,还是表示声音。右边的“页”告诉我们,形状像颗粒一样,圆圆的物体,像豆子、子弹、星星等,就用“颗”。

这么一画,如此一说,学生对数量词“一颗”“一棵”就记忆深刻,运用起来也就不会张冠李戴。

综上所述,一个词语就是一个风光旖旎的世界,一个词语就是一幅绚丽多彩的图画,一个词语就是一份朴实而又浓烈的情感。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曾说过:“词语只有在获得了感性的个人涵义而不是单纯作为概念存在的时候,它才能成为个体生命中一个生气勃勃的细胞。”由此可见,词语学习只有以学生为本位,采取新颖、活泼的教学方法,才能在学生的心中拥有鲜活的生命,从而达到学生在词语学习中学习语言、发展语言的目的,才能让词语教学更有魅力,焕发出词语的芬芳。

参考文献:

[1]蒋丽.词语理解,可以有另一番风景[J].阅读与鉴赏(下旬),2011(11).

[2]黄桂林.让词语教学成为阅读教学的亮丽风景[J].河北教育(教学版),2007(9).

[3]马延灯.词语里的“风景”——《她是我的朋友》教学片段及评析[J].小学教学(语文版),2011(6).

作者简介:

黄惠敏,福建省龙海市,福建省龙海市海澄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词语教学小学语文
优化词语教学 夯实语文基础
苏教版小学语文词语教学方式解读
让小学语文教学闪光点点
浅谈低年级词语理解的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词语教学现状及改善途径研究
比较,打开词语教学的另一扇窗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