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君君, 孙 睿
(黑龙江省牡丹江职教中心学校,黑龙江 牡丹江 157000)
职业教育培养的是工作在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要培养出合格人才,必须有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在培养“双师型”教师的素质与能力方面,政府和学校都下了很多功夫,但整体效果不佳,剖析找到以下原因:一是“先天不足”,多数教师是大学毕业后直接走上教学岗位的,缺乏企业实践经验,实践教学能力不高;二是“后天难补”,有些技术性强的专业,教学能力的提高需要时间的积累,比如机械加工、汽车修理等专业。即使教师到企业实习也难以达到较高水平;三是“主观难调”,教师在实习期间的积极性、主动性决定了实习成效。教师应将提高个人实践能力作为重要目标。
想在“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上有所作为,关键还要从机制建设上找到突破口,通过构建机制“降耗提效”,在科学有效的培养机制和使用机制的基础上进行系统性的培养。
突出“能力为重”的队伍建设基本理念,建立“专家引领”的队伍建设长效机制,通过“聘请、引入、培养专家”,带动“双师型”教师队伍成长;采用多元化的培养途径与方法,使打造一支高素质“双师型”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的工作更加规范、有效和有可持续性。
高水平教育专家在学校的各项建设与改革工作中有非常重要的引领和指导作用,能够弥补学校工作水平、经验和能力不足等问题,能够帮助学校从宏观上把握方向、实践中指点方法。
以国家中职示范校项目建设为例,面对涉及到学校建设改革的办学模式、培养模式、教学模式、评价模式、创新管理等一系列内涵建设问题,这些内容可以说,许多中职学校由于受能力的限制,如果自己摸着石头过河会走许多弯路。
对重要项目构建专家聘请机制,聘请职业教育理论水平高、懂教育教学实践、又有项目建设经验的专家顾问给学校把关定向,指导学校专业带头人率领教师进行“教学模式改革、课程体系改革、教材建设”等工作。既锻炼提高队伍的专业能力与素质,又会大幅提高项目建设质量。
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首先取决于教师实践操作、指导水平。教师成长到领军型技术能手的层次也需要有一个过程,与在企业岗位上成长起来的技术人才相比,差距不易一时缩短。所以应从行业、企业引进专业技术能手进校园,在核心专业课教学、“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特别是在实践操作方面,形成“操作能手”示范效应。给其他教师做示范、指导,能够提高教师的关注度和参与热情,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使教学模式改革创新等工作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技术专家的参与和指导下学生技能竞赛等工作也容易上水平、出成绩,形成“以赛促学”的良好影响力。
学校既要努力争取政府给予政策、资金的支持,也要克服困难自主引入必要的人才。
一所学校专业的建设与发展水平与拥有一支素质和能力出色的教师队伍密切相关,其中专业带头人是中职学校发展的生力军,是专业建设的组织者和领头人,是教学改革的关键。如果有好的带头人,会带出一批双师素质出色的教师、会兴起一个受社会欢迎的专业、会培养出一批适应社会需要的优秀学生。
1.3.1 构建梯队,重点培养
学校可以制定人才选拔使用制度,选择有发展潜力、综合素质优秀的教师,做为潜在专业带头人进行重点培养,形成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的梯次配备与培养。
学校制定的队伍培养目标和培养计划要涵盖一段时期内专业建设方面的人才需求,将专业带头人的培养与使用纳入学校发展规划,分层次、有重点地进行培养, 特别是接受名师名家的培养和指导,使自己“名家”的成长加快速度。
1.3.2 动态调整,保持活力
为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学校要建立专业带头人的动态调整机制,以“教学模式改革、课程体系改革、教材建设”等方面的改革创新能力、作用,工作质量与效益等为重点,通过对专业带头人与骨干教师进行定期的多元化考核评比,实现能者上来保持队伍的活力。
人才使用机制的建立与有效运行是关键所在,要给专业带头人发挥带头作用的空间与机会,让专业带头人在教育教学改革、专业建设、学校重点项目建设等工作中锻炼成长并发挥作用,让他们起到组织领导、先行先试和榜样示范作用。
用好用活带头人,会带动整个队伍的成长成熟,给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奠定人才基础。
学校要重视学术和技术的交流,支持并主动组织教师参加学术研讨和技术交流活动。
2.1.1 系统轮训更新知识、技术
近些年国家非常重视对中职进行骨干教师系统培训,例如省级骨干教师培训,这类培训有效地提高了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学校鼓励、支持教师积极参与的力度,决定了教师的理念、知识和技术得到及时更新和提高的程度,所以这种轮训应该是全员性的,学校应该创造条件组织教师到职业教育培训做得好的高校或培训机构进行培训。
2.1.2 专题培训获取新理念、新经验
我国职业教育的理论、理念和途径方法等发展迅速,国家出台了新的政策与要求。
在培养“双师型”教师的过程中,通过参加高级别职业教育专家的讲座解读,著名职业教育培训机构、高校的主题系列培训、兄弟院校的经验交流和与专家名师面对面学习交流等方式,有利于及时获取新讯息并系统深刻地理解把握这些新政策与新要求;有利于了解并学习到有特色、有成效的办学模式和培养方法等宝贵经验;有利于教师开阔视野,活跃思想,促使教师由知识的传播者、课程教材的执行者、教育教学的管理者向知识体系的构建者、课程教学的研究者和学生能力培养者的转变,使教师的研究能力、教学能力、操作能力得到提高,进而在承担的教育教学改革等各项工作中发挥更好的作用并取得更大的成效。
2.1.3 跟岗培训掌握运转精髓
与办学特色鲜明的职业学校进行结对,选派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拜师学艺、跟岗取经,通过学习提高培养队伍、提高能力、获取经验。
不同学校具有不同的办学特色,学校可以自主选择结对学习的对象,可以依托政府的政策、项目等平台(例如教育部、国务院扶贫办《职业教育东西协作行动计划(2016-2020年)》),与对口职业学校建立协作伙伴关系开展合作交流。
在与对口学校交流学习过程中,应该以跟岗、挂职等学习形式为主,以讲座培训、观摩研讨、交流互动等学习形式为辅,深入一线学习与体验,这样做既能够达到培养骨干教师的目的,又能够学到先进经验的精髓,有利于在人才培养、课程建设等方面有针对性地诊断改进自己,使自己的学校在特色办学、有效培养等方面走出新路。
实践操作能力是双师型教师必备的专业能力。但多数专业教师缺少企业工作经历,实践经验。所以教师需要经常性地深入企业感受真实的生产环境、参与完成真实的生产任务、了解真实的企业管理和市场化的评价标准。
2.2.1 完善机制保障实效
有效利用社会与企业资源,让教师们接触到行业的新知识、新工艺,新技能,优化教师的能力素质结构,这是每个职业学校都重视并正在实践的。要达到此目的,一是要选择管理规范、职业环境优良、行业领先的企业作为教师的实习单位,让教师学到先进的理念、管理、知识和技术;二是要明确实习任务、实习内容,让教师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三是要定期检查、考核和评价,避免质低量缺走过场;四是要建立奖励机制,解决教师的内在动力,提高积极性,鼓励教师自我成长。
2.2.2 跟岗学艺保障质量
教师在企业学习过程中,富有实效的学习方式是拜师跟岗学艺,拜技术骨干为师,能够了解典型工作任务、工艺流程、技术要领,提高专业技能;拜企业管理人员为师,能够熟悉企业的管理文化、管理与运行模式,职业教育融入企业文化的教育才是完整的职业教育,而通过跟岗学习才会学得更深入、更细致、更全面。所以在企业跟岗取经,实现教师将企业文化融入课堂、将课程改革对接企业岗位、教学内容对接企业技术标准来说非常必要,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些年,企业加快了产业转型升级、知识技术更新的速度、管理模式不断创新。教师需要定期地到企业在岗位实习,了解行业、专业发展动向,学习新技术。学校应建立并细化教师轮训制度,使教师跟岗学艺收获实效。
专业带头人在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工作中通过在教科研引领的教学改革实践来加快教师的成长速度。
教科研能力决定了“双师型”教师发展的高度。通过课程开发、教材改革、教学标准制定、教学模式改革创新等工作,能促使教师更多地深入企业,掌握岗位典型工作项目、工作内容、技术规范,从宏观与微观两个角度、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两个方面掌握课程与教材,把握人才培养的目标、内容、途径、方法,能明显增强教学改革、课程建设、模式创新的针对性。
承担内涵建设工作,让教师不仅是“人才培养实施者”,而且成为“人才培养设计者”,来大幅提高教师将职业教育理论与职业教育实践相结合并运用的能力,提高教师结合社会和企业需要进行教学改革创新的能力,进而成为学校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的中流砥柱,确保学校的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顺利的进行。
2.4.1 通过教改平台锻炼
通过教学改革培养“双师”是十分重要的途径,学校与教师都要重视并用好校本教科研平台。在专业课“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活动中,教师通过教学实践和反思交流,来转换人才培养观念,验证人才培养的理念和理论,掌握运用规律、操作方法,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与同伴共研共进。
2.4.2 通过能力展示淬炼
专业能力竞赛是检验促进“双师”专业发展、提高双师能力的重要手段。一是通过教师参加公开课、说课、技能比武等灵活多样的专业能力竞赛,拓展教师眼界、激发教师热情,观摩学习好的思想、方法和经验,在“比学赶帮超”的过程中锻炼提高专业能力及综合素质;二是通过教师指导学生参加技能竞赛,锻炼教师在具体任务下进行个性化教学的能力。原因在于这种工作目标明确有互动干预特点,教师既需要关注内容上的详实、技术细节上的严谨,方法上的技巧和规范,也需要关注学生情感和态度等方面的调整调动,从深度到广度涉及到教师各个方面的素质和能力;三是在辐射示范交流活动中,承担主讲、技能展示等主要工作,通过公开课、反思点评、专题讲座等形式,沟通信息、分享成果、展示风采,在交流中把握前沿理论与发展动态,借鉴与传授兼顾,促进教师的双师素质提升和能力提高。
对教师专业能力与水平的衡量,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就是看教师能否在学校对外进行技术服务、人才培训等工作中发挥作用,通过教师承担对社会的服务工作,来锻炼提高教师服务能力。
2.5.1 以服务促成长
学校要给教师创造在对外服务实践中锻炼成长的机会,对于服务能力不强的教师,可以让专业带头人、名师名家带领他们成长,先从容易上手的工作做起,例如企业网络维护、网站开发、岗前培训、职业技能等级考核培训等,给他们成长的空间、时间,给“专业带头人、后备带头人、骨干教师”的人才梯队的形成奠定基础,使双师型教师队伍得到优化配置、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
2.5.2 以服务促融合
一般来说,技术能力出众的教师能够更好地胜任对外技术服务工作。对于这类人才学校应建立开放式人才观,创造条件让教师进行兼职、承担革新项目、开展技术服务,从中体现人才价值,促进他们向更高层次发展。教师在社会发挥作用,更是学校发挥作用。教师融入社会,也是学校融入社会,“产教融合”包括课程、培养方法,更包括人才的融合,教师融入社会、兼职教师融入学校,才是真正的“产教融合”。
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是一项需要持之以恒才能见成效的工作。实践经验告诉我们,构建有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机制是可持续、规范地建设一支思想素质过硬,教学技巧精湛,实践动手能力强,研究指导水平高的教师队伍的关键;搭建专业带头人、后备带头人、骨干教师组成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梯队是有针对性地培养队伍并使队伍充满活力的重要方法;系统培训、专题培训、实践锻炼相结合的多元化综合培养,是“双师型”教师成长成才的必要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