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 岸,刘晓岩
(黑龙江旅游职业技术学院, 哈尔滨 150080)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新的技术获得创新发展,人类社会迈入了人工智能时代。它不仅在世界范围内推动了生产方式的变革,还带来了以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为标志的产业革命,教育革命。教育革命的进行必将引发人类教育方式的变革,教育环境的改变,教育理念的改变,进而带动高职院校校园建设的物理环境建设新举措,以及新的思考与设计理念上新的突破。文章在梳理智慧校园建设历程的基础上,陈述了智慧校园建设的内涵,指出了新型智慧校园的特征,列出了智慧校园建设遇到的问题,介绍了新型智慧校园这一概念在黑龙江高职院校的实践。
第一阶段:我国智能化校园建设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首先提出教育信息化建设,经历了初期的电算化和校园局域网络的建设,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各类信息网络系统逐步获得建设,各种互联网资源日益丰富,系统和资源逐步整合集成到校园局域网之中,提出数字化校园网的建设,数字校园的建设与互联网相通,极大地推动了校园信息化建设。随着互联网技术在社会的广泛应用与发展,2008年IBM提出了“智慧地球”的概念,它从三个维度进行了阐述,其为智能化校园建设奠定了思想基础。
第二阶段:教育部在2010年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2012年教育部发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明确要求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并推进校园的信息化改革。在职业技术教育领域,提出了智慧校园建设。
第三阶段:在2015年国务院颁发的《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文件中,明确要求加快推进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相关技术的创新应用,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和国家大数据战略,推进数据资源开放共享。“互联网+”战略引起了各个行业的兴趣、探讨,作为处于信息化、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的教育行业也包含在其中。教学的理念在这一时期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由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以培训学生获取知识和创新能力为主的教育;以班级教学的规模化教育,转变为根据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兴趣爱好的个性化培养为目标的培养方式。智能化校园的建设为:在共性教育的基础上,为加强个性教育提供了技术支持和物质保障,是教育方式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智能化、开放化、个性化与社交化已成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特征(开放性、融合性、交互性、即时性、平台化、创新性、共享性)。在上述背景下,“校园智能化”建设成为了当前教育的必然选择。近期随着对智能化校园建设认识的不断深入和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内涵和建设的实践更加丰富起来。
第四阶段:经过数年发展,高职智慧化校园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遇到了突出的问题,智慧校园建设进入了新阶段。
2017年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国务院关于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通知》国发〔2017〕35号指出人工智能发展进入新阶段。这些都为校园的智能化建设提供了新技术、理念、设备的支撑。
教育形式的发展是由社会经济的发展决定的。在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数字经济时代,教育宏微观环境因科学技术发展程度、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而有着本质差别。在农业经济社会: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教育只能满足少数人的需要,教育以私塾为主要形式,职业教育的形式只能是家庭作坊式的口传心授;到了工业经济社会,社会物质财富有了增加,生活水平获得了提高,生产力水平的发展,生产效率的提高,生产方式的转移,规模化生产需求,大工厂、大企业、大流水线机器的普及,需要大规模的掌握职业技能的人才,于是产生了规模化学校,这也是现在职业教育学校的主要形式;现在发展到数字经济社会:将所有信息技术的科技成果运用于教育全过程,人工智能、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全方位、全立体改造教学生态,产品需求的个性化,产品更新迭代的速度加快,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使个性化教育成为一种必然。个性化培养与职业院校规模化教育的协调,职业教育的普及与终生职业生涯的关联,职业受教育者个体终身教育全面需求与就业的协调,为智能化校园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为适应经济社会对教育的要求,学校将由封闭走向更加开放,学生的学习将由被动走向主动,学生将由知识获取走向全面发展,一系列变革给职业教育带来教育赋能,教育需要新的赋能,教育格局、学习模式和育人需求将发生深刻变革,教育教学创新的步伐不断加快。
创建以学习者为中心,校企融合共建共生的学习环境。
2.2.1 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校院智能环境
充分利用各项新技术,实现基于人工智能的教学环境,通过进行机器深度学习来工作,达到大数据面向科研全过程的服务能力,数据维护流程化的全业务、规范化、自动化管理支撑能力,实现基于大数据的校园态势感知和辅助决策支撑能力,实现校园生活随时随地、线上线下融合、物理虚拟融合的智能化、主动化、自动化服务能力,建设一个全面有力支撑校园活动的信息环境,使学习者通过现场实景化、沉浸式、游戏型、互动式的创新教学方式获得知识和技能,替代通过死记硬背,大量做题而获得的知识,改变通过简单乏味的重复训练获得技能的传统教育模式。
2.2.2 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与学互动环境
促进教学模式从知识传授到知识建构的改变,颠覆传统课堂,不断构建教与学互动的新空间,物理世界与虚拟信息世界交互,教师与智能机器交互、形成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共生的学习环境。教师也从教变为导,从规模化的课堂传授,变为根据学生个人特点指导性,精准性辅导的个性化教学。
2.2.3 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校企融合开放的社会化智能学习环境
建立由学校主导的互联互通机制,通过校企融合共建共生的实践环境建立数据深度融合共享的信息环境,形成认知一致的教学内容和实践内容的统一。为企业提供所需要的人力资源,企业同时为培养人提供鲜活实践场景,构建多元化的教师队伍,培养教师多元化能力。同时通过智能化校园建设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缓解贫困地区师资短缺和资源配置不均的问题,使职业院校成为安全、开放的终身教育的场所。
智能化校园的建设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标准,不同研究学者和专家提出自己的一些设计构想。在实际建设过程中,一般都是由职业院校建设单位根据本学校发展规划目标,提出建设要求,通过社会招标选用网络建设单位,与其协商进行开发建设。这些建设随着信息技术进步的加快,都具有很强的时代特点。
5G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从人工智能万物互联的角度,智慧校园应该从管理的角度,主要通过充分利用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新技术与教学、科研、管理、决策、校园生活深度融合与全面创新,将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各类资源与应用系统进行流程再造与整合,形成全面感知的校园环境。
从社会角度来看,智慧校园是指一种开放教育教学环境和便利舒适的生活环境,它的理念是对师生提供个性化服务,能够识别出学习者的个体特征以及学习情景,能对学习者学习过程进行跟踪,时时智能化进行分析评价;对教师的教学活动和教学过程进行智能化分析、评价,为教师提供广泛教学及辅导资源,为教学管理和决策者提供有效的智能化支持。
以数据为中心、以运行环境为支撑,以业务应用为载体,面向教职工、学生、领导、社会提供全时、泛在、多方式、互动式、安全可控的接入和服务能力,实现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研究、教学交流互联互通,企业和行业的社会教育资源的共享和共建,同时支持向上级主管部门提供自动化的数据服务接口能力,达到职业教育政、行、企、校协同发展。
从20世纪80年代起,国家开始提倡学校进行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建设成为对职业院校的评估检查中一项重要的指标,这促使职业院校着手建设关于教学、科研、生活等活动的信息化系统。国家级示范职业院校和骨干院校的建设极大地推动了数字校园的建设。国家开始投入大量教育经费进行现代化建设,这带动了各省省级示范骨干校建设,很大一部分高校初步建立了数字校园体系。目前,高水平的职业院校建设使数字化校园建设体现在智慧校园体系的建设上。
然而,大多数学校的智慧校园建设工作仍面临着很多问题。
长期的智能化建设的实践经验表明:智能化建设是一项“一把手工程”。职业院校的领导需要提高对智能化校园建设的认识,进行顶层设计,用智能化校园管理系统,组织实施,才能取得真正的效果,实现对职业院校管理的智能化以提高管理者效率。
一些职业院校缺乏融入最新先进理念的信息化的顶层规划设计,缺乏对智能化校园建设深刻的理解。
严重依赖承建厂商,导致学校在建后技术支持和服务上被厂家捆绑。承建厂商随着时间的推移容易出现不断提高后期技术服务费用的现象,甚至有些问题得不到厂商的及时解决。
在大数据时代,数据是支撑上层各种活动的基础资源,系统只不过是生产和使用数据的程序,因此要一切直接从数据出发。
新的智慧校园建设更关注技术与人的互动以及信息化与校园有机整体的协调。新型智慧校园建设是基于信息化又高于信息化。新型智慧校园建设能够以服务师生为基础,以数据价值化、感知全面化、互通深度化、服务便捷化、决策精准化、运转智能化等为主要特征。
旧模式中的承建商掌握着技术,在很多方面有主动权。学校在建设初期,在新理念下,可以限制业务系统的基本运行环境;学校在运行维护阶段加强主导作用,尤其是主导数据治理的机制:直接由旁路引出数据,逐渐不再受限于承建商。
新型智慧校园建设模式下,学校对配套运维机制的问题需要更为关注。
在信息系统服务于学校建设中,重点关注使用和运维阶段,新型智慧校园建设通过重视运维工作,使得信息化环境良好地运转起来。
文章陈述了新型智能校园的概念并阐释其内涵,总结了在建设过程中应坚持的理念,系统地提出了新型智能校园建设的方法,解决了校园数据互联互通以及遗留系统接入的难题,结合实践,文章系统地提出了新型智慧校园模型,提出新型智慧校园相关理念和方法在发展过程中也有待丰富和完善。
高职院校的智慧校园建设将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因此高职院校应该不断努力,攻坚克难,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理念发展建设智慧化校园,为高职院校的持续发展和转型设计提供有力的信息技术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