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洁
摘 要:经济学给人总是以一种阳春白雪的“高大上”感,相对于高中生而言,中职生本身就属于基础知识较薄弱的部分群体,这既要求我们教师在经济常识教学中建立经济常识和学生生活、学习以及未来的有效关联,在经济常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积极性。
关键词:经济常识教学;培养;学生;积极性
在当前的绝大多数中职类学校中,普遍都会开设一门叫做《道德法律与经济常识》的课程,在笔者看来,该课程存在的最大意义便在于它能引导学生理论结合实际,根据社会需要和个人特点来开展对于自己职业生涯、生活及人生的规划。其中的道德法律是人生存于社会中的基本行为规范的道德和法律约束,它能保证个人的言行举止均在法律保障的范围之内,最大程度上保证了个人生存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而经济常识则给了学生一种相对理性的认识世界的路径和视角,使得学生在相对客观和真实的前提下认识世界,改造自我,并以一种发展的眼光看待世界。然而,经济学给人总是以一种阳春白雪的“高大上”感,相对于高中生而言,中职生本身就属于基础知识较薄弱的部分群体,这既要求我们教师在经济常识教学中建立经济常识和学生生活、学习以及未来的有效关联,在经济常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积极性。
作为一名普通的中职学校的政治教师兼班主任,笔者发现其实经济常识其实是最贴近于学生学习生活的教学内容之一,只要我们教师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将知识点和现实的关联处理得当,就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学生各方面积极性的培养。现以市场经济的规律、微观经济政策、个人理财三个方面为研究对象,加以说明。
一、寻找市场经济一般规律中的积极性
为了能够让学生在更好掌握该经济常识,并能够从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和价值,教师可以从学生成才的视角加以教学。
1.教师采用先抑后扬的教学策略,让学生自己做好未来就业的自我定位。通过讨论和自由发言,学生基本上达成了一致,即从学历高度和学校地位看,中职学校的毕业生在市场竞争中并不具备太大的竞争力,对应到价值规律中看,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并不在少数,且目前国内还有相当量的大专及本科毕业生他们相竞争,不满足“物以稀为贵”的条件,因此中职生在价值规律和供求规律中并不占优势。从而让学生能够客观定位自己。
2.教师引导学生寻找打破困境的策略。教师在该阶段引导学生发现中职生自己的优势。通过学生总结,发现相对于大专院校更加倾向于理论式教学而言,中职生整体上更加务实,更加注重教师的职业技能的训练,在就业选择时秉行着“先图就业,后谋发展”的原则。通过学生自己的总结,中职学校的优势已经凸现出来,这在无形中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二、寻找微观经济政策中的积极性
微观经济政策指的是当市场失灵时,对经济微观变量发生作用以求达到一定经济目标的经济政策。其目标实际上就是为了实现理论上的收入均等化和资源的有效配置。这就要求教师寻找到中职生与微观经济政策的关联性。
1.让学生自己寻找与微观经济政策的相关性。我们知道,微观经济政策的内容相对比较多,如收入政策、物价政策、福利政策、教育政策、税收政策、信贷政策等。其中,与我们中职生密切相关的便是教育政策。
2.教师引导学生寻找身边的微观经济政策。以雨露计划为例,笔者就直接开诚布公地提出来了,然后让学生自己说相关信息和感受,效果非常明显。这主要就是因为雨露计划是与大部分中职生密切相关的,在笔者任教的班级内部就有相当部分学生便受惠于雨露计划。另外,当前许多中职学校与高校建立了合作办学等联系,也有中职学校将中职生通过高考途径将学生送到高校的案例,这些都属于国家教育政策中的微观经济政策的体现。
三、个人理财中的积极性
中职类学校的学生毕业后大部分都会选择就业,不论他们的就业待遇如何,都将会面临着生存問题,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想要生存和发展,就得考虑经济问题。
1.借用多媒体展示学生恶性网贷事件。笔者发现,目前相当部分学生都是月光族,父母给多少生活费就花多少,几乎没有任何的规划,甚至这种“恶习”延续到了工作后,中职生、高校大学生甚至刚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陷入到网贷的泥潭里就是一种极端表现。教师通过多媒体形式的展示则是一种警示。
2.师生共同分析恶性网贷事件背后的原因。教师先做自我检讨,提出这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我们做教师的失职,也说明了当前学校的理财教育没有做到位。为了充分挖掘理财知识中的积极性,笔者接下来便在课堂上开展个人理财相关的讨论,且从是否需要存钱、先存钱还是消费、存钱的意义何在三个方面加以讨论,并由学生总结出了存钱是为了梦想或者未来买单,而不储蓄的理由往往是目前可以有所依靠,不用操心于钱的问题。
3.由学生来总结出避免以上悲剧发生的策略。教师鼓励学生自己总结出避免以上悲剧发生的策略,相当部分学生提出了应该节约,有规划,最好的状态是未雨绸缪,且认为当储蓄的习惯养成以后,学生的自律意识自然就逐渐养成了,另外还有学生总结出了储蓄不是为了当守财奴,而是为了自我投资,让自己变得更好。
总之,凡事都是两面性,当教师把包括经济常识在内的知识点与学生当前和未来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后,挖掘出当下与未来关系以及当前学习的积极意义,学生的学习自然是积极的,有效的,甚至是高效的。
参考文献
[1]臧勇.让德育回归生活——对《经济常识》中树立科学消费观的教学反思[J].职业教育(中旬刊),2014,12.
[2]赵艳.谈微课在经济常识教学中的运用[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8,01.
[3]王红妹.《经济常识》经济类实验教学初探——以“宏观调控”为课例[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4,05.
[4]钱胜爱.项目教学法在技工院校德育课教学中的应用——以《道德法律与经济常识》第三课“职业道德事业成功的基石”为例[J].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2014,07.
[5]秦璞.经济常识教学也要开展理想信念教育[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