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清代闺秀诗人学杜

2019-01-28 10:47张蓉
速读·中旬 2019年1期
关键词:杜诗

摘 要:杜甫被誉为中国古代诗歌的集大成者,杜诗中所包含的广博而深邃的思想价值历经千年仍散发着熠熠光辉,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不仅男性学杜、研杜、注杜、论杜,在清代,闺中女子也把杜甫作为诗歌学习的榜样。通过对清代闺秀别集作品中对杜甫诗歌的模拟与学习,研究女性诗人对一代诗圣的看法,寻找隐身于性别背后的女性在男性主导的诗教观下的创作情况。

关键词:清代闺秀;杜诗;阅读接受

杜甫作为中国古典诗歌的集大成者,上承先秦两汉南北朝的詩风,下启唐宋以后诗学,后世古典诗歌创作,都可在杜诗中寻到踪迹和脉络。自宋以来,出现“千家注杜”的空前盛况,研究杜诗,注释杜集,体察杜怀,一代又一代的诗人学者将老杜一生所秉持的仁爱思想奉为圭臬。

杜甫之伟大,不仅仅在于杜诗集大成的诗歌艺术成就,还在于杜甫身上所流淌的传统儒家的“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纯”的崇高政治理想及诗人字里行间所浸润的广阔而博大的忧患意识。作家通过了解杜甫的人生经历,阅读杜集,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将自己的生活体验和道德价值又一次投射于自我的文学创作中,在一代又一代的阅读和体悟中完成对文学文本的深化和价值传播。

清代诗学蔚为大观,诗人众多,文献浩瀚,但却囿于作品质量不高一直难以受到重视。清代诗人作家自身创作时,也觉察到自身的困境,可供诗人开拓的题材和语汇已经是相当的狭隘和逼仄了,清代诗人除了大量创作之外,还必须找寻一条自身发展的路径,而老杜之诗,这部汇聚千家风格的集大成作品成为清代诗人的最佳之选。不仅男性学杜,闺阁女子也把杜诗作为自己学习诗歌创作的门径。

仇兆螯的《杜诗详注》附有“诸家咏杜”,元代女诗人郑允端的《杜少陵春游曲》“玄都观里桃千树,黄四娘家花满溪。”仇兆螯注云:“正淑有《病中吟》云‘伏枕南窗下,徒吟老杜诗。此闺秀之学杜也”,作为杜诗的研读者和追慕者,可见仇兆螯对闺秀学杜这一行为是并不轻视,并感到可喜的。

在清代,闺秀诗人大量崛起,开始结社作诗,互相唱和,形成一种风尚。据胡文楷的《历代妇女著作考》中有3684种,其中清代女子诗文就达3000余种,足可窥探其繁盛。诗中老杜自然也成为闺秀诗人学习和效仿的对象,以期从杜诗中取资。

仇兆螯在“诸家咏杜”集序中言:“若元明而降,觉风韵依然。或经锦里草堂,衣冠肃白;或过耒阳荒冢,萍藻荐馨;或讽诵遗文,动词人之感发;或登临胜地,追往迹以留连。”介绍了后世学杜、咏杜之缘由。清代闺秀诗人通过阅读杜集,或经过杜甫登临之地,或撷取杜诗中的某个阶段或者某种题材的诗歌进行模拟和创作。

女性天然的纤细敏感使得其对物象的体察更为敏锐而细微,所以闺秀学杜的一个表现就在于对杜甫居住成都草堂所创作的诗歌尤为青睐,此时杜甫生活安定,草堂闲适疏放的生活让诗人从心底感到由衷的高兴,故而这一时期的诗作潇洒飘逸。闺秀诗人在诗作中多表现对成都诗的喜爱,如曾懿《浣花诗社歌》中先写浣花溪畔环境清幽“浣花溪水何洋洋,绕溪珍木鬱苍苍”,何志璇《集草堂句》中“落红铺径水平池,寂寞秋千雨绣旗。燕子还来寻旧垒,黄昏微雨画簾时。”;左锡嘉《浣花诗社歌》“锦官城外西复西,江桥濯锦通花溪。细流菖蒲青嫋嫋,桤林碍日幽禽啼”都是杜甫对草堂之景的描绘。《文心雕龙·物色》中“诗人感物,联类不穷,流连万象之际,沉吟视听之区”,无论是伟大的诗人杜甫,还是闺中女子,在面对世间万物时,一样能触发他们的诗情诗兴,心有所动,感而发之。

杜甫的乐府诗因“即事名篇,无复依傍”而受到后世的传诵,因其通俗的语言,涵盖时事,最能体现杜甫的仁爱之心。清代女性诗人虽久居深闺,却也能感慰到杜甫的家国情怀,也写下了许多关心民瘼,心怀天下,希望上阵杀敌的诗篇。如左锡嘉《拟新婚别》以“前日新结缡,今日远别离”起兴,写新婚妇人在花好月圆夜就要面临分别的痛苦,接着新妇表露自己的志向“愿为紫金鞍,随君出关山。愿为白玉鞭,引领同戍边。愿为青丝辔,逞君四方志。愿为五花马,伴君宿原野。”愿与丈夫一同上战场,最后发出“功成即我弃,强死空帏下”的呐喊,虽是女子言但却掷地有声。

闺秀不仅研读杜诗,细仿杜诗,在细致文本阅读的基础上,还对杜甫人品与诗学造诣作出了一些品评,如归真道人《读杜工部集有感》“气压全唐一代诗,固应贫困至于斯。膏粱莫笑穷途语,不到穷途自不知。”则是对老杜一生历经困境,却依然能力压全唐的赞扬;汪嫈《读李杜诗集各赋一律》“三赋凌云膺帝简,百年无日忘君恩”歌咏杜甫一生所秉持的政治理想。也有对杜甫诗作地位的阐释,如归懋仪《少陵》“大哉杜陵诗,涵茹包寰宇”“至其掞风华,万象俱倾吐”。

总体而言,闺秀学杜的诗歌作品呈现出功力不足,语言浅近的弊端,很难与男性诗人的才情和韬略向匹敌,女性天然的纤细敏感使得其对物象的体察更为敏锐而细微,这是其优势也是其劣势,此举过多,整个诗作就流于感伤怀抱,缺乏深度的思想内涵。这也是历来女性作品不受重视的一个方面;再则女性囿于繁琐的家庭事务无法分身,自身的知识储备和学养有限,由此关注到的视野之有限,也导致了她们学杜之不足。但闺秀学杜也有值得肯定的地方,结社作诗,结社雅集不再是男性独有,女性也可拿起诗笔,尽诉内心所思所感所发,尽管面临身份的尴尬和由此导致的困境,我们也能发现女性诗人所作出的努力和开拓。

参考文献

[1](清)仇兆螯.杜诗详注[M].北京:中华书局,1997.

[2]李雷.清代闺阁诗集萃编[M].北京:中华书局,2014.

[3]黄秩模.国朝闺秀诗柳絮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756.

作者简介

张蓉(1995.06—),女,回族,贵州黔西南人,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明清。

猜你喜欢
杜诗
杜诗与唐代绘画之关系
贫困无田杜太守
杜诗“诗史”说检讨
浅谈杜甫诗中的爱国忧民情怀
清真词之“词中老杜”说
翁方纲论杜诗“义理”
“杜诗”教学法新探——“爱己”主题
从源于杜诗的成语看杜诗的锤炼艺术
从“春秋五例”分析杜甫诗歌含蓄的表现手法
朝鲜诗家梁庆遇论杜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