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医结合”方式下高校校园运动风险管理探析

2019-01-21 01:28孙永梅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6期
关键词:体医结合体医校园

孙永梅

(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温州 325025)

高校体育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健康第一”为宗旨,运用身体运动、卫生保健等手段,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活动。但是频频发生的多类型校园运动安全事件清晰地告诉我们,运动与风险相伴相生,像一把“双刃剑”,在提高学生身体健康、丰富校园生活的同时也给学生带来一定的运动风险,甚至在一些特殊情况下还会对人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比如各种运动损伤、运动意外伤害、运动猝死等。这些负面影响不仅给学生的身心带来了极大的伤害,也给体育教师带来了很大的困惑和不安,与此同时也带来一系列的法律纠纷,对学校体育工作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那么,在面对风险增益和风险损失的双重结果下,如何有效地控制风险的发生,减少和规避风险损失为获取更大增益的手段,是摆在体育教师及学者面前的一个共同难题。

一、运动风险及运动风险管理概念

风险,从广义上讲就是发生不幸事件的概率。对于运动风险,虽然我国学者也做了众多的研究,但至今在体育界尚未有明确的界定。普遍比较认可以下归纳:运动风险是指在一切体育运动或体育活动(包括体育健身运动)中可能发生的造成人身损害后果的危险或会引起潜在负面影响的具有不确定性的事件。根据这一定义,我们可以将校园运动风险定义为在学校组织实施的体育活动(包括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体育竞赛和课余体育训练)以及在学校负有管理责任的体育场馆和其他体育教育教学设施内可能发生的,造成在校学生人身损害后果的危险,主要表现为运动损伤、诱发心血管等疾病甚至造成死亡,其特征包括突发性、偶然性、破坏性、复杂性。而运动风险管理就是一个识别、确定和度量运动风险,并制定、选择和实施运动风险处理方案的过程。

二、校园运动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识别出运动过程中所面临风险的类别、主要因素、特征和形成原因及其影响,一般包括确定风险来源、风险产生条件、描述风险特征、确定风险事件等。风险识别,是指风险管理的第一步,也是风险管理的基础。只有在正确识别出自身所面临的风险的基础上,人们才能够主动选择适当有效方法进行的处理。这是一项复杂且需要长期坚持的工作,也是决定风险管理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

(一)运动风险识别内容

风险来源是引起风险的根本原因。从事故论因的角度分析众多校园体育安全事件,可以总结出校园运动风险来源主要包括四类:第一类是运动过程,即运动的具体内容、练习方式的选择、运动负荷的控制等。第二类是运动监控,即活动组织的规范性和严密性。第三类是身体条件,即学生对运动内容的适应程度,包括运动前的热身、运动的难度及负荷和运动后的恢复情况。第四类是心理准备情况,包括个体对运动的积极性、注意力、自我能力评估,运动经验共同构成是心理准备因子。因此,一定要根据风险来源的不同做好充足的前期准备。

(二)运动风险识别方法

凡是运动都会存在一定的运动风险,因此事先就要对运动进行风险识别,以便做好万全的防范措施。在运动风险识别方面,常用的方法包括专家意见法、可行性分析法、现场视察法、环境分析法等,但并不是所有方法都适用于每一种管理情境,风险管理人员应当根据开展活动的实际需要选择不同的识别方法或者某几种识别方法的组合使用,确保将风险级别降到最低。

三、体医结合与校园运动风险管理

运动风险不但包括运动损伤(运动时擦伤、扭伤、拉伤等)、运动性疾病(运动性晕厥、运动性头晕、运动性哮喘、运动性腹痛、运动性血尿、运动性贫血等),还包括运动性伤害(运动时砸伤、扎伤、碰伤等),但无论是哪种情况,都离不开医疗的介入。可见,运动能促进健康,但也伴随着运动风险;医疗能治疗运动损伤、运动疾病和运动伤害,但不能替代运动对机体机能的康复作用。通过“体医结合”对大学生校园运动风险进行防控,以体育运动的方式促进健康,同时将医疗保健知识加入体育教育,防患于未然,减少运动风险的发生或者降低伤害度。

(一)基于体医结合下的运动风险评估

运动风险是伴随着运动的进行而发生的,评估运动风险首先就要从个体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如运动者的身体状况、有无疾病史等,而这些是可以通过新生入校后的医学健康体检和体质健康测试两种途径得到,通过对体检报告和体测数据的分析,我们就可以对学生个体进行健康状况评估、体适能情况评估和运动风险评估,让学生知晓自己的身体情况,同时也有利于我们从中区分出易出现风险的个体,并以大风险、中风险和小风险进行风险定级,将学生以风险等级的高低纳入到不同的运动风险监控人群中。

(二)基于体医结合的运动风险防控

虽然运动风险具有突发性、偶然性、破坏性、复杂性等多种特征,但如果防控得当,很多运动风险还是可防可控的。

1.建立健康档案,推出运动处方

首先,应指导学生高度重视医学健康检查和体质健康测试,并将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指导学生根据不同的健康问题评估运动风险。例如,存在心脏疾病的人士应回避剧烈的体育运动;身体状况欠佳、处于感冒发烧等疾病期也应回避大强度运动;特殊天气情况下,炎热天气、大风、下雨也应该回避体育运动等。其次,应结合医学健康检查和体质健康测试结果,建立学生个人健康档案,建议根据健康程度将学生分为不同的组别:健康组(身体机能无异常,体质测试达到良好以上者)、基本组(身体机能无异常,体质测试为及格段者)和异常组(身体机能有异常,体质测试不及格者),并按照各组具体情况制定相对应的多个运动处方,通过这种“体医结合”的方式在各组开展针对性的锻炼,达到健康组进一步提高身体素质,基本组提高运动能力,而异常组则加强保健康复功能的目的。

2.用好体育课堂教学,打牢教育“主阵地”

首先,利用体育课堂教学,加强对学生运动风险防范意识的教育。除体育理论课外,还应在潜移默化中加强日常教学过程的渗透。例如,在体育课教学中,体育教师可在课间将常见的运动损伤、运动疾病和运动伤害事件的成因、症状及处理方法分不同的小专题进行随堂讲授,让学生逐渐积累知识,掌握方法,学以致用,以达到自我预防、自我处理和自我保健的目的。尤其是异常组的学生,他们中大部分学生会因为身体原因无法进行正常的体育锻炼,而只能参加专门开设的体育保健课。对于这部分学生,不但要加强体育健身思想的传播,更要加强运动保健知识的传授,可以邀请体育界和医学界的专家进课堂讲授运动保健知识,促进身体康复。另外,还可以邀请医学界和体育界专研运动保健的专家学者为学生开展专题讲座,增加普及的范围和深度,防患于未然,通过学生自我监督达到降低运动风险目的,这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其次,强化体育教师的风险防范意识。在体育教学组织过程时,重点加强三方面:第一,学生方面,课前查阅学生的体检信息,对于身体特殊的学生分别标注,运动前询问学生的身体状况,做到区别对待;第二,环境方面,认真检查运动场地和器材,对存在危险隐患的地方设置警示标志并口头警告学生,坚决不用有损坏的器材;第三,管理方面,加强对学生的组织和管理,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安全高效地完成体育教学过程。

3.多部门联动,加强运动风险监督

现阶段,大部分高校的在校生人数少则数千,多则数万,校园运动风险的防控仅靠体育部门一家之力显然不够,学校医务部门、学工部门以及宣传部门都应该发挥重要作用。在开展各种体育活动之前,体育部门要做好场地、器材等的安全检查,尽量排除安全隐患,并负责组织开展活动;校医务室要确保设备和人员按时到位,做到一旦发生安全事件能第一时间进行处理;学工部门则负责选定参加的人员和现场组织,确保秩序井然有序;宣传部门则应做好日常的运动保健和运动风险预防常识的宣传,由此形成既多方联动又各司其职的多位效应。

4.利用移动健康管理,拓展医疗监督渠道

移动健康管理是指利用各种移动设备完成以健康数据为基础,以健康服务为手段,以改善和解决健康问题为目标的干预过程。移动可穿戴设备就是其中之一,它是指可直接穿戴在身上,或能整合到衣服或配件中的便携式设备。通过智能穿戴设备,就可以轻松检测运动中的心率、血压和运动前后的睡眠质量等,根据数据还可以及时把握运动强度,防止运动过劳,确保运动健康。

四、结束语

随着国家对青少年体育的高度重视,各级各类学校都在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赛事和活动,这些体育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活跃了校园氛围,提高了学生身体健康水平,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运动风险的发生率。分析众多的运动风险不难看出,医学在运动风险管理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因此高校运用体育、医疗共同为大学生进行风险防控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就目前来看,体医结合还处在起步期,发展存在众多困难。比如,体育界和医学界的深度合作不多,急缺既懂医又懂体的复合型专门人才,相关的培训机构不足,高校专业性培养力度不强等等。在这种情况下,更应该发挥现有的体育师资力量、校医务室等多种资源,加强与医学等其他行业的合作,开展多领域的合作、交流和学习,最大限度地降低学生的运动风险,并使之成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

猜你喜欢
体医结合体医校园
创建体医融合健康促进体系实践研究
后疫情时代安徽省体医融合现状的调查研究
体医结合背景下提升城镇老年人健康水平的策略研究
边界与可能:体医融合中的身体、技术与知识
“体医结合”背景下健身气功在普通高校的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体医结合”导向下对体育专业教学的影响
辽宁省“体医结合”模式下运动对肥胖人群身体形态的影响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体医结合”与大学生运动风险控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