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清华
摘要:在“体医结合”的背景下,普通高校健身气功教学不仅仅是身体的形,而是达到最高层次的教学——心的调节。健身气功拥有健全的理论体系,需要具备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中医的基础知识,只有掌握了这些传统文化知识,教师群体才能更好授业解惑。通过练习健身气功,可以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达到心静神宁的状态,真正起到”体医结合“的效用。
关键词:体医结合 健身气功 普通高校
“体医结合”是我国自古就有的一种利用身体运动的方式。通过健身气功代替药物治疗,提高人的免疫能力,使人身体回复至原来健康的状态,适用于亚健康人群、康复人群及有病兆人群。
如众所周知的“五禽戏”,东汉名医华佗在《庄子》“二禽戏”的基础上继承和创编了“五禽戏”,在《后汉书·方术列传·华佗传》中就记载,“体有不适,起作一禽之戏,……身体轻便而欲食。普施行之,年九十余,耳目聪明,齿牙完坚。”
2007年,五洲健身会又一次将“体医结合”的全民健身理念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国务院颁发的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的通知中明确指出:至2020年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要达到4.35亿人。扶持推广武术、太极拳、健身气功等民族传统运动项目。计划中明确提出,要加强全民健身人才队伍建设,将全民健身人才培养与教育等部门衔接畅通各类人才培养渠道。
高校是人一生中接受正规体育教育的最后阶段,如何培养一批具有健身理念的合格人才是高校当前应思考的问题。
1健身气功目前在普通高校开展的现状
1.1在普通高校开展的教学内容
国家体育总局在全民健身中推广和普及的功法共九套,称为老四套和新五套。但各普通高校由于受到高校选修课课时的制约,选修一学期记二分,一周二小节课,共十八周课,一共三十六个课时。目前在高校推广的功法大都是两至三套,包括八段锦、五禽戏和易筋经,在山西普通高校如大同大学已将八段锦纳人了全校必修课课程,而在开设健身气功内容的大部分高校中,健身气功依然为学生选修课课程。
1.2教师理论素养与教师重点的偏颇
1.2.1教师缺乏系统的体育养生理论知识
山西省高校教师中,只有3%的教师是各大体育院校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系体育养生专项方向毕业的,而大部分教师是各大体育院校的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特别是现35周岁以上的教师大部分都是体育教育毕业,在校时接触最多的是武术的教学内容,健身气功管理中心是2001年6月成立,以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为例,2003年成立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系,传统体育养生是学生必修课中的一门课程。除此外,学生还要学习历史学、中医学、中国武术史、中国文化概论、中医学基础等多门课程。
目前,在普通高校开设健身气功课的教师大都是体育教育毕业,从小习武,具有良好武术基本功的教师担任。在学校除开设健身气功选修课外,一般还同时开设太极拳或武术套路选修课,而健身气功教学不能完全等同于武术套路或太极拳,虽然它们之间是正迁移,在文化哲学理论上是一脉相承,但健身气功更需要具有一定的中医学理论为基础,而大部分教师只有解剖学基础和运动生理学基础,对中医理论知识缺乏,在教学中只是传授了动作技能,强调了动作要领,而对动作医理和疗效上并不能融会贯通。
1.2.2学练效果与“体医结合”有所偏颇
在教学中出现了要求动作规范化,特别是代表学院参赛的训练队伍,教师在教学中只重视了动作规范性教学,而忽视了功法独特的健身医疗效果,动作不仅要调形、调息,更重要的是调心。教师在教学中更多要求的是形似,忽略了健身气功保健治疗的功效。
健身气功每一个动作都具有医疗保健作用,要根循人体经络而练,如在易筋经卧虎扑食势中的最后一动,动作要领是:两“爪”下按,十指着地;前脚脚跟稍抬起,后腿伸直;随之塌腰、挺胸、抬头、瞪目,目视前上方。而如果教师只按动作要领教学,就很难起到这一动的医疗效果,这一动作练习主要目的是打开人体任督二脉,先抻拉督脉,再拉伸任脉,在练习时,背部要尽量塌腰、前伸,前伸到最远距离后再挺胸、抬头。这样练习才能起到此势的真正效用,如果只是根据动作要领做了塌腰、挺胸、抬头就很难起到锻炼医疗保健的效果。
1.3为学分而学
学生选报选修课程,据调查,目前,选修课的选报大部分高校都是网上进行选报,直到报满为止,每班的班容量大约在20-30人之间。所以第次选修课只有大约20%的学生可以选上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30%的学生是退而求其次,50%是无奈的选择,只能报所剩项目内容,在所剩项目中再选不太累的,或者是好拿学分的项目。而武术套路、太极拳和健身气功一般在女同学的心目中远远不及健美操、瑜伽、广场舞受欢迎;在男同学热门选项中球类项目占据第一位,武术散打也深受欢迎,而套路、太极拳、健身气功自主选择的只是少部分,对中华文化理解有一定深度的学生则会选择。大部分上课的学生,是别的项目全部报满,被动的选择。健身气功考核的标准往往是学生跟随音乐伴奏完成所学内容就为合格。学生选报大部分是为学分而学,并非个人主观意愿的选择。如在某高校调查中,全班三十人,只有五人是自愿选择,因为对武打小说中的易筋经感兴趣,对中国名医华佗感兴趣,想知道五禽戏到底是如何健身的;十六人在选报之前根本不了解健身气功是什么,九人是被动选择。
2健身气功在高校开展的对策研究
2.1提升教师的教学理论水平
“体医结合”的提出,为健身气功的教学指明了方向,同时也对从事健身气功的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不仅要会练,练好,练规范,更要懂医理,懂得每一个动作的疗效,对健身气功的每一个动作主要针对哪一部位,如何练习医疗效果更好,针对每位学生所需要的不同,开出针对性的运动处方,这对担任健身气功的教师提出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教师如果能把不同习练目的的同学都吸引住,使其认为学有所得,终身受益,那么教師必须在动作技能完全掌握的情况下,不断加强教学理论水平的提升,提升自己的文化底蕴和中医常识知识。教师能够面对不同的学生所面临的自身问题都一一解决,通过教学和学生自身的练习,让学生解决失眠、便秘、心烦、记忆力减退、腰酸腿困、全身乏力、没有食欲、整天萎靡不振等身体不适的现象。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教师不断学习,具备基本的中医学理论基础,能开出适合的、科学的运动处方。endprint
要求教师全面熟悉了解健身气功的每一个动作,及其功理效用,并能在讲解时,讲出动作的经络走向,以及每一个动作的阴阳转换,使学生学练起来更加清晰,效用更加显著,增强学生学练的兴趣,从而使健身气功成为学生调理身体的一种手段,达到体医全面的结合。
2.2开设健身气功系统的理论知识
2.2.1传统文化在健身气功练习中的作用
健身气功最高层次的调心是涵养道德,自古就有“欲修其身,先正其心”,具有中华传统文化深厚底蕴是涵养道德的基础,开设中华传统文化,使学生在学习中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德及传统体育养生的理论基础,更好的理解健身气功重在修心,培养美德。
在练习健身气功中慢慢学会控制情绪,陶冶情操,去私心。认真领会中国传统文化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真正含义,并能从自身做起,尊师重道,德艺双修,真正进入真、善、美的思想境界。
在练习健身气功的过程中,将中国传统文化的阴阳哲学思想,贯穿到练习动作的每一招每一式中,如八段錦中的两手攀足固肾腰,在起身时,动作要领是:两掌沿地面前伸,随之用手臂带动上体起立。如果这一动作按文字来完成,整个动作都是手臂前伸,阳的运动。当我们知道每一势都有阴阳时,那么我们就要用传统文化来找寻阴的动作在哪,又有什么作用。而此势功理作用是固肾壮腰,起身时刺激督脉以及命门、阳关、委中等穴。而如果此动只有阳,而无阴那一定是错误的,阴就在手臂前伸时,我们的臀部要向后引,这样手臂与臀便形成一个对拉拔长的劲力,即阴阳,如此法练习,动作功效显著,同时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的阴阳哲学理论。
2.2.2中医理论在健身气功练习中的重要性
健身气功的作用就是抻筋拔骨,疏通经络,行气活血,强壮脏腑,改善人体机能,平衡体内阴阳,安静大脑,提升个人修养,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达到“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健身气功的很多动作离不开中医的理论学说,如五禽戏中的“鹿奔”,第二势动作要领是:“身体重心后移;左膝伸直,全脚掌着地;右腿屈膝,低头、弓背,收腹;同时,两臂两旋,两掌前伸,掌背相对,拳变‘鹿角。”身体形成一个竖弓、一个横弓。通过打开大椎、背后拱,腹内收,内夹尾闾,后凸命门,整个脊柱后弯,背部得到充分的伸展和拔长,从而达到疏通督脉,加强了人先天与后天之气的交流,振奋全身之阳气的作用。
健身气功离不开中医学理论,其创编的基础就是依据中医的经络学说、脏腑学说和精气神学说。古人云:“形不正则气不顺,气不顺则意不宁,意不宁则神散乱。”调身是健身气功的基础,调息是中介,而调心又主导调身和调息。练习时思想上要进入一个放松和安静的状态,心情舒畅,精神内守,内境不出,外境不入,达到心意合一,起到调节全身功能的作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