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知识结构构建路径的研究

2019-01-20 15:42吴会丽刘世波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知识结构实践性专业化

吴会丽,刘世波

(1.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北京101101;2.北京物资学院,北京101149)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的颁布和实施为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指明了方向。伴随着辅导员专业化建设的不断深入,辅导员知识结构构建研究日益成为必要。同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势和新任务也为辅导员知识结构完善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研究辅导员知识结构构建问题不仅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同时也是实现辅导员专业化的客观要求。

一、研究辅导员知识结构构建问题的意义

(一)有利于完善辅导员知识结构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向辅导员知识素养和知识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然而,对辅导员知识不能一概而论,无论是从内容、分类还是特点等各方面看,都需要具体分析和研究,否则我们既无法廓清知识间的联系与轻重缓急,更谈不上知识结构的构建。从辅导员需要掌握的具体知识看,既包括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也包括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人文社科等基础知识,还包括就业、法律、计算机等具体知识。从辅导员知识的分类讲,由于依据和分类标准的不同,人们更是将辅导员知识进行了多种多样的划分。比如,有的学者认为辅导员的知识结构应由思想政治工作知识、教育与心理知识、广泛的社会文化知识和一定的科学技术知识四个方面构成;有的学者认为,高校辅导员的知识仅仅包括理论性知识与实践性知识两大类;有的学者则将辅导员专业化知识具体分为: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一般科学文化知识;还有的学者将辅导员知识分为了三个层次:核心知识、重要知识和外围知识。从辅导员知识的特点看,辅导员知识具有广泛性、综合性、实践性、个体性和动态性等特点。从以上分析看,完善辅导员知识结构的前提是对辅导员所需知识的具体分析和研究,既包括对知识内容的研究,也包括对知识特点的研究。

因此,辅导员知识结构构建路径研究是建立在对辅导员知识结构的分析和研究之上的。辅导员知识结构的构建是一个相对系统而又复杂的过程。其中知识视角是辅导员知识结构构建的一个重要的视角,其基本路径即是依据辅导员知识的内容和分类进行逐一构建。

(二)为辅导员队伍建设提供现实路径

辅导员队伍建设内容涉及多个方面,包括辅导员的选聘、培养、管理、考评及其职业发展等。其中,辅导员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是辅导员队伍建设中最为核心的任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提高辅导员的工作效能,全面提高其育人、管理和服务能力。而要做到这一点,自身素质的开发、优化和提升就成了关键。据安徽2009年针对全省93所高校辅导员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安徽省高校辅导员队伍仍然以本科学历为主体,硕士和博士学位研究生比例偏低,甚至还有一些专科生和退伍军人。从专业结构上看,大多数辅导员没有专门学习过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专业知识与理论。由此可以看出,制约辅导员队伍建设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辅导员素质问题。现在辅导员队伍不仅是学历的问题,更是专业的问题;不仅有专业问题,也有知识结构问题;不仅仅是工作态度的问题,更是知识基础的问题。因此,辅导员知识结构构建研究,一方面有助于准确把握当前辅导员知识结构状况,另一方面也为辅导员知识结构的构建提供了方向和参照,将有利于辅导员队伍建设向纵深发展,以辅导员知识结构为视角加快辅导员队伍建设。

(三)是实现辅导员专业化的重要保证

辅导员专业化意味着通过严格筛选和选拔,经过专业化的训练和培训,形成一支相对稳定的具备专业技能和专业素质专门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专职队伍。这支队伍要有专业的从业标准、专业伦理和相应的专业社会地位。在某种意义上讲,虽然现在辅导员专业化和职业化共识已经基本达成,但是这并不代表人们不需要对辅导员专业化的可行性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和研究。事实上,人们一直在辅导员专业化建设过程中进行审视与反思。归根结底,辅导员的专业化是必须存在专业的事情去做,并且只有专业的人才能去做,具有不可替代性。而在这里直接牵涉到另一个更为本真的问题,就是辅导员的职业角色定位问题。如果将辅导员工作仅仅看作是一种日常事务管理工作,那么我们认为它更多依靠的是经验积累和熟练程度,在这一意义上,辅导员还很难说谈得上是专业化。而如果将辅导员工作的核心定义为学生的思想引导、精神缔造、生命意义建构的话,那么辅导员工作就不仅仅是一项技术,更是一项艺术。辅导员工作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要求非常高。因此,必须加强辅导员培养培训,不断完善辅导员队伍知识结构,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在这一意义上讲,辅导员专业化的前提是存在一支相对稳定的具备专业化知识体系的专业队伍,其中的核心是专业知识结构体系的形成和存在。因此,辅导员知识结构构建研究是实现辅导员专业化的重要保证。

二、辅导员知识结构构建的基本原则

(一)以学生为本

辅导员知识结构构建的首要原则即是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其具体内容包括知识结构构建必须建立在对新形势下大学生特点的把握和认识之上,建立在满足大学生发展的实际需要之上,目的是促进全体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辅导员知识结构构建首先要面向全体学生。这里的全体既包括纵向的按时间和年级划分的不同阶段的学生,也包括横向的按照发展层次不同、需求各异的各类学生。所有辅导员知识都是在针对这些学生的工作中生发出来的,诸如新生入学教育的相关知识、就业指导的相关知识、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和正确引导思想过激学生的相关知识等。

辅导员知识结构构建还必须是建立在对当下学生特点的深入研究基础之上的。学生的变化发展决定了辅导员知识不是一个相对固定的知识体,而是动态的不断变化发展的。因此,辅导员知识结构构建的第一个原则就是强调对学生的研究,特别是对当下学生新特点的研究,对当下学生实际需求的研究。也正是当下大学生新特点,从根本上决定了辅导员知识的发展方向。诸如网络虚拟空间的出现,使广大辅导员必须掌握网络知识,掌握网络知识与特点,并逐渐探索网络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特点;又如,全球化新形势对大学生思想意识形态的冲击问题以及就业竞争压力日益严峻形势下的毕业生心理疏导问题等,都需要辅导员根据学生的新特点、新问题不断学习、研究,更新观念与知识结构。

辅导员知识结构构建以学生为本的另一层含义是构建的向度和目的问题。辅导员知识结构构建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发展,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学生的发展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相一致。这里的发展存在两个向度,一个是实现学生自身的最高价值,作为最高存在物的学生自身的发展;另一个是引导学生发展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一致,引导学生成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面向工作实践

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指出,“我们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真理来源于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此,辅导员知识结构构建的第三个重要原则就是要面向实践,在学生工作实践中不断创新,完善辅导员知识结构。首先,辅导员知识结构更新和完善的动力最终来自学生工作的需要。辅导员知识结构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原因在于,辅导员在工作实践中感到自己的知识结构无法满足工作需要所致。当下的学生工作新形势给辅导员工作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无论是学生自身的问题,还是国家、社会和国际形势问题,都给学生工作带来了极大挑战。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才被提出。辅导员完善知识结构的过程,其实质就是辅导员在工作实践中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辅导员知识结构是否相对完善也有待于实践的检验。

同时,辅导员知识结构构建面向学生工作实践的原则早是与另一个问题密切相连。那就是辅导员知识的特点。一如前述,辅导员知识具有广泛性、综合性、实践性、个体性和动态性等特点,其中实践性和个体性是两个最为显著的特征。也正是在这一意义上,辅导员的学历和能力不是一回事,知识和素质也不同。因为辅导员工作需要的不仅是大量常规知识,还需要大量的富有个性、实践性强、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默会知识”。对照辅导员工作实践,我们发现辅导员工作不仅需要大量的明确知识,而且更需要大量的难以言传的个性化实践性知识。也正是基于这样一个原因,有的著者专门针对辅导员的知识特征进行论述。胡友志认为,辅导员实践性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决定了高校辅导员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工作成效。这种实践性知识体现了高校辅导员的专业性,是辅导员专业化的主要知识基础。而孙伟则着重强调了辅导员非权力的影响力,实际是在凸显辅导员高度个性化的政治素质、品德修养、人格魅力和心理素质等非明确知识的重要性。因此,我们认为辅导员知识结构构建的一大原则,即是面向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知识结构,特别是默会知识的完善。

(三)服务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与辅导员知识结构构建直接相关的另一个问题就是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和功能作用的问题,可以说,这一问题直接决定着辅导员知识结构构建的另一向度。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辅导员知识结构构建和辅导员队伍建设是一项事关全局的系统工程。它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培养,关系到高校和社会的稳定大局,关系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复兴。因此,辅导员知识结构构建不仅要研究学生,更要研究政治,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掌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认清激烈国际竞争背后意识形态的较量。唯有如此,才能以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和坚定的社会主义立场和信念去引领学生,使他们成长为可靠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自觉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因此,辅导员知识结构构建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为核心,以服务于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为导向。

三、辅导员知识结构构建的多视角分析

辅导员知识具有广泛性、综合性、实践性、个体性和动态性等特点。在完善辅导员知识结构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面向学生工作实践,服务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而辅导员知识结构构建也必须采用多视角进行分析和探讨,下面拟就辅导员视角、管理部门两个视角对辅导员知识结构构建路径进行详细论述。

(一)辅导员视角

在某种意义上讲,辅导员知识结构的构建过程实质就是辅导员依据知识结构的内容和分类逐一学习和掌握的过程。一如前述,辅导员所需要的知识比较宽泛,且具综合性,其显性明确知识的基本内容涉及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就业、法律、计算机等,当然还包括大量的默会知识。

针对最基本的显性明确知识,它基本上属于辅导员上岗最基本的条件性知识,换句话说,掌握这些知识不一定能成为一名优秀的辅导员,但是作为一名辅导员必须要掌握的最为基本的知识。这些知识的特点是非常明确的,学科性较强,通过辅导员自身的努力和学习可以逐渐掌握。因此,在新辅导员上岗之前,不论专业背景如何,都存在一个丰富和完善辅导员知识结构的过程,依据辅导员所必须的知识结构对比自身,找出差距,对照学习与完善,当然辅导员知识结构的完善也需要一个过程。因此,辅导员可以遵循从核心知识到重要知识再到外围知识的路线进行构建。如果不是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为核心的思想政治教育相关专业的学生,首先需要掌握的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内容,其次是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再到一些具体知识的学习与构建。就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形式看,这部分基本知识完全可以通过辅导员自学和岗前培训进行。

就默会知识而言,更多需要辅导员在学生工作实践中不断地摸索、反思和体悟。这就要求辅导员要善于观察与思考,勤于反思和总结,不断积累和改善。“默会知识”是由英国哲学家波兰尼首先提出的,被认为是“一种无法言传的技艺,不能通过规范流传下去,因为这样的规范并不存在。它只能通过师傅教徒弟这样的示范方式流传下去。”波兰尼认为:“人类有两种知识。通常所说的知识是用书面文字或地图、数学公式来表述的,这只是知识的一种形式。还有一种知识是不能系统表述的,例如我们有关自己行为的某种知识。如果我们将前一种知识称为明确知识的话,那么我们就可以将后一种知识称为默会知识。”这种知识尽管我们知道,但难以言传,它具有强烈的个体性、实践性、情境性、文化性和非逻辑性的特征。波兰尼认为:“波兰尼认为师徒制是传递默会知识最有效的途径和方式”。这不仅让我们想起中国古代的木匠学习过程,还有更多的传统技艺教授方式。所谓真传,就是通过这样的途径进行的。反观辅导员的知识结构构建,关于辅导员工作中默会知识的学习与传授,我们就要强调辅导员的学做结合、新老辅导员传帮带、案例分析与研讨、辅导员经验交流会的重要作用。这些或许是传递辅导员默会知识最有效的途径,也是辅导员走向成熟最快捷的方式。

(二)管理部门视角

辅导员知识结构构建与完善离不开政策和制度的支持与保障。作为高等教育主管部门在辅导员知识结构构建中,从政策和制度层面上应做好一下几点:首先,在准确定位辅导员角色以及明确辅导员职责的基础上,制定辅导员职业标准,规定辅导员从业资格时务必充分、重点考虑辅导员知识结构因素,务必从学科背景、专业素质和知识结构等方面做出明确规定,严把入口关。其次,完善辅导员专业课程体系,推进辅导学科建设。辅导员知识结构构建最有效、最直接的方式和途径就是辅导员专业课程体系的建立与完善,辅导员学科建设的不断推进。在辅导员博士生培养的基础上,尽快完善课程体系和学科平台,当务之急是面向全国辅导员进行推广,以满足广大辅导员知识结构构建的需求。再次,完善辅导员培训机制,搭建辅导员培训平台,规范辅导员培训内容。在辅导员专业课程和学科建设没有完善之前,对于辅导员知识结构的构建,培训显得尤为重要。一如前述,辅导员知识的实践性和默会性特点,使得针对辅导员知识结构的培训更加成为一种必要。因此,教育行政部门必须加大辅导员培训组织机构建设力度,构建分阶段、分层次、多形式的辅导员培训体系。最后,搭建辅导员协会组织,扩展辅导员交流平台。辅导员协会组织的构建不仅有利于辅导员之间的经验交流与沟通,进而丰富和完善辅导员知识结构,而且也必将激发辅导员开展专业学术研究的积极性,促进辅导员知识的专业化水平,从而有利于辅导员专业理论水平的不断提高。

如果高等教育主管部门是辅导员知识结构建构相关宏观政策的制定者,那么高校本身则是这些政策制度的贯彻落实与执行者。一方面,高校在辅导员知识结构构建过程中将教育主管部门的政策和制度具体化;另一方面,各学校也结合自身特点,凸显学校自己辅导员知识构建中的特色。具体说来,各学校在辅导员准入机制中,可以将学历、专业背景、实习和工作经验等规定的更加详细,更加符合本校辅导员管理和发展的要求;在辅导员培训机制中,各学校在积极组织辅导员参加上级主管部门举办的辅导员培训基础上,针对本校辅导员的知识结构有重点、有选择地开展培训;高校在搭建辅导员经验交流平台方面优势更加明显,高校可以根据本校特点自主进行校际交流,还可针对校内各学院,举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辅导员沙龙,同时还可以针对某一问题灵活开展专题式研讨等。另外,从微观的角度,各高校还可以有针对性地制定各种规章制度,以促进辅导员知识结构的丰富与完善。诸如,新老辅导员的“传——帮——带”制度、辅导员学术科研奖励制度、辅导员学历学位进修制度等,所有这些都将对辅导员知识结构的构建与完善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猜你喜欢
知识结构实践性专业化
生产专业化促进农户收益提升
实践性是劳动教育课程的第一性
“学导行”实践性德育路径探幽
中职学校现代农艺专业实践性教学改革探究
促进幼儿园保育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策略
对幼儿园听评课专业化的思考
把握核心概念 优化知识结构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概率统计知识结构与方法拓展
探究性教与学在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中的实践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