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绿色农业发展路径研究
——以河南信阳为例

2019-01-20 15:42王宇平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信阳农产品绿色

王宇平

(信阳农林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

当前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着资源条件与生态环境日益严峻、持续发展缺乏支撑的问题,特别是随着食品安全、生态安全问题的逐步凸显,绿色农业作为优化农业生产方式、保护生态资源、提升农产品质与量的重要途径,是现阶段破解农业发展新难题的必由之路,也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然选择。在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进程中,河南信阳绿色农业的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过去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忽视农村生态与社会的可持续性,导致绿态农业发展呈现出质量不高、规模较小的情况。本文通过对河南省信阳市绿色农业发展的调查,分析限制其发展的主要因素,探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加速推进绿色农业发展的路径,助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和乡村振兴。

一、信阳绿色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信阳生态农业发展迅速,但仍普遍存在一些制约绿色农业发展的因素。

(一)农业基础设施依然薄弱

绿色农业的发展必须以一定条件的基础设施作为保障。虽然信阳市修建了不少以水库、闸站、灌区、河道堤防为主的蓄水、灌排防洪工程设施,但还不能完全满足现代绿色农业生产的需要。信阳现有的大部分水利工程建成于20世纪60到70年代,建设标准低、配套不齐全,加之长期运行、设备陈旧,缺乏完善的维护和管理,难以真正起到及时排涝和灌溉的作用,影响农业生产安全。近年来,信阳市加大高标准粮田建设力度,但截至2017年只建成504万亩,仅占全市耕地面积1259.5万亩的40%,大部分农田仍达不到旱能浇、涝能排的生产条件。即使是已建成的高标准粮田,由于建设项目来源不一、田间工程建设内容不一、每亩投资额度不一,导致建设标准很难一致,故已建成的高标准粮田与现代化绿色农业高标准粮田的目标还有一定差距。

(二)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

长期以来,信阳市农业增长方式较为粗放,主要通过投入大量的农药、化肥、农膜等物资换取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一方面,虽然具有较为丰富的水资源,但长期的粗放经营导致相当数量的河流水体富营养化严重;而早期农药、化肥的盲目使用,致使实际利用率低,大部分都残留在土壤中,不仅造成资源的浪费,也带来环境污染、土壤板结等问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大量使用农膜等物资后期却没有进行回收、处理,又进一步加剧了土壤和水体污染。另一方面,乡镇企业的迅速增加和快速发展,却欠缺环保意识和监管,致使工业“三废”对农村周边的土壤和水源造成了更严重的污染。过去长期的粗放式农业经营和工业污染导致耕地养分含量有机质和保水保肥能力逐年下降,对农业生产环境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威胁到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也给发展绿色农业带来了阻碍。

(三)农业资金投入不足

相较于传统农业,绿色农业的发展需要大量、长期的资金投入。作为基础性产业,农业需要政府的财力支持,但由于信阳地处经济欠发达地区,收支矛盾较为突出,导致财政资金对农业的投入难以满足现代绿色农业发展对资金方面的需求。而农户方面,由于传统观念的束缚,绿色农业回报周期长、风险大,短期来看经济上的投资回报与非农产业或传统农业相比没有足够的优势,故多数农户的自有资金不愿流向绿色农业,又进一步加剧了其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而本有实力为绿色农业发展助力的金融机构,出于风险考量和提高资金运营效率的压力,支农资金有限,无法满足绿色农业的发展需要。

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加快信阳绿色农业发展的建议

绿色农业近两年的较快发展积极推动了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但信阳市绿色农业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本文从以下五方面提出促进信阳绿色农业发展的建议:

(一)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绿色农业的发展客观上要求完善的农业基础配套设施和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而在自然生态环境条件较好的信阳,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成为夯实绿色农业生产基础的关键。一是要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兴修堤防、大中小型灌区等,为建成大面积的旱涝保收农田、农田林网打好基础,增强农业生态的自我调控能力。二是要建立资源再生利用的相关设施。不仅要继续推广大面积种植紫云英等绿肥作物,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地力,还要建立相关设施以确保秸秆还田、高温堆肥的顺利开展,实现资源的可循环再生利用。三是建立农村垃圾回收中转系统。不仅大力宣传农村垃圾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危害、普及分类知识,还必须严格监管乡镇企业的污染处理,并建立实用的垃圾回收中转系统。在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中,要突出抓好高标准粮田建设,以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农业抗灾能力,最终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信阳市地形以丘陵、岗地为主,农田改造、平整土地工程投入量相对平原地区需要更多的资金,信阳市必须把握各种支农项目等加大力度向国家、省里争取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有计划、有步骤地将剩余中低产田改造成高标准粮田,以发展绿色农业。

(二)防治农业污染,保护农业生态资源

在农业生产全过程中,要始终贯彻绿色理念,充分利用信阳生态环境的资源优势,努力打造全国知名的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提高农产品质量和知名度,做大、做强信阳农业品牌。第一,要在基层大力推行减量生产和清洁生产技术,规范生产行为、控制农药残留、净化产地环境,严格控制环境不友好化肥、农药使用。第二,要继续深入开展测土配方施肥,不断提高化肥使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对蔬菜、茶叶等园艺作物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在水稻种植区,扩大紫云英等绿肥种植面积,引导农户使用有机肥;利用现有沼气工程,开展沼肥综合利用。三要大力推广秸秆机械深耕还田技术,提高秸秆资源化利用水平。四要加大水稻、茶叶、蔬菜等作物绿色防控技术推广运用力度,积极扩大性诱剂诱杀、色板诱杀等技术覆盖面。五要积极推广高效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扩大范围实行耕地轮作、休耕、替代种植等多种方式,确保农业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总体得到有效遏制。

(三)推进农业标准化,提升农产品竞争力

农业生产标准化是提高农产品质量、保障农产品安全的基础,是发展绿色农业、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举措。一是积极制定、推广主导农产品的生产技术操作规程,深入推进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积极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标准化生产,实现生产设施、过程和产品标准化。一方面,要求在完善生产标准体系时制定生产标准和操作规程简明易懂、可操作性强;另一方面,要与农业类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建立合作,建立完善科技支撑体系和质量监管体系。二是开展“三品一标”认证工作。积极引导达到一定规模、实施标准化生产、产品质量达标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及时申报“三品一标”认证,并为其提供便捷服务。三是强化农产品知名品牌培育。加快构建以“三品一标”产品为基础,以原产地整体品牌为龙头、区域公用品牌和企业知名品牌为主体的农产品品牌体系,打造本地特色农产品知名品牌。

(四)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要实现绿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实现农业的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的有机结合,形成生产销售联动和一、二、三产业融合的经营格局,把农业产业化经营贯穿于绿色农业发展的全过程。一是要坚持把发展壮大农业龙头企业作为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的主要途经,按照优先扶持和做大、做强农业龙头企业的指导思想以及集群化、园区化发展的原则,以原料供应基地建设为重要抓手,通过实施龙头企业培育工程,相对集中的建设一批不同规模、高低档次的农产品加工贮藏园区,吸引各类食品加工企业入园、到区发展,切实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实现农业龙头企业的积极有效发展。二是要积极鼓励支持发展各类新型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大力推进农产品行业协会发展,努力从多个角度提高农业的延伸效益。三是要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扶持力度和规范管理,促进其健康有序发展。

(五)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

绿色农业的发展和推广需要有一支高素质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信阳市可以统筹利用各类公益性机构和有条件的市场主体,继续大力开展农民教育培训,努力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让从事绿色农业的农民真正从经验型转向知识型、从单干型转向组织型、从身份型转向职业型、从被动型转向主动型。培训内容必须结合实际科学制定,以提升新型职业农民综合素质、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能力为目的,造就具备知识、掌握技术、善于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且要注重在广大农村挖掘、扶持、培养一批农业职业经理人、经纪人、乡村工匠、文化能人和非遗传承人。在加强集中培训的同时,要继续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建立新型多元化农技推广体系,强化农技推广服务的公益性职能,为新型职业农民提供技术支持。

猜你喜欢
信阳农产品绿色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绿色低碳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战“疫”大考中的信阳答卷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信阳诗群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赤子心 信阳情
信阳茶魂
农产品争奇斗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