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教育理念下学分银行利益主体需求调查研究

2019-01-20 15:20祝珊珊纪梦超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12期
关键词:终身教育学分成果

祝珊珊,张 璇,纪梦超

(江苏开放大学学分银行管理中心,江苏 南京 210036)

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建设学习型社会已成为国家发展的战略目标[1]。“学分银行”是在终身教育理念的基础上产生的,模拟或借鉴金融银行功能特点,旨在衔接各级各类教育,搭建纵向衔接、横向贯通的终身教育“立交桥”[2]。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2010-2020年)》提出的“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建立学分银行制度”政策[3],全国各地纷纷投入到学分银行建设中。

江苏省终身教育学分银行于2013年12月成立以来,开展了一系列的制度建设和实践探索。2016年底,网络服务信息系统正式上线后,通过成立学分银行合作联盟推动各高校、技师学院、行业协会、学会组织、培训机构和公司企业等加入学分银行,为各自服务的学习者开设终身学习账户,认证存入学习成果。2018年学分银行APP上线运行,截至2019年10月,合作联盟扩展至28家,学习成果名录5115项,开户数超过63万,存入学习成果117万余条。然而与国家开放大学学分银行、上海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和浙江省终身教育学分银行相比,网络服务平台开户数和存入学习成果数上差异甚巨。对此,现从学习成果相关利益主体的需求出发,结合工作实际进行调查,以期通过调查发现利益相关者对学分银行的期待,明确业务发展方向,优化网站和APP功能,改善用户体验,增加用户黏性,并在加强宣传力度、改善宣传途径和方法等方面产生积极作用。

一、学分银行利益主体需求调查结果与存在问题

本研究主要以在校学生和社会成员为对象,采用网络问卷与实地访谈相结合的调查方式。调查内容围绕参与者基本信息,对学分银行的认知水平,从学分银行学习成果积累、转换和认证相关功能情况三方面展开。共回收833份网络调查问卷,经过数据清洗,获得813份有效问卷,问卷有效率达97.60%。经统计,身份信息属于在校生的有211人(占26.0%),属于社会人员的有602人(占74%)。年龄区间为16至62岁,男性有397人(占48.8%),女性有416人(占51.2%)。从学习形式来看,在校生211人中,除去缺失值,开放教育专科有87人(占36.4%),其次是三年制高职有67人(占28.0%),开放教育本科有30人(占12.6%),普通本科有15人(占6.3%),五年一贯制高职5人(占2.1%),中职有4人(占1.7%)和其他3人(占1.3%)。从IP地址来看,主要集中在江苏地域有752人(占比92.5%)。通过调查,发现存在的问题总结如下:

(一)社会大众对学分银行认知度不高

调查结果显示,有44.9%的人知道有江苏省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其中,只有261人了解学分银行,超过2/3的人完全不了解。在走访交流过程中,很多同学提出“学分银行是什么”“学分银行能干什么”等疑问。甚至有学生对学分银行有一定误解,以为学分银行是金融机构,经营“财富”,或把学分银行功能当成在线学习平台,更令人不乐观的是相当多的人没听说过学分银行概念。如果对学分银行都缺乏基本认知,那更不可能有明确的学习成果认证、积累和转换的行动,说明目前学分银行建设带有很大程度“自娱自乐”性质。究其原因,一方面,学分银行回应各相关利益主体需求不够,如对学习者拥有比较多学习成果状况并不掌握,建设自身定位还不清晰,服务的广度和深度还极不充分;另一方面,说明学分银行还“没有用”,一项事物只要有用,自然就会吸引人使用,但目前学分银行在实际生活中还没有“必须”的功用。

(二)学分银行宣传途径和宣传力度不够

大量的人不了解江苏省终身教育学分银行,从另一角度反映出组织机构对学分银行的宣传与普及还远不到位。学分银行理念在学术界备受关注,但研究成果并未真正进入众多学习者范围。在被调查者了解学分银行的途径中,经“学校同学/老师介绍”途径了解最多有193人(占73.9%),互联网网络搜索131人(占50.2%),学分银行宣讲活动77人(占29.5%),亲戚朋友或单位同事介绍73人(占28.0%),其他7人(占2.7%)。由此可见,学分银行宣传途径有限,依赖“社会关系网”的构建,宣传方式比较传统陈旧,缺乏对新媒体的有效利用。71%的人通过手机客户端提交答卷,说明新媒体是信息推送主力,我们由于思维固化,对新媒体发展认识不足,未能挖掘发现学分银行的宣传点。调查来源表明,晚上7点-10点是答卷提交高峰期,但我们还未能抓住这一时间点设计出有效的宣传方案。同时,宣传资金投入有限,宣传覆盖面不全,无法达到理想的宣传效果。

(三)学分银行信息平台体验不佳

调查结果显示,只有17.6%的人使用过学分银行的网络服务或客户端手机APP平台。回馈反映学分银行平台和手机APP使用率不高,存在开户注册流程不畅、学习成果认证流程复杂、导入学习成果数据困难和无法实现积分兑换奖励等一系列环节问题,最终导致学分银行信息平台体验不佳、用户流失率高、用户黏性和活跃度低。学分银行信息平台是与各个利益相关主体发生关联的重要媒介,但目前管理类平台的基本是建立在运营管理者的快捷便利前提下,而不是用于在使用者顺畅服务上面。运营管理者为了保证学习者的个人信息准确,后台需要人工实名认证,在系统中提前预设的各种学习成果名录不能包含全部分类。学分银行平台需要转变服务站位,权衡平台数据真实质量和用户体验之间的取舍尺度,提升服务质量。

(四)学分银行缺乏权威性和公信力

通过2019年9月21日江苏省终身教育学分银行举办的建设论坛中专家们主题汇报可知,学分银行的发展需要政府发挥导向性支持作用。上海教育主管部门逐年专门发文,要求全市高校、社会培训机构作为上海学分银行业务网点或受理点,将学生及其成绩存入学分银行,同时与人社主管部门合作,通过学分银行开展双证融通试点;浙江教育主管部门不仅每年发文要求社会培训成果存入学分银行,还将存入量与当地常住人口的比例作为年度教育绩效考核指标;国家开放大学则是将全国开放教育的学生数直接存入学分银行。江苏省终身教育学分银行为省内常住居民建立终身学习账号,记录不同阶段的各类学习成果。但在实地调查中发现,有人认为江苏省终身教育学分银行是江苏开放大学的内设机构,只服务校内学生。市县开放大学对学分银行管理分中心建设的热情,很大程度上寄希望于可以自由认证其他各项成果转换为开放大学学历教育的课程,一旦这一点不能得到实现,参与热情就会急剧萎缩。这显然背离学分银行建设的初心,导致学分银行缺乏权威性和公信力。

(五)学习成果认证需求响应不足

调查结果显示,参加校外培训课程经历的人数众多(占40.6%),学习者课外学习成果丰富,涉及出国必备、专业领域、入职门槛、技能提升等多个领域。其中问卷参与者学历层次专科和高职居多(占66.5%),年龄区间在21-40岁的人最多(占67.4%)。这跟开放大学学生层次有关,但也反映出高职和专科学习者看重学历提升,这个年龄阶段又为就业黄金年龄段,学习者寄希望于学历的提升对职业生涯方面有所助益。89.9%的被调查者愿意将自身获得学习成果存入学分银行信息系统。对学分银行的期待由高到低排序依次是:课程、培训与讲座信息(占71.8%),可替代考试科目的证书数量(占70.5%),企事业单位的招聘信息(占68.6%),可转换学分的课程数量(占68.3%),学习积分的兑换途径(占62.5%),其他(占3.0%)。这一结果与现实感知有较大差异。在以往江苏开放大学的学分转换中,每年申请学生比例数并不高。再次说明机构对宣传与推广还极其薄弱,对相关社会教育、职业教育成果认证的需求响应还很不足,前期没有充分对学习者这一最大利益群体予以充分关注。

二、基于利益主体需求的学分银行建设发展对策与建议

学分银行要沟通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促进终身教育体系构建,最终形成人人参与终身学习的整体社会环境[4]。学分银行可持续发展需要从利益相关者角度审视业务,针对前文所述调查情况,笔者提出一些改进思路与建议:

(一)进一步明确学分银行的功能与定位,提升社会公信力

现行《江苏省终身教育学分银行管理办法(试行)》规定学分银行是以学分管理为服务基础,提供个性化终身学习服务。看似清楚,实质功能与定位不清晰。学分天然与高等学历教育相联系,而国内高中之前几乎普遍不用学分。按照这样的规定,容易把学分银行和一个教育机构相混淆。本次的调查访谈,也充分说明问题的根源在于学分银行定位不明、功能不清,因而无法产生明确的效用,也就不能有明确的存在价值。目前,教育主管部门正梳理已有文件、政策和制度,其中《江苏省终身教育学分银行管理办法(试行)》就属于要修改的文件。我们将充分利用本次调研数据与信息,为后续的文件修订提供有效的参考,明确学分银行的性质、功能、组织架构与服务体系,明确学分银行管理中心的地位、作用与职能,开展多样化学习成果认证,提升社会公信力,吸引各类主体主动、积极加入学分银行。

(二)拓宽学分银行的宣传普及覆盖面,扩大业务宣传

提高社会公众对学分银行的认知,亟需多方位扩大宣传力度。第一,全员宣传,每个工作人员以宣传为己任,提升宣传意识;增加面向工作人员的宣传培训,提高宣传水平。第二,广泛宣传,利用微课微博、小视频、小程序等新媒体技术,整合宣传材料,高质量、多渠道对社会大众进行广泛宣传。第三,延伸宣讲,利用参加学术会议、培训会议、工作会议等机会,宣传普及学分银行概念,推广学分银行业务,分享学分银行最新理论研究成果。第四,增加宣传投入,合理使用资金投入,增加广告、视频软文等宣传手段,提升学分银行用户转化率。

(三)加快社会教育、职业教育的成果认证探索,激发社会需求

学分银行的属性就是在学分制基础上设立的一种便于学习者学习成果积累、转换和认证的制度[5]。学分银行的核心功能学习成果积累、转换与认证为教育制度改革创新提供了一条新出路,是构建学习型社会重要衔接纽带[6]。不同学习阶段的学习成果一旦得到成功认可,就是具有强烈引导意义的指导性案例。以上调查访谈结果证明,目前阶段直接为个人建立终身学习档案其实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为缺少对不同阶段学习成果的认证,那么所谓的档案不过是一张记录的纸,于个人毫无意义。因此,我们将在积极开展文件修订的同时,开展针对学习者拥有具体学习成果的调查,加大社会教育、职业教育成果认证的探索力度,以期用现实有意义的结果来证明文件修改的科学与必要,再通过文件的出台激发社会的普遍需求。

(四)持续提升学分银行平台功能,优化用户体验

学分银行信息服务平台是学分银行业务办理的主要载体[7],所以要转变站位,以便捷用户的服务思维重新定义学分银行的业务,不断升级学分银行网站和APP功能,对接用户需求,优化用户体验,利用5G平台、智能技术、个性化推荐、区块链等技术,提高信息便捷性、系统兼容性、数据准确性,多元资源存储,降低过程成本,保护用户的隐私,强化用户黏性。学分银行还可以增加激励措施,例如,签到积分、成果认证积分、积分兑换等,提高趣味性,激发学习者的参与热情,提高参与度;同时增加建议邮箱和咨询电话反馈服务,注重用户多层次感受。另外,考虑到开放教育资源活动的普及,我国在线教育迅猛发展。学分银行可以开放兼容数据接口,对接各类学习平台数据;同时,学分银行还可对接公安系统、培训机构网站、人力资源网站等,保证数据真实可靠。

三、结语

目前学分银行构建还处在探索阶段,需要汇聚多方力量建立长效发展机制。学分银行需吸纳更多的机构加入,与院校、行业、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推动多元化的学习成果认证。院校通过学分银行的学习成果认证和成果转换服务,可以扩大招生生源,避免扩招的100万社会成人学生重复学习,提高学习效益;企业通过学分银行,职工技能、工作水平得以成果认证,获得成就感和认同感;学分银行还可以双向推送企业资源、就业岗位以及用户信息,免费为合作联盟单位的行业、企业、院校提供宣传平台等。此外,江苏省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将借助三省一市长三角学分银行建设契机,共建学习成果互认联盟,共享区域间优质教育资源,服务于推进长三角地区学习型社会建设。

猜你喜欢
终身教育学分成果
我国终身教育的回顾与反思
国外终身教育立法对我国构建相关机制的启示
验收成果
如何用学分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工大成果
2018数博会4大成果
学分
“健康照明”成果聚焦
慕课让终身教育变为一种现实
广东 开办终身教育“学分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