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小平
需求驱动采购(Demand-Driven Acquisition,DDA)是图书馆根据用户的的实际需求与使用情况开展的一种资源采集方式[1]3,又名“读者驱动采购”“读者决策采购”“用户发起的电子书购买”“用户(或需求)驱动的馆藏建设”[2]1。1999 年NetLibrary 和科罗拉多研究图书馆联盟(Colorado Alliance of Research Libraries)合作开发第一个电子书DDA产品后[3]119,国外许多图书馆和图书馆联盟进入DDA领域。据ProQuest 2018 年调查,绝大多数图书馆(63%)使用DDA进行电子书采购[4]。然而,国内DDA与国外相比有显著差距,这体现在虽然国内文献探讨了DDA的基本理念[5]、模式[6]、路径[7]等,但缺少对DDA运行机制及其对传统馆藏建设理论与实践影响的深入分析。国内DDA 实践缓慢,某些DDA 案例[8]不过是“读者荐购”的另一种说法。本文分析DDA 运行机制及其对馆藏建设的影响,以深化国内DDA理论研究,推进国内DDA实践。
DDA运行机制是指DDA要素之间的结构关系和运行方式,主要涉及DDA 的项目规划、供应商与电子书平台选择、图书配置、触发设置、记录管理、计费、评估等活动。
不管图书馆采用何种DDA模式,在DDA项目实施前都要进行DDA项目规划。DDA项目规划是指对DDA 项目目标、范围、时间周期、方式与流程等事务的一系列设计。一般来说,DDA项目的总目标是更好地满足用户对文献资源的需求,分目标主要包括[9]:(1)节省与优化配置采购资金,使有限的资金用在能真正满足用户需求的有价值的文献或数据库上;(2)补充馆藏资源,提高馆藏资源的流通与利用率,解决长期以来许多馆藏资源无人问津的局面;(3)提供对更多文献资源的访问,增加用户选择所需文献资源的机会;(4)减少馆际互借(Interlibrary Loan,ILL)请求,降低ILL产生的费用;(5)实施零库存管理。
除需要考虑DDA 项目目标外,图书馆在将DDA视为馆藏建设的重要手段时必须确定将要建立多大的预算、提供多大的备选池、建立什么样的配置文件(profile)、使用多少供应商、是否要合并纸本图书、采用何种方式的DDA、建立何种DDA工作流程。其中,DDA模式选择是关键的一环,而了解DDA模式是进行选择的前提。
从触发购买的不同条件看,DDA 主要有ILL、短期借阅(Short-Term Loan,STL)、免费发现(Free Discovery,FD)、循证采购(Evidence-Based Acquisition, EBA)、 从 访 问 到 拥 有(Access-To-Own,ATO)、按需印刷(Print-On-Demand,POD)等6种模式。这些模式可以单独或以组合方式运用于DDA 实践。基于馆际互借的DDA(ILL-DDA)是指对读者通过ILL系统提出的请求,图书馆员基于本馆制定的标准进行审查,并决定是否购买而非借阅这些资料的资源采购模式,主要特点是[10]:ILL 的目的是为了购买而不是借阅;ILL-DDA 获得的资料可以添加到馆藏中,以满足本地用户的未来请求而无需再次进行ILL;ILL-DDA有助于图书馆的预算与流通管理。普渡大学图书馆(Purdue University Libraries)[11]、佛罗里达大学图书馆(University of Florida Libraries)[12]等采用该模式采购纸本图书或电子书。
基于短期借阅的DDA(STL-DDA)是指供应商或出版商允许图书馆通过STL临时租赁电子书给用户使用,以便促成电子书购买的DDA方式,又称为临时租赁DDA模式,特点是:STL期限并不固定,可以是1天、1周或1个月等,但大多数图书馆选择1天或7天的借阅期,STL期限越长费用越贵;图书馆可以为借阅期内的用户使用向供应商支付电子书定价的某个百分比;有助于节省图书采购经费,提高采购资金的使用效率;可能会减少出版商收入,从而对出版商出版图书和支持学术生态系统的能力产生不利影响[1]6。纽约州立大学帝国学院在线图书馆(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Empire State College Online Library)[13]、科罗拉多研究图书馆联盟(Colorado Alliance of Research Libraries)[14]采用STLDDA来实施电子书采购。
基于免费发现的DDA(FD-DDA)又称为“基于免费浏览的DDA”,是指在触发购买之前供应商为用户提供免费的访问、浏览服务,以帮助用户决定是否需要复制、下载、打印或购买某种(电子)资源的DDA模式,主要特点是:为用户提供适当时间或篇幅内容的免费访问与浏览功能,帮助用户了解欲购买的资料;可以保证多数触发购买的文献资料能够得到有意义的使用,有助于克服随意点击导致购买大量非实际需要的资料和预算超支等问题。大多数DDA 项目具有免费发现功能,只是不同DDA 项目设置了不同条件的免费发现。
循证采购(EBA)也称为循证选择(Evidence-Based Selection)或使用驱动采购(Usage-Driven Acquisition),是图书馆基于用户实际使用情况购买所需资料的DDA 方式。具体来说,它往往是图书馆与出版商(或供应商)签订协议,由后者向图书馆用户提供一池子电子书的访问,在约定的使用期结束后(通常是1年后),出版商(或供应商)向图书馆提供使用数据,然后图书馆从中选择并购买议定总额的电子书。这种模式的特点是:图书馆需要保证提供适当的采购资金,以便供应商或出版商事先向图书馆用户提供电子书的访问并获得预期收益;图书馆员通过评估使用数据决定购买哪些书籍;图书馆可能面临需要更多采购经费的风险;出版商可能面临因图书馆没有足够的采购资金而无法完全兑付用户使用费用所造成的收益损失。科罗拉多大学图书馆系统采用EBA购买流媒体视频[15]。
从访问到拥有的DDA(ATO-DDA)允许在图书馆用户在电子书借阅环节产生的费用达到一定支付金额后,图书馆可通过买断方式购得该书,从而拥有该书所有权,即有关权限由访问变成拥有,特点是:图书馆可以充分利用每一笔采购资金,有效控制预算;出版商(或供应商)可获得有保障的销售收入,不存在收益受损问题;提高图书馆采购资金的使用效率,保障所购电子书有较好的使用率。斯温伯恩技术大学图书馆(Swinburne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Library)[16]等采用该模式。
按需印刷(POD)是指供应商或图书馆根据用户请求直接印刷相关文献并提供给用户的DDA方式。它通常包括以供应商为基础的POD 和以图书馆为基础的POD。前者可以降低纸本DDA项目采购的资料不再被利用的风险,后者适合于希望通过DDA 项目及时为用户提供纸质复本的图书馆。该模式应用并不广泛。
为实施DDA项目,图书馆需要与一个或多个供应商签订图书采购与书目数据共享协议。目前国外电子书集成商主要包括ProQuest、EBSCO、JSTOR,其他供应商有亚马逊Kindle、洋基书商(YBP)等。ProQuest拥有930多家出版社出版的120 余万本电子书;EBSCO 拥有全球1500 多家学术出版社和大学出版社出版的100余万本电子书、10余万种有声读物;JSTOR拥有181家知名学术出版社出版的6.5万本电子书,包括5000余本开放获取图书。这些集成商通过其电子书平台为图书馆提供DDA 服务。目前国外电子书平台主要包括NetLibrary、Ebrary、EBL和MyiLibrary。
NetLibrary 是EBSCO 提供的电子书平台,可为用户提供包括浏览全文10页或10分钟、复制、打印或下载(即“10/10/拷贝/打印”)等在内的多种(购买)触发方式,也提供无限用户、多个并发用户或单个用户等访问所购图书的方式,但需按照不同的价格设置。图书馆可以选择独自创建自己的图书配置文件,或选择让EBSCO的馆藏建设小组根据用户需求或馆藏建设要求定制专属的图书配置文件。NetLibrary 的订价模式是:单一用户价格与出版商推荐的列表价格相同;3个用户是在单用户价格基础上增加50%;无限用户的价格因不同全职人员数量而不同。
Ebrary是ProQuest提供的电子书平台,可为用户提供来自500多家出版商、专业机构和国际组织的29 万多本电子书、手册和其他文件。Ebrary确定了4种购买触发机制——“10/10/拷贝/打 印 ”。 Ebrary 已 与 MyiLibrary 合 并 到Proquest Ebook Central 平 台。Ebrary 在 全 球范围内向单个图书馆或图书馆联盟销售,并已将其用户驱动模式与“YBP 图书馆服务”综合起来,使图书馆更容易通过现有工作流程提供DDA。他们可利用YBP的配置文件系统来确定哪些图书被放入备选池。Ebrary的订价模式是:每本书的定价对单用户来说就是出版商定价,对不受限制的多用户来说是出版商定价1.5倍。
电子书图书馆(Ebook Library,EBL)是电子书公司(Ebook Corporation)在全球范围内为学术和企业图书馆提供的平台,2011年被ProQuest收购。对图书馆不拥有的图书,EBL允许每个用户在不发生资金交易的情况下访问5分钟。在实施EBL的STL时,图书馆须支付每本书订价的某个百分比,这取决于借阅的时间长短,也可以是单价5%。EBL系统帮助图书馆在达到一定数量的STL之后自动购买图书。EBL的订价模式是:所有的价格都由出版商决定;电子书价格与纸本图书一样,但价格因学科和出版商而异;EBL以出版商定价出售电子书,并不在出版商定价上加价。
MyiLibrary 是ProQuest 提供的另一个电子书平台,拥有75万种图书资料,能基于机构独特的要求,提供单个标题、特定出版商或主题等数字内容的访问功能。MyiLibrary可采取灵活的图书订购模式,包括单用户、3用户、DDA或访问模式,而且可以在结构化信息标准促进组织(OASIS)平台上与EBL 和EBSCO 一起订购,大部分内容都可获得永久许可使用。MyiLibrary有两个订价模式:单用户和多用户。每本书有单独的基础定价,单个用户可以等于或稍微大于纸本图书价格。平均而言,单用户拷贝成本约为纸本图书价格1.2倍。多用户拷贝允许并发访问,平均订价为纸本图书价格2.2-2.8倍。
图书馆在选择(电子书)供应商后,需要确定将哪些图书添加到DDA 备选池中以便用户浏览或使用。许多图书馆希望将DDA 项目与现有馆藏建设活动(如阅选计划和订单)相结合,这时需要创建一个配置文件。这种配置文件既允许图书馆使用一些主题参数和非主题参数,如书名、供应商、访问类型(默认的单个或多个并发用户)、文献类型、出版年份、版本、出版社、语言、内容层次(少儿读物、普通文献、专业文献)、价格、参考图书、分类号等,来限制进入备选池的图书,也允许图书馆利用出版商或供应商提供的新书目录来构建备选池,而不是添加以前出版但又以新的电子方式发布的图书。但相对于预算和用户需求,要确保图书池的规模足够大,且应该包括大量的回溯书名。如果备选池太小或过窄,会出现采购活动过少,无法用完预算采购资金;而备选池过大,可能会导致超支或需要提前关闭某些图书的访问权限[1]14-15。
一旦建立DDA 配置文件,首批满足配置文件参数的DDA电子书MARC记录将上传到本地联机公共检索目录(OPAC)。在上传第一批MARC记录后,可根据配置文件不断添加新记录,同时删除长期不使用的书目记录,使DDA 记录保持在合理的水平。
为避免与图书馆纸本图书和电子书馆藏重复,去重是DDA 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图书馆需要把馆藏记录(包括纸本图书和电子书)与供应商(或集成商)提供的国际标准书号(ISBN)列表进行比对,去除已收藏的或正从其他渠道购买的同一种书。例如,肯特州立大学图书馆(Kent State University Libraries,KSUL)在实施DDA时,向YBP 提供了一份用于非YBP 采购的ISBN 列表,帮助YBP比较回溯文件中的记录、现有的纸本图书和电子书馆藏以及正在进行的DDA记录文档,以防止重复采购[17]。
触发是指DDA 项目中导致资金交易发生的任何行为。触发设置将决定图书馆能向用户提供多少图书,图书馆将花多少钱,有多少书将成为永久馆藏的一部分。不同电子书平台规定的触发购买临界点是不同的,且不同的DDA 模式在触发设置上也不相同。触发模式通常有2种。
一种是单触发模式,即某个单一的触发事件导致直接购买正在使用的图书。这些事件可以是一定数量的对电子书内容(包括目录、索引和正文)的处理,如点击、剪切和粘贴一条文本、打印一个或多个页面、下载整个图书或其一部分、查看特定数量的页面或一定数量的文本、一段时间内图书的连续使用[2]16。典型的单触发模式是“10-10-1-1-1范式”,即在查看一本图书10分钟或查看一本图书10页、下载1本图书、打印1本图书、复制1本图书后触发购买。然而,不同图书馆在定义触发机制时并不完全一样。例如,密西西比大学图书馆把DDA 触发机制定义为:在单个浏览器会话中查看10个唯一页面(不包括文档的前5%和最后5%);在单个浏览器会话中查看10 分钟(不包括文档的前5%和最后5%);打印1页或更多页;复制1页或更多页;下载任何页面[18]。
另一种是STL模式。某些供应商允许在自动购买前有0到9次或更多的STL(往往最多有3次),按定价的一定百分比计算费用。图书馆可以决定是选择一定数量的STL来触发自动购买,还是希望供应商发出通知以便图书馆员能够决定是否购买图书或支付额外的STL费用。例如,一家图书馆可允许2次STL,每次为期7天。在第三次使用这本书时,将自动购买这本书,并将其添加到图书馆馆藏中。之后图书馆拥有这本书,不再收取其他费用。
DDA 项目是建立在各种MARC记录与采购记录基础之上的,因此必须加强DDA MARC记录和触发采购记录的管理。MARC记录管理涉及添加发现记录、删除和替换因访问和可用性变化而产生的记录、更新图书购买后的记录的整个过程。大多数出版商和电子书集成商会免费向图书馆提供自己创建的MARC 数据。这些MARC 数据构成图书馆DDA 项目发现记录的基础,可用定制的856链接字段,将用户指向集成商平台上的特定书名。如果图书馆使用代理服务器访问电子书集成商数据库,那么可以在856字段中将代理服务器中的统一资源定位符(URL)添加到集成商URL中。
发现记录是合格的DDA MARC记录,往往是基于图书馆阅选计划文件中的主题和非主题参数生成的。国外发现记录遵循“合作编目供应商中性电子资源MARC记录计划指南”[19]。每个标准的发现记录包括美国国会分类号、链接到全文的特定站点的URL,以及在001字段中为匹配或覆盖目的而输出的唯一控制号等内容。
图书馆应该考虑是否在发现记录中添加代码或数据字符串,以及是否添加一个字段/子字段来保存相关信息,以便将DDA 图书记录与馆藏目录中的其他图书记录区分开来。这样,图书馆就能识别并在必要时从目录中删除DDA 图书的发现记录。图书馆还可以添加一些信息,说明何时将记录添加到备选池中,或者增加用于内部管理的其他指标,如资金代码,以协助评估和批量删除。另外,图书馆还应考虑添加集成商电子书标识符,以便在接收删除文件(delete file)或采购点记录文件时能够匹配相关记录。许多图书馆还选择用目录、描述性摘要和/或从第三方数据供应商收到的作者传记信息等来丰富其MARC记录。
发现记录应该定期(通常是每周一次)上传到图书馆的OPAC,随后被替换为采购点记录。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须确保不要传递那些与现有纸本和电子馆藏重复的发现记录。为此,可以编制一份ISBN总清单,以便供应商(如YBP)彻底梳理最初的DDA发现记录集并删除副本[20]。出于某些原因,如内容不再是最新的、有了新版本,或者内容不再符合收藏需求,图书馆可以使用供应商的删除文件,尽快从所有发现工具中删除失效的标题。但这些已移除的标题记录应保存下来,以供评估之用[1]34-35。
不同DDA 模式有不同的计费方式。若图书馆采用ILL-DAA、FD-DDA,自然是按电子书订价计费。不过,多数情况下,图书馆往往会基于STL、EBA 来实施DDA 项目,这时就必须事先与供应商协商好在触发购买前用户每次使用如何计费的问题。在早期DDA 项目中,供应商按电子书定价的某个百分比来收取STL费用,但这些费用没有计入触发购买后的总价中,因此图书馆在支付了一次或多次STL费用后购买的图书比直接购买要贵得多。于是,最初一些图书馆决定购买首次使用的图书,以限制额外的借阅费用。但这又不能保证采购回来的资料一定有较高的使用率,也许就只有首次使用。
为了在购买支出与使用率之间取得平衡,并更好地促进 DDA 发展,2016 年 ProQuest 率先推出ATO-DDA模式,采用分次累计计费方式,较好地解决了问题。比如,在实施ATO-DDA时,若出版商对新书每次使用付费设置为书价55%,当图书馆用户第二次使用时,累计付费是书价110%,于是图书馆完成购买;如果出版商对旧书每次使用付费设置为书价35%,当图书馆使用第三次时,累计付费是书价105%,图书馆由此也完成购买。当然,新书和旧书每次使用计费标准可由图书馆与出版商协商确定。
除适用于图书采购外,DDA 也可用于期刊或期刊论文订购。这时往往采用按次计费(Pay-Per-View,PPV)方式,即在用户向图书馆提交期刊论文索取请求后,由图书馆为用户购买其所需资料或指导用户用图书馆资金购买所需资料,并交付给用户。PPV购买仅由用户的请求触发,这意味着图书馆不需要订阅整个期刊或数据库就可以通过商业市场获得单篇论文。
DDA 项目评估主要包括总体效益评估和预测支出评估。DDA项目的总体效益可通过降低成本、增加使用、增加所有权来衡量,所有这些都将以不同的方式来测评。在评估降低成本时,就必须考虑总体支出、每次使用成本、DDA 替代/改进成本、每本书购买成本、已购图书和备选池的每次使用成本等。预测支出评估指标主要包括与备选池规模相关的平均年开销、STL或自动购买的平均数量、图书触发交易前的平均时间长度等。联盟DDA 项目的评估除了应用上述指标外,还需增加一些独特的评估指标,如联盟内每个机构引发购买的使用或触发事件的百分比;促成购买前使用的机构数量和身份;参与事后购买使用的机构数量和身份[1]23-26。
开展DDA 项目评估,首先必须获取有效数据。使用数据可以从供应商的网站上获得,通常包括“网络电子资源在线使用统计(COUNTER)”报告和专门的供应商报告。COUNTER报告对评估所有使用实例以及进行跨多个平台的使用比较都很有用。供应商报告通常有特定的DDA数据,包括一系列不同的使用类型。纸本图书流通数据对评估纸本图书DDA 项目非常有价值,因此有必要定期保存DDA 购买图书的流通报告。在某些情况下,DDA项目的支付数据可能无法通过供应商的站点获取。这时图书馆将需要从集成图书馆系统(ILS)的采购模块中提取数据,或开发其他跟踪数据的软件工具,以便于与COUNTER或供应商报告进行综合。从香港科技大学图书馆2009-2012年DDA使用效果看,在此3年内电子书的增长比电子期刊的增长高13%,电子书使用也从2009年的144200次下载上升到2012年的288900次下载,翻了1倍有余[21]。
长期以来,图书馆是文献信息的存贮与传递中心,收集、整理和传递文献信息是图书馆的基本职能[22]。因此,过去图书馆重视资料的收集,奉行“以藏为主”的馆藏建设原则,书架上摆满了图书馆员自以为最能满足用户需求的资料[23]。然而特鲁斯韦尔(Trueswell)早在1969年就发现,约80%图书流通是由20%馆藏产生[24]。国外最近研究估计,在开放式书库中长期保存1本书的成本可能超过140美元;图书馆正在购买许多没有流通的图书,同时花费数千美元将它们保存在书架上[25]。这就是说,图书馆员采购的图书绝大部分并没有得到有效利用。
由于DDA 是由用户使用触发的,由此产生的馆藏与较高水平的初始利用和随后更高水平的持续使用联系在一起。在DDA 模式下,馆藏概念扩展到可以在相当短的时间内获取的所有内容,包括可供潜在租赁或购买的标题池、纸本文献和电子文献。更重要的是,DDA转变了长期以来的馆藏管理理念,即由“以藏为主”转向“以用为主”,从而保证资料得到有效使用[3]127。事实上,DDA可以通过反映用户真实的研究或学习需求和让用户参与选书过程而非由图书馆员预测用户需求来建设馆藏。由于DDA 是基于用户有意义的使用(如浏览、复制、下载、打印)触发购买的,所以它可以确保采购回来的图书在编目前至少被使用1次以上[26]。这就解决了过去图书馆员采购的部分图书从来无人问津的问题。而且,DDA将“备用”购买转变为“即时”购买[27],有助于图书馆实现零库存管理。从美国普渡大学(Purdue University)早期DDA实践看,在图书编目入库后,DDA 图书的平均流通次数(4.116)明显高于图书馆员采购的图书的平均流通次数(2.410);而随后没有被再利用的DDA 图书所占比例(18.46%)也明显低于图书馆员采购的图书所占的比例(33.30%)[11]。因此,DDA确实能够提高图书的利用率,更好地体现了“以用为主”的馆藏理念,使零库存管理在图书馆成为可能。
过去图书馆馆藏建设的各项事务,如馆藏建设规划、馆藏文献的选择与采集、组织、剔除、评估,几乎全部由图书馆员负责,用户很少甚至完全没有参与其中。这样造成的直接后果是馆藏文献利用率低,图书馆用拮据的采购经费购买了许多不适合用户需求的文献。DDA对传统馆藏建设实践,特别是在文献资料选择、发现、访问和出借、保存、去重等方面,产生了显著影响。
第一,DDA 改变了馆藏文献选择方式。图书馆一直采用备用馆藏建设方案,通常使用3种选书方法——与书商制定图书订购计划,由书商向图书馆提供图书;由图书馆员利用各种书目工具、新书通报、书评等进行人工的文献选择;用户推荐图书,图书馆员负责遴选与采购。这些选书方法往往以学科划分为基础,图书馆员主要依靠经验、猜测、建议箱和心灵感应来确定用户想要什么[28],可能忽略了用户感兴趣但图书馆员不知道的新学科或跨学科文献。而在DDA模式下,用户通过浏览、打印、复制、下载等多种方式触发资料购买,直接影响和决定图书馆购买哪些资料和何时购买,图书馆员仅对很少一部分图书(如学术价值不高的图书或学生随意选择的图书)发挥“仲裁者”作用。以往图书馆采购主要是图书馆员的个人行为,但在DDA 中,教师、学生、研究人员等成为资料的选择者;资料选择是基于用户的实际需求而非图书馆员的主观臆断,且常常是图书馆员、出版商或供应商、用户的联合行为。
第二,DDA 改变了资源发现的工具。传统馆藏文献采集主要利用各种书目工具来发现与征订文献。DDA颠覆了传统的文献发现工具,图书馆可以利用供应商或出版商提供的资源发现系统或平台、配置文件、备选池、DDA 联盟共享目录、链接解析器等为用户提供可供选择的文献。其中,配置文件确定了各供应商提供的、图书馆或用户感兴趣的文献,连同原有的馆藏目录,组成DDA 的备选池。此外,图书馆员还可利用其他发现工具,如DDA供应商提供的MARC记录、站点和目录以及将元数据并入图书馆的发现层软件,或者建立全文索引、扩展的标题元数据、图书馆指南的链接,来提高用户查找和发现所需资料的机会。目前一些供应商为图书馆和用户开发了较成熟的资源发现系统。例如,YBP的GOBI-3在DDA资源发现上具有四大优势:(1)所有选择者都能够登录并调整DDA 发现内容,删除和添加他们认为合适的标题,而不必向DDA 管理员递交请求;(2)包含在DDA发现中的标题可以根据预先存在的纸本文献阅选计划进行建模,大大减少从头开始创建发现配置文件所需的工作量;(3)可反映过去的采购活动,使账户管理员和选择者避免纸本和电子格式的内容的重复;(4)能提供各种级别的电子书编目服务,如供应商创建的标准MARC记录、载有图书摘要和目录元数据的记录[20]。
第三,DDA 改变了馆藏资源的访问和出借方式。DDA 为用户使用图书馆文献提供了新途径:(1)DDA可以通过配置文件增强用户的访问,使用户可以访问传统馆藏目录之外的更多电子文献,获得比图书馆购买得起的更广泛的资料,而且他们的选择不限于图书馆员感兴趣的资料。(2)DDA 既可以在购买前使用较多的STL 来为用户提供临时访问,也可利用EBA购买相关文献来为用户提供永久访问。(3)在DDA中,图书馆可以通过设置借阅期限、用户注册界面、IP地址范围、访问权限、版权和许可条款等控制用户的访问与资料的出借。供应商也可设置并发用户数量来对访问加以限制,但每个供应商都有独立的标准来决定什么时候一本书被“使用”了和触发交易。例如,如果用户只查看内容目录而不查看文本本身,有可能不会被视为一种使用;或者在触发购买之前,供应商可能会给用户5分钟的阅读时间或查看一定数量的页面[9]。(4)由于用户选择的电子书可以立即交付,无需等待订购或馆际互借的传递,DDA提高了馆藏文献的出借效率和图书馆对实际用户需求的响应能力,是真正“及时”而非“备用”的采购方法,使得图书馆馆藏的使用更加活跃[29]。
第四,DDA 改变了馆藏文献保存方式。DDA可实现及时收藏或当下收藏。比如,将购买的电子文献标题直接合并到图书馆馆藏目录,同时将该电子文献存储到图书馆的永久馆藏中。这不仅增强了馆藏的时效性,而且改变了收藏方式,即除了因购买文献的所有权实现保存外,还可以通过获得永久访问权来在异地保存文献。这与传统收藏理念有根本差异,但同样能保证用户可以使用这些资料,而且可以用来构建一个永久的馆藏。不过,由于DDA 是基于用户使用图书馆尚未拥有的文献资源触发购买而言的,因此,图书馆和出版商必须共同努力,对尚未使用或经DDA获得但图书馆无所有权的文献资源,不论是纸本文献还是电子文献,都要进行保存,因为它们在遥远的未来仍有可能被用户使用。这时可以利用第三方机构如Portico或LOCKSS等来存储相关资料。此外,图书馆需要为特定类型的资料在备选池中的保留时长制定规则,比如确定人文学科文献比工程专业文献在备选池中的停留时间更长,以便更多的用户购买。图书馆还可以将一些文献、出版商作为重点对象,永远保存在备选池中[30]。
第五,DDA 使去重操作变得更复杂。不同于纸本图书有唯一的ISBN,同一本电子书可以有不同的电子版ISBN,取决于出售该电子书的供应商。这使得图书馆员很难比较不同供应商提供的电子书并进行完全的去重。此外,配置文件中年份限制问题可能因电子书出版的年份(并非纸本图书出版的年份)而变得复杂。这意味着配置文件中的旧书可能最近以电子书的形式出版,从而使去重成为DDA项目中的棘手事情[31]。
长期以来,图书采购流程一般包括选书、订书、验收3个阶段。这一文献采购流程被DDA动摇了。电子书DDA 工作流程通常包括10 个步骤[2]85-87:(1)与电子书集成商或出版商签订合同,在购买前商定STL的数量和时间期限、并发用户数量,并指定初始存款或“质押”资金。(2)与供应商协作创建一个详细的DDA发现池配置文件,设置发现池中图书列表的价格上限,并根据图书馆馆藏(包括图书馆订阅的电子书和采购的纸本图书)对发现池的备选书名进行数据去重处理。(3)在供应商的在线采购系统中识别符合DDA条件的书名,配置文件未包含的书名可以通过人工选择添加到发现池中。(4)接收来自供应商的DDA 发现记录,或者从电子书集成平台获取书名,通过本馆自定义处理后加载到图书馆目录中。(5)当用户触发STL时,从集成在线管理系统向指定的图书馆员发送电子邮件通知,同时生成由供应商提供的用户“按次付费”发票。(6)当用户触发购买时,从集成在线管理系统向指定的图书馆员发送电子邮件通知,生成由供应商提供的购书发票。(7)图书馆员从供应商网站下载购书发票,并登记在图书馆目录中的发现记录上。(8)图书馆员定期(如每周)从集成在线管理系统获取一份DDA 活动累积报告,以便监测STL 与采购成本以及触发采购的图书。(9)定期(如每年)对DDA项目进行评估,并根据需要对项目进行调整。(10)根据图书馆的保存计划,从DDA发现池中删除未使用的记录。比电子书DDA 工作流程更复杂的是,纸本图书DDA 还涉及纸本图书的验收与移交。不过,这时图书移交给用户而非典藏工作人员。由此看来,DDA颠覆了传统的文献采购流程。
在传统馆藏建设中,图书馆面临的最大风险之一是大量购买了没有多少利用价值的文献。DDA是一种将金融风险分散到图书馆、图书供应商和内容生产者之间的新途径。它迫使图书馆以前所未有的水平理解用户,要求图书馆根据用户实际情况准备最低预算,同时允许图书馆通过向用户提供数万甚至数十万本电子书来最大限度地利用其资金,尽管今天有些图书馆可能希望最终只购买和拥有当中10%—15%的内容[29]。不过,在DDA中,图书馆仍面临风险:(1)预算控制风险。如果不受监督,DDA可能会失控,在短时间内耗尽整个预算资金。爱荷华大学(University of Iowa)在推行 DDA 项目的 2 个月(2009 年 10至11 月)内,用户购买262 本电子书,支出28000美元。这种支出远超预期和图书馆可承受的能力。于是,图书馆为避免DDA 项目提前结束,只得将备选池中的图书数量由9万多种减至8000 种[37]。(2)利用率无法保证的风险。这可能是由于个别用户触发购买后没有实际使用,或多次STL 触发的购买是由同一用户引发的,或者触发购买的资料仅使用一次,从而无法保证购买的资料有很高的利用率。在密西西比大学(University of Mississippi) DDA项目中,6年内仅使用1 次的图书采购成本占DDA 图书总金额32%[30]。(3)高成本风险。除 ATO-DDA 外,图书馆在支付了一次或多次STL费用后,购买总成本可能会远高于定价。(4)馆藏失衡风险。由于把馆藏选择权让渡给用户,可能会使资源失衡,不利于建立平衡的馆藏[3]128-129。
DDA 触动了图书馆在内容出版机构与潜在用户之间扮演的中介角色。DDA把文献选择和购买权力授予用户,使图书馆有史以来最重要的中介角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比如,众包(crowd-sourced)取代图书馆员的事必躬亲;用户直接选择取代图书馆员的中介选择;资源的获取取代拥有。尽管DDA 馆藏建设不能离开图书馆员的中介作用,但馆员的主要工作不是建立馆藏,而是转向充当采购代理和监护发现环境。在DDA 中,图书馆可以为用户提供各种可能的资源,并资助其购买,只要这些资源触发购买的条件。虽然这似乎预示着图书馆失去对资源的控制和对用户的影响,但实际上仅是工作重心的一种转移,即不再控制购买哪些资源,而是转入服务用户的工作流程,让用户参与选书过程,同时加强发现,将资源与主题页面或课程关联起来,增加与用户的虚拟交互,以发挥图书馆的中介作用。这包括图书馆决定将为用户提供哪些领域的可选资料,选择要添加到目录/发现层的标题,设置触发购买的条件,调用STL或按次付费模式,设置和管理DDA 预算,剔除其他格式的复本、不适当的请求和其他噪音[4]。
DDA 改变了用户在馆藏建设中的角色及其体验。在传统馆藏建设中,用户很少参与其中,即使偶尔参加图书馆员开展的馆藏需求调查、馆藏利用调查或新书推荐,他们也只不过是被动的调查对象,仅能充当馆藏建设中的推荐者,没有多少影响力。然而,DDA使用户在馆藏建设中有了更主动的发言权,并成为馆藏建设的合作伙伴与触发购买的决定力量。因此,DDA赋予用户馆藏建设的许多新角色。比如,馆藏文献的实际选择者而非简单的建议者,触发购买的当事人而非局外人,馆藏建设的积极合作者而非被动参与者,馆藏文献的实际使用者而非预测的潜在用户。这些角色的转变,使用户真正成为馆藏建设的利益相关者,从本质上解决令人不安的馆藏低流通率的问题[32]。
而且,DDA改变了用户体验。DDA在线目录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大范围的书目信息,而不是局限于图书馆员预选的资料。DDA还可以将配置文件中的发现记录添加到图书馆目录中,方便用户看到与某主题相关的所有资料,使用户接触到比图书馆员预先为他们购买的更多资料。此外,DDA资料可以通过新书列表或最新资料通告公布出来,进一步提高其对用户的可见度[9],激发更多用户参与DDA馆藏建设。
DDA 对传统馆藏建设产生了重大影响,既强调了“以用为主”的馆藏管理理念,也产生许多新任务,如创建配置文件,更新DDA 馆藏,关注预算和运行成本,制定涉及采购馆员、编目员和系统馆员的新工作流程,还引起了图书馆、用户的角色变化。在当今图书馆员需要更好地了解用户的实际需求和及时提供用户所需资料的趋势下,DDA 将成为大多数图书馆馆藏建设的标准方法之一[23]。尽管它不可能完全替代现有馆藏建设方法,但确实可作为传统馆藏建设的有益补充[2]4。然而,要保证DDA的可持续发展,还必须处理好一些关键问题,如DDA项目的可持续性、临时租赁、备选池管理、馆藏平衡、纸本图书DDA、图书馆联盟DDA。为促进DDA在国内图书馆界的实施,既需要我们认识到DDA 对图书馆的重要意义,如增强而不是削弱馆藏,保证用户驱动采购资料至少使用1次以上,降低投资风险,提高投资回报,实现及时收藏,为用户提供更多内容的选择,提供详细的使用统计,更好地满足用户目前和未来的需求等;也需要图书馆馆长重视DDA,积极把DD A理念与方法推广到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实践中,同时加强图书馆DDA平台建设,解决DDA实践中遇到的技术问题与管理问题。图书馆还应该加强与供应商、出版商的合作,实现图书馆、供应商、出版商、用户等利益相关者的合作共赢和DDA利益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