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专业改革中校企合作现状剖析

2019-01-18 07:54卢意戴其华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9年16期
关键词:实训基地校企合作高职院校

卢意 戴其华

摘  要 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高职院校的重要目标,这一本质属性决定了高职院校和企业两个主体之间必须深度融合。理论上校企合作模式可实现学校与企业双赢,然而在实施中,部分企业与学校之间的合作仅停留在浅层次且推进乏力。就校企合作现状进行剖析,并阐述校企之间存在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专业改革;实训基地;实训设备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9)16-0082-03

Analysis of Present Situation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in Reform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LU Yi, DAI Qihua

Abstract Cultivating high quality and skilled personnel is an impor-tant goal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is essential attribute deter-

mines the deep integration betwee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enterprises. Theoretically, the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model

can achieve a win-win situation between the school and the enter-prise, but in fact,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some enterprises and schools only stays at a shallow level, and it is hard to go further.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is analyzed and the

main problems existing between school-enterprise are expounded.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college-enterprise coopera-tion; professional reform; training base; training equipment

1 前言

2019年1月,國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这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在进入新时代后国家层面提出的关于高职教育改革的重要文件,旨在完善职业教育制度体系和健全职业教育制度框架。《方案》的精神为今后高职教育的改革指明了方向,画出了重点,完全符合现实状况。《方案》中提到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中应坚持知行合一、工学结合,深化校企合作改革,着力构建世界先进、特点鲜明的现代化高职教育体系,以保障人才培养的质量。校企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已经有目共睹,但在具体实施中还是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问题。本文就校企合作的重要性做了论述,就现阶段校企合作中出现的问题做了剖析。

2 校企合作的重要性

校企合作对学校的重要性  新时代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实现教学内容与岗位任务融通,校企合作完全符合高职院校的育人内涵。高职院校在长期探索中开发出多种与企业的合作模式,如顶岗实习、现代学徒制、企业新型学徒制等,这些合作均可利用企业行业的优势来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提高在校生的专业实践水平,以及帮助自身把握好专业改革的方向,提高专业的建设水平。校企合作期间,学校还可与企业合作,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共购实习实训设备,缓解自身压力。深度合作后可以建立“厂中校”,利用企业的资源优势完成实践教学环节。学校可邀请企业专家构建专业共建共管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根据市场变化适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增减所需开设的专业课程。

校企合作对企业的重要性  校企合作双方应该是“双赢”的。

1)校企合作可以解决企业人才储备的问题,避免出现人才断流现象。企业在常规招聘时,工人从新手转变为熟练工需要一定时间,周期长,且对个人素质无法有过高的要求。而参与校企合作后,对在校生即可灌输相关的岗位技能知识,当学生到达实习期时,拥有理实知识积累的学生可作为技能人才直接顶岗,大大缩短人才培养周期且人员素质得到保障,可迅速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

2)企业可利用学校资源对职工进行继续教育和技能培训,不断提高职工素质,提高企业竞争力,促进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3)参与到校企合作中,为现代化教育事业添砖加瓦也是一种具有社会责任感的行为,企业可以通过对教育的支持起到宣传效应,树立企业形象,促进商业行为;企业家也可以通过这样的公益行为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回馈社会。

校企合作对学生的重要性  校企合作的最终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打破学校课堂与市场间的壁垒,使得学生在毕业前即拥有相当水准的符合企业需要的知识储备。校企合作可为学生提供普通学校不具备的实践平台,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增强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竞争力。由于企业的参与,专业的教学内容会更符合市场需要,更接地气,更符合企业用人预期,学生可大幅度提高竞争力,以便就业的时候更容易打动企业。校企合作还可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选择,学生可利用寒暑假时间进入多家合作企业实习,进行比较,顶岗实习期间选择最满意的单位;也可利用这样的机会更早地熟悉社会,感受生活,为父母分担经济压力。

3 校企合作现状问题剖析

企业的参与热情不高,长期利益得不到保障  企业是指以盈利为目的,运用各种生产要素向市场提供商品或服务,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法人或其他社会经济组织。从企业的定义中可以明确发现,企业的主要目的是盈利[1]。从企业的角度出发,最理想的模式应该是在享受人才培养成果的同时而不承担任何教育方面的经济支出。因此,从压缩成本考虑,企业在经济上最节约的选择是“搭顺风车”——高职院校与其他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的“顺风车”,将人才培养的成本转嫁到别处。这样的举措会严重影响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企业对校企合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参与人才培养的热情不高,不愿意深度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以及校企合作课程体系的开发和专业改革,只是单纯地为学生提供实习场所,通过吸纳实习学生来解决“用工荒”,缓解自身劳动资源匮乏的危机。基于此出发点,完全有悖于学校安排学生实习或实训的初衷。

部分企业认识到校企合作的重要性并深度参与其中,如时下很流行的订单式培养和现代学徒制。在学生在校期间,针对性地将理论知识教学和实践技能培养贯穿于理实教育中,并间歇性地安排学生进入合作企业进行生产性和适应性实训,以便进入企业后的无缝衔接。原则上,高职学生会有半年到一年的时间到合作企业顶岗实习,并在毕业后成为该企业的正式员工;现实中,很多学生在实习期间熟练掌握了岗位技能,但在毕业后并没有选择在合作单位正式就业,这就会导致企业遭受严重的人才流失和管理失调的双重打击,在付出高额教育成本后仅收获短期利益,参与积极性受到打击。

缺乏有效协调机制  根据博弈理论,二人在平等的对局中各自利用对方的策略变换自己的对抗策略,达到取胜的目的,称为博弈[2]。在校企合作中,学校和企业既有利益共同点,也有利益冲突处,学校和企业达到利益互赢时是合作伙伴,出现利益冲突时是博弈对手。企业和学校为了同一目的均投入相应成本,如果某一方的投入与收获长期不成正比,则该方的态度将会从主动合作转变为消极合作。隔阂产生后,及时协调解决问题,方可保证合作的长期延续。但企业和高职院校双方的主体性质不同,思维方式和处理问题的理念差异巨大,不会轻易在双方商讨的基础上达成共识。现有框架下,还没有出现充当“和事佬”的第三方来协调矛盾,也没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协调机制。国家虽然出台若干文件鼓励“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但大多是一些指导意见,只描述了美好蓝图,没有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以约束校企双方的行为,没有明确指出双方主体的义务和责任,更没有对过错方的惩罚措施,矛盾出现时无法可依、无规可循。

校企双方产权不清  产权是经济所有制关系的法律表现形式,在市场经济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校企合作是一种跨界行为,学校的办学目的是公益性的,企业的运行目的是追求利益最大化,校企双方在合作时牵扯到若干硬件和软件的产权问题[3]。在校企合作中,双方共同投资建设的实验实训基地、共同投资购买的实验实训设备,在合作结束后的产权归属存在疑问。企业为了提高学生在企業中的适应性,提供一些企业内部技术材料以及冠有独家知识产权的文件给学校,方便学生及早熟悉相关业务,在合作结束后,企业的知识产权是否受到保障存在疑问。更为重要的是,学生进入企业后的实习内容是否满足该专业的市场需要?是否只是从事枯燥的流水线工作,甚至被企业当成廉价劳动力?学校对学生在企业内的实习岗位和实践内容是否拥有否决权,即学生在实习中,学校对企业针对学生的工作安排是否拥有足够的监督权?由于学生在实习期间受到学校和企业的双重管理,如果发生安全事故,学校和企业哪一方来承担责任?或者双方各承担多少责任?这些都存在疑问[4]。

校企双方合作不够稳定,缺少延续性  虽然大部分学校已与相关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但是有的合作非常不稳定、不规范,缺少延续性和严肃性。

1)合作的时间不稳定。有的企业参与合作的第一出发点是解决自己的招工问题,于是当企业业务繁忙的时候,对实习生的需求量就很大,而生意清淡时则少招实习生甚至是不招,合作的情况每年都变,非常不稳定。

2)合作岗位不稳定。实习的初衷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锻炼自己在学校时所学的理实知识,然而有的企业对实习生的岗位安排很少考虑专业是否对口的问题,而考虑的是哪个工序最缺人的问题,导致学生不能在实习中学到真正需要的知识。

3)双方的合作方式并不规范。大部分学校与企业签订相关协议来进行合作,合作的参与方通常只是学校和企业,双方的了解可能仅仅停留在几场介绍会,几次实地参观。这样的合作模式,学校缺乏对企业实力系统全面的分析,也缺少对学生需求的理解,仅解决了校企合作企业的数量,却忽视了合作的质量[5]。

4 结语

校企合作在高职教育中发挥出的重要作用,在全球范围内已经得到广泛认可,在我国也是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必由之路。虽然目前还存在一些瑕疵,但是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在政府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在学校、企业、行业协会和学生的紧密合作下,我国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必能走出中国特色的康庄大道。

参考文献

[1]李健.淡马锡模式中的市场化精神及其借鉴[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3):18,27.

[2]杨红荃.多重理论视角下的职业教育校企法律关系研究[J].职教论坛,2013(28):78-81.

[3]赵卓.我国基层政府绩效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14.

[4]卢意,曹元军,于雯.驻厂老师浅析高职顶岗实习现状[J].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2015(4):107-108.

[5]王蓬.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校企合作问题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2(30):168-169.

猜你喜欢
实训基地校企合作高职院校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
我国高职院校实训基地主要类型及其存在价值初论
加强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 培养新型技能型人才
中俄联合计算机应用实训基地实施策略与路径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