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勇军
【摘 要】本文阐明高中物理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分析当前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论述物理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将多媒体课件引进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情景教学模式引进课堂拓展学生探索思维,将物理研究方法引进课堂构建物理思维体系。
【关键词】高中物理 核心素养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9B-0069-02
在高中教学阶段,物理学科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对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与提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当前,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各学科的教学理念与模式都发生明显的变化,特别是核心素养理念已经深度融入中小学教学当中,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能力和习惯,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物理核心素养不仅关系到学生物理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的养成,而且也影响到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对学生更加深入地探寻物理规律、发现并剖析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有重要的作用。因此,高中物理教师必须要切实转变教育教学理念,将核心素养的培养作为现代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不断地引导学生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感受物理知识的魅力,学会主动思考和探究物理现象与规律,促进学生科学思维的形成与发展。
一、高中物理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
高中物理的核心素养,是促进学生实现能力提高和个人发展的重要因素,对学生学习热情的激发、学习能力的提升、學习思维的养成等有着关键性的影响,主要包含四项基本要素: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
(一)物理观念的形成
在高中阶段,学生已经掌握基本的力学、光学、电学等基础知识,但相关知识体系相对比较浅显而散乱,尚没有形成统一规范的物理思维体系。因此,高中物理在核心素养方面的要求,首先应当从物理观念的形成着手,使学生对物质、运动、能量等概念及相关知识形成更加全面的认知,初步形成物理学科的基本体系,从而在学习和实践中能够灵活地运用物理学各方面的知识来解释物理现象,利用物理学原理和技巧来解决实际问题,并且在现象分析与问题解决过程中更好地总结物理规律,从而促进学生物理知识体系的不断完善。
(二)科学思维的形成
物理学是一门由现象探究本质的学科,学生在进行物理学习过程中,应当逐渐了解并掌握模型建构、推理论证等物理研究方法,形成更加科学的物理学思维,从而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来认识和解决问题。科学思维既是高中物理学习效果提升的重要保障,又是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重要体现,有助于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的养成,从而推动物理学习与研究的不断深入发展。
(三)实验能力的形成
物理教学非常强调实验课程的重要性,旨在通过物理实验的研究方法,对物理猜想、假设与总结进行科学的验证。对于高中学生来说,实验能力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该项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问题论证的技巧,而且能促使学生学会在生活和学习中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并进行验证,促进学生物理综合素能的有效提升。
(四)科学态度的形成
作为科学的一项分支学科,物理学的教学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科学现象、知识及原理等认知,使学生认识到科学发展和变化的历史与规律,从而在尊重前人研究成果和见解的基础上,合理地运用逻辑与实证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科学进行质疑与质证,从而保持旺盛的好奇心与科学探究意识,使学生能够为社会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当前高中物理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方法落后,课堂效率低下
相比较高中其他学科而言,物理学科的理论性与实践性都有着更高的要求,相关概念与知识非常抽象,对于高中学生来说有着较大的理解难度,因而需要更加高效的教学方法以达到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目标。然而,一些高中物理教师没有深刻认识到物理核心素养的重要意义,仍然以考试成绩作为主要的教学参考对象,被动地进行物理知识灌输式教学,导致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急剧下降,课堂教学效率十分低下,更不可能实现物理学习的衍生发展。
(二)科研意识落后,观察能力缺失
科学研究是高中物理核心素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但从教学实践情况看,许多教师的物理教学在理论知识与日常生活的结合方面缺乏有效的措施,导致学生只是按照课本教学的知识进行死记硬背,没有形成积极的科学意识。尤其是对生活中经常见到的物理现象,如果没有教师的明确要求,那么许多学生都没有形成主动观察的科研意识,有的甚至严重缺乏观察能力,难以发现生活中的物理常识,导致物理学习仅仅停留在书本上。
(三)创新思维缺乏,实践技能不足
由于受到高考的压力影响,不少教师和学生主要把精力放在已知物理知识的学习上,采取“题海战术”等方法来实现知识的巩固,而不愿意将时间和精力花费在未知现象的研究、思考和探索上,导致物理教学的创新思维十分滞后。即使是在物理实验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也只是围绕课本教学的实验内容进行操作,既没有在知识学习和生活观察中进行思维拓展,又未能推动物理实验的深度探究,造成学生实践技能发展严重不足。
(四)体系建构落后,物理思维散乱
从教学实践看,有些教师和学生已经认识到物理思维培养的重要意义,也尝试通过思维导图等方式进行物理体系的建构,但建构的效果并不理想。由于物理学知识涉及面广,力学、电学、声学、光学等各分支之间既存在着诸多联系,又有着明显的区别,导致体系建构难度较大。目前,多数思维导图仍然按照课本不同章节进行独立地建构体系,而未能形成物理学统一规划的科学体系,导致学生的物理思维仍然处于相对散乱的状态。不同物理学知识之间的衔接与串联不足,影响了物理核心素养的深度培养。
三、高中物理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一)将多媒体课件引进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是核心素养理念在现代教育体系中的核心体现,也是学生核心素养得以培养的重要保障。物理学知识对于高中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理解难度,特别是大量的抽象概念与知识已经超出许多学生的想象力范围,很容易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物理课堂教学事倍功半。因此,教师应当探索将多媒体课件引进课堂,将各种物理现象以图像、声音、动画乃至视频的形式,予以更加直观、清晰地展现,从而有效降低学生理解物理的难度,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物理知识的学习当中。例如,教师在进行三大守恒定律中能量守恒定律的讲解时,可以制作一组能量转换的微动画,即阳光照射植物促进生长,经过时间推移后植物转化成为燃料,为汽车的发动提供动力,之后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与地面形成摩擦而导致轮胎发热,使学生更加清楚地了解“太阳能—— 化学能——动能—— 热能”这一能量转换过程,从而对能量守恒定律中的能量转换关系形成直观的认知,为定律的讲解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將情景教学模式引进课堂,拓展学生探索思维
核心素养的培养,非常注重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对新知识、新问题的探索思维的培养,从而引导学生更加积极、深入地进行专业学习。情境教学模式,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生动的学习场景,帮助学生在专门设计的学习环境和氛围中形成知识的联系与拓展,促使学生思维的迁移和延伸。高中物理是一门与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科学学科,在教学中为学生留下探索与思考的空间,有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形成与完善,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逐渐掌握更多的物理规律,实现物理知识的衍生发展。在物理教学中引入情境教学,包括实验情境教学、生活情境教学等方法。其中,实验情境教学是物理教学中非常常用的教学方法,教师通过将书本上的知识以小实验的形式,在课堂上向学生进行展示,可以更加直观地对物理知识进行解读,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使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教师在进行光的折射、反射、衍射等知识教学时,可以提前准备好一个装水的玻璃缸、几只防水小手电筒以及其他实验器材。将课程协商调整至晚自习阶段,然后带领学生通过手电筒照射水面的方式来观看光柱的变化。将光学的相关原理与知识传授给学生,从而使课堂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有效激发学生对光学原理的学习兴趣,学会利用身边的手电筒、玻璃杯等进行实验的重置以及衍生的探索,促进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深入发展。
(三)将物理研究方法引进课堂,构建物理思维体系
高中物理教学的目的,不仅是传授基本的物理学知识,而且包括学生物理思维体系的构建。只有将物理学的各项知识进行串联,学生才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物理现象和物理规律,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成长与发展。因此,教师有必要将物理研究方法引入课堂教学中,使学生的学习由知识向方法、技巧乃至思维转变,促进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快速发展。例如,教师在进行电磁学教学时,将电学与磁学的各项知识进行串联教学,将电磁学与力学的相关原理与知识进行结合。如电磁感应或者带电粒子的运动,与力学相关规律之间有共通的原理,从而引导学生学会综合地运用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使学生对知识繁杂的物理学形成更加科学合理的认知。
核心素养理念对于高中物理教学来说,是一项重要的思想和理念,需要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予以体现。针对当前物理教学中存在的诸多弊端,高中教师应当将核心素养培养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不断探索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习能力、促进思维拓展的教学新方法、新策略,以更加严谨、科学的教学态度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
【参考文献】
[1]王添华.基于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学科核心素养培育探讨[J].文理导航(中旬),2017(10)
[2]政建伟.让实验走进学生——谈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改革[J].才智,2015(22)
[3]李海滨.如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培养[J].华夏教师,2018(10)
[4]张永杰.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中学困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新课程(中学),2017(7)
(责编 卢建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