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世忠
摘 要:基于新课改下的初中数学教学,要求教师需要从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入手,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主动提问能力,使得学生能够真正在初中数学学习中实现全面发展。但由于受到种种因素的影响,导致目前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主动提问能力普遍偏弱。因此将通过立足眼下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主动提问存在的问题,探究具体问题原因,并结合相关教学实例,重点针对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主动提问能力进行简要分析研究。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主动提问能力;培养路径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培养学生主动提问能力,一方面可以有效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方式深化数学学习。另一方面,对于培育学生形成良好数学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也具有积极作用。因此本研究旨在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必要理论参考的同时,也能够为广大教师同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主动提问能力指明路径。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主动提问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
1.未重视培养学生主动提问能力
在现阶段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是通过利用各种教辅材料,或是从网络中直接下载现成的电子教案,再经过简单改动后设计出相应的数学教学方案。并只围绕教案或是教材中设计的数学问题、练习题等对学生进行提问,这也导致学生鲜少有机会能够主动提问。例如在勾股定理的教学中,教师只通过在黑板上列出勾股定理的公式,并直接演示出公式的整个推导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几乎没有任何主动提问的机会,只单纯按照教师的思路被动学习相关数学知识。由于部分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过度追求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与应用实践技能的学习与掌握,忽略了对学生主动提问能力的培养,因此也导致学生在数学教学中出现鲜少主动提问、提问质量不高等问题。
2.数学教学形式单一且应试性强
由于学生的认知能力、理解水平等方面均存在一定差異,因此其对于数学学习的需求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但在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中,仍然有部分教师采取“一刀切”的教学模式,使得教学难以兼顾数学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加之班级学生人数较多,教师时间与精力较为有限,且受到教学进度等其他因素的影响,最终使得数学基础本身薄弱的学生越来越难以跟上教师进度,其不仅直接影响着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的提升,同时也不利于学生主动提问能力的培养与提高[1]。另外,我国虽然正在大范围推广素质教育,但初中生仍然需要面临中考的现实压力,为了能够有效提升学生数学成绩,帮助其考入理想中学,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容易不自觉地偏向应试教育,以在短时间内帮助学生尽可能多地掌握各种数学基础知识技能为主要目标,因而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学生主动提问能力的有效培养。
二、影响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主动提问能力培养的原因分析
1.教师原因
从教师层面来看,导致当前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主动提问能力不高,学生鲜少可以主动提出高质量问题的一大重要原因在于许多教师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桎梏,所采取的教学形式过于单一,整体教学氛围枯燥、无聊。例如在平均数的教学中,教师只是简单向学生讲解平均数的基本概念与计算方法,便向学生布置相应的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加深对平均数的理解与认知。但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仍然占据着绝对的教学主体地位,学生只能被动按照教师的思路以及指令要求完成数学学习。因此学生的个性化、多样化学习需求不仅无法得到有效满足,同时学生也难以从中形成主动提问的能力。
2.学生原因
从学生角度来看,导致当前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主动提问能力不足的原因之一在于学生本身缺乏较高的提问热情。一方面,教师在长期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已经习惯被动接收教师的知识灌输,即便学生不进行提问与思考,教师最终也会公布答案,因此使得部分学生容易产生提问不重要的错误认知,由此使得学生的主动提问积极性相对较低。另一方面,也有部分学生因缺乏较高的自信心,或是害怕答错之后受到教师以及其他学生的嘲笑,故而不敢主动提问。长此以往,势必会打消初中生在数学教学中的主动提问热情,不利于学生主动提问能力的切实提升。
三、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主动提问能力的路径
1.积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
针对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主动提问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本文认为,教师首先需要转变其传统落后的教学观念,在深入贯彻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下,高度关注学生主动提问能力的培养,并积极运用探究式的教学方式[2]。因此,同样是在勾股定理的教学中,相比于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按部就班地将整个公式推导过程直接演示给学生,其可以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入手,利用生活中的电线杆,在向学生给出电线杆与地面距离8m位置处斜拉一根钢索,钢索在地面的固定点与电线杆底部相距6m的已知信息。在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将其分为若干小组后,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求解出所需钢索长度。此后,教师还可以通过要求学生在纸上任意画出多个直角三角形,并利用三角板或直尺测量出各条边的长度后,要求学生在组内展开讨论探究,尝试总结出三条边长的平方之间的关系,进而引导学生以此为基础推导出勾股定理,教师在利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发散思维,根据教师给出的相关问题展开自主探究,能够有效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帮助学生顺利完成数学基础知识学习的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形成较高的主动提问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
2.主动改进数学教学方法
此外,教师也需要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充分结合教学实际,灵活运用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并高度关注学生问题意识与主动提问能力的培养。例如在关于三角形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积极引导学生说出生活中常见的三角形,同时借助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将生活中出现的与三角形有关的图片展示给学生,进而使得学生能够主动将数学教学内容与自身实际进行紧密相连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对各种三角形的特点、形状等进行认真观察,鼓励学生围绕三角形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此时即便有学生提出的问题看似毫无联系,如为什么饭团是三角形的?为什么在固定的时候多使用三脚架而非十字架,教师不应立即否定学生提出的问题,而是需要在对学生敢于提问的表现进行及时肯定后,适时引导学生主动将其提出的各种问题进行集中收集与分类整理后,鼓励学生主动阅读教材内容,并设计开展相应的实践探究活动,尝试独立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在教师的逐步引导下,学生可以深化数学基础知识学习的同时,也能逐步形成良好的问题意识与主动提问能力。
3.创设良好数学问题情境
教师通过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主动为学生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营造良好问题氛围,同样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形成问题思维,不断提高学生的主动提问能力。例如在“数据的分析”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主动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兴趣爱好等,并以此为基础,选择学生喜爱的明星。鼓励学生根据自身兴趣从网络等众多渠道,搜集整理关于自己喜爱的明星的身高、年齡等基本数据,随后在教师将学生采集得到的数据进行汇总整理后,鼓励学生对数据中蕴藏的信息内容进行“读取”。例如哪些明星更加年轻、哪些明星个子比较高等。在利用学生喜爱的明星创设出相应的数学教学情境下,鼓励学生结合本课知识内容,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如所选取的明星们的平均年龄、平均身高是多少。要求学生以自己所提问题为导向,充分利用相关数学知识内容,结合自己搜集整理的相应信息数据,自主完成问题求解,并在最后根据学生求解出的问题结果,鼓励学生进行再提问,使得学生能够在浓厚的问题情境氛围中,拥有更多自主创设提问的机会,培养学生自觉养成主动提问的良好学习习惯。
4.增强课堂教学师生交互
导致当前学生主动提问积极性不高,主动提问能力水平相对较低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有部分学生缺乏自信,或是害怕提出问题后遭到其他同学与教师的嘲笑。因此本文认为,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对学生的主动提问能力进行有效培养时,还需要积极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与高效互动,通过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得学生能够彻底放下思想包袱,畅所欲言,自由提问[3]。例如在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教学当中,笔者通过向学生布置多道求解不等式的数学题,而后通过根据学生的解答情况,挑选其中具有典型性的几种解题思路,将部分学生的解题过程展示在大屏幕中。要求学生通过对照自己的解题过程,思考其解法是否正确,如果其中存在错误之处,则需要学生对其进行明确指出和修改。在此过程中,笔者通过积极与学生进行交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在解题中出现错误的原因,并耐心帮助学生进行深入问题分析,使得学生能够真正突破教学重难点。不仅如此,考虑到学生之间存在明显差异性,笔者在教学过程中还通过积极鼓励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与所学知识内容,自己编题,编拟试卷,并将学生编写的题目进行汇总整理后,引导学生之间进行相互评价,确定出更加具有思考与探究价值的问题,以此为基础拟出一整套数学测试卷,并直接应用在数学教学中,使得学生可以获得良好数学学习体验之余,更有动力进行问题再创造与再发现,学生在教师的正确引导和积极鼓励下,可以获得较高的自信心与提问快感,为培养学生主动提问能力创造良好条件。
综上所述,由于当前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师生普遍未能重视学生主动提问能力的培养,加之教学模式较为固定单一,因此导致当前初中生在数学学习中缺乏较高的主动提问能力。因此教师需要在实际开展初中数学教学时,继续深入践行生本理念,有意识地采用探究式教学法,不断优化数学教学模式,并积极结合学生实际与具体教学内容,主动为学生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在增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下,不断培养学生形成较高主动提问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初中数学学习。
参考文献:
[1]姜瑞华.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提问能力的有效途径探讨[J].学周刊,2019(14):47.
[2]阿孜古丽·马木提.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有效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22):51.
[3]王永平.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提问能力的对策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8(23):67.
编辑 高 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