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例研修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2019-01-16 13:56马菊梅
新课程·下旬 2019年11期
关键词:专业发展共同体

摘 要:课例研修是以课例为载体,研究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过程,通过组建研修共同体、确定研修主题以及授课、观课、议课、改进,教师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教学研究,优化课堂教学,推动反思性教学实践,促进教师专业素养提升。

关键词:课例研修;专业发展;研修主题;共同体

教师的专业成长就是专业素养不断提高的过程,也是不断学习的过程。教师的学习包括直接经验的学习和间接经验的学习。直接经验来自实践,间接经验主要在书本、课堂中获得。从实际来看,大多数优秀教师的发展路径是:实践—反思—归纳—再实践。从教育教学的实践来看,在这个环节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教师的反思缺乏方向性以及理论、理念的引领,往往是从经验到经验;二是教师的感悟、反思缺乏同僚间的互助,处于单打独斗的境地,而单个人对事物的认识总是受制于自己的專业知识背景、视野开阔程度、思维方式等;三是缺乏有效制度的约束与引领,很多教师的感悟、反思存在形式化、表面化和碎片化的问题。近年来,我们以教研组为依托,组织“课例研修”,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一、确定研修主题

推进“课例研修”,首先要制定研修主题,研修主题要基于教师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其制定既可以为课例研修和教师专业发展指明方向,同时有利于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让他们以主人翁的意识参与课例研修,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

我们把研修主题分为宏观主题和微观主题。在我校政治教研组举行的第一次课例研修会议主要讨论制定怎样的“研修主题”,教师发言踊跃,有的说思想政治课有自己学科特点和本质,怎样在授课中真正落实,很难把握;有的说合作学习的形式、次数、汇报、交流、指导都是难题;有的说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有效提问非常重要,需要通过课例研修去解决;有的说课堂上回答问题积极的学生就是固定的那么几位,其他学生往往成为课堂教学的沉默者,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教师的困惑还有很多,但是归结起来就是怎么教和怎么学的问题,经过讨论、交流,我们把课例研修的宏观主题确定为:(1)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有效教学策略研究;(2)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有效学习策略研究。其他问题确定为微观主题。如下表:

二、构建“教师专业发展的共同体”

课例研修要取得实效,真正发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需要教师的积极参与、真诚倾听、有效反思,教师之间的有效沟通、互动、交流和分享,因此在进行课例研修过程中必须构建基于“互助”关系的“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

1.组建共同体

“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可以由不同学科组教师组成,其研究方向主要集中于班主任工作;也可以是同一学科教师在共同的学科背景下组成,其研究方向主要集中于“专业知识、教育教学的技术”。本研究所说的“研修共同体”是后一种,在组建这种“共同体”时我们立足于学校原有的教研组,组成一个大的“研修共同体”,在大的共同体下又根据研修的主题、内容等,组建四人研修小组,具体分组见下表(以高中思想政治学科为例):

2.“研修共同体”中的“组长”“主持人”“导师”

(1)组长、主持人

组长是研修共同体的组织者,在整个研修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组长的职责主要有:引领研修共同体制定研修目标,积极推动研修小组的组建等。研修会议中的主持人也应该由组长来担任。主持人的作用在于保障每一个教师都发言,引出尽可能坦率的、有真知灼见的发言。主持人应该做“倾听者”“串联者”,努力把教师们的发言积极性调动起来,要避免把自己当作权威,对其他教师的发言说三道四。

(2)导师

导师要扮演“示范者”“指导者”“讲解者”的角色,促进共同体内教师教学理论水平的提高、教学策略的改进,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导师可以由具有多年教学经验的老教师来担任,也可以聘请相关专家。

3.创设共同体文化

形成自由、平等、民主、合作的文化氛围。在研修共同体中,年龄长、官位高、资历高、职称高、教学成绩好的教师容易掌握话语权,而年纪轻、官位低、资历浅、职称低的年轻教师则常常处于被动地位,时间久了,共同体内就容易形成专制、僵化的氛围,阻碍教师的成长。因此,在研修共同体的建设中要特别注意形成自由、平等、民主、合作的氛围。在我们的研修实践中,有以下行之有效的做法。

(1)一张“圆桌”,一起“围坐”

使用圆形或者正方形会议桌,研修成员围坐在一起,不分官位大小、职称高低、年龄界限,在我们举行的很多次活动中都采用了围坐在一起的方式,实际效果较好,围坐在一起有利于形成平等、民主、合作的氛围,使得研修成员更容易敞开心扉,说自己的话、说真实的话。

(2)“一杯咖啡”“一杯清茶”

在研修活动中,害怕得罪人,摸不清楚对方的脾气、秉性,或者过于严肃的气氛都会导致参研教师不敢指出问题所在或者只有“老教师”“领导”等敢于发言的现象,不利于青年教师的成长,因此需要营造一个轻松的研修氛围,让参研教师能够增进感情、互相了解,具备团队意识。在研修活动中可以给参研教师泡上一杯茶、冲上一杯咖啡,让研修气氛轻松起来,教师会更愿意认真研讨、认真反思,促进教师专业的真发展。

(3)一个“谈话”规则

在研修活动进行的过程中,某些教师不适时地打断别人的发言,往往使得研讨过程很扫兴,降低教师的研讨积极性,因此在研讨过程中主持人需要提前制定“谈话规则”,比如“不能随意打断别人的发言”“谨慎反驳别人的发言”“青年教师优先发言”“尊重差异化的意见”等,从而在有规则的前提下开展研讨,营造自由、平等、民主、合作的文化氛围。

三、课例研修的步骤

1.选择课例

“课例研修”的核心在于“课例”,“课例”的选择范围通常是学科教学内容,遵循“典型性”原则,比如说教师普遍认为某一内容是教学的难点,或者说教师认为内容简单但学生的看法与之相反等。如高中思想政治课必修三“文化生活”中的“传统文化的继承”这一节课,如果仅从知识的角度来看,内容简单,学生非常容易掌握,但是从学科核心素养的角度来看,要贯彻好“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的相关要求,存在相当大的难度,课堂上的实际情况是学生确实背诵了相关知识点,但是没有真正爱上中国文化,没有形成自觉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感。因此,“传统文化的继承”可以作为典型课例进行研修。

2.共同体备课

共同体备课是指备课以执教教师为主体,其他共同体成员辅助,通过课例研修会议共同完成备课的现象。共同体备课的内容包括导学案、教学设计、PPT制作、说课。具体实施步骤是:执教教师单独备课—执教教师说课—全组教师建言献策—执教教师修改。

课例研修的目的在于促进教师发展,而传统教研活动主要强调老师要“上好课”,通过公开课要达到“比较”谁是“好教师”的目的,因此公开课的执教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往往难以获得同僚的真诚帮助,因为“帮助别人”就是在为难自己,而在后续的“议课”环节,“观课教师”也非常容易把自己放在“权威”“评判者”的位置上,对执教教师指手画脚,这造成了教师成长过程之中的“单打独斗”和“文人相轻”现象。通过共同体备课我们把成功上好一堂公开课的压力分散到共同体所有教师的肩膀上,让同僚间更愿意互相帮助、彼此成就,执教教师在准备教学设计、导学案、PPT、说课稿的过程中,在与共同体内教师的相互激发与碰撞中,专业素养不断提升,共同体内教师也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对教材、学情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获得了发展,这也有效地解决了很多教师对于公开课的畏难情绪,让执教教师和观课教师都能够把精力主要集中在“课堂研究”和专业素养提升中。

3.授课、观课、议课、改进

授课、观课、议课是课例研修的中心环节,这一环节最重要的内容在于科学的观课和深刻的反思。

(1)课堂实录——真实记录课堂细节

以“传统文化的继承”这一节课为例,通过共同体备课,执教教师在课前已经做了非常充分的准备,学生也通过导学案对教材内容做了充分的预习,以下是部分课堂实录:

教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第四课第一框题“传统文化的继承”。首先我们有请马同学为我们解读今天的学习目标。

学生1朗读学习目标。

教师:非常感谢。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到底什么是传统文化。是不是只要是历史上流传下来的文化就是传统文化呢?我们邀请第二组的同学为我们解析传统文化的含义。

学生2:传统文化就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存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下面由我们组的同学举例说明。

学生3:我为大家介绍的是中医,中医是汉族创造的传统医学,所以也称汉医,是研究人体病理、诊断以及疾病诊断和防治的学科。中医诞生于中国的原始社会,春秋战国时期中医的理论基础已经初步形成,它是以阴阳五行学说作为理论基础的。

学生4:我为大家展示我国的传统文化书法。我国最早的文字是甲骨文、接下来是金文,金文就是钟鼎文,接下来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统一文字形成了大篆,后来大篆又发展成为小篆,再后来是三国时期隶书和楷书并行,魏晋时期隶书、草书和楷书草书发展成今日的书法。

教师:非常感谢,这几位同学通过对中医、书法的介绍,让我们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美。但是接下来我还想继续问大家一个问题:只要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文化就一定是传统文化吗?

全体学生:不是。

教师:比如说我举个例子。在我国古代男子的妻子死后,他可以续弦,但女子的丈夫死了后她还可以再嫁吗?

全体学生:不行。

教师:对,一般不能再嫁,但是我们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随着新的婚姻法的颁布,这种做法已经被抛弃了,那么我想问刚才我提到的这种传统观念是传统文化吗?

全体学生:不是。

教师:所以我们要特别注意只有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形成,并且保留在当代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才是傳统文化。

在这一段课堂实录中,我们描述了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主要言行,通过对课堂中教师和学生言行的翔实记录,发现了课堂的亮点,也找到了一些问题。首先,教师肯定了上课前充分准备的重要性,教师的教学设计有利于学生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体现了学生的积极性,通过自己搜集资料和课堂展示的过程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这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入了解。

(2)课后访谈——在调查中探寻问题

基于对课堂实录的分析,我们发现了几个突出的问题,其中之一是:学生当堂朗读学习目标到底好不好?带着这个疑问,在课后我们学生进行了访谈。

提问:今天的课堂上马同学给大家朗读了学习目标,你觉得对你的学习有没有帮助?

学生1:我觉得,帮助不大,我们就只是听一下而已。

学生2:还是有帮助的,但是如果老师能够解读学习目标就更好了。

对学生的访谈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体现“及时性”,观课结束之后应该马上进行,以保证访谈的有效性;二是对学生的访谈中要引导学生基于课堂教学事实谈感受、谈收获、谈遗憾,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课堂发生了什么”,而不是对教师吹毛求疵;三是要以平等的、轻松的状态与学生交流,以保证你听到的是真话。

(3)研修会议——基于实践的反思

对学生的访谈结束以后,我们整理了学生的意见和感受,以此为基础召开研修会议。会议上大家畅所欲言,教师都反思了自己的课堂教学,有的教师说:“我自己实际上这一段时间也是通过让学生集体朗读学习目标来明确学习内容的,通过今天的观课,我感受到自己的课堂需要改变。”另一位教师说:“课堂教学目标导学案上有,学生在课前已经看过了,集体朗读并不能让学生对教学目标有新的认识,教师在课前或者课堂进行中都可以对目标进行解读,这样学生在课堂上才会有新的认识。”还有的教师说:“朗读学习目标更多的是从形式上去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我们也可以换成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去解读学习目标的方式,而不是仅仅朗读。”

在以创造学习为目的的课例研修中,应当着力研究学习的成功之处和学习的失败之处,缜密的研究课堂的事件才是中心课题。在研修会议中,“反思”课堂教学事实是关键,教师在别人的课堂中发现自己、帮助他人,在多样化的思维碰撞中探寻自己的课堂应该做出何种改变,获得专业成长的宝贵契机。

(4)回归课堂——基于反思的实践

经过激烈的争论,教师提出了教学改进的策略:课堂教学目标还是有必要让学生知道的,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有必要知道自己要学什么、学习的重点在哪里。但是学习目标的展示显然不能一读了之,教师有必要对学习目标进行解读,让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对学习目标有更为深刻和全面的认识。

四、小结

课例研修是以课例为载体,研究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过程,也是研究教师自己、发展教师自己的过程,通过组建研修共同体、确定研修主题以及授课、观课、议课、改进,教师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教学研究,优化课堂教学,推动反思性教学实践,促进教师专业素养提升,因此把课例研修作为反思教学、改进教学的常规做法,在校本教研中大力推进,为教师专业发展搭建平台,十分必要。

参考文献:

佐藤学.学校的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马菊梅,固原市回民中学高中思政课教师,马菊梅课改名师工作室主持人,1981年11月2日出生。

注:本文系2019年度宁夏师范学院校级科研项目(项目编号:NXSFYB1949)的研究成果。

编辑 李博宁

猜你喜欢
专业发展共同体
爱的共同体
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共同体的战斗
中华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农村中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困惑与思考
分析如何完善高校酒店管理专业教育教学
新时期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探究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论学习共同体下的教师专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