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教学需严谨

2019-01-16 13:56孔利青
新课程·下旬 2019年11期
关键词:讲解文言文教学初中

孔利青

摘 要:文言文是汉语的精髓,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教学文言文不能只图形式、摆花架子,华而不实,必须严谨求实。从字词句入手,诵读理解,打好“言”的基础,然后找到切入口进入“文”的探讨,结合文本内容,知人论世,体会文章内涵,了解作者思想。无论是“言”的理解,还是“文”的分析,紧承学生思维上限的教师讲解都是必需的。以“先学后译,先学后教,讲必跟进”为原则的教学流程为“熟读背诵,结合注释,自主翻译,质疑问难,教师讲解;分析文意,方法引领,补充资料,知人论世,合作研讨,发言展示,教师讲解”。

关键词:初中;文言文教学;“言”“文”并重;讲解

文言文教学是初中阶段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难点部分。因为文言文本身的特点,文言文教学的有效与否关系着学生对母语的理解深浅,关系着学生语言素养可持续提升可能的大小,更关系着学生对民族文化领悟与传承的能力大小。提高文言文教学的实效性,理应成为每一个语文老师的自觉。

一、浮华从教的危机与思考

参加工作伊始,正赶上热火朝天的新课程改革,一股脑儿地推陈出新,蛮有打破一个旧世界建设一个新世界的劲头和态势。整天听着新课程的讲座,看着新课程的各种文献,“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是陪伴者”等等言论就像“洗脑”一样不绝于耳。教学实践经验为零的头脑,便任由这些信息不切实际地滋生猛长,再加上正使用的新课程试用版教材将文言文单元的单元主题拟定为“读读背背,了解大意”,我最初的文言文教学便理所当然地堕入了一种肤浅敷衍、华而不实的深渊。

犹记得教学柳宗元的《始得西山宴游记》,很长的一篇文言文,备课根本不仔细考究字词,教学设计居然不安排学生翻译。课堂上只是一句简单的根据注释了解大意,然后就是执行很“自得其乐”的设计——写导游词,谈感受,与柳宗元对话等等。教得狂妄,学得虚空。一篇文言文教学结束,不论是“文”还是“言”,学生基本是一头雾水,然后只是一味地背诵默写,默写背诵,最后考试顺利通过。

当时还很是得意自己的所谓“整体感知”教学法,颇不齿于老教师的逐字逐句讲解分析,总觉得自己是新课程改革的弄潮儿,是自绝于迂腐陈旧的教学骨干。现在想来当时真是浅薄到可笑的地步。忽然悟出,有一种自信来自无知。

是当年的学生上高中后反馈回的信息,引起我的怀疑和反思。初中的文言文学习与高中的学情储备要求严重脱轨。在以后逐年的教学实践中,逐步意识到课程无论怎么改革,课上教师的讲解不是罪过而是必要,专业知识不是累赘而是基础,逐步意识到学习不能仅凭兴趣更需要意志和耐力,学习不能只在轻松中浮游也需要在沉重中坚持,从而对文言文在学生语文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有了新的认知。文言文是现代汉语的发源地,是汉语的精髓,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带领学生从文言文中汲取母语的精华,从文言文中感受文化的内涵是文言文教学的任务所在,也是别的教学内容无力承担的。所以,文言文教学是应该以严肃的态度、严谨的方式进行,绝不能流于一些不痛不痒的所谓语文活动中。

二、严谨教学的尝试与落实

执教文言文《醉翁亭记》,整个教学设计从“言”和“文”两个方面展开。从“言”入手,在学生根据注释疏通文义的基础上,教师答疑解难,关注虚词“也”“而”的用法,关注骈散结合的句式特点,关注文言实词的积累,关注成语的提炼,关注词类活用等特殊用法……课文中涉及的古代汉语知识不求讲深讲透,但必定要提及,因为这是学生长久发展需要的语言知识,是与高中接轨必备的知识储备。当然这不是满堂灌,教师的讲解是在学生自学后的答疑解惑、补充提高。这样的文言文教学才是具有促学生可持续发展功效的教学。

文言文教学中“言”的部分是基础,所以不需计较课时多少,一定要稳扎稳打。有如此打底,“文”的教学设计才有意义。学生对文章语句很熟悉了,随便看到一句即可知道句意,才可以分析文章内容,领会文章主旨,理解作者蕴含在文中的思想。有了坚实的基础才能有发挥创造的可能和效果。

理解文意,我采用抓住文眼切入文本,知人论世深入文本的方法,引导学生体会主旨领悟思想。

导入语是这样设计的:“欧阳修”“滁州”“琅琊山”“醉翁亭”,因一篇经典散文的学习,最近都上了语文课的热聊榜。全文21个“也”,23个“而”的巧妙运用,再加上骈散结合的句式特点,诵读本文,会有一种超强的节奏感。建议大家句尾的语气词“也”适当拉长一些音调,还会有一种回环的音乐感觉。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以轻松的聊天开启一节课,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消除学生的学习压力感,使学生有较高的学习兴致。

评价学生齐读情况后,出示按要求找原句的测试题目,指导学生回答并完成全文串讲。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激活学生的记忆,对全文内容有比较清晰的整体把握,为本节课的深入探究打底。

“醉”和“乐”两个字在文中反复出现,必定是文中的关键字眼,关注它们,就可以走進文本,直达主旨。事实上,所有的文章都是这样,这样的关键字眼传统意义上称为“文眼”——文中最能揭示主旨、升华意境、涵盖内容的关键性词句。

从文中分别找出含有“醉”和“乐”的句子并翻译,出示“醉”的几种解释和关于作者欧阳修的一段资料,引导学生结合具体语句知人论世探讨作者的“醉”属于哪一种,探讨文中写了哪几种“乐”。

学生自由寻找最心仪的合作伙伴结成联盟,结合原句、词意解释和背景资料研讨作者的醉属于哪种醉。然后发言展示研讨结果。学生基本能说出作者因酒而醉和因山水陶醉。

然后用同样的过程解读文中的“乐”有哪几种。

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基础上,教师重点讲解欧阳修“醉”中的无奈和欣慰,“与民同乐”的内涵,全文“醉”与“乐”的统一,进而拓展引申到中华民族“忧以天下、乐以天下”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带领学生切实感受一代大师的精神风貌,深入理解名篇的思想文化内涵。

“文”的分析仍然是先学后教,但从文本表面深入文本内涵的方法是教师一步步引领的,学生在一步步分析本文的过程中也掌握了一种深入文本探讨主旨的方法,这就是授之以渔。学生在方法的引领下有自己的思考和研究,但总会受制于自身的知识储备和阅历局限,其发言彰显出已有思维的上限,此时唯有教师的精致讲解才能进一步提高加深拓宽,学生才能有真正的收获,才能实现有效课堂。

欧阳修的“醉”除了因被贬郁闷借酒消愁不胜酒力而醉和欣赏山水美景而陶醉外,还有对当时社会朝廷的无奈和歪打正着理想得以实现的欣慰。所谓“与民同乐”就是欧阳修把“在自己的治理下,百姓生活和乐”作为最大的快乐。欧阳修的“与民同乐”和范仲淹的“先忧后乐”是一脉相承的,这种悲天悯人、忧国忧民的文人良知和情怀前有古人后有来者,有落魄不改忧国的柳宗元,潦倒不忘苍生的杜甫,为了新中国隐姓埋名、披肝沥胆的革命者……这是我们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思想精髓。结尾处一句话“醉能同其乐”将“醉”与“乐”统一在了一起,醉是表象,乐是实质,“醉”的原因是发自内心的“乐”,“乐”的表现形式是狂放不羁的“醉”,两者是一致的,这一句就是本文的主旨句。

以上的拓展和拔高就是我在学生展示发言后的讲解。

两个关于文章内容和主旨的选择题快速进行当堂检测后,以我草拟的一副对联结束课堂“山水美贬谪苦国事忧而醉,风景佳百姓和滁州安为乐”。

欧阳修的生花妙笔为读者展示出一方自然美景一个生活场景,教学中的深钻细研让师生共同领略到了一代大师的精神风貌,并触及到了中华民族的思想底蕴。

《醉翁亭记》作为初中阶段一篇经典文言文,理应从细入手,从深理解,从牢记忆。后期的背诵默写更是应该毫不懈怠地跟进。我相信,这样下来,学生对这篇文言文会终生难忘的,不论是“文”还是“言”,随着人生阅历的增多学生从中得到的滋养会越来越明显的。

三、反复实践的沉淀与归真

一年年的教学实践,我的文言文教学在“先背后译,先学后教,讲必跟进”理念的支撑下逐渐形成了一个比较固定的流程:熟读背诵,结合注释,自主翻译,质疑问难,教师讲解;分析文意,方法引领,补充资料,知人论世,合作研讨,发言展示,教师讲解。

纵观始终,我的文言文教学由浮华的形式追求走向扎实的文化向往,由盲目迎合跟风而怯于羞于讲解转变到为收到实际效果而认真地拓宽拔高讲解。

教学文言文,不能一直想着如何提高学生兴趣,更要鼓舞学生的斗志,去艰难地探秘靠近。学一篇文言名篇,需要投入智力、体力,然后才能受用終身。学习文言文,就是在走向高深,走向内涵,走向文化,老师以严肃严谨地教来带动学生严肃严谨地学才是教学文言文的正道。

参考文献:

[1]李服.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学生核心素养教育[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16(12):31-33.

[2]杨东增.初中文言文教学低效归因及应对策略[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2).

编辑 段丽君

猜你喜欢
讲解文言文教学初中
浅谈革命纪念馆讲解工作的认识
丢弃“正确的废话”
新课改下初中文言文教学探析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文言文教学之流弊及矫治
让文言文教学迸发思维的火花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