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影军
摘 要:数学是高中学生学习的基础课程之一,该课程具有内容丰富、逻辑性强等特点,在教学时具有一定的难度。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能够促进高中教学实践进行的有效方法之一,该模式具有十分蓬勃的生命力,对于数学教学效率的提升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能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实现学生与学生间良好的交流和沟通,促进教师引导作用的强化。就这一模式的实际应用进行了探讨,以期为高中数学教学的发展进步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模式;高中数学;教学实践
数学素养是高中生需要重点培养的能力之一。因此,为了保障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效果,提升整体的数学教学水平和质量,就需要相关教育工作者,就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模式进行深入研究,总结和应用良好方式,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实效,推动学生数学兴趣的建立,进而真正实现高效课堂。下文对小组合作模式的应用问题及建议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希望为高中数学的教学工作提供一定的指导。
一、高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应用时的问题
1.分组方式欠科学
小组的划分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基础,但在当前该模式的实际应用时,在分组方面,仍然存在着欠科学的状况。比如教师在进行分组时,没有对学生的性格特点、知识能力状况等进行了解和分析,而只是简单地根据座次或者成绩高低等进行了小组划分。一方面可能造成小组成员的性格单一和冲突,导致难以达成良好的交流效果,甚至在组内产生矛盾等。另一方面学生间的学习水平无法形成互补和带动,会使得班级内学生的两极分化情况更加严重,不利于学生学习水平的提升。
2.活动分工不明确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就是要通过学生们的互助合作进行相关活动,从而对问题进行解决。但在实际应用时对于活动的开展,往往存在分工不够明确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对于每个组员在小组内发挥的角色作用定位不明确,另一个则是对于每个成员在此次活动中承担的责任不明晰。这就在极大的程度上影响了数学教学实践的效率和效果,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锻炼[1]。
3.小组合作形式化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进行开展时流于形式化,是当前高中数学教学中该模式应用存在的另一主要问题。在实际应用时,教师只是流于表面地将几个学生集合在一起,让其以小组为单位参与活动。但在实际上,并没有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活动过程中组员没有对相关数学问题进行探索和讨论,导致活动开展后效果欠缺的情况出现。小组合作形式化除了学生自身的问题之外,教师对于合作开展的引导不够或者对于活动的指导缺乏,也是造成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提升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应用实效的具体方法
1.合理进行小组规划
合理进行小组划分,就要求教师在高中数学课堂上应用该模式时,首先,必须根据实际活动内容以及班级学生的知识储备能力、素质水平等,进行小组合理数目的确定,保证数目可以满足每个人都有发言和表达认识的机会,从而促使全体成员都能发挥作用;其次,要注意把握学生的性格特点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等,从而保障最终分组可以使每个小组内的成员尽可能地实现良好交流互动。比如避免关系紧张的同学在同一小组,使交流合作受影响;避免过分内向或过分活跃的学生聚集在一组,影响合作学习效果等。
2.明确组内成员分工
明确组内成员分工,就是在合理划分小组的基础上,一方面,要求为不同性格的学生分配不同的组内角色。比如活泼的学生可以担任促进小组内成员良好交流的引导角色,而相对内向的学生可以承担组内合作学习总结的责任等。另一方面,教师需要根据相应的数学问题,进行详细任务的划分与安排,从而将问题细分,发挥集体的作用,每人负责解决一小部分问题,最终促进相同时间内问题解决效率的提升[2]。
3.发挥教师指导评价作用
对于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生活,教师往往是发挥一个指引方向的作用,引导学生的学习和进步。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实践应用时,就要求教师进行来回巡视,及时发现各个小组在合作学习中面临的困难,并给予有效指导。同时,在小组合作告一段落,进行最终的结论归纳时,教师也要对活动参与过程中發现的问题给予分析和建议;对小组中成员的具体表现情况予以肯定性的评价和指导,从而有效鼓励学生进步。
良好教学模式的建立,可以为教学的有效进行提供强有力的助推作用。在高中数学课程的教学开展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有着极大优越性的一种教学模式。它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和学习积极性,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使学生发现数学的趣味,建立起学习的兴趣;同时小组式的合作还可以促进学生拓宽视野拓展思维,提升其团体合作意识和社交表达能力,对高中数学教学实效的提升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安文盛.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提升高中数学教学实效[J].学周刊,2019(31):75.
[2]梁环义.浅析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15):84.
编辑 杜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