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琳
(山西财经大学,山西 太原 030006)
创新型人才是指富有创新精神且具备创新能力的社会发展急需人才。高校是人才的摇篮,是创新型人才的主要来源。据统计,我国每年高校毕业生超700万且逐年递增(见图1)。当前大学生就业压力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然而国家创新型人才紧缺,这反映了高校人才培养存在很大不足。
自主学习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具备自主意识和主体意识,能不断激发自己的学习热情或积极性,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一种学习过程或学习方式。《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然而,现实条件下如何使学生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进行自主、有效的学习活动,提高学习质量,并兼顾学生在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均衡发展,也成为现代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
在我国考试制度一直是学生培养的指挥棒。教育部要对高校的教育水平进行考核,催生了高校教育的规范化;学校对教师的教学水平进行考核,促使授课内容标准化;具体的考试形式、内容和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迫使学生学习内容固定化。这都是制约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问题。只有改革当前的考试评价制度,构建多元化、多层次的高校课程考试评价体系,才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自主学习能力,从而培养出服务社会的创新人才。
学科考试是检验教学成果的有效方式,为我国高校人才培养做出了巨大贡献。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学习方式和信息获取渠道多样化,学生可以借助网络教学平台如慕课网、网易公开课等学到更多课堂之外的知识。网络教学的出现,其丰富的学习资源,画面与声音的多媒体结合方式,极大提升了学习乐趣,也促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这更加契合了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育目标。在互联网环境下用传统的考试评价体系来衡量学生的学习能力显然是过时的,也存在着很多问题。
我国普通高校考试制度普遍存在的问题如下:
(1)考试观念不正确。在应试教育背景下,考试成绩成为评判学生优劣的关键指标。学生的评优、评奖、毕业和学位等都与考试成绩挂钩,因此学生不得不高度重视学业考试,为了获得更高的成绩花费大量的时间来啃课本,甚至有的同学为了追求高分不顾诚信,做小抄或找人替考。学生成绩还关系到老师的工作晋升,有的老师为保证学生的考试通过率可能把题目出的偏简单或者课上给学生划重点。这种功利性的考试催生了老师为考试而教,学生为考试而学,严重制约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图1 2010-2018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数据来源:根据教育部数据整理)
(2)考试内容不科学。一方面考试命题过于死板,题型多以名词解释、填空、选择、简答、论述为主,考试内容以课堂授课内容为范围,主要考核学生的知识再现能力。这造成学生上课不注意听讲,靠考前复习周划重点,背课本等方法通过短期记忆来应付考试。因为没有对理论知识进行深刻的理解和实践,考试过后所记内容将所剩无几。另一方面,考试命题多为老师讲过的例题或是课后习题,命题的设计却反灵活性与创造性,只注重学生记忆能力和模仿能力的考察,而忽视了其综合理解分析的能力,结果挫伤了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抹杀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这种不科学的考试内容并不能反映真实的教学质量,而且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3)考试形式较单一。学业考试多是闭卷考试,为数不多的课程开卷考试;多是笔试,一般学位考试才进行口试答辩;主要考察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情况,不注重实践和技能操作的考察。基于这样的考试形式,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常忽略交流和实践,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而且很难真正做到对学生全面、客观评价。
(4)单一的考试模式影响了考风建设。一次性闭卷考试的考核方式下,部分学生为了考试过关,考前突击成为常态,更有少数学生不惜冒着记过开除的风险,在考场上采用各种作弊工具与作弊手段,严重破坏了考风,违背了教育考试公平公正的原则。若任由其蔓延,会败坏学校风气,影响学生发展。
(5)考试评价标准不合理。现行的考试评价标准采用百分制记分方式,主要根据学生的分数来评价学生的能力,这种过于量化的评价标准显然是不合理的,很容易培养出死记硬背应付考试的学生。大学生思维活跃,创新能力较强,不应该被这种不合理的评价标准限制其创新能力的发展。
(6)缺乏成绩反馈机制。期末考试常常是所选课程的唯一考核方式,而且是该课程结束的标志。我国高校多实行学分制,学生通过这门考试将即可获得相应学分。因此,教师会进行期末成绩质量分析和评价,但仅服务于下次教学,通过考试的学生只能看到自己的成绩,很难发现自己的知识漏洞。这种制度忽略了成绩反馈对学生继续学习该课程的重要性,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自主学习和继续专研的积极性。
学业考试是考察高校教学的重要环节,是评价教育质量的有效方式。即使在发达国家,学业考试也是高等教育很重要的部分。通过组织考试检测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督促学生深化所学理论知识。
发达国家早已实现大众化教育,他们更注重的是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因此,我国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或许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考试制度,结合我国教育具体情况,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考试评价体系。
“以人为本”的教育评价理论。二十世纪90年代开始,美国高等教育的评价体系主张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注重自我评价和个性化评价,更多关心学生的身心发展。
考试形式多样化。美国高校更注重考察学生的真实能力,考试形式多以测试为主,题目并没有标准答案,提倡学生独立思考、创新化作答。此外根据课程情况的不同,确定采用笔试、口试、答辩或操作检验等某几种形式进行考核。
更加综合化的考试评价体系。美国高校采用多种方法相结合,从多维度评价确定学生的成绩。为鼓励学生对知识的探索,尽量不用量化的成绩来反映学生能力。教师从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表现、社会实践和论文中体现的调研能力等按比例综合评价学生成绩。
英国的考试模式是由课程标准和学历管理委员会(QCA)制定,考试内容主要是考核基础知识的广泛性和对专业知识的专研、应用能力。英国高等教育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科研能力,大多课程考核采用论文和笔试形式,为获得荣誉学位还需要经过口试。为保障教育质量,英国的考试信息透明度很高,实行校内评卷和校外评卷相结合的方法,考试结果和评分标准供民众查阅。
考试形式上,澳大利亚高校更注重应用能力的考核。比如数学考试以开卷形式进行,因为主要考核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而不是对公式定理的记忆。考试内容方面,考试内容不拘泥于课本范围,更多考核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知识探究能力。从考试评价体系来说,澳大利亚高校采用分次累计的记分方式,学生最后的成绩取决于日常学习中的每次表现,更有利于督促学生认真完成每项学习任务,牢靠掌握所学课程。从成绩反馈机制来说,考试结束后,老师会与学生讨论其考试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并帮助学生弥补不足。这种反馈机制使老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真实能力,也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其会在课程结束后继续学习相关学科知识。
对比国内外考试制度发现,发达国家的考试形式更灵活多样,其高等教育更倾向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在国际竞争中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迫在眉睫。
网络环境下的高校考试制度应致力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立足于“以生为本”“创新为本”个性评价与全面发展性评价相结合,本着以考核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从考试内容、考试形式、考试成绩核算方式和考试评价反馈机制等方面进行改革,构建多层次、多样化的高校课程考试评价体系。
学习借鉴英国和澳大利亚的考试制度,课程考试更注重考核学生的发散思维和科研能力而不是对课本知识的识记和再现。创新考试内容,考试内容规范化,考试类型多样化,考试要以综合题为主,考核学生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鼓励学生思维发散、见解独到,避免死记硬背的知识再次影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在考试上,多注重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等考察,把学生能力的展现作为考试内容的一部分,把创新能力作为考核的重点。
创新考试形式,不拘泥于现有的闭卷、笔试。借鉴英美国家的多样化考试模式结合我国具体教学情况,课程测试可以分为课堂测试、期中测试和期末测试,测试形式除笔试外还可以为专题研讨、成果展示、社会调研、自评互评等。努力丰富考试形式,让学生能够充分展现自己的各项能力,而不仅仅局限于考试成绩。通过这种创新考试方式,推动高校教育更加重视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建立合理的奖惩制度不仅有利于扭转学生追求高分的功利现象而且对互联网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也具有现实意义。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力,高校可以设立免修免听制。如果学生通过网络课程或其他途径完成了相关学科的学习,并有相应成果作为证明,学校应奖励其免修规定课程,例如英语雅思7.0以上可以免修学校开设的英语课等。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高校可以设立重修选修制,当学生对一门选修课程不感兴趣时,可以另外选修别的课程通过相应考核获得学分。高校还可以通过加分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学竞赛、社会实践、创新创业等。通过多维度考核学生能力而不是仅基于考试成绩。
建立健全有关考试的各项规章制度,做到考试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教师要根据大纲要求,明确考试内容与方法,同时还要创建一批高质量水平的智库,运用到教学考试中,保证试题的严密性与公正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端正学习态度,严厉打击考试舞弊的现象,建立良好的教育教育环境与气正风情的考风氛围。
努力改变分数作为评判的唯一标准,创新考试评价体系,注重考试标准的规范化、多样化建设,促使考试评价标准的全面性与科学性,以学生的综合成绩来衡量学生的表现,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
改革现行的百分制记分体制,模仿澳大利亚实行分次累计的记分方式。结合我国高校实际情况,应将结构化的累计积分体系分为:平时成绩、考试成绩、实践考核和学术成果。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出勤情况、作业完成情况、专题讨论发言中口头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等,这部分成绩主要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促使教师在教学中“以生为本”、因材施教。实践能力和学术成果应在成绩考核体系中占据较大的比重,促使学生不断提升自主学习能力与科研实践能力,全面均衡发展,已改善考试成绩独当一面的现状。
改革现行的考试评价机制主要从两发面入手:一是从考试质量评价出发。目前高校的试卷分析仅从合格率、优秀率等统计且流于形式。创新考试评价机制,应强调教师对学生试卷的质量分析,从题目的难度、区分度等评价每个学生的具体掌握情况。二是从信息反馈出发。基于现有的学分制培养方案,学生很少收到关于自己试卷的信息反馈。除了在学生管理系统看到自己的成绩外没有任何有用信息,不利于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不足。应改革现有的信息反馈机制,促进信息透明,学生可以通过邮件等形式向教师要求查看自己的试卷质量分析结果。这种信息反馈不仅能促进师生交流也将激发学生的后续学习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