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桂芳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三门峡 472000)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2000)将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界定为:“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广博的文化知识并能熟练地运用英语在外事、教育、经贸、文化、科技、军事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管理、研究等工作的复合型英语人才。”近年来,我国英语专业教学改革不断深化,英语界针对“复合型英语人才”培养所导致的英语专业职业化和工具化倾向开始反思。“复合型英语人才”的培养目标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张绍杰(2010)指出“面向多元社会需求和多样目标取向培养‘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外语人才”;孙有中把英语专业学生的素质概括为“扎实的英语语言功底、系统的英语专业知识、深厚的人文素养、出色的思辨能力和夸文化交际能力。”2012年6月23日由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牵头国内数所知名大学外国语学院联合举行的“英语测试与思辨能力培养圆桌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旨在探讨如何推动以思辨能力培养为导向的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由此可见,思辨能力培养途径研究已经成为英语教育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但是,对于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如何将英语语言知识讲解、语言技能训练与思辨能力培养相结合等问题,英语教育领域仍在进行积极探索。
思辨能力译自英语“critical thinking skills”,我国学者常将此译为批判性思维能力或思维能力等。思辨能力实际上是人的认知能力和情感特质的统一体,认知能力包括分析、推理、评价等三项技能,情感特质包括好奇、开放、自信、正直和坚毅等五种性格特征。国外学者主要从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对思辨能力构成进行探讨。二十世纪80年代,美国哲学联合会的45位教育家、哲学家组成特尔斐项目组(The Delphi Project),对思辨能力进行了系统研究。《特尔斐报告》对思辨能力所下的定义是:“有目的的、自我调节的判断,它导致对证据类、概念类、方法类、标准类或背景类考虑因素的阐释、分析、评价、推理与解释,而上述判断正是建立在此基础上。”我国学者文秋芳(2008)将critical thinking译为“高层次思维能力”,后又改为“思辨能力”,并于2009年提出思辨能力层级理论模型。本研究以文秋芳的思辨能力层级理论模型为思辨能力检测依据,以内容依托式教学理论为基础,设计了综合英语课程话题辩论教学模式。该模式将语言教学构建于学科或主题教学之上,将语言学习与学科知识学习有机结合起来。研究通过对比实验数据来探讨话题辩论在提高学生思辨能力方面的有效性。
西方学者对思辨能力的广泛关注和研究已有近一个世纪,各类研究成果颇丰。1933年美国学者杜威提出批判性思维的概念,之后批判性思维能力又被学者称为思辨能力并开始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思辨能力被普遍视为高等教育的核心能力。国外学者主要从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对思辨能力进行探讨。其中,较有影响的论述是美国德尔斐项目组1990年提出的双维思辨能力模型(Facione 1990)、Richard Paul 和 Elder(2006)的三元思辨能力模型和美国学者P.A.Facione和N.C.Facione提出的思辨能力整体评价标准。
国内学者近年来对思辨能力研究逐步重视,研究成果层出不穷,大致可以划分为三类:第一、思辨能力构成框架。第二、思辨能力测量量具。第三、高等教育中思辨能力培养途径及有效性。在思辨能力模型构建方面林崇德的三棱结构思维能力模型(思维材料、思维目的、思维过程、思维自我监控、思维品质、思维中的认知与非认知因素)和文秋芳的思辨能力层级理论模型(第一层次元思辨能力和第二层次思辨能力)受到广泛关注。思辨能力量具构建和检验方面文秋芳首次构建了我国外语类大学生思辨能力测量工具,并开展了一系列的先导研究和测量工具检验研究。在思辨能力培养途径方面国内学者开展了诸多研究。黄源深(1998,2010)发表论文呼吁英语专业教学改革以根治“思辨缺席症”。阮周林和李莉文(2011)从写作课程出发设计出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在培养大学生思辨能力方面有很高的借鉴价值。尹晓芳(2004)顺应大学英语教学从技能型向思辨能力培养型转变的趋势,提出了“文本思辨创新式阅读教学模式”。
本研究以河南省某一高校的英语专业大二学生1个自然班的54个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1人,女生53人。
本研究以综合英语课程为例,通过设计话题辩论研究探讨综合英语话题辩论教学模式对思辨能力培养的有效性。研究该教学模式能否在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促进学生思辨习惯的养成。本论文参考Paul & Elder三元框架中思维的智力标准,设计自我检测清单。以文秋芳的思辨能力层级理论模型为思辨能力检测依据,通过前后对照思辨能力提高情况,研究话题辩论在提高学生思辨能力方面的有效性。本研究所采用的教材为《致用英语综合教程3》共有十个单元,包含十个辩论话题。每两周组织一次话题辩论活动,并按要求完成辩论报告。教师所要求的辩论报告包括三部分:(a)分析整场辩论所讨论的问题。(b)对正反两方观点进行推理、质疑和阐释,并最终论证自己观点的合理性。(c)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对正反两方观点的价值取向及现实意义进行评价。以上三部分分别考查学生的分析、推理和评价技能。思辨认知技能中的分析技能细分为阐释、比较、归类、澄清;推理技能细分为假设、质疑、推论、论证;评价技能细分为预设、评判、结论。这些思辨子技能在辩论报告的a、b、c、三部分都要有所涉及。
本研究的评分标准采用文秋芳等(2009)的思辨能力层级理论模型中的评价标准。即(1)清晰性:清晰和精准。(2)相关性:切题、详略得当、主次分明。(3)逻辑性:条理清楚、说理有根有据。(4)深刻性:有广度与深度。(5)灵活性:快速变化角度、娴熟自如地交替使用不同思辨技能。本研究根据以上五项评分标准对每两周一次的话题辩论报告进行评分。评分采取5分制对a、b、c三部分内容进行评分。5分代表“优秀”,4分代表“良好”,3分代表“较好”,2分代表“较差”,1分代表“很差”。
本研究通过一个学期为期18周的综合英语话题辩论教学,教师共组织9次(每两周一次)话题辩论,每位学生完成9次辩论报告,教师进行评分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统计结果如下表1及表2所示。
从表1中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辩论报告三部分的平均分从第一次到第九次逐渐上升,结合标准方差值、平方和、均方及效应量的统计结果,可以得出结论:思辨技能a、b两部分分值提升速度较快,c部分分值提升速度相对缓慢。通过表1和表2可以看出,思辨报告a部分从第四次开始提高幅度逐渐变大,b部分则是从第五次开始有了显著提高,c部分是从第六次开始才有显著提高。这些统计数据充分说明,高职英语专业学生的思辨认知技能提高是遵循一定规律的。
表1 辩论报告评分统计学结果
注:1-9代表辩论报告次数,a-c代表辩论报告三个部分。
表2 辩论报告评分重复测量方差结果
文秋芳等(2009)的思辨能力层级理论模型中将思辨分析技能细分为对比、阐释、分类、识别等子技能。a部分要求学生分析话题辩论反方观点中存在的问题,学生需要对正反两方观点进行阐释、比较、归类。大部分学生的识别、澄清、区分技能从第一次到第三次就开始有明显提高,这三项技能在教师的悉心指导下提高较快。在这部分中归类和阐释技能提高较难,这与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语言功底有一定关系。这部分技能在第四次开始显著提高,学生能够将整场辩论中的问题进行归类和阐释,而不是像第一次的辩论报告中只是简单罗列和堆砌辩论问题及论证材料。
文秋芳等(2009)的思辨能力层级理论模型中将推理技能细分为质疑、假设、推论、阐述、论证等子技能。b部分要求学生对整场辩论正反两方观点进行推理、质疑和阐释,并最终论证自己观点的合理性。这就需要学生对对方观点进行阐述、质疑,比较正反两方观点并对其进行推理和论证,这一过程是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过程,也是训练学生思维的重要过程。在前四次的辩论报告中,学生对b部分的推理逻辑不清,论证不充分,阐述详略不得当。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训练,大部分学生的推理技能开始逐步提高。从第五次开始,有了明显提高,学生能够运用论据进行较为充分的论证,能够进行合理推理,质疑、假设、推论、阐述、论证等子技能都分别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思辨能力层级理论模型将评价技能细分为评判预设、假定、论点、论据、结论等子技能。c部分要求学生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分别对正反两方观点的价值取向及现实意义进行评价。这就需要学生结合社会主流价值取向,以弘扬积极向上的正能量为评判标准,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对辩论内容进行评价。实验数据表明,大部分学生的评价技能从第六次开始有了显著提高,能够评价正反两方观点的价值取向和现实的意义,能够对辩论报告的我方论点进行评价和总结。从研究数据可以看出,评价技能比分析和推理技能要难一些,学生掌握起来明显需要更长的时间,因此在评价技能训练方面应该加大训练力度。
综合英语课程话题辩论教学模式是对课堂教学活动的拓展和辅助,是对思维方式的洗礼。该模式以话题辩论为内容依托,以思辨能力培养及英语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提高为目的,将英语语言知识学习、技能训练与思辨学科知识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了语言和学科知识的共同进步,对国内思辨能力培养途径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通过实证研究,本文得出如下启示:(1)高职英语专业学生思辨技能提高呈现阶梯式由快到慢的规律变化。(2)综合英语话题辩论教学模式在课堂上易于操作,易于结合课本内容设计正反方观点,提高学生思辨技能。(3)话题辩论教学模式以英语专业知识学习为依托,对专业知识、技能和思辨技能提高都有很大帮助,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虽然,学生的各项思辨技能在同一时间段提高幅度有所差异,但经过相对较长一段时间的训练,思辨技能都能够显著提高。(4)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对辩论主题内容、难易度的把握直接影响学生思辨技能的提高。因此,教师要精心挑选话题,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资料可查,话题辩论的难度应该由低到高逐渐增加难度。
由于受到诸多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本论文只对思辨技能培养做了实证研究。对于自信、正直、好奇、乐观、坚毅、容忍、开发等思辨情感特质并未涉及。思辨能力中的情感特质属于性格品质方面的内容,培养起来个体差异方面较难把握,且实验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有结果。高职英语专业学生的情感特质已经基本形成,在短时期内难以改变。因此,本研究选取了一些重要的思辨技能作为培养目标而未涉及思辨能力中的情感特质。当然,思辨能力培养途径研究中所涉及的思辨能力培养也主要是指思辨技能。